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电梯控制系统文献综述_第1页
PLC电梯控制系统文献综述_第2页
PLC电梯控制系统文献综述_第3页
PLC电梯控制系统文献综述_第4页
PLC电梯控制系统文献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 论文 文献综述 设计 论文 题目 四层电梯 PLC 控制系统设计 学 院 名 称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学号 指 导 教 师 2012 年 12 月 25 日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 而与之配套的 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同时 由于城市老龄化问题的日 益突出 多层建筑同样也有使用电梯的要求 电梯作为现代智能建筑内的代步 工具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电梯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控制系统 传统的电梯自动控制系统 由继电器 接触器进行控制 其缺点是触点多 接线复杂 故障率高 可靠 性差 维修工作量大等 而采用 PLC 组成的控制系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它 具有工作可靠性高 灵活性和通用性高 编程简单 使用方便 抗干扰能力强 等优点 它使电梯运行更加安全 方便 因此 开发设计由 PLC 组成的控制系 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电梯的发展历史 人类利用升降工具运输货物 人员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公元前 2600 年 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就使用了最原始的升降系统 这套系统的基本原理至今 仍无变化 即一个平衡物下降的同时 负载平台上升 早期的升降工具基本以 人力为动力 1203 年 在法国海岸边的一个修道院里安装了一台以驴子为动力 的起重机 这才结束了用人力运送重物的历史 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蒸汽机后 起重机装置开始采用蒸汽为动力 紧随其后 威廉 汤姆逊研制出用液压驱动的 升降梯 液压的介质是水 在这些升降梯的基础上 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新精神 的工程师们在不断改进升降梯的技术 然而 一个关键的安全问题始终没有得 到解决 那就是一旦升降梯拉升缆绳发生断裂时 负载平台就一定会发生坠毁 事故 生活在继续 科技在发展 电梯也在进步 150 年来 电梯的材质由黑白 到彩色 样式由直式到斜式 在操纵控制方面更是步步出新 手柄开关操纵 按钮控制 信号控制 集选控制 人机对话等等 多台电梯还出现了并联控制 智能群控 双层轿厢电梯展示出节省井道空间 提升运输能力的优势 变速式 自动人行道扶梯的出现大大节省了行人的时间 不同外形 扇形 三角形 半菱形 半圆形 整圆形的观光电梯则使身处其中的乘客的视线不再封闭 如 今 以美国奥的斯公司为代表的世界各大著名电梯公司各展风姿 仍在继续进 行电梯新品的研发 并不断完善维修和保养服务系统 调频门控 智能远程监 控 主机节能 控制柜低噪音耐用 复合钢带环保 一款款集纳了人类在机 械 电子 光学等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新型电梯竞相问世 冷冰冰的建筑因此 散射出人性的光辉 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企业是美国的奥蒂斯电梯公司 其产量约占世 界电梯产量的 25 此外 瑞士迅达电梯公司 芬兰柯尼电梯公司及后起之秀 的日本日立 三菱公司在国际电梯业也有一定的声誉 1900 年 美国奥蒂斯电梯公司通过代理商 Tullock Co 获得在中国的第 1 份电梯合同 为上海提供 2 台电梯 从此 世界电梯历史上展开了中国的 一页 据统计 中国在用电梯 34 6 多万台 每年还以约 5 万 6 万台的速度增长 电梯服务中国已有 100 多年历史 而中国在用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却发生在改 革开放以后 目前中国电梯技术水平已与世界同步 100 多年来 中国电梯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对进口电梯的销售 安装 维保阶段 1900 1949 年 这一阶段中国电梯拥 有量仅约 1100 多台 独立自主 艰苦研制 生产阶段 1950 1979 年 这一阶段中国共生产 安 装电梯约 1 万台 建立三资企业 行业快速发展阶段 自 1980 年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共生产 安装电梯约 40 万台 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装电梯市场和最大的电梯 生产国 三 电梯控制系统方面的发展 20 世纪初期 电梯的自动平层控制系统已经通过变换电动机级数的调速方 法来调整电梯运行速度的级数相继研制成功 1933 年 世界上第一台运行速度 为 6m s 的电梯被安装在美国的帝国大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建筑业的发展促使电梯进入了高峰发展时期 代表新 技术的电子级数被广泛用于电梯领域的同时 陆续出现了裙裤电梯 超高速电 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晶闸管变流装置越来越多地用于电梯系统 使 电梯的拖动系统简化 性能提高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通过控制电动机定子 供电电压与频率调整电梯运行速度的调压调频技术研制成功 出现了交流变压 变频调速电梯 1993 年 日本生产了 12 5m s 的世界最高速交流变压变频调速 电梯 结束了支流电梯独占高速电梯领域的历史 开始的电梯大都是由继电器控制 虽然价格比较便宜 