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管道护理_第1页
各种管道护理_第2页
各种管道护理_第3页
各种管道护理_第4页
各种管道护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 一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及中心静脉压测定一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及中心静脉压测定 1 妥善固定导管 做好标记 每四小时检查一次 防止导管移位 2 避免导管扭曲 折叠 受压 告知病人翻身避免积压 3 每天消毒静脉穿刺部位 更换敷料 观察 记录插管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 感染征象 一旦发生 应及时拔出导管 4 保持通畅 输液结束时 可用肝素稀释液封管 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长 期输液者每日用肝素稀释液冲管 注意 注意 1 排尽管道内气体 防止气泡进入体内形成气拴 2 体位改变 应重新测定零点 零点测定 将零点测量器放在床旁 指针对 准患者右侧腋中线第四肋间 然后根据这一高度调整 3 静脉压测量管道内不得输入血管活性药物 4 注意保持管道通畅 每次测压后倒流入导管的血迹 应冲洗干净 二 气管插管的护理 二 气管插管的护理 1 病人的头部稍后仰 协助其每 1 2 小时转动变换头部位置 避免导管压 迫咽喉部及头皮压伤 2 妥善固定导管 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 下滑动而损伤气管粘膜 标明导 管插入深度 随时检查导管位置 以及时发现导管有无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 出 3 选择合适的牙垫 应比导管略粗 避免病人咬扁导管 影响气道通畅 4 保持导管通畅 及时吸出导管 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 定时雾化吸入 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吸出 2 5 保持口腔清洁 定时做好口腔护理 6 气管套囊每隔 3 4 小时放气 3 5 分钟 防止套囊对气管粘膜的长时间压 迫 放气前 吸净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 放气后 套囊以上的分泌物可流入 气管 应经导管吸出 重新充气时应避免压力过高 7 若气道阻力大或导管过细 无效腔气量大 将留在口腔外的过长导管剪掉 8 拔除气管插管后 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 注意有无会厌炎 喉水肿 喉痉 挛等并发症发生 并经鼻导管或开放式面罩给予吸氧 以防低氧血症 三 气管切开的护理 三 气管切开的护理 1 固定导管的纱带要松紧适当 以容纳一手指为宜 2 支撑与呼吸机管道相连处的管道 以免重力作用于导管 引起气管受压而 造成气管粘膜坏死 3 导管套囊适当充气 防止漏气或因压力过高而影响气管粘膜血液供应 4 切口周围的纱布每日 2 次定时更换 保持清洁干燥 经常检查切口及周围 皮肤有无感染 湿疹等 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 若使用金属带 套囊导管 其内套管每日取出 消毒 2 次 5 套囊充气放气同气管插管 6 拔出气管导管后 及时清除分泌物 经常更换纱布 使窦道逐渐愈合 四 四 T T 管引流的护理 管引流的护理 主要目的 引流胆汁 胆总管切开后 可引起胆道水肿 胆汁排出受阻 胆 总管内压力增高 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隔下脓肿等并发症 引 流残余结石 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 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 术 后亦可经 T 管溶石 造影等 支撑胆道 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 3 管腔变小 粘连狭窄等 1 妥善固定 术后除用缝线将 T 管固定于腹壁外 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 壁皮肤 但不可以固定于床上 以防因翻身 活动 搬动时牵拉而脱出 对 躁动不安的病人应由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 避免将 T 管拔出 2 保持有效引流 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 站立或活动时应低 于腹部切口 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若引流带的位置太低 可使胆汁流出 过量 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T 管不可受压 扭曲 折叠 经常予以挤捏 保持引流通畅 若术后 1 周内发现阻塞 可用细硅胶灌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1 周后 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 8 万 U 低压冲洗 3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 量和性状 正常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 800 1200ml 呈黄色或黄绿色 清凉无沉渣 术后 24 小时内引流量约为 300 500ml 恢复饮食后 可增至每日 600 700ml 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 200ml 左右 术后 1 2 天胆汁呈混浊的淡黄色 以后逐渐加深 清亮 呈黄 色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 则可能有受压 扭曲 折叠 阻塞或 脱出 应立即检查 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若引流量多 提示单到下端有梗 阻的可能 4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长期带 T 管者 应定期冲洗 每周更换无菌引 流带 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以 0 5 碘伏消毒 管周垫无菌纱布 防止胆汁浸 润皮肤引起发炎 红肿 行 T 管造影后 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 以减 少造影后的反应和激发感染 5 拔管 一般在术后 2 周 病人无腹痛 发热 黄疸消退 血象 血清黄疸 指数正常 胆汁引流量减少至 200ml 清亮 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 狭窄 结石 异物 胆道通畅 夹管实验无不适时 可考虑拔管 拔管前引 4 流管开放 2 3 小时 使造影剂完全排出 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 1 2 日内可自行闭合 五 脑室引流 五 脑室引流 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 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1 部位 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2 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机状态病人 如枕 骨大孔疝 自引流管注入人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 注入同位素行核 素检查 以明确诊断及定位 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 脑室内手术后按放引 流管 引流血性脑脊液 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脑膜粘连和蛛网膜粘连 以保持日后脑脊液正常循环及吸收功能 此外 引流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 