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1618383993_第1页
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1618383993_第2页
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1618383993_第3页
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1618383993_第4页
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161838399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 顶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 顶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 顶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顶升结构位于 基本塔架的顶面 在基本塔架顶面不断叠加标准节形成的塔架顶升段 附臂杆至少一 道 附臂杆一端与塔架架身通过锁紧螺母连接 另一端通过抱柱构件与筒体混合结构 的钢柱连接 所述抱柱构件由槽钢 穿墙螺栓和连接板组成 所述槽钢为2块 分别紧 贴在钢柱侧面 通过穿墙螺栓拉结为一体 所述槽钢靠近附臂杆一侧连接有连接板 其上开有与附臂杆连接的连接孔 通过塔吊和附臂顶升装置的合理设置 大大提高了 施工速度 避免塔吊无法附臂杆顶升造成的结构施工停止 为工程施工进度提供了技 术支持和保证 可广泛应用于筒体混合结构的安装 专利申请号 201010580090 8 公告号 CN102092642B 公告日 2011年6月15 日 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1 背景技术 钢框架 型钢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 一般结构形式复杂 地上钢结构安装工程量大 塔吊使用率高 在施工过程中 塔吊附臂杆顶升与核心筒混合结构施工 核心筒外侧 液压爬模架 钢框架梁柱施工等的关系非常复杂 相互制约 影响 如果工程单层面 积大 还必须是群塔作业 使得塔吊安装布置 附臂杆顶升方案对整个工程的组织安 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 顶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以解 决复杂的筒体混合结构塔吊及附臂杆顶升方案复杂 由于不合理设置容易导致工程停 止 降低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如图1 3 所示 一种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 顶升装置 包括至少2台由基本塔 架 悬臂11和塔臂拉索 7 组成的塔吊 1 以及安装于塔吊 1 基本塔架上的顶升结构和 位于筒体混合结构与塔吊 1 之间的附臂结构 所述塔吊 1 的悬臂 11 最外端与其相 邻的塔吊的塔臂拉索 7 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顶升结构位于基本塔架的顶面 在基本塔 架顶面不断叠加标准节 8 形成的塔架顶升段 所述附臂结构包括至少一道附臂杆2 附臂杆一端与塔架架身通过锁紧螺母连接 另一端通过抱柱构件与筒体混合结构的钢 柱 3 连接 所述抱柱构件由槽钢 4 穿墙螺栓 5 和连接板 12 组成 所述槽钢 4 为 2块 分别紧贴在钢柱 3 侧面 通过穿墙螺栓 5 拉结为一体 槽钢 4 和钢柱 3 之间 垫有垫板 6 所述槽钢靠近附臂杆一侧连接有连接板 12 其上开有与附臂杆连接的连 接孔 13 图 1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 图 2 附臂杆与钢柱连接的一种抱柱构件详图示意 图 3 另一种抱柱构件详图示意 所述附臂杆 2 相邻两道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9 个标准节的高度 所述附臂杆 2 与基本塔架或顶升塔架的连接位于基本塔架或顶升塔架标准节中间 位置或可调式标准节的任意位置 所述连接孔 13 至少为1个 一种筒体混合结构群塔附臂 