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_第1页
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_第2页
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_第3页
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_第4页
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屈光样题 1 答案 1 名词解释 20 分 1 调节 由远改为看近处物体时 眼睛的晶状体屈光的能力增加的 现象 2 隐斜 即患者存在潜在的眼位偏斜的倾向 但由于融合能力的存 在 使这种偏斜表现不出来 3 远视眼 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 后 4 老视 由于年龄的增加 患者的晶状体老化 调节能力下降 使 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的生理现象 5 近视眼 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 前 6 AC A 即每动用 1D 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7 逆规散光 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8 屈光参差 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 即可称为屈光参差 但一般由 于度数差异大于 2 5D 时才会造成不适 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 2 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9 复性远视散光 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的散光眼为复视远视 散光 10 第一普氏像 物体经过角膜前面所称的反射像 2 填空 20 分 1 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 模糊的网膜物像 眼对光的分散度 色像差 球差 扫视运动 距离改变的错觉 心理因素 2 物理性调节是指 晶状体的可塑性 心理性调节是指 睫状肌 的收缩能力 3 眼的调节是以眼的 主点 为参考点的 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 非与眼的主点重合 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不等 4 作隐斜检查 其机理为 打破融合力 5 AC A 的正常值范围是 2 6 D 6 一般而言 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 但其 差别超过 5 时 患者会因融像不能 而发生单眼抑制 7 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 自主性 其中非自主性辐辏又包括 张力性 近感性 融合性 和 调节性 四种 8 屈光不正包括 近视 远视 和 散光 大类 9 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 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 有无斜视 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 显斜与隐斜 的 10 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 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 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 竖 线 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 光源 发现线在点的左侧 称为 同侧 的复视 表明患者有 内 隐斜 的隐斜斜视 若用棱镜矫正应用 基外 的棱镜 11 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 发现线在点的右侧 称为 交叉 的复视 表明患者有 外隐斜 的隐斜斜视 若用棱镜 矫正应用 基内 的棱镜 12 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 正视眼的调节 等于 辐辏 近视 眼的调节 小于 辐辏 远视眼的调节 大于 辐辏 13 通常在验配中 要保留患者最大调节力的 1 2 1 3 作为储备 才能保证患者用眼的舒适 14 在进行调节近点的测试时 通常以视标变 模糊 作为结束 标准 而辐辏近点的测定 则以视标变 复视 作为结束标准 15 患者的全远视度包括显性远视和 隐性远视 其中显性远 视又包括 能动性远视 和 绝对性远视 3 简答题 20 分 1 简述 AC A 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8 分 1 梯度法 患者观察远距离物像测定其隐斜度 然后观察距离不变 但需加用负镜片来实现调节的改变 再测定调节改变后的隐斜度 根据两次的结果计算 AC A 隐斜 1 隐斜 2 镜度 2 隐斜法 即患者分别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 分别测定其隐斜度 然后具 AC A PD 隐斜近 隐斜远 D 临床意义 1 特别是对调节性内斜视及间歇性外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2 为验配做指导 2 简述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的原理 4 分 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 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眼 患者由于视 远视近均无法看清物体 所以依靠物像的移近来增加眼底物像的放 大率 从而增加分辨率 3 眼的屈光介质有哪些 它们各有哪些光学性能 8 分 眼的屈光介质主要有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角膜 n 1 376 D 43 05 r前 7 7mm r后 6 7mm 房水 n 1 336 玻璃体 n 1 336 晶状体 n 1 402 D 19 11 r前 10mm r后 6mm 4 计算题 40 分 1 Amp 1 近点 1 远点 1 近点 屈光不正度数 10cm 1 10cm 屈光不正度数 7 D 7 10 3 0D 14cm 1 14cm 屈光不正度数 7 D 7 7 0D 20cm 1 20cm 屈光不正度数 7 D 7 5 2D 2 调节范围 近点 远点 调节力 1 近点 屈光不正度数 远点 1 屈光度 正视眼 4 50D 1 近点 0 D 近点 0 22m 远点 无穷远处 调节范围为 0 22m 至无穷远处 近视眼 4 50D 1 近点 3 0D 近点 0 13m 远点 0 33m 调节范围为眼前 0 13m 0 33m 远视眼 4 50D 1 近点 2 0D 近点 0 40m 远点 0 50m 调节范围为眼前 0 40m 至眼后 1 0m 3 绝对调节力 调节幅度 1 近点 屈光不正度 1 10cm 2 0D 12 0D 显性调节力 1 50cm 2 0D 4 0D 隐性调节力 12 0D 4 0D 8 0D 4 D1 n角 n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