制颅内压的作用 3 护理要点 引流管的位置 待病人回病室后 立即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 连接引流瓶 袋 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 袋 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 室平面 10 15cm 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引流速度及量 术后早期尤应注 意控制引流速度 若引流过快过多 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 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 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瓶 袋 挂高 以减低流速 待颅内压力平衡 后再次放低 此外 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 400 500ml 故每日引流量不超 过 500ml 为宜 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 引流量可适当增加 但同 时应注意补液 以避免电介质失衡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 扭 曲 成角 折叠 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 活动及翻身应避免牵拉引 流管 主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 管内的液 面随病人呼吸 脉搏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液通畅 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 5 应查明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 a 颅内压力低于 0 98 1 47kPa 10 15cmH2O 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b 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 在脑室内盘曲成角 可提请医师对照 X 线片 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 脊液流出 然后重新固定 c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 管口离开脑室壁 d 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活挫碎的脑组织阻塞 可在严格 消毒管口后 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 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 以免 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 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 经上述处理 后 仍无脑脊液流出 必要时换管 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 量及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 无沉淀 术后 1 2 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 以后转为橙 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 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常提示有脑 室内出血 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 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 超过 5 7 日 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 呈毛玻 璃或有絮状物 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时 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 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 拔管 开颅 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 3 4 日 此时脑水肿期已过 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 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 24 小时 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 通畅 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 若病人出现头痛 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 状 应立即放低引流瓶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 并告知医师 拔管时应先夹闭 引流管 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内引起感染 拔管后 切口处若有脑脊液 漏出 也应告知医师妥善处理 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六 颅内创腔引流 六 颅内创腔引流 颅内占位性病变 入颅内肿瘤手术切除后 在残留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的称 6 创腔引流 目的是引流手术残腔内的血性液体和气体 使残腔逐渐闭合 减 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1 位置 术后早期 创腔引流瓶位置放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 高度与头部创 腔保持一致 以保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 避免脑组织移位 尤其是位于 顶后枕部的创腔 术后 48 小时内 不可随意放低引流瓶 否则可因创腔内液 体被引出致脑组织迅速移位 有可能撕破大脑上静脉 引起颅内血肿 另外 创腔内暂时积聚的液体可以稀释渗血 防止渗血形成血肿 创腔内压力升高 时 血性液仍可自行流出 2 速度 术后 48 小时后 可将引流瓶略放低 以其较快引流出创腔内的液 体 使脑组织膨出 以减少局部残腔 避免局部积液造成颅内压升高 3 量 若术后早期引流量多 应适当抬高引流瓶 引流放置 3 4 日 一旦 血性脑脊液转清 即拔除引流管 以免形成脑脊液漏 七 硬脑膜下引流 七 硬脑膜下引流 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硬脑膜下血肿 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和液化 临床可采 用颅骨钻孔 血肿冲洗引流术 术后于包膜内放置引流管继续引流 以排空 其内血性液或血凝块 以利于脑组织膨出 消灭死腔 必要时可冲洗 术后 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患侧卧位 注意体位引流 引流管应低于创腔 30cm 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 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 以免颅压过低影响 脑膨出 通常于术后第 3 日拔除引流管 八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与适应症 1 目的 引流胸腔内渗液 血液及气体 重建胸膜腔内负压 维持纵隔 的正常位置 促进肺的膨出 2 适应症 