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授课_第1页
神经病学授课_第2页
神经病学授课_第3页
神经病学授课_第4页
神经病学授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病学 Neurology,广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李通,,Company Logo,神经病学教学概况,神经病学教学包括3部分内容:绪论:介绍神经病学学习的内容和范围 学习神经病学的要求和方法 总论: 介绍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1脑神经、2感觉系统、3运动系统、4反射、 5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 各论:主要介绍各类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Company Logo,世界卒中日宣言(Proclamation of World Stroke Day),卒中是一个可预防和治疗的灾难性疾病。,,Company Logo,“世界卒中组织”(WSO)由前国际卒中学会(ISS)和前世界卒中联盟(WSF)于2006年10月联合组建而成。 2006年10月26日,全世界50位专家在开普敦签署了世界卒中日宣言2008年,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以唤起全世界对卒中的关注每年的世界卒中日设立一个主题,,Company Logo,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数据. /news_31419.html,,Company Logo,J Am Geriatr Soc. 2005; 53: 103-107,日常活动能力受损,CIND: 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卒中患者比例(%),卒中后患者如果发生CIND,自理能力显著下降(P0.001),,Company Logo,脑卒中发病率世界分布图,(Circulation. 2011;124:314-323.),脑卒中发病率,,Company Logo,一、神经病学的内容和范围,神经病学(neurology)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康复和预防等研究。,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神经系统最精细,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系统按解剖结构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主管分析综合内外环境传过来的信息并作出反应)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主管传导神经冲动),二、神经系统简介,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2、神经系统的按功能又分为: 躯体神经系统: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 境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稳定人体的内环境,二、神经系统简介,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3、神经病学的总体任务: 发展神经病学,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时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同时尽可能对病因恰当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二、神经系统简介:,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4、神经病学特点:疾病的复杂性:症状的广泛性:诊断的依赖性: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难治性:,二、神经系统简介,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包括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由于感染、肿瘤、血管病变、外伤、中毒、免疫障碍、变性、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等所引起的疾病。应与研究大脑功能紊乱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精神病学相区别。,三、神经系统疾病,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类型:,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脊髓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自身免疫病(脱髓鞘)遗传性、先天发育异常神经肌肉疾病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返回,三、神经系统疾病,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1、主要表现为: 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机能障碍。 2、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可分为四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 休克症状,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神经系统症状,,Company Logo,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总原则,先定位诊断(topical diagnosis)再定性诊断(qualitative diagnosis)部分病因诊断(etiological diagnosis)一元论注意神经科症状与其他科症状交叉和联系,神经科疾病与其他科疾病的关系(因果,并存),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最大的特点在于定位-定性诊断的独特思维。应用以下三个步骤: 1、详尽地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 2、定位诊断:首先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3、定性诊断:根据病史特点、主要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所见确定疾病的病因及性质,如血管病变、感染、变性、营养代谢障碍等。 4、神经疾病辅助检查方法,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1、神经系统查体的重要性,有较强的客观性,神经科重体征,轻症状(例外情况,某些发作性疾病:癫痫、TIA、偏头痛、发作性睡病、三叉神经痛、发作性共济失调等)指导进行辅助检查现在,某些疾病如Pakinson病等辅助检查为阴性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1)神经系统查体,客观性的高低:反射 运动 感觉反射包括浅反射、深反射、阵挛和病理征、脑干反射。