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函授专科2011_第1页
学前心理学函授专科2011_第2页
学前心理学函授专科2011_第3页
学前心理学函授专科2011_第4页
学前心理学函授专科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心理学,函授专科 主讲教师 : 龚蓉,儿童是怎样发展的,人们为什么会长成他们各自的样子,这些问题应该比我们所研究过的任何问题更引起我们的兴趣还有什么比研究我们自身更为基本的课题呢? 我们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经历,了解你自己是怎样成为你现在这样的人的,并能了解我们怎样能通力协作,借以改善每个儿童所处的环境,甚至也改善未出世儿童的环境。 摘自儿童世界【美】,第一节 概述一、什么是学前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life-spam)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动物心理(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系发展 原始人类心理(民族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0-6岁 (学前期)(广义) 儿童期(018岁) 成年初期(1835岁 7-18岁(学龄期) 心理的个体发展 成年中期(3560岁) (狭义) 成年晚期(60岁终),心理的种系发展: 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心理的个体发展: 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2、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入学前生命进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二、我国年龄阶段的划分 依据我国学制将年龄阶段划分如下: 01岁 乳儿期 13岁 婴儿期 36、7岁 幼儿期(学前期) 6、711、12岁 学龄初期(童年期) 11、1214、15岁 学龄中期(初中、青春期、少年期) 14、1517、18岁 学龄晚期(高中、青年初期) 1825岁 青年中期 成年初期 2535岁 青年晚期 3555岁(或60)成年中期 60岁以上 成年晚期,三、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 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或本质的心理特征。,基本理论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相互关系3、个体自生成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相互作用4、活动和交往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四、关键期与敏感期或最佳期 劳伦兹【奥地利】 发现“印刻” 小鸡1016小时 狗37周关键期: 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敏感期(最佳期): 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时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较为缓慢。,复习题:1、学前心理学的含义是什么?简述学前心理学在发展心理学中的地位。2、什么是心理的种系发展,什么是心理的个体发展?3、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年龄特征?4、我国是如何划分年龄阶段的?5、简述关键期与最佳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二节 三岁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一、从物质上的寄居到独立生存 影响胎儿的因素,二、动作的发展与最初的思维,三岁前儿童手的动作发展顺序,三岁前儿童全身动作发展顺序,(一)动作的发展 1、动作发展的顺序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到下 (3)从中心到边缘 (4)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 (5)从不随意动作到随意动作,2、动作的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促进了儿童思维的发展(2)使儿童掌握了解决实际任务所需要的一定动作方式的能力(3)促进了儿童人格中有意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儿童从单纯被照顾的对象变成为主动的活动者。,(二)婴儿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 是指思维活动依赖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来进行的思考活动。即儿童离开了对直接接触物体的感知和动作的操作思维就会停止。特点:(1)直觉性和行动性(2)感知与动作的概括(3)思维的狭隘性,三、言语的迅速发生与发展(一)言语前期(言语的准备阶段)0-1岁语音的三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1-3月)2、连续音节阶段(4-8月)3、学话萌芽阶段(9-1岁)(二)单词句时期(1-1.5岁)(三)多词语时期(1.5-3岁),四、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一)气质 托马斯、切斯的三种气质类型说: 1、容易型(占40%) 2、迟缓型(占15%) 3、困难型(占10%)(二)依恋 依恋: 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连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1、依恋的发展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2、依恋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65-70%)(2)回避型依恋(20%)(3)反抗型依恋(10-15%),(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即关于作为主体自我的意识,特别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一岁之内没有自我意识。 称呼自己名字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我”来称呼自己标志自我意识的出现。,2岁左右出现自我意识。教育: 从爱自己爱亲人爱其他人 避免自私、独占、霸道,复习题:1、三岁前儿童的一般特征有哪些?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及动作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各是什么?3、婴儿期言语发展有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4、婴儿期思维的名称及特点各是什么?5、简述托马斯、切斯三种气质类型说6、依恋的定义、形成过程及三种类型各是什么?7、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第三节 幼儿心理的发展一、游戏是幼儿阶段的主导活动主导活动:是在某一阶段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一) 为什么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 我国心理学者对游戏的看法:1、游戏是儿童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特殊结合的产物3、游戏完美的解决了儿童既希望模仿成人的现实生活又无力承担其后果的矛盾,(二)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正在发展 (1)想象的主题日益稳定 (2)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 (3)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到能按一定目的想象 2、再造想象占优势,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二、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征,抽象逻辑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学龄期)直觉行动思维 (幼儿期)(婴儿期),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依赖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1)具体形象性(2)开始具有计划性、预见性(3)具有不准确性(4)形象概括,三、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不随意性,四、 幼儿言语的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丰富化时期。(一)词汇 1、词汇数量的增加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二)语法的掌握,(三)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向独白的过渡 口头语、口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