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_第1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_第2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_第3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_第4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 原文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译文 太阳病的证候 是以脉象浮 头痛 项部拘急不舒 畏寒为基本特征 2 原文 太阳病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缓者 名为中风 译文 太阳病 见到发热 自汗出 厌恶风吹 脉象浮缓的 就叫做中风 3 原文 太阳病 或已发热 或未发热 必恶寒 体痛 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 名为伤寒 译文 太阳病 或者已经发热 或者尚未发热 必定厌恶寒冷 同时身体疼痛 气逆而呕 脉象 尺寸都呈紧张状态的 就叫做伤寒 4 原文 伤寒一日 太阳受至之 脉若静者 为不传 颇欲吐 若躁烦 脉数急者 为传也 译文 伤寒病初起 第一日应是太阳经受病 如果脉静而不数急 就知道病在太阳 不会向其他 经传变 如果很想呕吐 或烦躁不安 而脉象数急的 这表明已有向其他经传变的趋势 5 原文 伤寒二三日 阳明 少阳证不见者 为不传也 译文 外感病两三天 已到邪传阳明 少阳之期 若不见阳明 少阳病的见证 而只见太阳病证 候的 表示病未传变 6 原文 太阳病 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 若发汗已 身灼热者 名曰风温 风温为病 脉 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 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 小便不利 直视失 溲 若被火者 微发黄色 剧则如惊痫 时瘛疭 若火熏之 一逆尚引日 再逆促命期 译文 太阳病 见到发热口渴 不恶寒的 就叫做温病 如果在使用发汗方法以后 热势更高如 同烧灼一样 名叫风温 风温的证候特点是尺脉和寸脉都见浮象 自动出汗 身体沉重 经常睡眠 呼吸时鼻有鼾声 而且语言困难 假使误用下法 便会引起小便不利 两眼直 视 甚至大小便失禁 假使误用火法 轻则导致皮肤发黄 严重的就会引起如同惊痫的证 状 时时手足抽搐痉挛 倘若再用火熏的方法 那就误上加误了 一次错误的治疗 变证 虽重 还不至于马上死亡 再次误治 生命危险就迫在眉睫了 7 原文 病有发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 发于阳者 七日愈 发于阴者 六 日愈 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 译文 病有发热与恶寒同时并见的 是发于阳经 性质是阳性的 不发热而只是恶寒的 是发于 阴经 性质是阴性的 阳性证候的愈期 往往在第七日 阴性证候的愈期 往往在第六日 这是因为七属阳数 六属阴数的缘故 8 原文 太阳病 头痛 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 针足阳明 使经不 传则愈 译文 太阳病头痛 到了七日以后 自然痊愈的 这是因为太阳病程已尽的缘故 假如病还未愈 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可以针刺足阳明的穴位 使不得内传 就能痊愈 9 原文 太阳病欲解时 从巳至未上 译文 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 大概在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 10 原文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 十二日愈 译文 患太阳中风的人 当表证解除后 仍觉得不十分清爽的 大概要到十二日方能痊愈 11 原文 病人身大热 反欲得衣者 热在皮肤 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 反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肤 热在骨髓也 译文 身发高热的病人 反而欲穿很多的衣服 这是外显假热 里有真寒 周身寒冷的病人 反 而不欲靠近衣被 这是外露假寒 里蕴真热 12 原文 太阳中风 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 热自发 阴弱者 汗自出 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 翕翕 发热 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主之 译文 太阳中风证 脉象寸浮而尺弱 寸脉浮的 自有发热 尺脉弱的 自会汗出 病人啬啬然 恶寒 淅淅然恶风 发热好像皮毛披覆在身上一样 并伴有鼻息鸣响和干呕等证状 可用 桂枝汤主治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 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炙 生姜三两 切 大枣十二枚 擘 右五味 咀三味 以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 歠热稀粥 一升余 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 病必不 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 停后服 不必尽剂 若不汗 更服 依前法 又不汗 后服小促役 其间 半日许 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 一日一夜服 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 病证犹在者 更作服 若汗不出者 乃服至两 三剂 禁生冷 黏滑 肉面 五辛 酒酪 臭恶等物 13 原文 太阳病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桂枝汤主之 译文 太阳病 证见头痛 发热 汗出 恶风的 用桂枝汤主治 14 原文 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 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译文 太阳病 项部连背部强直拘急 俯仰不得自如 反而出汗恶风的 用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 切 甘草二两 炙 大枣十二枚 擘 桂枝二两 去皮 右七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黄 葛根 减二升 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 一升 复取微似汗 