浅反射:角膜反射(桥脑)、咽反射(延髓)、腹壁反射(T7-12)、提睾反射(L1-2)、肛门反射(S4-5)深反射:下颌反射(桥脑)、肱二头(C5-6)、肱三头(C6-7)、挠反射(C5-6)、膝腱(L2-4)、跟腱反射(S1-2),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2)神经系统查体,阵挛:髌阵挛、踝阵挛。Hoffmann Rossolimo征?病理反射:吸吮反射、掌颌反射、强握反射、Babinski(最经典、特异性高)、Choddock等(较敏感)深反射和病理反射的关系,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腱反射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时的三个一致:肢体姿势一致、扣诊锤的位置和力量一致检查时的两个对比:左右侧对比,上下对比注意跟腱反射的检查(特别周围神经或肌肉病时),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神经系统查体其他注意事项,昏迷或下肢瘫痪患者不能用刺激足底来检查肌力检查肌张力应选用参与肌肉多、活动度大的关节进行检查长束征(long tract sign):锥体束和脊丘束、薄束和楔束,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一章 绪论,神经系统检查,(The Neurologic Examination),,Company Logo,概述,全身体格检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准、细、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一般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运动系统(motor system)检查 感觉系统(sensory system)检查 反射(reflexes)检查 自主神经(autonomic nerve)检查,,Company Logo,(一)一般检查,意识障碍: 嗜睡 昏睡 昏迷:浅,中,深昏迷精神状态: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检查患者的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等,判定是否有智能障碍,,Company Logo,(二)脑神经检查,12对脑神经: 主要支配头、面部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 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舌下神经意义:帮助颅脑损害的定位诊断,,Company Logo,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检查,检查方法: 首先要排除五官科疾病 如鼻粘膜炎症或萎缩 意义: 单侧减退或消失颅底损伤、 颅底脑膜炎、额叶肿瘤、鞍区 肿瘤、癔症等 幻嗅即钩回发作,额颞叶 癫痫先兆,嗅神经检查,,Company Logo,视神经(optic nerve)检查,检查方法: 1.视力(vission):分近、远视力表上读数、 指数、光感、失明等,cm 指数 眼前指数 眼前手动 眼前光感 完全失明(眼前光感消失),描述方法,,Company Logo,2.视野(visual feild): 分全盲、偏盲、双 颞侧盲、1/4象限盲,视野检查法指测法:宽50cm高30cm视野计检查法,,Company Logo,3. 眼底检查:用眼底镜检查,视神经盘(视乳头),动脉,静脉,生理凹陷,黄斑区,,Company Logo,、对脑神经检查法,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支配提上睑肌、 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向上向外 作用)、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付交感纤维 由艾魏氏核发出)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支配上斜肌外展神经(abduct nerve):支配外直肌,,Company Logo,检查法: 1. 外观:眼裂、眼睑、眼球 2. 眼球运动:运动方向、活动程度、复 视、眼球震颤 3. 瞳孔:正常瞳孔(34cm),对光反 射(直接、间接、调节),,Company Logo,三叉神经(trigeminus nerve),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及眼、鼻、口腔 粘膜运动纤维:主管咀嚼运动(支配颞肌、咀嚼肌),,Company Logo,三叉神经(trigeminus)检查,A咬肌肌力检查;B&C 角膜反射检查; D三叉神经各支感觉检查;E下颌反射检查,,Company Logo,面神经(facial nerve)检查,A&B 周围性面瘫;C 中枢性面瘫,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以及味觉功能,视诊运动检查味觉检查,,Company Logo,位听神经(auditory nerve)检查,听力检查:耳蜗功能前庭功能检查:眩晕、眼球震颤、平衡,A&B Rinne 试验C Weber 试验,,Company Logo,、对脑神经检查,舌咽神经(glossopharygeal nerve)迷走神经(vagus nerve)运动:发音、进食、软腭运动、咽反射感觉:舌后1/3味觉,A 右软腭下垂B吞咽反射,,Company Logo,副神经(accessory nerve)检查,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A 耸肩B 转颈,,Company Logo, 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检查,A 伸舌方向; B 伸舌速度,有无舌肌萎缩有无肌束颤动伸舌有无偏斜,,Company Logo,(三)运动系统检查,(1)随意运动与肌力检查 随意运动:偏瘫、单瘫、截瘫、交叉瘫 肌力分级 : 0度完全瘫、无肌收缩 度见有肌收缩、无肢体活动 度不能抗引力、但肢体可以平面移动 度抗引力、肢体可以抬起离开床面、 但不能抗阻力 度能抗阻力、但较正常肌力差 度肌力正常范围,,Company Logo,(2)肌张力:静止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肌张力增高 折刀样 铅管样或齿轮样 肌张力减弱,,Company Logo,(3)不自主运动 震颤(tremor):静止性震颤、老年性震 颤、动作性震颤、扑翼样震颤 舞蹈样动作(chorea):儿童脑风湿病变 手足徐动(athetosis):肝豆、脑瘫 手足搐搦(tetany):低血钙、碱中毒 摸空症(carphology):脑膜炎、伤寒、肝昏迷,,Company Logo,(4)共济运动 指鼻试验(finger nose test) 指指试验(ringer finger test) 轮替动作(alternate motion) 跟膝胫试验(heel-knee-tibia test) 闭目难立征(Romberg 征),,Company Logo,(四)感觉系统检查,浅感觉检查:皮肤、粘膜 (1)痛觉;(2)温度觉 (3)触觉深感觉检查: 深部组织的感觉 (1)运动觉;(2)位置觉; (3)振动觉复合觉检查:皮层感觉 (1)定位觉;(2)两点辨别觉 (3)实体觉;(4)图形觉,,Company Logo,(五)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Company Logo,浅反射: 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 腹壁反射(abdomenal wall reflex) 提睾反射(cremasteric reflex),,Company Logo,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肱二头肌反射(biceps reflex),,Company Logo,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 reflex),,Company Logo,桡骨骨膜反射(radioperiosteal reflex),,Company Logo,膝反射(knee jerk),,Company Logo,跟腱反射(achilles jerk),,Company Logo,病理反射: 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 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 的踝和趾背伸的反射作用。