顶升装置的施工方法 所述筒体混合结构包括核心 筒 9 和外围结构 10 外围结构是由钢柱和钢梁组成的钢框架 步骤如下 步骤一 根据所选塔吊基本性能 确定不附臂杆施工的极限高度 根据图纸要求 结合塔吊起重性能参数划分钢柱流水节 核心筒和外围结构施工高差 步骤二 在不附臂杆的情况下 先进行核心筒第一个流水节的安装 在核心筒施 工至一个核心筒和外围结构施工高差的高度时 进行外围结构安装 步骤三 重复步骤二 安装核心筒第 i 节及安装外围框架钢柱及钢梁第 j 节 直 至步骤一所述确定不附臂杆施工的极限高度 其中步骤二所划分的流水节 i 3 所划分的流水节 j 2 步骤四 在塔吊在第 i 1个流水节外围钢柱上安装第一道附臂杆 同时塔架基本 架体顶升 安装核心筒第 i 1 流水节在核心筒高出己安装外围结构一个施工高差时 进行外围框架钢柱及钢梁第 j 节安装 步骤五 重复步骤四 直至完成核心筒和外围结构的全部安装 步骤四中所述第一道附臂杆位置为距基本塔架最顶一节标准节自由长度 11 个 标准节 且塔吊基本塔架最顶一节标准节上面的自由高度满足核心筒和外围结构施工 高差 步骤四和步骤五所述每次顶升不超过六个标准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首先 通过合理的附臂杆顶升装置的设置和合理的施工步骤 确保了施工的连续 性 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其次 通过合理划分施工流水节 核心筒与外围结构施工高差 确保了核心筒和 外围结构的施工同步进行 互不干扰 第三 本发明所述的附臂杆顶升装置 结构合理 连接安全 可有效保证施工的 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了筒体混合结构塔吊和附臂杆顶升装置设置不合理 施工速度慢 塔 吊无法附臂杆顶升造成结构停工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施工装置设置和施工流程 用安 全有效的施工措施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高层筒体混合结构的施工 3 典型的工程实例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 109480m2 其中地上 75300m2 地下4层为车库 餐厅 物业 用房及设备用房等 地上分为2栋21层办公楼 地上2栋塔楼之间由中庭连接 地下1层 层高 5 3m 1层 2层层高 5m 3层以上标准层层高为 3 6m 工程为钢框架 型钢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 地下4 3 2层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下1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转换层 框架柱及首层梁板为劲性结构 2层及2 层以上框架柱为钢柱 核心筒外楼面梁为轧制钢梁及组合梁 楼板为非组合楼板 核 心筒墙内设型钢暗柱及钢筋混凝土墙 施工时核心筒墙体外侧模板采用液压爬升模板 体系 模板通过爬升体系安装 不借助塔吊吊装 核心筒内侧选用 86 大钢模 需用 塔吊吊装 地上结构流水段划分 地上主体施工划分为三个施工区域 A B 区施工范围 即为 A B 塔楼 C 区涵盖了2栋楼之外的2层裙房部分 塔吊选用 本工程选用 4 台塔吊 塔吊型号分别为 F0 23B 1台 4 号塔 H3 36B 3台 l 号 2 号 3 号塔 1 号 2 号 3 号 4 号塔均布置在 基坑内 1 号塔吊供 A 楼施工使用 2 号 3 号塔吊供 B 楼使用 4 号塔吊供 裙房使用 地下4层 地下3层 地下2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按正常施工考虑 在这里不再赘 述 地下1层及地上钢结构主要构件为十字柱 箱形柱 工字柱 焊接 H 型钢梁和轧 制 H 型钢梁 钢结构安装顺序为 A 楼 B 楼 裙房 各施工段各流水区钢柱从中间向四周扩 展安装 钢柱一旦校正完立即安装框架梁使之形成框架 钢柱分节原则为 A 楼和 B 楼由地下1层开始 1F lF 为首节柱 lF 3F 为第二节柱 3F 21F 根据图纸要 求及结合塔吊起重性能参数每三个标准楼层为一节柱 裙房钢柱为一节柱 各流水区 按 A A A B B B B B 顺序 以一节柱的钢框架为单位进 行流水作业 裙房钢结构为一个单独区域进行施工 A B 地上塔楼的施工顺序为 先进行核心筒墙体内型钢暗柱安装 再进行液压 