不须啜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臣等谨按仲景本论 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 伤寒无汗用麻黄 今证云汗出恶风 而方中有 麻黄 恐非本意也 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 无汗恶风 正与此方同 是合用麻黄也 此云 桂枝加葛根汤 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15 原文 太阳病 下之后 其气上冲者 可与桂枝汤方 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 不可与之 译文 太阳病 服用了泻下药之后 病人自觉胸中有气逆上冲 这时仍可用桂枝汤乘其势而发之 服药仍当按照原来的方法 如果没有气逆上冲感觉的 不得再用原方 16 原文 太阳病三日 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 仍不解者 此为坏病 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 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 若其人脉浮紧 发热汗不出者 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 勿令误也 译文 太阳病三日 已经用过发汗方法 又用过涌吐 或攻下 或温针等治法 而病仍不解的 这是治疗不当 成为坏病 桂枝汤是不适用的 应当了解其脉证变化 通过具体分析 得 出病变矛盾的主要方面 然后随证选择治疗方法 桂枝汤本来作用是解除肌表之邪 假使 病人的脉象浮紧 发热而无汗的 不可用桂枝汤 应常记着桂枝汤的宜忌 不要犯使用不 当的错误 17 原文 若酒客病 不可与桂枝汤 得之则呕 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译文 假如平素嗜好饮酒的人 患了太阳病 虽然是桂枝证 也不可以用桂枝汤 吃了桂枝汤就 发生呕吐 这是因为嗜酒的人 不适合吃甜的缘故 18 原文 喘家作 桂枝汤加厚朴 杏子佳 译文 素有喘病的人 因感外邪而喘作 治以桂枝汤加厚朴 杏仁 颇有效果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去皮 甘草二两 炙 生姜三两 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擘 厚朴二 两 炙 去皮 杏仁五十枚 去皮尖 右七味 以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19 原文 凡服桂枝汤吐者 其后必吐脓血也 译文 凡是服用桂枝汤而发生呕吐的 以后可能会吐脓血 20 原文 太阳病 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 之 译文 太阳病 发汗太过 以致汗出不断 病人恶风 小便困难而不畅 四肢微觉拘急 屈身不 得自如 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炙 生姜三两 切 大枣十二枚 擘 附子 一枚 炮 去皮 破八片 右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 今加附子 将息如前法 21 原文 太阳病 下之后 脉促胸满者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若微恶寒者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译文 太阳病 误用攻下之后 出现脉象急促 胸部闷满的 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 如果脉微而恶寒的 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 去皮 甘草二两 炙 生姜三两 切 大枣十二枚 擘 右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 今去芍药 将息如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去皮 甘草二两 炙 生姜三两 切 大枣十二枚 擘 附子一枚 炮 去 皮 破八片 右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 今去芍药加附子 将息如 前法 23 原文 太阳病 得之八九日 如疟状 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 其人不呕 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 度发 脉微缓者 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 此阴阳俱虚 不可更发汗 更下 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痒 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译文 患太阳病约经八九日 恶寒发热好像疟疾一样 发热的时间较长 恶寒的时间较短 一日 要发两三次 但病人并不呕吐 大小便也还正常 如果脉象微缓的 就是将要痊愈的表现 如果脉象微弱 而且恶寒较甚的 就不是将要痊愈 而是表里都虚 不可再用发汗 或攻 下或涌吐等治法 如果面部反出现红色 这表明表证还未解除 因为轻微的汗出也没有 病人身体必定有瘙痒的感觉 可治以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 去皮 芍药 生姜 切 甘草 炙 麻黄各一两 去节 大枣四枚 擘 杏仁二十四枚 汤浸 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 以水五升 先煮麻黄一两沸 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一升八合 去滓 温服六合 本云桂枝汤三合 麻黄汤三合 并为六合 顿服 将息如上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汤方 麻 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个 今以算法约之 二汤各取三分之一 即得桂 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 甘草各一两 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三个另三分枚之一 收之 得二十四个 合方 详此方乃三分之一 非各半也 宜云合半汤 24 原文 太阳病 初服桂枝汤 反烦不解者 先刺风池 风府 却与桂枝汤则愈 译文 太阳病中风证 在服桂枝汤的第一服后 反而心烦不解的 这时可先用针刺风池和风府穴 位 再继续服用桂枝汤 就可以病解而愈 25 原文 服桂枝汤 大汗出 脉洪大者 与桂枝汤 如前法 若形似疟 一日再发者 汗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译文 服了桂枝汤以后 大汗流漓 脉象洪大 表证仍在 仍可用桂枝汤 应遵照服药的调护方 法 假如恶寒发热似疟 一日两次发作的 