,,Company Logo,病理反射,,Company Logo,脑膜刺激征:脑膜受激惹的表现 颈抵抗 克氏征 (Kernig 征) 布氏征 (Brudzinski 征),,Company Logo,脑膜刺激征A 颈项抵抗;B 布鲁金斯基征;C 克匿格征,,Company Logo,(六)自主神经功能检查,主要功能:调节内脏、血管、竖毛肌、汗腺 等功能 卧立试验(recumbent-upright test) 竖毛反射(pilomotor reflex) 皮肤划纹试验(dermographism),,Company Logo,4、神经疾病辅助检查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免疫学及病毒学检测:腰穿及CSF检查:神经影像学:CT、CTA、MRI、MRA和DSA神经电生理:EEG、EBM、EMG、NCV、VEP、BAEP、SEP经颅多普勒(TCD)肌肉、神经和脑组织活体组织检查,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一章 绪论,返回,,Company Logo,美国GE16排螺旋CT普通平扫,返回,,Company Logo,美国GE16排螺旋CTA,,Company Logo,西门子3.0T核磁共振,,Company Logo,T1-W T2-W FLAIR DWI,,Company Logo,DTI,,Company Logo,fMRI,,Company Logo,数字减影造影机(大C臂),,Company Logo,EEG,婴儿痉挛 张 男,11月,,,Company Logo,腓总神经损伤,EBM、EMG、NCV、VEP、BAEP、SEP,,Company Logo,经颅多普勒(TCD):,脑梗塞,,Company Logo,1、学习神经病学的要求:总论: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表现的定位诊断各论:要求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学习神经病学的方法:掌握理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必须理解和掌握要把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有机地联系起来。重视实践:重视科间实习和生产实习,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六、学习神经病学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 绪论,六、学习神经病学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六、学习神经病学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 绪论,神经系统记忆技巧:例如:脑神经 1.十二对脑神经序列嗅、视、动、滑、三、展;面、前、咽、迷、副,舌下。(一嗅二视三动眼,四车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走)。 2. 纤维成分:感觉一二八;运动三、四、六、十一、十二;感动混合五七九十;含有副交感三七九十。 3.视器有关的眶腔六对脑神经,二三四五六七。,,Company Logo,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神经科学各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的不断涌现,使临床神经病学得以空前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必须意识到神经系统有些疾病仍然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废的主要原因,神经病学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热切希望能够通过神经病学的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们对本学科的兴趣,有更多的同学将来投身于神经病学的研究,努力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推动神经病学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发展。,七、神经病学的展望,第一章 绪论,,Company Logo,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定位诊断,,Company Logo,运动系统,,Company Logo,概念:运动:是指骨骼肌的活动, 包括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和共济运动。运动系统的组成: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2、下运动神经元 3、锥体外系统 4、小脑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Company Logo,解剖和生理功能(上运动神经元),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痉挛性)瘫痪。需注意的是:除面神经核的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的脑干运动神经核均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Company Logo,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身体的支配排列犹如“倒人形”之投影,呈手足倒置关系,,Company Logo,解剖和生理功能(下运动神经元),2、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下运动神经元是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通路。功能:是将各方的冲动组合起来,通过前根神经丛周围神经运动终板肌肉收缩。损伤后产生周围性(弛缓性)瘫痪。,,Company Logo,解剖和生理功能(锥体外系统),3、锥体外系统广义的锥体外系统:是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 有躯体运动系统狭义的锥体外系统:主要指纹状体系统,,Company Logo,解剖和生理功能(锥体外系统),纹状体 包括:豆状核 苍白球旧纹状体 壳 核 尾状核 大脑皮质(额叶)发出的纤维,直接或通过丘脑间接地止于新纹状体,由此发出的纤维止于苍白球,苍白球发出的纤维分别止于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和网状结构等处。