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回扣+考点整合+命题研析+课内外训练) 2-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专讲专练(含详解)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名师一号】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回扣+考点整合+命题研析+课内外训练) 2-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专讲专练(含详解)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名师一号】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回扣+考点整合+命题研析+课内外训练) 2-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专讲专练(含详解)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名师一号】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回扣+考点整合+命题研析+课内外训练) 2-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专讲专练(含详解)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名师一号】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回扣+考点整合+命题研析+课内外训练) 2-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专讲专练(含详解)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后限时练课后限时练 七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 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 记作零界面 实验开始后 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解析 根据图示 烧杯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 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蒸馏水 故在单 位时间内 由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比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要多 故开始时液 面快速下降 随着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降低 漏斗内部液面下降减慢 当进出水分子相等 时 液面不再下降 答案 A 2 2 将去除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 0 3 g mL 的蔗糖溶液中 细胞所发生的 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状态到乙状态的过程中 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 将乙状态的细胞置于清水中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甲状态到乙状态的过程中 细胞的颜色逐渐加深 D 甲状态到乙状态的过程仅反映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 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和理解能力 将无 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置于高渗溶液 中 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 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 故 其吸水能力不断增强 A 正确 由于没有细胞壁 故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B 正确 成熟 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在失水过程中 绿色会加深 C 正确 甲状态到乙状态的过程不 仅反映出细胞膜的流动性 也可反映出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即选择透过性 D 错误 答案 D 3 2012 江西四市联考 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 4 根粗细相同且长为 5 0 cm 的小 条 再将这 4 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 KNO3溶液中 分两次 浸入 30 分钟和 4 小 时 测量每一根的长度 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 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 b 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 3 C c 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D d 中马铃薯细胞外 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 马铃薯小条 a 的长度增加 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A 正确 马铃薯小条 b 的长度先缩短后复原 说明细胞失水后又吸水 即发生质壁分离后逐 渐复原 B 正确 马铃薯小条 c 的长度变短 说明细胞失水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 正确 马铃薯小条 d 的长度变短 说明细胞失水 细胞外 KNO3溶液的浓度降低 D 错误 答案 D 4 如图实验装置 玻璃槽中是蒸馏水 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 装入蔗糖溶液 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 加酶后又下降 B 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 加酶后一直上升 D 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 果糖和蔗糖酶 解析 实验开始时 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 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渗透进长颈漏 斗中的水分子数比渗透出来的多 漏斗内液面上升 而加入酶后 将蔗糖分解为单糖 单 糖分子渗透过半透膜进入玻璃槽中 使玻璃槽内液体浓度升高 一段时间后 水分子从长 颈漏斗内渗出的较多 漏斗内液面下降 答案 A 5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 0 3 g mL 的蔗糖溶液中 1 min 后进行显微观察 结果 4 见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 L 是细胞壁 M 是液泡 N 是细胞质 B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 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解析 题图为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L 应为细胞壁 M 为细 胞液 N 为外界溶液 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细胞会吸水使原生质体复原 实验显示 细胞壁的透过性大于细胞膜 导致细胞出现质壁 分离和复原现象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的液泡 所以不适宜用作质壁分离及复原实 验的材料 答案 A 6 如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中 步骤主要观察细胞质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 B 图中 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 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D 本实验不需设立对照实验 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 解析 这是一道简单的试题 考查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图中 步骤主要观察原生 质层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 答案 A 7 如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 请 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5 A 图中 1 2 6 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 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此时 6 处的浓度一定大于 7 处的浓度 C 图中 1 是细胞壁 6 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 图中 7 是细胞液 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 其颜色逐渐变浅 解析 考查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的理解与应用 图中结构 1 为细胞壁 2 为细胞膜 3 为细胞核 4 为液泡膜 5 为细胞质 6 为蔗糖溶液 7 为细胞液 其中 2 4 和 5 组成原生质层 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 此时的细胞也可 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 C 8 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 大小 长势相同 均分为甲 乙两组后 在两种不同浓度的 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 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 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A 3 h 时 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 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 6 h 后 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 K NO 吸水能力增强 使鲜重逐渐提高 3 C 12 h 后 若继续培养 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 乙组幼苗将死亡 D 实验表明 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解析 此题为信息给予题 将题图信息与水分及矿质代谢相关知识有机结合是解答此 题的关键 综合分析题图可知 甲组幼苗应处于较低浓度的 KNO3溶液中 3 h 时幼苗出现 6 萎蔫是因为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速率大于根对水分吸收的速率 而随着根对 K NO吸 3 收量的增多 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使得幼苗鲜重逐渐提高 依图中趋势 12 h 后 可 能超过处理前 而乙组幼苗应处于较高浓度的 KNO3溶液中 3 h 时幼苗出现萎蔫主要是因 为根细胞失水 蒸腾作用加之细胞失水 使得乙组幼苗鲜重不断降低 最终死亡 B 选项 错误是因为根系吸收 K NO不是从 6 h 后开始的 而是从开始就进行着 只不过植物 3 幼苗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 B 9 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 液泡体积的变化趋势是 解析 在质壁分离过程中 细胞失水 液泡体积由大到小 而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中 细胞吸水 液泡体积逐渐增大 答案 B 10 将甲 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 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 浓度高 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 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 细胞的变化是 A 甲 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 