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doc_第1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doc_第2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doc_第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doc_第4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数学,本班学生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总体来说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有余数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五、主要教学措施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9、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六、全册教学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61课时的教学内容。一、测量(7课时)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加法3课时左右减法3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5课时)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一8.218.241、 测量:千米的认识 4二8.278.311、 测量:吨的认识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31机动一节三9.39.72、 万以内的加法及练习4机动一节四9.109.14二、万以内的减法及练习4机动一节五9.179.21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演算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32六9.249.283、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周长41七10.110.5国庆节放假八10.810.124、 四边形:周长、估计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32九10.1510.19四、有余数的除法5十10.2210.26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五、时、分、秒23十一10.2911.2填一填、说一说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14十二11.511.9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十三11.1211.16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机动一节十四11.1911.23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七、分数的初步认识23十五11.2611.30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22机动一节十六12.312.7可能性4机动一节十七12.1012.14数学广角5十八12.1712.21总复习5十九12.2412.28全册复习及期末考试10二十12.311.4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单元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9课时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尺、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 计 实际测量数 学 书 的 长数 学 书 的 宽数 学 书 的 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三、五小题。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一毫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把测量的物品换成了实物,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米尺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布置作业:学生独立练习三第四题教和第五题。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学生学会了估计、观察、测量、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解决了这些问题,加强了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三及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学校到杨柳河村有2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学校到杨柳河村有2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学校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生:想师:从学校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100米,10圈就有1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10圈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千 米 的 认 识1千米=1000米布置作业:5千米=( )米 2000米+4000米=()千米7000米=( )千米 千米3000米=( )米课后反思: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 ,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渡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2、填空:1千米= ( )米 1米=( )厘米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3、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4、体验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三、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千 米 的 认 识1千米=1000米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第三题。课后反思: 在课前,我让学生观察操场的一圈,让学生走一走、试一试,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在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第五题。课后反思: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六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换算质量单位。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建立吨的重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难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同学们,在前面我们认识过哪些能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千克=1000克)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3、想想下面填什么重量单位合适。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师:运来的一卡车货物的重量,为什么要用吨作单位?生:因为卡车装的货物太重了。师:我们教师的桌子、椅子、书本、笔等物体,你认为用吨作单位合适吗?生:不合适,它们的重量太轻了。师: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比如:货车总重量约2吨;成年大象约重4吨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二、新授1、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2、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3、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1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吨的认识间质量单位:吨1吨=1000千克布置作业: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课后反思: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教材第十四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质量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的第四题。课后反思: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同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从而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口述曹冲称象的故事。2、小组讨论,明白道理。(1)小组讨论: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2)交流。(3)曹冲聪明在哪里?(聪明在于有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例如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检测 1、3厘米=( )毫米 6千米=( )米 9000千克=( )吨1米-3分米=( )分米 6吨-2000千克=( )千克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机场跑道长约3( ) 课桌高85( ) 大头针长约22( )卡车载重8( ) 一个鸡蛋约重60( )2、判断对错(1)一支铅笔长18米。 (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4)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8千米 ( )(5)小玲体重31千克。 ( )3、在( )里填上“=”、“”、“”。2吨( )960千克 4千米( )4200米 100毫米( )1分米2050克( )2049千克 15吨( )15千克4、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 铁比较,哪个重?为什么? 布置作业: 生活里还存在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 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教学反思: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秒这一时间单位应用的广泛性。练习中,我加入了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2加强估算。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单元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单元课时安排:约13课时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2、笔算:求与的和。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现在我们大家就来汇报交流一下。2、生:学生分组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电脑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3、生:理解图意后,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野生动物的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树立起学好书学的信心。二、 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师:通过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将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生: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列出算式后,先进行估算。3、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4、看看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汇报交流,说说你还有哪些问题遇到困难。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加入估算环节,目的是增强估算意识。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以前学过的,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列出的算式学生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的时候,再进行讲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1、提问:还有那些数学算式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2、鼓励学生提出多个问题。3、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如“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电脑出示)4、生:(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简单汇报自己的想法。(2、)独立列竖式进行计算。(3、)小组汇报交流。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探索了98+25的各种算法,让学生感觉到这么大的数用口算不容易,转向进一步引导万以内加法竖式计算的好处。5、教师板书。6、边板书边让学生讨论“十位满十,怎么办?” 7、教师要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找出这类连续进位加法题的特点,也就是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感受深,记得牢固 三、巩固练习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和第二题。板书设计: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9 8 + 21 5 1 2 3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的进位加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个位满十怎么办和十位上是几个数相加的这两个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初步了解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把学生汇报的方法在学生中讨论,达到新的认识度,再通过实践完成“做一做”,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第二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熟练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笔算两位数的加法 25+38= 45+29=2、我知道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就是 。3、理解:计算25+38时先算个位( )+( )=( )得数满十向( )位进一再算十位 ( )+( )=( )得数满十向( )位进一笔算时要( )对齐。4、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 ,再 的进行计算,最后 。2、笔算:65+76= 53+69=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就要向前一位 。我来闯关:1、 我来算一算: 49+57= 27+88=2、 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如果买这两样要用多少钱?3、故事书59本,比连环画少6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4、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4分)98+54 92+78 56+76 73+37( )( )( )( )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三题。板书设计: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2 5 + 31 8 6 3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中对计算法则的记忆和应用的重视,转而关注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通过图中给出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先独自估计,再将自己估的结果及估算方法与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思和能力。 第三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 两栖类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多还是比少呢?为什么? 3、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