由红核发出的纤维组成红核脊髓束,由网状结构发出的纤维组成网状脊髓束,均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调节骨骼肌的随意运动。,新纹状体,,Company Logo,,Company Logo,解剖和生理功能(锥体外系统),锥体外系统的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的刻板动作及反射性的运动 如走路时两臂摇摆等联带动作、表情运 动、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Company Logo,解剖和生理功能(锥体外系统),锥体外系统损伤表现: 主要表现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 苍白球和黑质病变:表现运动减少和肌张力增高症候群,如帕金森病;尾状核和壳核病变:表现运动增多和肌张力减低症候群,如舞蹈病;丘脑底核病变:可发生偏侧投掷运动。,,Company Logo,解剖和生理功能(小脑系统),4、小脑系统小脑是由中间的蚓部和两个半球组成的。蚓部是躯干代表区,半球是肢体代表区。小脑并不发出运动冲动,而是通过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与脊髓、前庭、脑干、基底节及大脑皮质等部位联系,达到对运动神经元的调节作用。,,Company Logo,解剖和生理功能(小脑系统),小脑的主要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受损后主要表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1、瘫痪瘫痪的概念: 瘫痪是指肌力(骨骼肌的收缩能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的损害部位: 是由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引起。,,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瘫痪的分类: 按瘫痪的程度分为: 完全性瘫痪(肌力丧失) 不完全性瘫痪(肌力减弱) 按瘫痪性质分为: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按瘫痪的类型分为: 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及交叉瘫等,,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瘫痪的程度: 肌力分级:采用05级的6级肌力分级法。 肌力的分级,0级,肌肉无任何收缩现象(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活动关节,仅在触摸肌肉时感觉到,2级,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活动,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瘫痪的性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亦称痉挛性瘫痪或中枢性瘫痪。 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肉萎缩,但病程长者可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上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损伤时瘫痪的特点: 皮质型 因皮质运动区呈一条长带,故局限 性病变时可出现一个肢体的中枢性单瘫。 内囊型 内囊是感觉、运动、视觉传导束的 集中地,损伤时出现“三偏”综合征,即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脑干型 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变侧脑神经 麻痹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脊髓型 横贯性损害时,因双侧锥体束受损 出现双侧肢体的瘫痪。如截瘫或四肢瘫。,,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瘫痪的性质: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亦称弛缓性瘫痪或周围性瘫痪。 特点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无病理反射。如脊髓前角刺激性病变可伴有肌纤维震颤。,,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下运动神经元各部位病变时瘫痪的特点: 脊髓前角细胞 表现为节段性、弛缓性瘫痪而无 感觉障碍。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 前根 损伤节段呈弛缓性瘫痪,亦无感觉障碍, 见于髓外肿瘤的压迫。 神经丛 神经丛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病变 时常累及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引起弛缓性 瘫痪、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伴有疼痛。 周围神经 该神经支配区肌肉出现弛缓性瘫痪可 伴有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伴有疼痛。,,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Company Logo,瘫痪的类型:单 瘫 一个肢体瘫痪。病变可位于大脑皮质运 动区、脊髓前角或周围神经。偏 瘫 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常伴有同侧中枢 性面瘫和舌瘫。病变多在对侧大脑半球 内囊附近。截 瘫 双下肢瘫。常伴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及 尿便障碍。多由脊髓胸腰段病变引起。四肢瘫 四肢均瘫痪。可见于双侧大脑及脑干病 变、颈髓病变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交叉瘫 一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 由脑干损害引起。,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瘫痪),,Company Logo,,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肌萎缩),2、肌萎缩 是指横纹肌体积(肌容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和肌肉病变。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表现明显而严重的肌萎缩,当脊髓前角慢性进行性病变时,除有肌萎缩外还可伴有肌束震颤,如运动神经元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由于患肢长期不动可发生程度相对较轻的废用性肌萎缩。