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诗歌形象诗歌形象 1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 诗歌形象的分类 诗歌形象的分类 3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4 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 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 细节刻画 烘托渲染 对比衬托 比兴手法 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意象意象 主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 举举例例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侠士 李白 心怀天下 忧国忧民的圣贤 杜甫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士 陶渊明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书生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 友人送别 怀念亲友的旅人李白的 赠汪伦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的英雄 辛弃疾 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的战士王翰的 凉州词 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 雨霖铃 1 意象的定义意象的定义 意 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 象 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 意象 即意中之象 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 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 类别类别常见意象常见意象举例举例表达情感表达情感 送别类 杨柳 长亭 南 浦 酒 寒蝉凄切 对长 亭晚 柳永 雨 霖铃 或表达依依不舍 之情 或叙写别 后的思念 思乡类 月亮 鸿雁 莼羹鲈脍 捣衣 双鲤 床前明月光 疑 是地上霜 举头 望明月 低头思 故乡 李白 静 夜思 或表达对家乡的 思念 或表达对 亲人的牵挂 愁苦类 梧桐 芭蕉 流 水 猿猴 杜鹃 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 滴 李清照 声 声慢 或表达忧愁 悲 伤的心情 或渲 染凄冷 悲凉的 气氛 抒怀类 菊花 梅花 松 柏 竹 黍离 冰雪 草木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 游 咏梅 或托物抒发高洁 的品质 或抒发 感慨 爱情类 红豆 莲 连理枝 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长恨歌 用以表达爱恋 相思之情 战争类 投笔 长城 楼 兰 柳营 请缨 羌笛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书愤 或表达对战争的 厌恶 或表达对 和平的向往 闲适类五柳 东篱 三 径 菊花 采菊东篱下 悠 然见南山 陶渊 明 饮酒 或表达清闲恬淡 的心情 或表达 对隐居生活的向 往 题型分析题型分析 一 鉴赏人物形象一 鉴赏人物形象 1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 2 审题时要审清两点 审题时要审清两点 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 1 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 动作 心理 3 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4 答题模式 答题模式 1 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 2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 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 鉴赏物象题二 鉴赏物象题 1 1 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 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 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 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 作整体提问 2 2 答题一般要扣住答题一般要扣住 物物 与与 志志 两方面 其一般步骤为 两方面 其一般步骤为 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 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 作者的情感 志向 节操等 三 意象 意境类三 意象 意境类 1 意象 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意象 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 其作用是什么 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氛围 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 如何正确把握 如何正确把握 象象 之之 意意 象 之色彩 象 之动静 象 之远近 象 之修饰词 象 之组合方式 3 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 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 描绘了一幅 某时某地 视题而定 描述画面 意境特点 蕴涵的思想感情 4 4 营造意境的方式 营造意境的方式 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 意境意境 画面画面 特点特点 豪放类 豪放类 雄浑开阔 雄奇瑰丽 浩瀚辽阔 广袤高远 旷达洒脱 清幽类 清幽类 清新明丽 宁静恬淡 淡雅闲适 和谐静谧 恬静优美 伤感类 伤感类 凄清冷寂 孤寂冷清 哀怨低沉 凄惨萧条 苍凉悲壮 婉约类 婉约类 缠绵悱恻 哀婉动人 委婉含蓄 蕴藉风流 朦胧缥缈 超脱类 超脱类 超脱世俗 远离尘嚣 高雅脱俗 超凡脱尘 风致雅洁 华美类 华美类 富丽堂皇 华美绚丽 华妙艳丽 瑰丽神奇 色彩斑斓 练习题 1 2012 湖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 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 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 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 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 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灵州 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并作简要分析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并作简要分析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 马依旧瘦弱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 马依旧瘦弱 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 前程艰险 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 前程艰险 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 透骨的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 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透骨的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 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赏析赏析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 首联说 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 任三年 勤于政务 衣食节俭 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 更说明人没有贪 污腐败 非常清廉 颔联是说 为偿还高筑的债台 只好把佩剑卖了 这句目 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 两袖清风 所以任满以后 没有搜刮民脂民膏 满 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 这说明了他的志向 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 颈 联说 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 这一路狂风暴雪 路上都看不到他的 踪迹 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 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 说明他衣衫简 朴 没有什么锦衣华冠 更显得他大方 简朴 不拘小节 尾联是说 他到了 灵州 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 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 说明基 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 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 向往宁静 清远脱俗 