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一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 认识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3 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 生活的关系 二 学法指导 二 学法指导 1 依据导学案 通读教材 进行知识梳理 勾画课本并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 熟悉基础知识 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三 自主学习三 自主学习 1 家蚕通过 生殖产生后代 在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中 幼体和成体的 和 差异很大 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发育 家蚕吐出的丝可以织成美丽的绸缎 2 完全变态 昆虫的发育经过 四个 时期 举例 3 不完全变态 昆虫的发育经过 三个时期 举例 四 合作探究四 合作探究 1 完成教材 P10 观察与思考 1 2 题及讨论题 1 2 3 题 前后两桌同 学互相讨论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幼虫 成虫 蛹 2 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五 巩固练习五 巩固练习 1 蟋蟀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 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 这个发育过程称为 A 变态发育 B 完全变态 C 不完全变态 D 无变态发育 2 美丽的蝴蝶是由 毛毛虫 变成的 那么 毛毛虫 与 蝴蝶 分别处于发 育的哪个阶段 A 幼虫 卵 B 蛹 若虫 C 若虫 若虫 D 幼虫 成虫 3 蝗虫在生长过程中 必须经过 5 刺蜕皮 原因是 A 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B 外骨骼损坏 需形成新的外骨 骼 C 表皮细胞老化 死亡 D 蝗虫的形态在发生变化 4 成语 金蝉脱壳 中所说的壳是指蝉的 A 皮肤 B 甲壳 C 外骨骼 D 鳞片 5 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下图的部分内容表示 已知 D 为卵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可以表示为 A B C B 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 则 B 为蛹期 C 为幼虫期 C 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 则 C 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 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 为了提高蚕丝产量 应设法 延长 C 时期 六 拓展延伸六 拓展延伸 1 如图所示为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 请据图回答 1 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属于这种发 育类型的昆虫还有 等 2 C 和 D 的名称是 在 C D 时期有 现象 3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描述的是 图中的这类昆虫的一段生命历程 这类昆虫一生要经历 这几个时期 d 表示的发育期叫做 期 如图甲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 那么在整个发育中 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 的时期是 2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 家蚕吐出的丝可以织成美丽的 2 蝉退去的皮可以 七 学习反思七 学习反思 你学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物致伤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363-2024 《绵羊瘤胃微生物储备糖原的测定方法》
- 电建准入考试题及答案
- 党性锻炼考试题及答案
- 大写数字考试题及答案
- 项目委托开发合同及技术成果分享说明
- 业务流程优化分析模板及案例
- 开学第一天的故事周记记录新的开始(15篇)
- 数据报表自动化生成模板
- 特种类高压试验专业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
- 四不放过原则培训
- 执法办案培训课件
- 职业中介公司管理制度
- 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知识
- 机扩根管治疗讲课件
- 中医护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 JG/T 187-2006建筑门窗用密封胶条
- 2025-2030猫砂盆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电话卡借用免责协议书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科学爱科学》教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