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B卷一、 基础运用(24分) (共5题;共24分)1. (10分)根据课文默写。 (1)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荡胸生层云,_。 (杜甫望岳) (3)_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5)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6)唐代诗人李白曾在“疑是地上霜”的月色中遥思故乡亲人,而宋人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则用“_,_ ,_ 。”营造了相同的意境,抒发了一样的乡愁。 2.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晨光是一段婉转的序曲,清新chng_快,总让人心中多出几分期许。晨光是一首轻盈灵动又含x_蕴藉的诗,能够拨亮我们心中的迷惘。即使在暗夜里失望甚至绝望过,只要与晨光亲m_相拥,就能够感知到人生之美好。我愿意做一个在晨光里舞蹈的人,把心中的热爱淋漓尽zh_地表达出来。3. (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 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典范)B . 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审查)C . 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D . 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 , 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一筹莫展)4. (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设在学校礼堂举行。B . 由于连降大雨,本月到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爬山的人比上个月减少了一倍。C . 走进美丽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D . 市科技馆作为科普基础设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5. (4分)仿照示例,完成整个句子的仿写。 我爱春天的百花盛开,_,_,我爱冬天的白雪皑皑。二、 阅读理解(46分) (共4题;共46分)6. (10.0分)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同舍生皆被绮绣_(2)把下列两个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解决“无书”的办法。解决“无师”的办法。7. (9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乔山人善琴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返。【注释】媪(o):老妇人。阕:止息,终了。扣:问,询问。鼓:弹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以弹絮为业 _酷类其声耳 _(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杰出琴师的教授。B .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不同琴师的教授。C .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不同的人教授琴技。D .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其他的人教授琴技。(3)文中从侧面表现乔山人“善弹琴”的语句是“_”。 (4)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8. (10.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松堂游记朱自清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都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难道天公这么不作美吗!第二天清早,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上的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想着到还早着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接着牌子,“内有恶犬”。小的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从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的三个瓶子,在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的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暗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来,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地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听得到吧。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选自现代散文选粹,有删节(1)朱自清在这篇松堂笔记中写出了松堂的什么特点? (2)朱自清是散文的大家,当然也是谋篇布局的高手,松堂笔记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构思技巧,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楚,布局井然,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结合文章内容;不少于100字。9. (17.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1)第一段中哪个动词透露出“我”对社戏的无限留恋的心情?这个词语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将选段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明,并指出其中哪一层属于详写,概括出它的大意。 (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4)你怎样看待文中孩子们“偷豆”这一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0. (50分)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同学或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人或竞争对手有没有一种陪伴,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很温暖呢?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应少于500字。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四、 附加题(10分) (共1题;共10分)11. (10.0分)【关注语言艺术】骆驼样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其语言艺术的成就分不开。请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赏析语言中的情味。 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回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柄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