此诗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 马依旧瘦弱 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 前程艰险 单薄的 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 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 形象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 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颈联的 藏 字运用拟人手 法 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 写景生动 颇有画意 一个 藏 字 已包含大雪纷飞 道路莫辨 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透 字极为 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 同时还隐含风急 天寒 衣单等内 容 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2 2012 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 然后回答问题 画 菊 南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简要分析诗中的菊花具有怎样的品质 诗人和菊花有着怎样的关系 简要分析诗中的菊花具有怎样的品质 诗人和菊花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案答案 菊花独立疏芳 自甘寂寞 不求虚荣 不屑与菊花独立疏芳 自甘寂寞 不求虚荣 不屑与 百花百花 为伍 它坚守节操 为伍 它坚守节操 傲霜怒放 光彩照人 志趣未穷 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 同时也是诗人傲霜怒放 光彩照人 志趣未穷 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 同时也是诗人 的自我写照 的自我写照 郑思肖郑思肖的 寒菊 中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句则借菊言志 菊 花 宁可一直守在枝头 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 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 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 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 清高 坚持理想和信仰的 高尚 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 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托物言志 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 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 南宋末为太学上舍 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 郑思肖忧国 忧民 上疏直谏 痛陈抗敌之策 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 孤身隐居苏州 终身未娶 宋亡后 他改字忆翁 号所南 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 题为 本穴世界 拆字组合 将 本 字之 十 置于 穴 中 隐寓 大宋 二字 他善 画墨兰 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 人问其故 答曰 地为人夺去 汝犹不知耶 郑思肖自励节操 忧愤坚贞 令人泪下 他颂菊自喻 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这两句咏菊诗 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 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 落北风中 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 决不被北风吹落 描绘了傲骨凌霜 孤傲绝俗的菊花 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 郑思肖独特的感悟 是他不屈不移 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 已成不解的情结 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 隐痛有关 陆游陆游在 枯菊 中有 空余残蕊抱枝干 的诗句 朱淑贞在 黄花 中有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的诗句 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 向的分明来看 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 比 抱香枝上老 更为痛切悲壮 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 吹落北风中 和 不随黄叶舞秋风 相较 前者质询 语气坚定 后者陈述 一个 舞 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 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 前者点出 北风 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 反抗之情 跃然纸上 当然 陆游 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 但三诗并立 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 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只有用在 民族气节 忠贞爱国 时才贴切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 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 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 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 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 陌上 榆柳 楼阁等意象 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 陌上 榆柳 楼阁等意象 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 围 桥下冰初结 路上行人绝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 万籁围 桥下冰初结 路上行人绝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 万籁 俱寂 悄无人声 俱寂 悄无人声 赏析赏析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 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 着静谧的楼台亭阁 万籁俱寂 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 一眼便看到了嵩 山上那皑皑白雪 前人有云孟开端最奇 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 它通过前后映衬 积攒力 量 造成气势 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 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 洛桥晚望 突出了一个 望 字 四句诗 都写所见之景 然而前 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 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 桥下 冰初结 路上行人绝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 万籁俱寂 悄 无人声 就在这时 诗人大笔一转 月明直见嵩山雪 笔力遒劲 气象壮阔 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 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在人们面前 展示了盎然的意趣 到这时 人们才恍然惊悟 诗人写冰初结 乃是为积雪作 张本 写人行绝 乃是为气氛作铺陈 写榆柳萧疏 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 同 时 从初结之 冰 到绝人之 陌 再到萧疏之 榆柳 闲静之 楼阁 场景不断变换 而每一变换之场景 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 这样由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合同范本怎么填写
- 工地安全用工合同范本
- 2025解除租房合同协议书格式
- 借款抵押保证合同范本
- 装修劳务员工合同范本
- 广告合同范本2017
- 生物质销售合同范本
- 采购酒水副食合同范本
- 雕塑养护合同范本
- 建筑内部合作合同范本
- 酒店前台接待流程及话术
- 银行规范服务礼仪培训
- 2025四川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嘉兴市昊鸣纺织有限公司年产480万米高档纺织真丝面料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假体隆胸手术课件
- 水泵房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90题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农村宅基地流转合同协议范本
- 文保员安全培训课件
- 西门子S7-1200PLC应用技术项目教程(第2版)-教案全套 LAD+SCL
- 高锰酸钾的产品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