爬模架爬升 利用爬模架平台作为操作架绑钢筋 合模 浇筑核心筒混凝土墙体 进 行外围钢结构柱 梁安装 在外围钢结构框架形成整体后进行塔吊附臂杆和顶升 完 成一个工作循环 接下一个工作循环 即下一节核心筒钢暗柱安装 压型钢板非组合 楼板陆续展开施工 图纸要求钢柱三个标准层为一节 标准层层高为 3 6m 一节钢柱 高度为 10 8m 塔吊附臂杆时需注意此高度 塔吊附臂顶升方案 该工程选用 4 台塔吊进行施工 塔吊与塔吊之间必须错开一 定高度 防止塔吊运行时相互碰撞发生危险 裙房结构只有2层 4 号塔吊不用附臂杆 施工完毕后立即拆除 不得影响2座塔楼的施工 在这里不再讨论 其他 3 台 H3 36B 塔吊待 A B 楼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后拆除 主要考虑 3 台 H3 36B 塔吊的附 臂杆及顶升方法 3 台 H3 36B 塔吊附臂杆及顶升的主要因素有 H3 36B 塔 吊性能参数 附臂杆上部自由端标准节高度为 12 节 满足核心筒结构作业面高出 外围框架梁柱作业 3 个楼层的要求 2号塔吊高出 1 号 3 号塔安全距离 满足附臂杆之间不超过 9 个塔吊标准节的要求 现以 2 号塔为例介绍附臂杆高度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 了解塔吊的基本性能 H3 36B 塔吊的初始安装最大自由高度为 51 7m 塔身标准节为 2m 2m 3m 大臂长 56 9m 平衡臂长 21 27m 大臂距拉 索顶端 8 4m 吊钩收紧长度 3 6m 塔吊基础采用固定式混凝土基础 埋设于基础底 板以下 基础内埋设非标准节 非标准节埋入基础底板混凝土中 高出基础底板面 150mm 用以安装标准塔身 因此 塔吊的自由高度由基础底板混凝土面开始计算 基础底板上标高为 18 600m 第二步 根据主体施工安排 塔吊初次安装标准节 14 节 总体高度为 53 45m 基坑深度 18 6m 塔吊基础顶标高为 20 60m 基础地板厚 1 9m 钩底距地面为 32 85m 不附臂杆可施工的极限高度为核心筒暗柱到第三节 外围钢结构到第二节 此时钩底距暗柱第三节顶 7 45m 必须考虑开始附臂杆 塔吊在第 8 个标准节 距地 11 30m 处附第一道附臂杆 上面还有 6 个标准节 根据 H3 36B 塔吊性能参数 要求 塔吊附臂杆后附臂杆处标准节向上自由长度最多不得超过 12 个 12 3 36m 因此 塔吊最多顶升六个标准节 3 6 18m 至距地 50 85m 此时共 20 个标准节 可满足第四节 7 9 层 核心筒暗柱的安装高度 外围钢结构可施工到第三节 4 6 层 第三步 待第四节核心筒暗柱和外围钢结构第三节施工完毕后 如果要施工第五 节 10 12 层 顶标高 47m 核心筒暗柱和外围第四节钢结构 每节核心筒暗柱 型钢高 10 8m 需顶升 4 个标准节 原标准节共 20 个 在第 8 节附臂杆 按照塔 吊标准节自由高度最多为 12 个 12 3 36m 塔吊上面的自由高度又必须满足核心 筒与外围高低差 推理计算 塔吊可在第 12 个标准节 20 4 12 12 处附第二道附 臂杆 满足结构施工 依次类推 计算出第三道 第四道 第五道 第六道附臂杆位 置 第一道附臂杆与第二道附臂杆之间为 5 个标准节 塔吊两道附臂杆之间最多不超 过 9 个标准节 因此 第二道附臂杆可作为临时附臂杆 待上层需要第四道附臂杆时 将第二道附臂杆拆除移至第四道附臂杆使用 第四道原理类同 也是作为临时附臂杆 塔吊附臂杆顶升流程 步骤一 1号 2号 3号塔吊负责各自区域的安装核心筒第三节 4 6层 暗 柱型钢 绑钢筋 支模板 浇筑混凝土 拆模 安装第二节 1 3层 外围框架钢柱 及钢梁 步骤二 塔吊附臂杆在第二节 1 3层 外围钢柱上 顶升6节 18m 安装核 心筒第四节 7 9层 暗柱 绑核心筒墙体钢筋 支模板 浇筑混凝土 拆模 装第 三节 4 6 层 外围框架钢柱及钢梁 步骤三 塔吊附臂杆在第三节 4 6 层 外围钢柱上 顶升 4 节 12m 安 装核心筒第五节 10 12 层 暗柱 绑核心筒墙体钢筋 支模板 浇筑混凝土 拆模 装第四节 7 9 层 外围框架钢柱及钢梁 步骤四 塔吊附臂杆在第四节 7 9 层 外围钢柱上 顶升 4 节 12m 安装 核心筒第六节 13 15层 暗柱 绑核心筒墙体钢筋 支模板 浇筑混凝土 拆模 装第五节 10 12层 外围框架钢柱及钢梁 步骤五 塔吊附臂杆在第五节 10 12 层 外围钢柱上 顶升 4 节 12m 安 装核心筒第七节 16 18层 暗柱 绑核心筒墙体钢筋 支模板 浇筑混凝土 拆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