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B卷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B卷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B卷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B卷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6666 分分 1 2 分 我国最大的渔场位于 A 东海 B 南海 C 黄海 D 渤海 2 2 分 假如从天津乘船到海南岛的海口市 依次经过的海洋是 A 渤海 黄海 南海 东海 B 南海 渤海 东海 黄海 C 黄海 南海 东海 渤海 D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3 2 分 以下戏曲文化与其所在省区简称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 秦腔 贵 B 粤剧 沪 C 豫剧 川 D 陇剧 甘 4 8 分 318 国道起点为上海人民广场 途经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北 重庆 四川 终点为西藏 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 全长 5476 千米 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 因其几乎沿 30 N 修建 横跨中国东 中西部 揽括了平原 丘陵 盆地 山地 高原景观 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 天府盆地文化 西藏人文景 观 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高山峡谷一路的惊 险 绝 美 雄 壮的景观 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 为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第 2 页 共 16 页 1 318 国道自东向西贯穿 8 个省级行政区 其简称正确的是 A 沪 苏 浙 皖 鄂 渝 蜀 藏 B 沪 鲁 浙 皖 鄂 渝 蜀 藏 C 沪 苏 闽 皖 鄂 渝 蜀 藏 D 沪 苏 浙 皖 鄂 渝 滇 藏 2 关于我国的地形特点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平原面积广大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C 我国地形单一 山区面积广大 D 我国地形单一 山地比例占绝对优势 3 318 国道自东向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第 3 页 共 16 页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4 318 国道自西向东贯穿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其中在经过第一 二级阶梯分界线时所穿过的山脉是 A 昆仑山脉 B 祁连山脉 C 横断山脉 D 巫山 5 2 分 东北三宝是 A 东北虎 金钱豹和人参 B 鹿茸 貂皮和人参 C 东北虎 松鼠 人参 D 东北虎 紫貂 人参 6 2 分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 下列社会背景发 展 哪一项是促使国家调整二孩政策的原因 A 我国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众多 B 义务教育普及化 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C 我国开始步入 未富先老 老龄化社会 D 近几年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 7 2 分 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B 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第 4 页 共 16 页 C 大杂居 小聚居 D 各民族均匀分布 8 2 分 下面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 与世界人口增长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B C D 9 2 分 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 商标上注有 粤卫食证字第 06 字样 于是他判 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 A 广东省 B 湖北省 C 山东省 D 黑龙江省 10 2 分 我国海域辽阔 自北向南跨越的温度带分别是 A 北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 B 北寒带 北温带和亚热带 第 5 页 共 16 页 C 热带 亚热带和南温带 D 南寒带 南温带和亚热带 11 2 分 从图中可看出 钦州市属于临海城市 这里的海属于 A 东海 B 南海 C 黄海 D 渤海 12 2 分 玲玲的家乡热爱唱秦调 歌声高亢 闻其声 见其人 但相会却很难 两人要相会 可 能要走一两天 这是因为 A 横断山区山高路远 B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C 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 D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13 2 分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的原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第 6 页 共 16 页 14 2 分 下列四图中 最符合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A B C D 15 6 分 读两幅图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A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 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C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 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2 我国地形特征为 地形多种多样 面积大 A 平原 B 高原 第 7 页 共 16 页 C 盆地 D 山区 3 图中二 三级阶梯分界的界山是 A 大兴安岭 B 太行山 C 巫山 D 雪峰山 16 2 分 梅雨 伏旱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A 珠江流域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海河流域 D 黄河中下游地区 17 2 分 国庆期间 广州某同学看到某旅行团乘坐在一辆车牌号为 黑 A57681 的旅游大巴车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可能性最大的是 A 这辆大巴来自河南 B 游客在旅途中看到成片的青稞田一望无际 C 该车辆穿越了辽阔的黑土地 D 车上旅客沿途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18 2 分 下列地理事物是按由大到小包含关系排列的是 A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B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 8 页 共 16 页 C 第二级阶梯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 D 第三级阶梯 东北平原 三江平原 19 2 分 鱼米之乡 和 天府之国 分别指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D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20 6 分 读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示意图 回答下题 1 图示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是 A B C D 2 图中 河流中 下游的分界点是 A 河口 B 桃花峪 第 9 页 共 16 页 C 宜昌 D 湖口 3 图中河流 A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B 主要流经湿润地区 C 受冬夏季风影响 水位变化较小 D 受地势影响 从东向西注入北冰洋 21 4 分 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 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多发生于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 纬度的河段 读图 回答下题 1 以下关于长江和黄河概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长江由于航运价值高 被誉为 黄金水道 B 长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C 黄河水能资源丰富 干流上建有三峡水利枢纽 D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注入黄海 2 图中 四个河段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是 A B C 第 10 页 共 16 页 D 22 2 分 下列关于我国河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河流都向东流入太平洋 B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C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D 珠江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3 2 分 我国的湖泊星罗棋布 像颗颗耀眼的蓝宝石 其中我国面积最大 有 鸟的天堂 美称 的湖泊是 A 青海湖 B 洞庭湖 C 鄱阳湖 D 西湖 24 2 分 长江干流上号称 九曲回肠 的河段是 A 金沙江 B 大渡河 C 荆江 D 通天河 25 2 分 关于惠州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暖温带 湿润地区 B 暖温带 半湿润地区 C 亚热带 半湿润地区 第 11 页 共 16 页 D 亚热带 湿润地区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2424 分分 26 5 分 读 中国略图 及 我国沿北纬 32 N 地形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虚线 代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其中代表二 三阶梯界线的是 分界 线上的这些山脉都是 走向 2 我国沿北纬 32 N 地形剖面图中 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高原是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高原 被称为 世界屋脊 3 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 D 是 平原 4 由图中可看出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27 11 分 如图为 中国地势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为 呈 状分布 第二阶梯主要的地形类型为 第 12 页 共 16 页 和 2 甲为我国第二大平原 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丙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3 分析我国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 河流和水运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便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使我国 部地区形成丰沛的降水 对水运的影响 方便东西交通 沟通 与内陆的交通 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向 流 对水能的影响 河流在 处 落差大 水流急 水能丰富 适合建水电站 28 8 分 读世界气候类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北京气候应用 图表示 巴西亚马孙平原气候应用 图表示 填字母 2 图 B 气候为 其特征 3 图 D 气候在 洲面积分布最广 该洲中南部以 人种为主 该洲经济落后是因为 该洲属于中东的国家是 第 13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6666 分分 1 1 2 1 3 1 4 1 4 2 4 3 4 4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第 14 页 共 16 页 13 1 14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