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 血胸 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7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 X 线检查结果确定 积液处于 低位 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 6 8 肋间插管引流 积气多向上聚集 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 常选锁骨中线第 2 肋间 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 的最低位 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 管径 1 5 2cm 的橡皮 管 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 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 软 管径 1cm 的塑胶管 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 又可减少局部刺激 减轻疼 痛 八 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 八 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 水 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 3 4cm 并始终保持直立 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 盖严密 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 需双重关闭引流管 以防空气进入 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 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 并更换 引流装置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 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消毒处理后 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 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保持胸壁引流 口处敷料清洁干燥 一旦渗湿 及时更换 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 60 100cm 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 更换时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 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 法有 病人取半坐卧位 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阻塞 扭 曲 受压 鼓励病人作咳嗽 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 以利胸腔内液体 气体排出 促进肺扩张 8 4 观察和记录 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 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 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 4 6cm 若 水柱波动过高 可能存在肺不张 若无波动 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 张 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 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 应疑为引流 管被血块堵塞 需设法捏注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 促使其 通畅 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引流液体的量 性质 颜色 并准确记 录 5 拔管 一般置引流 48 72 小时后 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 或引流量明显 减少且颜色变浅 24 小时引流液 50ml 脓液 10ml X 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 无漏气 病人无呼吸困难 即可拔管 护士协助医生拔管 在拔管时应先嘱 病人先深吸一口气 在吸气末迅速拔管 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 8 厚敷料封闭 胸壁伤口 外加包扎固定 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 呼吸困难 切口 漏气 渗液 出血 皮下气肿等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九 各种导尿管的护理九 各种导尿管的护理 1 妥善固定 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 防止牵拉和滑脱 尿道内置气囊 导尿管者 气囊注水 10 20ml 可起到固定作用 肾 膀胱造瘘管于术后 2 周 内严防脱落 否则尿液外渗到周围组织间隙而引起感染 造成手术失败 2 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 性状 分别记录经造瘘管及尿道 排出的尿量 24 小时总尿量 以判断双侧肾功能 3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长度适中 勿使导管扭曲 受压或堵塞 对急性尿 潴留 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 应缓慢解除 一般先放出 500ml 尿液 其余部 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 并采用间歇性引流 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 采 用持续引流 若引流不畅 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 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9 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4 防止逆行感染 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 防止尿液倒流 保 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渗湿敷料 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 每日用 0 25 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外阴 2 次 除去分泌物及血痂 定时放出集尿袋 中的尿液 每周更换 1 2 次连接管及集尿袋 长期置管者定时更换 肾 膀胱造瘘管 首次更换时间为术后 3 4 周 此后每 2 3 周更换 1 次 尿道 内导尿管每周更换 1 次 拔管后间隔 4 小时再安置 尽量不拆卸接口处 以减少感染机会 冲洗及更换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周作尿常规和尿细菌 培养 1 次 以便及时发现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 2000 3000ml 以 保证足够的尿量 增加内冲洗作用 5 根据病情拔管 肾造瘘管需在手术 12 日以后拔除 拔管前先闭管 2 3 日 若病人无患侧腰痛 漏尿 发热等不良反应 或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 