,,Company Logo,3、肌张力改变 肌张力是指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肌肉均具有一定的张力,做肢体被动运动 时,可感到这种张力的存在。 肌张力改变有两种: 肌张力减低:表现肌肉松弛,被动运动阻力小, 关节运动范围大。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 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变可见于小脑病变 及后索病变。,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肌张力),,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肌张力),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变硬,肢体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有以下几种情况:锥体束损害 呈折刀样肌张力增高。以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明显。 锥体外系统损害 呈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表现为屈肌、伸肌张力均增高,被动屈伸肘部时,如不伴有震颤,则各方向阻力是一致的,故称为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如伴有震颤,则有类似扳动齿轮样的顿挫感,故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多见于帕金森病。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如痉挛性斜颈、眼睑痉挛和书写痉挛等。,,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不自主运动),4、不自主运动 是指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无目的的异常运动。 主要见于锥体外系统病变。 临床常见的不自主运动包括:痉挛发作、震颤、 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偏身投 掷运动、抽动症等 痉挛发作: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收缩,可见于限 局性癫痫和癫痫大发作。,,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不自主运动),震颤: 为主动肌和拮抗肌交替收缩的节律性摆 动样动作。多见于手、上下肢、头、舌和眼睑。 病理性震颤按与随意运动的关系分为: 静止性震颤 : 特点为安静时明显,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表现手指有节律的,每秒46次的快速的抖动。 严重时可呈“搓药丸样”或“拍水样”,亦可见 于头、下颌、前臂、下肢及足等部位。 见于苍白球和黑质病变,如帕金森病。 动作性震颤 : 是指肢体指向一定目的物时所出现的震颤。 特点是当肢体快达到目的物时则震颤更明显。 多见于小脑病变。,,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不自主运动),舞蹈样运动:为一种不能控制的、无目的、无 规律、快速多变、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 运动。如挤眉弄眼、呶嘴、伸舌、转颈耸肩、 伸屈手指等舞蹈样多动。伴有肌张力减低,安 静时症状减轻,入睡后消失。 见于尾状核和壳核的病变,如小舞蹈病等。 手足徐动症:由于肢体远端肌张力异常所致。 表现为手腕、手指、足趾等呈缓慢交替性伸 屈、扭曲动作,而且略有规则,如腕过屈时, 手指常过伸;前臂旋前时,手指缓慢交替的屈 曲等;足部可表现足跖屈,拇趾背屈。 见于核黄疸、肝豆状核变性等。,,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不自主运动),扭转痉挛:表现为以躯干为长轴,身体向一个 方向缓慢而强力扭转的一种不自主动作。动作 多变无规律,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病变在基底节,见于遗传性疾病、酚噻嗪类药 物反应等。 偏身投掷运动:是指因丘脑底核损害引起的一 侧肢体的不随意运动,表现为一侧肢体猛烈的 投掷样不自主运动,运动幅度大,力量强。,,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不自主运动),抽动症:为单个或多个肌肉刻板而无意义的快 速收缩动作。常累及面部及颈部肌肉,表现为 挤眉弄眼、呶嘴、点头、扭颈、伸舌等。如累 及呼吸及发音肌肉时,抽动时伴有不自主的发 音,或伴有秽语,故称“抽动秽语综合征”。 常见于儿童,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部分 病例由基底节病变引起,有些与精神因素有关。,,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共济失调),5、共济失调 是指运动时动作笨拙而不协调。正常的随意运动是在大脑皮质、基底节、前庭系统、深感觉及小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临床上常见的共济失调有: 小脑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 前庭性共济失调 额叶性共济失调,,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站立不稳,走路时步基加宽,左右 摇摆,不能沿直线前进,蹒跚而行,又称醉汉步态。因协调运动障碍不能顺利完成复杂而精细的动作,如穿衣、系扣、书写。常伴有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和构音障碍(吟诗样或爆发样语言)。见于小脑血管病变,遗传变性疾病,小脑占位性病变等。,,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深感觉传导径路的损害,产生关节位置觉、振动觉的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站立不稳,行走时 有踩棉花样感觉,视觉辅助可使症状减轻即到黑暗处症状加重。闭目难立征(Romberg 征)阳性。见于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痨等。,,Company Logo,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和定位(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由于前庭病变引起平衡障碍,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时向病侧倾斜,走直线不能。卧位时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后症状加重,常伴有眩晕,呕吐等症状。见于链霉素中毒等。 额叶性共济失调:由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损害,引起对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不稳,体位性平衡障碍,常伴有中枢性轻偏瘫、精神症状、强握及摸索等额叶损害的表现。,www.the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