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_第1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_第2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_第3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_第4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 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读文言文 要了解内容 能通畅朗读 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这就不难看出 无论 是旧的教学大纲 还是新课程标准 都要求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而能文从字顺地翻译文言文 无论是对文言文的理解 还是对文言文的背诵都是大有帮助的 可是现在的初中学生 由于和古人相去的时代甚远 再加上古今词义 句式的变化 使他们 大多不能理解古人的心情和写作的背景 也就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了 因此 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 教给学生一些文言文 翻译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文言文的翻译 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意译意译 另一种是直译直译 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 意译 就是翻译文意的大体意思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因此 在对文言 文进行翻译时 有人总结出一个总的原则 就是要做到 信信 达达 雅雅 信信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例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这两句既是对偶 又是互 文 将军和壮士 百战死和十年归 互相渗透 合指兼顾 在译时 上下句的意思都要互相兼顾 应该译成 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 出生入死 有的为国捐躯 有的胜利归来 如果译成 将军身经百战 战死沙场 多年以后 壮士回到故乡 就不是原文的意思 了 达达 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 语言要通畅 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 语言要通畅 例 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 中的 义 是名词用作动词 作 遵循道义 固 是 本来 引申为 坚决 译作 我遵循道义 决不杀人 这就把公输盘所标榜的所谓 正义 非常 明确地表达了出来 雅雅 就是用简明 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就是用简明 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中 良田美池 可以直说良田美池 但如果译成 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 就有形象生动得多 把桃花源优美 宁静的生活环境 给人展现了出来 而且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 但是在古文中 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 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 而古人在写作时 为了表 情达意的需要 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 如 判断句 省略句 倒装句 被动句和固定结构等 如 如 何 孰 与 不亦 乎 等 因此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 光掌握原则是不够的 还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 这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 六六 字法字法 即即 对对 换换 留留 调调 补补 删删 等 等 对 就是一对一译成现代汉语 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这一特点 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虚词对 就是一对一译成现代汉语 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这一特点 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虚词 应将其用法在译文中表现出来 应将其用法在译文中表现出来 如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这句就可以译成 四季的风景不同 其中的乐趣也无穷啊 换 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 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换 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 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的词 的词 如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曹刿论战 句中 狱 虽 分别用 案件 即使 换之 就译成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 有些基本词 汇 古今没有什么变化 只不过随着旧事物 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可有些词 字形古今完全相同 可词的意义却发生了根本的演 变 体现在 1 词义扩大 如 江 河 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 现泛指一切大河流 山 古专指华山 现可指一般的山脉 例 山河表里潼关路 中的 山 指华山 河 指黄河 与现代汉语中的 山河 意义不同 2 词义缩小 如 祖父 现指爷爷 而古汉语中的 祖父 为一个并列词组 指爷爷和爸爸 此类词还有 妻子 所 以 可以 等 3 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如 卑鄙 古代表示地位低下 见识浅陋 并没有贬义 现在指品质恶劣 如 先帝不以臣 卑鄙 中 卑鄙 即为地位低下 没有贬义色彩 另外 古汉语中有一类字 如果按原字去理解 则无论如何都讲不通 这是通假字 遇到通假字就需要用音同 音近或相应的 字去替换 如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句中 距 就通 拒 意为 抵挡 挡住 而不是 距离 或者 离开 整句就应该译成 公输盘多次设下攻城的巧妙战术 墨子多次挡住了他的进攻 还有就是文言文中的数词 有时不是 确数 如上句中的 九 并非确指 九次 而是 多次 留 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 专有名词如地名 人名 帝号 年号 朝代名 官职名 政区名 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留 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 专有名词如地名 人名 帝号 年号 朝代名 官职名 政区名 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 等直接保留 不作翻译 等直接保留 不作翻译 如 庆历四年春 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 庆历 是宋仁宗赵桢的年号 直接说 庆历四年的春天 就可以了 调 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 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调 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 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 成分调整过来 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 成分调整过来 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 如 何以战 是宾语前置句 何 作 以 的宾语应译为 凭什么打这一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为定语后置 高 为 庙堂 的定语 译时应放在 庙堂 的前面 甚矣 汝之不慧 是主谓倒 装 意在强调谓语 甚矣 太过分了 应按 汝之不慧甚矣 的语序翻译 补 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等补出来 以求句意的完整 补 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等补出来 以求句意的完整 如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 中承 前省略主语 蛇 译时应加上 又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句中 以 后面省略了代词 之 治 好病 翻译时要补出来 应该译成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 把治好 病 当作自己的功劳 再有 在古汉语中 数词可以 直接修饰名词 但在现代汉语中有一条原则 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 因此 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 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 如 撤屏视之 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而已 中 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 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 翻译时分别加上量词 个 张 把 把 块 删 即将无实义的词 如发语词 助词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 删 即将无实义的词 如发语词 助词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 如 夫战 勇气也 句中 夫 作句首发语词可 删去不译 就译成 打仗 靠的是勇气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助词在句中起的表达作用应以相应的句式反映出来 如 乎 作 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表示反问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成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当然 以上介绍的翻译文言文的原则和方法 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 同学们千万不要片面的去理解 而 要综合地运用 在运用中不断体会 总结 归纳 以求达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效果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一 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 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 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 如借用 者 也 等词构成 l 陈胜者 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2 夫战 勇气也 曹刿论战 3 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4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借助于 乃 是 为 则 悉 本 等词构成 1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2 斯是陋室 陋室铭 3 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 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5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6 臣本布衣 出师表 7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3 者 也 都省略 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 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 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主语省略 