证明肾盂至膀胱排出通畅 即可拔除肾造瘘管 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 10 日 以后拔出 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 待试行排尿通常 2 3 日后 才可拔除 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 可采取适时夹管 间歇引流方式 以训练膀胱 排尿 储尿功能 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 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而 定 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 恢复自行排尿 膀胱破裂修补术后 8 10 日拔除 前尿道吻合术后 2 3 周 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 3 4 周拔除 目前临床常用的管道有很多 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常作为治疗和观察 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作为临床护士 必须要做到管理好这些管道 使其各置其位 各司其责 护理的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乃至患 者生命 十 十 胃肠减压术胃肠减压术 10 目的 利用负压作用 将胃肠道中积聚的气体 液体吸出 减轻胃肠道内压 力 用于消化道及腹部手术 减轻胃肠胀气 增加手术安全性 通过对胃肠 减压吸出物的判断 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断 操作方法 1 核对医嘱 评估病人 2 根据病情 年龄选择合适的胃管 3 按要求正确安置鼻胃管 并妥善固定 4 调节胃肠减压器的负压 连接胃管 5 胃肠减压期间 每日给予病人口腔护理 6 胃管不通畅时 遵医嘱用 20ml 的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反复冲洗直至通畅 但食管 胃手术后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少量 低压 以防吻合口瘘或出血 7 注意观察和记录胃肠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 量 注意事项 1 插管动作要轻稳 以免损伤黏膜 2 插管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 发绀等症状应立即拔出 休息片刻后重插 3 胃肠减压期间 观察病人水 电解质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插胃管失败原因 1 胃管选择影响鼻胃管置管的准确性 我们现在应用的鼻胃管为一次性透明 硅胶管 外包装上明确标明胃管 吸痰管两用 而且科内统一领取 往往是 一种规格和型号 质地的软硬 口径的粗细不能满足每个鼻饲患者的需求 鼻胃管过细往往因鼻甲肥厚 鼻道狭窄 喉头水肿 恶心 痰液多等食管阻 力而弯曲反折或角度偏小而盘入口中导致置管失败 鼻胃管过粗又增加咽喉 11 部刺激和食管阻力导致置管失败 2 病情和体位影响置管成功率 脑卒中急性期 特别是昏迷病人 咳嗽 吞 咽反应迟钝或消失 食道阻力增加 同时呼吸循环功能受累 机体缺氧 置 管过程中由于刺激痰液增加 加大气道阻力 加重缺氧而导致误插 出现危 象或死亡 脑卒中急性期颅内压高 头颈部过度后仰和前屈都会增加颅内压 而危及生命 侧卧位会引起心率加快 频发早搏 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肥 胖体质的患者由于重力原因侧卧时舌和气管移位 操作时手法不熟练导致置 管失败 3 患者或家属的行为反应干预置管成功率 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清醒的 患者对治疗和操作不理解或是疾病本身造成理解能力差 过分焦躁 恐惧而 增加喉上神经的反应 加恶心 呕吐等食管阻力 病情危重 昏迷的患者由 于家属过分关心 对操作过分干涉 影响护士正常操作导致置管失败 4 操作时的心理状态和技巧决定置管成功率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 健康的认识 对医疗和护理的期望较高 因此对护士操作过于苛求 特别是 新的医疗形势强调责任和赔偿 致使在进行鼻胃管置管时过于谨慎小心 影 响操作质量 同时 护士的常规操作 缺乏创新 僵化了护理操作范围 无 法使操作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 导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屡次出现置管失败 对策 对策 1 胃管的选择 依患者的条件选择胃管的粗细 软硬度 型号 尽量使用能 长时间放置材料 以延长更换时间 据观察肥胖患者宜使用稍粗 前端质地 较硬的胃管 鼻部畸形 炎症患者宜用稍细的胃管 同时胃管内用不锈钢丝 螺管增加硬度 以提高置管成功率 2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 护士应做好患者及 12 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尊重 关心 爱护患者 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感受 病 情出现变化时 及时安慰患者及家属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在放置胃管 之前先深入病区 讲解放置的目的 方法 时间 在放置胃管后的护理 使 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以减少紧张 恐惧和不安 提高患 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 3 加强新知识 新技术在职培训 实际工作中 许多操作失败 往往是由于 护士对专业理论技能的传统化继承 没有创新意识 操作墨守成规 不能真 正体现解决患者痛苦 满足需求的优质服务意识 常常引起家属和患者的不 满甚至纠纷 针对目前置管过程中患者的特殊需求及护士在操作中存在的问 题 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和讲座 促使他们接受新知识 新技能 以适应 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4 完善工作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鼻胃管置入法属于有创的危险操作 本组患 者中有 1 例因病情危重 置管时呼吸突然停止而死亡 无疑加重了护士的心 理压力 影响正常的护理操作 对此我们采取严密的工作方法 在现有的医 院医疗文件或病历记录中 对所有有创的危险性操作都要签署患者或家属操 作同意书或同意字样 同时护士操作时责任医生参与过程 增加了护士的信 心 降低了安全感 增加了鼻胃管置管成功率 十一 管道的分类 十一 管道的分类 供给性管道 排出性管道 监测性管道 综合性管道 1 供给性管道 特指通过管道将氧气 能量 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体 内 在危重抢救时 这些管道被称为 生命管 如给氧管 鼻饲管 输液管 输血管等 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 血容量明显不足 心 脑 肾等重 要脏器缺血缺氧 通过通畅的管道及时补充液体进行扩充血容量和供给氧气 13 抢救伤员生命 2 排出性管道 指通过专用性管道引流出液体 气体等 常作为治疗 判断 预后的有效指标 如胃肠减压管 留置导尿管 各种引流管等 例 留置导尿 管 它不仅排出尿液 消除代谢的产物 而且通过尿量测定 计算液体平衡 量出为入 指导输液 同时还可借助尿量来评估抗休克的效果 3 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和监护 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 有此作用 如上腔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例 上腔静脉导管 既可快 速大量补液 也可测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