线路直观 但是同 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系统触电繁多接线复杂 且触点容易烧坏损毁 电磁机构 及触点动作速度比较慢 系统控制精度难以提高 系统能耗较高 动作噪音大 等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成熟 慢慢的 PLC 控制系统取代了继电器 它 具有很多优点 可靠性强 灵活性强 易操作 维修方便等等一系列优点 在电梯的控制系统方面 主要有继电器控制 PLC 控制和微机计算机控制 三种 而 PLC 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 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 任务 而且依靠程序运行 这就是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 否则电梯不 会工作 又由于 PLC 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 PLC 系统 内存工作单元 属无触点运行 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运行 寿命更长 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自动化水平更高 我国的 PLC 研制 生产和应用也发展很快 有其在应用方面更为突出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 我国随国外成套设备 专门设备引进了不少国 外的 PLC 此后 在传统设备改造和新设备设计中 在 PLC 的应用逐年增多 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PLC 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提高我国工业自动 化水平起到巨大的作用 目前 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工厂在研制和生产 PLC 如辽宁无线电二厂 无锡华光电子公司 上海香岛电机制造公司 厦门 A B 公司等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 电梯的控制系统会越来越好 朝着绿色化 智能化 等方面发展 四 电梯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 会向更高速方向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多 随着建筑特越来越高 随 着生活 工作节奏的加快 要求电梯的运行速度也要不断提高 其次 向多用途方面发展 电梯在工业 矿业 建筑 商业 军事上已广 泛使用 长征捆绑式火箭 就是靠专用电梯来安装检查的 我国有的城市规定 民用住宅楼七层以上必须安装电梯 电梯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 而且 随 着城市的现代化 电梯不但在垂直运输方面发展 而且也向水平运输方面发展 在重要的场所 如机场 大型广场等安装自动人行道 也已经开始广泛地使用 起来 五 总结 电梯技术的发展水平体现了社会的科学文明 摩天大楼的高度限制 不仅是 建筑技术上的因素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受电梯提升高度的限制 相信 随着电梯技 术的开发研究 高效 高速 智能化控制的电梯一定会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 无 机房 无齿轮 电磁兼容性 远程监控等技术将是电梯工业今后几年的重要研 究方向 并且 随着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 电梯会朝着绿色化 智能化 低能 耗 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发展 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为人们提供安全 可靠的垂直运输 六 参考文献 1 王恒升 李丹峰 PLC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1999 2 黄桂梅 刘永立 PLC 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J 制造业自动化 2007 3 施武生 优化 I O 量的 PLC 电梯控制系统 J 电工技术 1999 4 丁建锋 基于 PLC 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J 硅谷 2010 5 周美兰 周封 王岳宇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5 6 常晓玲 电气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 7 王信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8 史国生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 9 Colin Chambers Mike Holcombe Judith Barnard Introducing X machine models to verify PLC ladder diagrams Computers in Industry Vol45 3 2001 7 P 277 290 10 David J Dougall Applications and benefits of real time I O simulation for PLC and PC control systems SA Transactions Vol36 4 1997 P 305 311 11 杜珺 PLC 垂直电梯在多层建筑物中的运行控制 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0 12 张计科 王志和 基于 PL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