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文化。然而,近代尤其是“五四”以来,诸多学者认为儒家奉行人治,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对立的,实行法治必须摒弃儒家思想,不少人一提及古代的法律文化,即认为其与封建皇权专制相关联,对今天的法治建设并无益处。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我们在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面临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是应当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应当全盘照搬外国的法治经验?这是我们的法治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人类社会的法治文明发展史表明,尽管一个国家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最初可能是外来的,但成功的法治文化必须是本土的。法治文明既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成果,又要尊重和挖掘本土资源。正如沃顿所指出的:“每一民族均有她自己的法律,如同其语言,烙有其特定的民族精神的印记。正是在民族的共同意识里,实在法获得了自己的生存之处,并以激励一个民族所有成员的共同精神为导向,逶迤前行。”千百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此,我们在法治建设中,应当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我们的法治文化,否则,法治就会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难以真正形成法治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法治建设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我们说在法治建设中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就意味着既要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也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出发,法治的大树必须植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诚然,儒家文化中确实有不少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是不相符的。例如,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这种无讼思想其实过度强调道德教化,忽略司法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显然不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是能够为现代法治建设所吸收的。近几十年来,与我国近邻的一些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厉行法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足以说明,我国传统文化是可以和现代法治建设相衔接的。如果简单地将儒家文化归结为人治,并将其与法治相对立,那么我们可能将要在一片荒地上建设法治,此种看法也与法治发展的经验不符。 节选自王利明:儒家文化对法治的影响实在法:各国或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符合特定国家或民族自身的实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华文化是以儒学为代表的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文化。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B因为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所以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C沃顿认为,如同每一民族的语言烙有其特定的民族精神的印记一般,一个民族的法律同样有其民族自身的文化特点。D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许多学者认为儒家奉行人治,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对立的,作者对此并不赞同。B人类社会的法治文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法律观念和制度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本土的,但成功的法治文化必须是本土的。C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其发展道路的特色,法治建设也是如此。D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只要将法治的大树植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就能建设好现代法治文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法治建设中,既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并去其糟粕,也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成果。B在法治建设中,如果不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我们的法治文化,法治就会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难以真正形成法治文化。C孔子的无讼思想太过强调道德教化,忽略司法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这说明儒家文化和现代法治精神显然是相对立的。D与我国近邻的一些国家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法治,这足以说明儒家文化和现代法治并不对立。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后以功迁云州观察使,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 忠义篇4下列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B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C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B祖与宗,属于帝王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为宗,文中太宗是指唐太宗。C中国古代历法,多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依次循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文中“自寅至巳”就是属于干支纪时。D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有贬谪、放逐之意,如“迁谪”(贬官远地)、“迁客”、“左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借用鹰犬逐雉兔兵法,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并非贪生怕死。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3分)(2)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3分) (3)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8-9题。登快阁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痴儿:指作者自己。朱弦:琴的代称。佳人:知心朋友。8.诗的颔联(第二联)描写了哪些意象?体现画面怎样的特点?(4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沁园春长沙下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2)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3)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4)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 。(5)真的猛士, , 。(6)记念刘和珍君里,作者预言“沉默”结果的句子是: , 。(7)“易水诀别”中,作者通过送行士人们的神态描写来表现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 。(8)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暗,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2015年11月 思维与智慧)(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是因为蜡烛的光照亮的她的房屋,给她心灵的慰藉,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祖母勇敢、豁达、乐观的性格。C文章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颇具匠心。D文章巧妙地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语言呈现出舒缓哀伤的特点。E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顽强生活的人生感悟,以及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2)文章突出表现了祖母哪些性格特征?并请简要分析。(5分)(3)作者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4)作者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1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王来何操? 夫晋,何厌之有?B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为所虏。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 以其无礼于晋。 具告以事1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莫叹人生多艰,莫止年轻步伐,思考,前行,趁风华正茂,奏响青春交响曲。B 翻看相册,那一个个人物又鲜活起来:文静漂亮的小岳,帅气阳光的小明、还有和蔼可亲的李老师流走了的是时间,流走不了的是情谊。C 这个商场一直秉持“进店购物童叟无欺,顾客利益秋毫无犯”的经营理念,因此营业额月月增长。D多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15.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骨文是商朝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画符号,下启青铜铭文(金文)。B. 汉字构成有“六书”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方法。如象形字的“网”“鹿”,会意字的“休”“益”,形声字的“购”“霖”。 C.“马”字的甲骨文、小篆、隶书和楷书分别是D.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帝王、圣人以及尊长的名字,须设法避开或改写,如赵匡胤父亲叫“弘殷”,宋朝便把“殷朝”的“殷”改叫“商”。苏询的父亲叫“序”,他为别人的写序时,把“序”改称“引”。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_,_,_,_,_。吸收现代文明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继承传统价值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以母语教育为本A B C D18.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千里绿 春绣锦 万山金 座凝香新春联 上联: 下联: 教师办公室 上联: 下联: 五、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我们都会有很多的阅读活动。比如在班上开展读书竞赛,自己去图书馆阅读,在家里和爸妈同读一本书,在公园独自捧书默念。有的同学喜欢网上阅读,有的喜欢纸质阅读;有的爱读小说、散文、诗歌,有的好读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著作,有的读新闻、时评等。在阅读中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事,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请以“生活因阅读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语文科期中考试答卷成绩: 注意事项:1、本答卷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区。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答题,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7. 翻译(10分)(3分) (3分) (3)(4分) 8. (4分) 9. (6分) 10. (8分)(1) (2) (3) (4) (5) (6) (7) (8) 11. (1)(5分) (请把选项填写在此)12. (5分) (5分) (6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表达与运用18.(5分)新春联 上联: 下联: 教师办公室 上联: 下联: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语文科期中考试答案1.B(因果关系不正确。“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并非是“因为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而是因为“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2.D(推断错误。“只要”唯一条件,而“将法治的大树植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只是“建设好现代法治文化”的其中一个条件。)3.C(孔子无讼思想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并非相对立,不能证明儒家文化不重视法治。)4 B 5 B 解析:祖与宗应为帝王庙号,另,不是唐太宗,应为宋太宗。6 A 解析:A.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是拿以后为将用兵和现在用鹰犬逐雉兔打比方,表现自己的报国思想;)7 (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在你们之前首先出战。(责,状语后置及语意通顺各1分。)(2)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麾,却走,省略句补充语意通顺各1分。)(3)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少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以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的职位。后来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领兵逃走。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然而打了败仗。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然而,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是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在你们之前首先出战。”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带领军队)沿着灰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退到了陈家谷口。当他看见陈家谷口没有伏兵时,当即捶胸大哭,随即再次率领部下奋力拼杀。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8. 颔联描绘了落木、千山、天、澄江、月等这些意象,体现了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特点。(4分)9.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6分)10.(8分)(1)沁园春长沙下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3)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红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4)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6)记念刘和珍君里,作者对“沉默”的预言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7)“易水诀别”中,作者通过写送行士人们的表情来表现同仇敌忾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8)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11.(1)答C给3分,答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利润返租商铺合同模板(3篇)
- 艾灸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新技术企业担保合同集合
- 民航工程结算与飞行安全保障协议
- 智能家居产业人才派遣与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合同
- 体育场馆餐饮厨师招聘合同范本
- 环保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金融风险管理教学课件
- 郑州市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计划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四川卷)解析课件
- 中医情志护理课件
- 国开学习网电大《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形考任务1234答案
- 超声科易漏诊病例分析
- DB51∕T 705-2023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 java期末考试题及答案题库
-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 宝宝辅食制作大全
- 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治疗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