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53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707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 实行方国联盟 B 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 受宗法血缘影响 D 实行分封制 2 西周与商朝相比 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 实行王位世袭制 B 实行分封制 C 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 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制 3 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 主要目的是 A 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 B 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 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4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 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 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 避免了诸侯国势 5 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周王 卿 大夫 诸侯 士 B 周王 诸侯 士 卿 大夫 C 周王 诸侯 卿 大夫 士 D 周王 士 诸侯 卿 大夫 6 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 A 镇守疆土 以蕃屏周 B 征派赋役 管理人民 C 朝觐述职 效忠朝廷 D 互相征战 开拓疆土 7 春秋时期 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变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 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 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8 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了周的统治 发展了周的疆域 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 瓦解 了周朝的统治 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争权夺利 D 井田制的破坏 9 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 正确的有 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有利于凝 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 有利于强化王权 A B C D 10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商鞅变法 B 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 牛耕得到推广 D 重视水利建设 11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颁布秦律 严刑 12 秦始皇时 天下之事无大小 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 A 秦始皇非常勤政 B 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 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 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13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 以有侯王 赖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 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 而采取的举措 用心 爱心 专心2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强化中央机构 D 统一文 14 在秦朝 被称为 百官之首 的是 A 三公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15 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君权与相权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汉族与少数民族 A B C D 16 在中国古代史上 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 对这种现象的评述 正确的有 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破坏 生产 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 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 通 A B C D 17 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 巩固国家统一 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设御史大夫 B 建立中朝 削弱相权 C 实行 推恩令 削弱王国实力 D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18 在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中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平定七国之乱 颁布 推恩今 分封同姓王 削夺王国封地 A B C D 19 造成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A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B 民族政权间矛盾不可调和 C 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扩大 D 北方少数民族陆续 20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 极力提高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兵力 D 削弱地方势力 21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其政治作用是 A 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C 为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筹措军粮 D 防止人民反抗 22 北宋出现 冗官 冗兵 冗费 局面 从反面说明了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 兵赿多 战斗力赿弱 23 隋唐时期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 形成 中朝 决策机构 B 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C 实行行省制度 D 任用布衣为相 24 唐太宗时期 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 多机构 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 D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25 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A 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 提高行政效率 B 加强了皇权 C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扩大统治基础 26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 隋唐时期 B 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清朝时期 27 元朝时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 B 行省 C 尚书省 D 宣政院 28 元朝行省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3 A 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下 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C 为我国明清以来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 D 拓展了疆土 使疆域变得空前广大 29 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 大兴文字狱 B 废除丞相 C 增设军机处 D 采用三省六部制 30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 正确的是 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 由亲信组成 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 裁决 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 B C D 31 下列措施中 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丞相制度的废除 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的军机处 A B C D 32 明太祖废丞相目的是 A 健全地方职能 B 厉行思想控制 C 监视官吏百姓 D 强化君主专制 33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 军机处的设置 B 八股取士的实施 C 厂卫机构的设立 D 严酷的文字狱 34 明初废除了丞相 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种变化说明了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越来越加剧了 B 相权战胜皇权 丞相的职权得到了恢复 C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调和 D 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35 下列旨在维护国家统一 防止分裂割据的措施是 秦始皇实施郡县制 北宋设置通判 明朝初年罢丞相 清朝设立军机处 A B C D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 19192020212122222323242425252626272728282929303031313232333334343535 二 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 3636 小题小题 1717 分 分 2727 小题小题 1313 分 共分 共 3030 分 分 36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 成 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 据此回答 1 中央集权制度在汉初遭到了怎样的严重挑战 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 权 10 分 2 宋初统治者又是如何分割地方官权力 加强中央集权的 7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4 37 对北宋初年宋太祖的政治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并产生的影响 有不同的看法 一 主 要是积极的 但也有消极作用 二 主要是消极的 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 解 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 并结合史实阐述理由 13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3636 共共 1717 分分 1 挑战 诸侯王割据一方 发动叛乱 或 七国之乱 4 分 措施 建立中朝 设置刺史 实行推恩令 6 分 2 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 废除节度使 管辖驻地之外州郡的制度 各州郡财赋由中央掌管 7 分 3737 共共 1313 分分 下面列出积极方面的理由各若干项 作为评分的参照 主要方面 积极或消极 各项得 分不得超过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