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45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 十六十六 考查范围 第十六单元 分值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 1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指出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了 这一时代的 百家争鸣 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 社会的转变 的表现是 分封制崩溃 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 央集权制度确立 A B C D 2 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 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 却一 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 其原因包括 春秋时期分裂割据 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 以图自强 孔子 仁 和 礼 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需要 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A B C D 3 王夫之在 读通鉴论 中说 宰相无权 则天下无纲 天下无纲而不乱者 未之 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 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 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 孔子仁者爱人思想 4 经历战国 秦 汉三个阶段 儒家思想从碌碌无为到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拥护 B 它与其他学说糅合在一起 C 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 D 它主张仁政 民贵君轻 5 汉兴之初 刘邦崇尚黄老之学 推行 无为而治 的治国方略 而 70 余年后刘彻 强行罢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说 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 而儒家学 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 家的一个胜利 指的是 A 独尊儒术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 民本 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用心 爱心 专心2 7 西方有学者认为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 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 的道德准则 材料中的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是指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三纲五常 D 和谐中庸 8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这是 清代 弟子规 中的句子 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 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 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 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三国演义 桃园结义 9 右图体现的忠义思想 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 仁政 学说 B 天人感应 学说 C 宋明理学思想 D 经世致用 思想 10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 琴心相挑 雪夜私奔 对此 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 逾墙淫奔 无耻之尤 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 正获身 非失身 当大喜 何耻为 对同一事件 宋明理学家和李贽评价却截然不同 你认为下 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理学家批判是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的需要 B 明末蔑视礼教 追求人性解放成为时代的潮流 C 李贽否定天理的存在 体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 评价不同很正常 与各人的生活经历直接相关 11 黄宗羲的 天下为主 君为客 与孟子 民贵君轻 思想的关系是 A 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 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 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 两者毫无关系 12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 超越启蒙心态 一文中说 儒家 有这样一种认识 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 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 教育 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学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B 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 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用心 爱心 专心3 D 儒学对秩序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大题 第 13 题 20 分 第 14 题 20 分 共 40 分 13 20 分 儒家 道家 法家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说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更不用说贯彻了 但是它们最终流行 了 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其一个原因在于 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 他接受现 状 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 另一原因是 他强调道德原则 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 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 最后 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 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 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1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 根据材料一 说 明孔子学说最终 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的原因所在 6 分 材料二 孔子学说之后 中国最有影响的是道家学说 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这两家 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 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 互相补充 满足中国人在理智和 感情上的需要 的 6 分 材料三 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 其效能显示了出来 秦统治者利用这 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 建立第一个帝国 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 扩大到全国 不过 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 引起了一个反作用 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 后没几年就被推翻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 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 在 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3 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 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 其实践效果如何 为什么说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 在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法家的一 个胜利 8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4 14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 则民有顺命 君命逆 则民有逆命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 宣视天为父 事天 以孝道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 作的一首诗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 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人们 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 那个时候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 崇信佛教 纷纷皈依佛门 甚 至连皇帝也 舍身 佛寺 材料三 鹅湖之会 论及教人 元晦 指朱熹 之意 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 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 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 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 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象山先生全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8 分 2 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4 分 3 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4 分 4 据材料一 二 三和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 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4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5 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 十六 1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 分别为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变革在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 排 除含有 的选项 答案为 A 2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孔子思想在当时地位的认识 春秋乱世更需要的是如何确 立争霸地位的思想 而孔子力图维护原有的礼制 很显然不会被各国统治者所接受 也违 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选 D 项 3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认识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虚静以统天下 应该是指老子的清静无为主张 故 A 项符合题意 4 C 解析 从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 政治局势的统一需要思 想的统一 西汉时期 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 统治的需要 故 C 项符合题意 A 项说法错误 排除 B D 两项说法正确 但不是根本原 因 5 B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依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 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无论是汉初的 无为而治 还是汉武帝刘彻罢黜 黄 老刑名百家之言 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加强皇权的需要 故 B 项符合题意 A C D 三项 与题干材料不符 故排除 6 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秦朝之后建立汉朝 汉初以道家思想为 治国理念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董仲舒提出的 独尊儒术 是思想上的大一统 专制的体现 B C D 说法错误 7 C 解析 注意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三纲五常 是董仲舒提出的做人原则 和处世准则 符合道德准则的题意要求 C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B 项是董 仲舒神学思想 D 项是后人演绎的哲学思想 8 B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了对父母恭敬孝顺的思想 反映当时的教育注重儒家的 伦理道德教育 故 B 项符合题意 A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C 项是题干材料的内容直接体现 D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9 C 解析 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宋明理学的影响 根据宋明理学注重气节品德 可 知与宋明理学的影响有关 故 C 项符合题意 10 D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限定题 不正确 理学家的反对和李贽肯定这种 现象 是时代政治 经济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是由他们不同的立场所决定的 与他们的生 活经历不会直接相关 故答案为 D 项 11 C 解析 黄宗羲的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思想是否定君主专制 而孟子的 民贵君轻 的思想是为了当时的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 故前者并非对后者的简单肯定 答案为 C 项 12 D 解析 仁 和 礼 是儒学的核心观点 也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但在 本材料中没有体现 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一语 强 调了个人的身份地位 体现了对秩序的重视和维护 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发展的内在可能 C 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观点 13 答案 1 未被接受 孔子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 需要 被接受 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 强调道德原则 提供一门官场哲学 2 儒家提倡 仁 礼 以德治民 道家强调 无为而治 和超然 潇洒的人生观 3 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 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 一方面秦以法家为治国思想 建 用心 爱心 专心6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 另一方面 秦短命而亡 使法家信誉扫地 法家主张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加强思想控制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实际上体现了法家的 主张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第 1 问 孔子主张未被 采纳是因为其主张不符合时代和统治者的需要 最终成为官方教义的原因直接从材料中提 取 第 2 问从儒家和道家思想比较的角度回答 第 3 问从法家思想主张及秦朝实践的角 度回答 14 答案 1 思想 君权神授 或天人合一 要求 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 百姓服从君命 天子治国要有 道 顺天意 天子服 从天命 2 状况 儒学思想受到怀疑 社会普遍崇信佛教 3 朱熹主张 先观后悟 陆九渊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小学生礼学教育课件
- 2025年环保产业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与市场潜力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工业互联网设备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 口才说课课件图片背景图
- 企业定制计划管理办法
- 代理机构资质管理办法
- 保荐机构资格管理办法
- 人员聚集案件管理办法
- 会计档案出境管理办法
-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铁道车辆基本知识-铁路限界(车辆构造检修课件)
- 出生缺陷防治规范化培训试题题库及答案
- 23J916-1:住宅排气道(一)
- 特殊药品管理工作记录本
- 销售人员软装备技能模块
- 定点测厚实施方案
- LDAR组件密封点控制规范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wj
- GB/T 9115-2010对焊钢制管法兰
- GB/T 5237.1-2017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