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4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湘教版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4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湘教版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4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湘教版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4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4页
湘教版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4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湘教版第六中学湘教版第六中学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 4 4 月月考试卷 月月考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646 分分 1 2 分 柴静拍摄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 穹顶之下 引发社会热议 你认为该纪录片最有可能讲述 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黄土高原 2 2 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 A 天津 B 广州 C 上海 D 北京 3 2 分 图中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旅游景点 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C 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 第 2 页 共 15 页 D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4 2 分 北京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北京市的是 A 故宫 B 丽江古城 C 龙门石窟 D 承德避暑山庄 5 2 分 我国地大物博 分为四大区域 对四大区域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与两个国家接壤 B 乙区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C 丙区域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 丁区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6 2 分 后奥运时代 北京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2009 年 处在新阶段的北京确立了新的发展 目标 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 为了建设绿色北京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迁出部分化工厂 B 大量使用一次性日常用品 C 降低机动车的尾气污染 D 用洁净能源逐步取代居民生活燃煤 7 2 分 玲玲的家乡热爱唱秦调 歌声高亢 闻其声 见其人 但相会却很难 两人要相会 可能 要走一两天 这是因为 第 3 页 共 15 页 A 横断山区山高路远 B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C 塔里木盆地黄沙连 D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8 2 分 我国地大物博 分为四大区域 对四大区域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与两个国家接壤 B 乙区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C 丙区域位于地势的第一阶梯 D 丁区域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9 2 分 读下面两幅 南方民居 和 北方四合院 景观图 南方民居占地少 一般有二 三层楼 房 而北方民居四合院占地规模大且方正 其主要原因是 A 南方雨水多 多层建筑利于排水 B 北方比较寒冷 房子大有利于保暖 C 北方平原多 地面平坦 南方人多地少 人口稠密 D 南方是水田耕作 北方是旱地耕作 第 4 页 共 15 页 10 2 分 极具北京特色的民居是 A 竹楼 B 窑洞 C 四合院 D 蒙古包 11 6 分 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 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读山东丘陵某区域等高线地图 单位 米 回答下面小题 1 对图中区域开发种植果树 适合选种的果树品种是 A 苹果树 B 荔枝树 C 柑橘树 D 椰子树 2 为了便于旱季浇灌果树 拟在图中区域建一蓄水池塘 合适的选址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第 5 页 共 15 页 3 一般来说 迎风坡和向阳坡的果树产量较高 如下列四地中的 A A 地 B B 地 C C 地 D D 地 12 4 分 2015 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为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中国区的主题为 能见蔚蓝 根据材料 回答下面小题 1 能见蔚蓝 代表了对未来的期待 下列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炭 D 太阳能 2 2016 年国庆阅兵期间北京出现了久违的蓝天 下列举措有利于 蓝天再现 的 A 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 保持重工业发展模式 C 发展绿色能源公交 D 增加私家车保有量 13 2 分 黄土高原的南北界线分别是 A 秦岭 长城 B 黄河 秦岭 C 太行山 乌鞘岭 第 6 页 共 15 页 D 黄河 南岭 14 2 分 下列经济作物中 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较大面积种植的是 A 甜菜 B 油菜 C 棉花 D 水稻 15 2 分 我国北 南方的主要耕地类型 A 水田和梯田 B 旱地和水田 C 草地和旱地 D 梯田和水田 16 2 分 下列描述中 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A 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形平坦 B 气候湿润 降水充沛 C 河湖众多 水网纵横 D 深居内陆 气候干旱 17 2 分 双城所在地区作物熟制是 A 一年一熟 B 两年一熟 C 一年三熟 D 三年两熟 第 7 页 共 15 页 18 2 分 关于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夏季降水集中 春旱严重 B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长冬无夏 C 三江平原森林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加剧 D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概括了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19 2 分 下列界线与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相一致的是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800mm 等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1 月 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A B C D 20 2 分 晏子使楚 中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因素 B 气候因素 C 土壤因素 D 地形因素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4141 分分 21 14 分 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第 8 页 共 15 页 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 是资源丰富 文化繁荣 经济实力雄厚的区域 在全国占有重要地 位 如图所示 东北地区河流等封冻日线 单位 天 1 甲山脉是 以东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 2 甲山脉是 以东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 3 读图可以判断 影响河流封冻日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和 4 读图可以判断 影响河流封冻日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和 5 图中河流 P Q 两河段中 有凌汛发生的是 河段 6 图中河流 P Q 两河段中 有凌汛发生的是 河段 7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越了暖温带 与寒温带 在自然环境方面表现出冷湿的特点 8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越了暖温带 与寒温带 在自然环境方面表现出冷湿的特点 9 图中显示了我国玉米主要产区 该地区发展玉米种植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10 图中显示了我国玉米主要产区 该地区发展玉米种植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11 东北地区是以汉族为主 多民族深度融合的区域 聚居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和满族 12 东北地区是以汉族为主 多民族深度融合的区域 聚居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和满族 22 11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小题 第 9 页 共 15 页 材料一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以全国 2 2 的陆地面积 创造了全国 22 1 的国内生产总值 自古有 鱼米 之乡 之称 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 城市化 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材料三 东北地区 左图 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右图 示意图 1 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东北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至少举出两项 2 长江三角洲与东北地区相比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若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 弓 把长江比作 箭 作为 箭 的长江 为长江三角洲提供了哪些优越的条件 至少举出两项 3 两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都有交通便利 图中铁路干线 A 为 线 4 下列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景观是 苏州园林 颐和园 杭州西湖 丽江古城 A B C D 5 东北地区作为 新中国重工业摇篮 自 1990 年以来 工业基地的许多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老 化 产品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 竞争力下降 使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沿 第 10 页 共 15 页 海发达地区 请你依据材料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合理的建议 23 0 分 神奇的雪域高原 独特的民族风情 令人神往 读图 1 回答下列问题 24 16 分 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 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 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跟不合理 植被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使黄土 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 约因素 如图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示意图 1 填写地理事物名称 A 山脉 B 山脉 C 山脉 D 河流 2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因素是 第 11 页 共 15 页 3 黄土高原地区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中 自身固有的有哪些 4 解决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问题 人们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646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1 2 11 3 12 1 12 2 第 13 页 共 15 页 13 1 14 1 15 1 16 1 17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