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919 题 共题 共 6666 分分 1 2 分 A B C 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 耕地 草地 林地 B 草地 林地 耕地 C 草地 耕地 林地 D 耕地 林地 草地 2 6 分 图示意 2015 年全国 1 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我国长寿乡分布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长寿乡主要分布在 A 北方地区 第 2 页 共 16 页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 长寿乡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A 藏族 B 壮族 C 高山族 D 回族 3 东北的老年人到长寿乡疗养 最可能选择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 4 分 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 回答下面小题 1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 B 地的主要植被是 A 草原 B 森林 第 3 页 共 16 页 C 荒漠草原 D 荒漠 2 图中黑色部分位于祁连山东北部的河西走廊 当地主要的种植业是 A 灌溉农业 B 水田农业 C 旱作农业 D 河谷农业 4 8 分 如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题 1 区域 a 和和 c 的分界线最接近 A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0 等温线 D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 区域 a 和和 c 的分界线最接近 A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0 等温线 第 4 页 共 16 页 D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3 下列诗句中 描述 b 区域地理特征的是 A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B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C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D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4 下列诗句中 描述 b 区域地理特征的是 A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B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C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D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5 2 分 春节期间 在北国的哈尔滨举办的是 中国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而南方的广州举办的是 迎春花 展 两地景观的差异反映了我国气温分布 A 冬季南北普遍低温 B 冬季南北温差大 C 冬季风对南北方影响不同 D 南方纬度高气温也高 北方反之 6 4 分 我最爱北国的秋天 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随风飘飞 果园里 山楂正红 苹果正 香 田野里 棉花白 玉米脊 根据文中对秋天的描述完成下列各题 1 文中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地区 A 华北地区 第 5 页 共 16 页 B 四川地区 C 塔里木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 下列四幅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与该地区相符合的是 A B C D 第 6 页 共 16 页 7 6 分 读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AB 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该界线是 A 青藏高原边缘线 B 秦岭一淮河线 C 地势第一 二级阶梯分界线 D 地势第二 三级阶梯分界线 2 下图能反映丙地的气候特征的是 A A 图 B B 图 C C 图 D D 图 3 关于甲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 组合正确的是 平原面积大 耕地面积广 以旱作农业为主 水能资源丰富 第 7 页 共 16 页 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盛产菠萝 香蕉等热带水果 A B C D 8 2 分 东北三省的地形以 为主 A 高原和盆地 B 平原和山地 C 平原和高原 D 高原和山地 9 2 分 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 A 海南岛 B 青藏高原 C 帕米尔高原 D 漠河 10 2 分 寒假 玲玲外出旅行 到达目的地时 她的衣着由羽绒服换成衬衫 玲玲旅游路线最有 可能是 A 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 B 从哈尔滨到海口 C 从北京到重庆 D 从上海到拉萨 第 8 页 共 16 页 11 2 分 青藏地区被称为 高原之舟 的著名畜种是 A 三河马 B 滩羊 C 牦牛 D 伊犁马 12 4 分 图中 A B C D 分别表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 读图回答下题 1 秦岭 淮河在图中的位置应是 A A 地区和 B 地区之间 B B 地区和 C 地区之间 C B 地区和 D 地区之间 D A 地区和 D 地区之间 2 吉安市位于图中的 A 区 在干湿地区中属于 A 半湿润区 B 湿润区 C 半干旱区 D 干旱区 第 9 页 共 16 页 13 2 分 秦岭 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1 月 0 等温线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 A B C D 14 4 分 林玲同学在旅游日记中写道 春节期间 我家乡的人们在田间忙着插秧 而黑龙江却 是冰天雪地 人们还呆在家中取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林玲同学的家乡可能在 A 河南 B 山东 C 江苏 D 海南 2 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差异 C 海陆分布 D 洋流 15 6 分 2012 玉田县 读东北地区图 回答下题 第 10 页 共 16 页 1 图中甲山脉是 A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B 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 C 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 制约甲山脉东部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地形 B 土壤 C 热量 D 水源 3 适宜在甲山脉东部平原地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 棉花 B 甜菜 C 油菜 D 甘蔗 16 2 分 山绕水绕 沃野千里 是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最形象的描述 其中位于大 小兴安岭 北部的河流是 第 11 页 共 16 页 A 乌苏里江 B 黑龙江 C 图们江 D 鸭绿江 17 2 分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主要包括黑 吉 辽三省 B 东北被称为 白山黑水 C 中俄两国界河鸭绿江位于这一地区 D 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18 4 分 读图 回答问题 1 该地区河流冬季结冰期长 其原因是 A 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 人为因素 2 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农作物熟制是 第 12 页 共 16 页 A 甘蔗 一年三熟 B 水稻 一年两熟 C 甜菜 两年三熟 D 小麦 一年一熟 19 2 分 黑龙江省主要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是 A 甜菜 大豆 B 甘蔗 大豆 C 甘蔗 油菜 D 甜菜 花生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20 10 分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名 和 之间的界线大致 山脉 和 2 A 线大致与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接近 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确定 B 线考 虑的主导因素是 C 线大致与 1 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 C 线考虑的主导因素 是 21 4 分 将下列地区与景观搭配 东北地区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 13 页 共 16 页 华北地区 B 林海雪原 长江流域 C 热带风光 海南岛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 14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919 题 共题 共 6666 分分 1 1 2 1 2 2 2 3 3 1 3 2 4 1 4 2 4 3 4 4 5 1 6 1 6 2 7 1 7 2 第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电子产品购销合同
- 2025聘用合同书(参考文本适用于返聘人员)
- 2025酒店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Photoshop制作贺卡
- 第8课 体验活字印刷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劳动六年级下册川民版《劳动教育》
- 甘肃公考真题2025
- 财务报表的格式设置与公式定义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会计信息化-财经类-财经商贸大类
- 淄博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五指山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阿克苏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浴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微商基础培训课件
- ISO9001:2024版质量手册资料
- 2023-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题库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民族宗教团日活动
- 新娘化妆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食品生产监管能力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家长会课件下载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