1 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 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2 桃花源中人 见渔人 乃大惊 桃花源记 2 谓语省略 1 一鼓作气 再 鼓 而衰 三 鼓 而竭 曹刿论战 2 陈涉自立为将军 立 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3 宾语省略 l 上使 扶苏 外将兵 陈涉世家 2 便要 渔人 还家 桃花源记 4 介词省略 l 置 于 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2 武陵人 以 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三 被动句 古汉语中 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 用 为 所 为所 表示被动 1 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2 用 为 动词 表示被动 1 吴广素爱人 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2 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3 用 于 表示被动 1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四 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 但在古代 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 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主谓倒装 1 甚矣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2 宾语前置 a 用助词 之 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 陋室铭 b 疑问代词作宾语 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3 定语后置 常用 者 作标志 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4 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 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 投以骨 狼 2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3 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 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 15 中学文言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 更是一个难点 特别是文言句法 与现代汉语的句法有很大的不同 它直接关系到对文言文 的翻译 理解 因此 文言句法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的格式 1 判 断句式2 倒装句式3 省略句式4 疑问句式5 否定句式6 被动句式 通过与现代汉语句式的比较 详细分析了每一种文言 句式的特点及多种表现形式 提出了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的看法 并选择了中学课本中有代表性的文言句子来作例证 最后提出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416一 前言 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 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以后 文言文教学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初中阶段古诗文作品约占了课文 总数30 大纲 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进而培养欣赏 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但文言文教学也是 一个难点 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 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 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 如判断句 倒装句 省 略句 被动句 疑问句等 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掌握了这些句法 懂得一些文言知识 具备了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有助于继 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 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 增加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下面就常见文言文中碰 到的一些句法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二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 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 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 在现代 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 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 这些句式在初中文言文中 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过 虽然在新大纲中没有对学生要求掌握它们 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对这些句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下面我就 文言文中的这几个特殊句式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2 1 判断句式 何为判断句 辞海 中这样注释 用来判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 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同一性质或种类的句 子 王力先生主编的 古代汉语 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 表示判断的 鲍善淳先生主编的 古代汉语 中这样认为 判断句 是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 说明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而 郭锡联主编的 古代汉语 也是这样认为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 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 词组作谓语的句子 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 即某事物是什么 或不是什么 所以判断句应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 事物之间的 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条件 涉及事物的性质 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要作出判断 是个句子 表肯定或否定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一般要用判断词 是 或 就是 正是 等 来联系 如 我是中国人 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 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 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 比较多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采用 者 也 也 者也 者 者 者也 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者 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 者 表示提顿 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谓语后用 也 结句 对主语加以 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 陈涉者 阳城人也 史记 陈涉世家 夫战 勇气也 左传 曹判论战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 爱莲说 也 其常见方式为 主语 谓语 也 在这种判断句中 有时 者 和 也 不一定同时出现 一般省略 者 只用 也 表判 断 如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陶渊明 桃花源记 操虽托名汉相 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 者也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这时的 者 不表示提顿 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 在文言文中也比 较常见 菊 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 爱莲说 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者 有的判断句 只在主语后用 者 表示停顿 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 方柯者 中国之人 方柯 是中国人 2 用副词 乃 则 即 皆 耳 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 陈涉世家 乃 可以解释为就是 用来判断当立者 是谁的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 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辩日 用 则 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不能久留 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毕 只曾笑耳 狼 狼也很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 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 其中的 耳 为语助词表判断 3 用动词 为 是 表判断 其中 是 表判断 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 是 的区别 例如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需要注意的是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 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 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的主语 而有些判断句中的 是 也并非都 不表示判断 是 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 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 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 否定副词 非 都不是判断词 4 用否定副词 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 中的 非 解释为不是 做出否定的判断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 坚利也 孟子 中的 非 也是否定的判断词 5 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 也不用语气词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王安石 伤仲永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核舟记 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可以判断人或者事物的性质或作用 判断或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 判断 人的籍贯 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间一般是同一关系或类数关系 但实际上并不都是这样简单 有 的则是以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 这是判断句的活用 