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课标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课标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课标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课标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课标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课标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 3 3 月考试试卷月考试试卷 I I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646 分分 1 2 分 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季风气候典型 C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 D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 2 2 分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被人称为 火洲 该地名是 A 昆明 B 广州 C 上海 D 吐鲁番 3 2 分 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A 高温 风沙和干旱 B 台风 梅雨和春旱 C 冻土 沼泽和沙漠 D 水土流失和旱涝 4 4 分 读 某年我国水资源 人口 耕地区域比重图 回下题 第 2 页 共 14 页 1 四大地理区域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 四大地理区域中水土资源配合最不合理的是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5 2 分 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 水成说 B 风成说 C 地震 D 河流冲击 6 2 分 下列关于区域差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的特点是因为年降水量过大 第 3 页 共 14 页 B 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毗邻台湾 很多地方是侨乡 C 南方地区的食材丰富与地形复杂有关 与气候无关 D 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 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 7 2 分 关于 秦岭 淮河 地理意义的描述 正确的是 4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 水稻 区和小麦区的分界 A B C D 8 2 分 下面对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冰川广布 B 千沟万壑 C 地面崎岖 D 地势平坦 9 6 分 读黄土高原地区示意图 完成后面小题 1 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 A 祁连山 第 4 页 共 14 页 B 秦岭 C 阴山 D 太行山 2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 位于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大 B 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 地表破碎 植被缺乏 D 黄土疏松 不溶于水 3 下列关于河流 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B 冬季无结冰期 C 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D 下游形成 地上河 10 2 分 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地区有关数据 表中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哪一方面的特 征 全国山东省 陕西省 西藏自治区 面积 万平方千米 9601519120 人口 万 133972 95793732300 人口密度 人 平方千米 139 5 6381962 5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B 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C 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 第 5 页 共 14 页 D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 11 2 分 被誉为 乡镇企业摇篮 的省是 A 江苏省 B 浙江省 C 广东省 D 江西省 12 2 分 读如图 我国部分地区 关于 山脉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走向是东北 西南 B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 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 D 二 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3 2 分 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 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 雪峰连绵 B 内蒙古高原 千沟万壑 C 云贵高原 地势平坦 D 黄土高原 平坦开阔 14 2 分 我国北方地区居民屋顶坡度小 墙体较厚 形成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 第 6 页 共 14 页 A 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 B 当地的政策法规 C 当地的气候条件 D 当地的地形地势 15 2 分 我国北方地区中素有 煤海 之称的省级行政区为 A 山东省 B 河南省 C 山西省 D 河北省 16 2 分 北方地区的著名温带水果是 A 香蕉 B 菠萝 C 柑橘 D 苹果 17 2 分 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B 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北方地区的主要是水稻 C 青藏地区的气候以 高 寒 为主要特征 西北地区的气候以 干旱 为主要特征 D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为主 18 2 分 下列语句 描述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第 7 页 共 14 页 B 远看是山 近看成川 C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D 小桥流水人家 19 2 分 春季 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 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 读 哈尔滨 气候资料表 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 和 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哈尔滨气温的最低月份和降水最多的月份分别是 月份 123456789101112 气温 17 11 6 25 91417 720 220 515 56 6 5 4 14 5 降水 mm 3 85 57 42949 684 4104 3134 456 722 713 85 7 A 1 月 7 月 B 1 月 8 月 C 8 月 1 月 D 2 月 8 月 20 2 分 下列能体现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特色的是 A 四合院 火炕 窑洞 马车 B 凉房 火炕 马车 平顶屋 C 石板房 马车 水乡地区的养鱼池 第 8 页 共 14 页 D 吊脚楼 水牛 水乡的船和桥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3737 分分 21 8 分 读我国北方地区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A 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试列举两例说明 2 依据甲城市的气候特点 该地农业生产常遇到的灾害是 3 北方地区为我国重要的 水田 旱田 农业区 与南方地区相比 其发展农业的有利 自然条件是 22 15 分 从 2008 年开始 威海已连续 10 年举办铁人三项赛 威海铁人三项赛道沿成海市区北部 的环海公路蜿蜒延伸 被囯际铁联誉为 世界上风景最美和最具挑战性的赛道 2017 年威海铁人三项世 界杯赛于 9 月底举行 共有巴西 澳大利亚 法国 南非等 34 个国家和地区 1328 名运动员参赛 读 四 个国家位置图 图甲 和 威海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图乙 完成问题 第 9 页 共 14 页 1 来自巴西 澳大利亚 法国 南非四国运动员到达威海后 都感觉到明显的时间差异 其中 与威海时间差异最大的是 国家 2 巴西运动员要尽快到达比赛场地 采用的运输方式有哪些 3 铁人三项赛每年举办的时间为 9 10 月 结合威海的自然环境特点 说出威海赛道成为 世界 上风景最美赛道 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4 法国的运动员在网上查到 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 的广告词 你作为铁人三项赛的志愿者 应 该怎样为他介绍这句话的含义 该运动员还想到中国陆海交接的最东端观看日出 并欣赏中国最美海岸景观 你为他推荐的景点是 5 威海不仅旅游资源丰富 而且物产种类多 品质好 比赛期间 各国运动员可以品尝到的本地 当季物产有 单选 A 苹果 梨 无花果 花生 海鲜 B 樱桃 榴莲 西瓜 菠萝 海带 C 桃子 芒果 香蕉 柑橘 葡萄 D 草莓 甘蔗 荔枝 龙眼 苹果 23 10 分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第 10 页 共 14 页 1 受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 四大地理区域 A B C D 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C D 地区 的分界线是 该线南北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均有明显差异 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 黄河的 河段 成为举世闻名的 地上河 的是 填序号 河段 该河流经水土 流失严重的 高原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生态建设 改善环境 3 临沂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 A B C D 中的 填字母 区域 属于右图中的 填序号 气候类型 4 图中甲 乙 丙 丁四条线中最能正确反映我国降水量特征的是 四条线的地势剖面 图与下图相符的是 24 4 分 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 下图 回答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工业基地的叙述 正确的是 第 11 页 共 14 页 A 是轻工业基地 B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 工业基地被长江穿过 水能丰富 D 工业基地毗邻港澳且多侨乡 2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交通便利 B 工业基础好 C 海边风光好 D 人口稠密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646 分分 1 1 2 1 3 1 4 1 4 2 5 1 6 1 7 1 8 1 9 1 9 2 9 3 1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