还须得汗始解 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 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 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 切 杏仁 十六个 去皮尖 甘草一两三铢 炙 大枣五枚 擘 右七味 以水五升 先煮麻黄一二沸 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二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 再服 本云桂枝汤二分 麻黄汤一分 合为二升 分再服 今合为一方 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汤方 麻 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个 今以算法约之 桂枝取十二分之五 即得桂 枝 芍药 生姜各一两六铢 甘草二十铢 大枣五枚 麻黄汤取九分之二 即得麻黄十六 铢 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 收之得十一铢 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 收之得六铢 杏仁十五 个九分枚之四 收之得十六个 二汤所取相合 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 麻黄十六铢 生 姜芍药各一两六铢 甘草一两二铢 大枣五枚 杏仁十六个 合方 26 原文 服桂枝汤 大汗出后 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译文 太阳中风证 服了桂枝汤 大汗出之后 出现心烦大渴而病不解 脉象洪大的 用白虎加 人参汤主治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绵裹 甘草二两 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 以水一斗 煮米熟汤成 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 27 原文 太阳病 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 脉微弱者 此无阳也 不可发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译文 太阳病 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 可治以桂枝二越婢一汤 假使脉象微弱 这时阳虚的征象 不可使用发汗方法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 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 炙 大枣四枚 擘 生姜一两三钱 切 石膏二十四铢 碎 绵裹 右七味 以水五升 煮麻黄一两沸 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二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本云 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 今合为一方 桂枝汤二分 越婢汤一分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越婢汤方 麻 黄二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石膏半斤 大枣十五枚 今以算法约之 桂枝汤取四分之 一 即得桂枝 芍药 生姜各十八铢 甘草十二铢 大枣三枚 越婢汤取八分之一 即得 麻黄十八铢 生姜九铢 甘草六铢 石膏二十四铢 大枣一枚八分之七 弃之 二汤所取 相合 即共得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铢 石膏二十四铢 大枣四 枚 合方 旧云桂枝三 今取四分之一 即当云桂枝二也 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 外台 秘要 一云起脾汤 28 原文 服桂枝汤 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 翕翕发热 无汗 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 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译文 吃了桂枝汤以后 或又用了下法 仍然头项强痛用 翕翕发热 没有汗 胸脘之间满闷而 微感疼痛 小便不利的 用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治 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芍药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生姜 切 白术茯苓 各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上六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小便利则愈 本云桂枝汤 今去桂枝加 茯苓白术 29 原文 伤寒 脉浮 自汗出 小便数 心烦 微恶寒 脚挛急 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 此误也 得之便厥 咽中干 烦躁吐逆者 作甘草干姜汤与之 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 药甘草汤与之 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 谵语者 少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 复加烧针 者 四逆汤主之 译文 患伤寒病 出现脉浮自汗 小便次数增多 而尿量减少 心里不安 有轻微的恶寒 两脚 拘急难伸的 反用桂枝汤来解表 这种治疗是错误 服了桂枝汤以后 便四肢发冷 咽喉 干燥 烦躁不安 呕吐气逆的 用甘草干姜汤来治疗 以恢复其阳气 服药后如果手足转 温的 再用芍药甘草汤来治疗 两脚拘挛即能伸开 假使见到胃燥而谵语的 可少少给与 调胃承气汤 如果因汗重发汗 又用烧针 以致亡阳的 用四逆汤主治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 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五合 去滓 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 炙 右二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五合 去滓 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去皮 用陈米酒洗甘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