由此可见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以相当成熟了 2 2 被动句 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生者 即施事者 如 我写字 第二类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而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又可以根据有无专门表示被动形式的标志又可以分成两类 1 只在语义上表示被动而无被动形式标志的句子 其被动意义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 2 被动句式 这种句子在谓语动词的前面或者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系的词 语 在中国的语言的发展长河中 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历史悠久 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出现了 在古代的文献中已经大量的存在了 要 考察一个句子是主动句还是被动句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 而主语却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 那么 这个句子就是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如 神定 捉虾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童趣 2 谓语是及物动词 主语从表面上看可 以认为是这个及物动词索表示动作的发生者 但是谓语动词后面没有宾语 也补不出宾语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判断为被动句 3 在主动宾完备的句子里 如果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自身的一部分 句子一般也是表示被动意义的 当然这三点并 不绝对 但掌握这几点标准就可以识别出大部分概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了 明白了语义上的被动 那么有特殊标示的被动句就更好区分了 常见的古代汉语被动句式有以下几种特殊的类型 1 于 字句 句子中 及物动词 加上介词 于 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构成 及物动词 于 名词 的被动句式 如 孟子二章 百 里溪举于市 说 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 属于被动意义 而 介 词于则介绍处所 名词 又留蚊于素帐中 其中的 于 表示被 动的意思 2 为 字句 在及物动词前加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构成 为 名词 及物动词 的被动句 在九年级的 陈涉世家 为坛而盟 是说小土堆被当做坛并且宣誓 介词 为 用于引出动作当作的主动者 坛 它决定了句子的被动的性质 3 为 所 句 这是一种较后起的被动句式 用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并在动词前加上专门标志被动的 所 字 构成 为名词 所 动词的被动句式 如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 就是说 高山峰峦被大雪洗的干干净净 像擦拭过一样 其中介词 为 用于引出动作 洗 的主动者 雪 表示被动的句式 在这里面 所 原本是一个特殊的代词 在被动句中虚化了 已经没有指 代作用了 只是帮助动词被动用法的词头 此种句式在东汉以后成为了一种主要的被动句式 出现的频率高于前面的几种句式 同 为字句相仿 为 所 句也可以省略施动成分 如 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 为所吞 是指两只小虫被癞蛤蟆吞掉 童趣 其中主动者 癞蛤蟆 没有出现 当然被动句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种类还很多 但是在初中阶段 新课标 出现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上几种类型 2 3 省略句 省略是今人对古代汉语的一种分析认识 其实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句法成分是完全可以不出现的 不一定是省略了什么 现代汉语比 古代汉语精密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看古代汉语 就会觉得古代汉语省略了一些句法成分 古代汉语里省略句法成分的现象比较普 遍 它一方面使古文精炼简介 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含混 使今人阅读古文感到困难 所以学习古代汉语需对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 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在中学语文教学词典上对省略的解释为 省略句是古书中的异例之一 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 省去某些 语言成分 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文意补出 由于古代汉语的特点 比如缺少第三人称代词等等 省略现象比现代汉语为多 省略不 仅是语法问题 还是修辞问题 因此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 就叫做省略句 由于人们研究省略句的角度的差异 对省略句的分类 也不同 在中学阶段主要掌握成分的省略就可以了 成分的省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 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 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 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 这种情况 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 桃源人 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 一个分句 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在 无信 前省略了 你 在 无礼 前省 略了 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 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 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 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 这种 现象在现代汉语 中多称成为病句 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 正常的 如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 从来 之前的主语是 桃源人 可是后一句的 具答之 的主语是 渔人 桃花源记 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 但都省略了 2 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 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 但这个宾语完全可 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 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 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 宾 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 广起 夺而杀尉 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 吴广也站了起来 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 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 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 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将以攻 宋 公输 这句话里的介词 以 的宾语 之 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 之 具言所闻 中的宾语 之 也省略了 桃花源记 3 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 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 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 择其善者而从 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六则 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 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 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2 4 倒装句 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有句法成分的存在 而且大致都是相同的 但是有一些句法成分的位置古代汉语却不同与现代汉语 还 有一些句法成分在特定的语法条件下 所处的位置也不同于现代汉语 在古代汉语的句子中 某些词序颠倒的句子被我们称为倒装 句 这种词序颠倒主要是由于突出强调或者句子结构上的需要 倒装在古今汉语中都有 只是在古代汉语中这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 而已 倒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初中文言文中出现过的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语后置 2 4 1 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 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必须是否定句 由 不 未 毋 莫 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 代词作宾语 如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 三国 志 诸葛亮传 正常语序应该是 时人莫许之也 2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 谁 何 奚 安 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其中的何放在动词 有 之前倒装 3 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 介词后面跟着宾语 组成介宾结构 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 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 前 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 岳阳楼记 臆 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归 应理解为 与谁归 4 特殊结构 用 之 是将宾语提前 例如 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你是问 5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 大家要注意语感 2 4 2 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 中心词 定语 者或中心词 之 定语 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列子 2 中心词 之 形容词 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劝学 3 中心词 数量词 定语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这种情况在新课标中比较常见 尤其在 核舟记 中最 突出 2 4 3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 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于富者 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另外 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为坛而盟 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2 4 4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 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 甚矣 汝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