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甲 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甲 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甲 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 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 由于两种溶液浓度均比细胞液浓度高 因此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但由于蔗糖 分子不能透过膜 而甘油分子可以透过膜 因此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而甲细胞 不会发生此现象 答案 B 11 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 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 7 解析 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 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 细胞吸水速率逐渐变小 答案 C 12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 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 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 a b 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 由此推测一定错误的是 A 此时可能 a b 细胞渗透吸水 B 此时可能 a b 细胞吸水与失水达到动态平衡 C 此时该细胞的细胞呼吸可能正常进行 D 此时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磷脂分子 解析 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磷脂分子 此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也可能处于 复原状态 还可能处于渗透平衡状态 答案 D 13 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植物的根毛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 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根尖分生区细胞 A B C D 解析 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 是死细胞 是人 体细胞 没有细胞壁 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 没有大的液泡 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 8 质壁分离 和 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 可以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 14 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 透失水 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 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 此时细胞有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 实验初始时 c 两侧浓度大小是 a b 由图乙可 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 最终液面不再上升 当液面不再上升时 c 两侧浓度 大小是 a b 2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 c 结构的是 填序号 结构 当中充满的液体是 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A 细胞液 外界溶液 B 细胞液 外界溶液 C 细胞液 外界溶液 D 都有可能 3 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 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 说明细胞 在渗透吸水 细胞能否无限吸水 原因是 4 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在增 大 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 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解析 1 考虑到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 当液面不再上升时 a 侧的浓度小于 b 侧 2 图甲中 c 为半透膜 在图丙中可将细胞膜 液泡膜 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视 作一层半透膜 结构 当中充满的液体是外界溶液 由于无法判断图丙的细胞是在吸水还 是失水 因此 无法确定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 3 对于植物细胞而言 由于细胞壁的存在 且细胞壁的弹性有限 因此 细胞不可能 无限吸水 当细胞因吸水体积增大到细胞壁所能膨大的最大限度时 细胞将不再吸水 4 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 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和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 原因与 3 小题 相同 9 答案 1 小于 下降 小于 2 外界溶液 D 3 不能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可保护细胞由于过度吸水而胀破 4 不一定 15 下面是一组新鲜洋葱表皮细胞进行的实验处理和结果 实验分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 将材料置于 30 的蔗糖溶 液中 发生质壁分离 第 1 组 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续表 实验分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 将材料置于 60 的蔗糖溶 液中 迅速发生质壁分离 第 2 组 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 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第 3 组 将材料置于 7 的尿素溶液 中 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然后 逐渐自动复原 第 4 组 将材料放入 100 热水中 3 min 后取出重复第 1 组实 验 不发生质壁分离 请分析回答 1 洋葱表皮细胞在第 1 2 3 组实验中均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其结构基础和外在条 件分别是 2 比较第 1 组和第 2 组实验结果的差异 说明 3 比较第 1 组和第 3 组实验结果 出现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 4 比较第 1 组和第 4 组实验结果 出现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 解析 质壁分离过程中 30 蔗糖溶液为适宜浓度 若浓度过高 如 60 的浓度则会使 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加热也会使细胞死亡 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10 及复原 尿素是小分子物质 开始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故发生质壁分离 随 着尿素分子被吸收进入细胞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答案 1 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 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外界溶液浓 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 会使植物细胞快速发生质壁分离 失水过多而死亡 不能够再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 尿素分子是小分子物质 可通过选择透过性膜进入细胞 4 100 已使细胞死亡 死亡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教师自主园地 教 师 备 用 资 源 1 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中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 是因为存在渗透压 为了 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 并能测定渗透压的大小 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 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1 出半透膜的速度是V2 下列对 到 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 到 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V1由快变慢 V2由慢变快 B 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 C V1和V2都是由快变慢 D V2由快变慢 V1由慢变快 解析 由于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蒸馏水的浓度 由 到 的过程中 中水分子进入 半透膜的速度很快 中由于水柱的压强作用 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变慢 由 到 的过程中 由于 中施加了压力 水从半透膜出来的速度比较快 答案 A 2 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 30 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11 A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 A 仍保持不变 B 若该细胞处于 40 蔗糖溶液中 B A 值将变小 C B A 值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 A B 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 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图示为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植物细胞 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 故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 A 仍将保持不变 若该细胞处于 40 的蔗糖溶液中 与图示相比 A 不变 但 B 因失水更多 而变小 所以 B A 将变小 可见 B A 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图中 A 表示的是细胞长度 但 B 表示的并不是液泡的长度 而是失水后的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 D 3 2011 江苏 研究发现 砷 As 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 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 机物 影响水稻的株高 根长和干重 加 P 与 As 原子结构相似 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 P 含量增加 As 含量相对减少 水稻生长加快 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多选 A As 在水稻细胞内富集 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 As 进入水稻细胞 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 影响细胞代谢 C P 影响 As 的吸收 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 P 是构成磷脂 核酸和 ATP 的重要元素 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解析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主动地选择吸收自身需要的物质 细胞不需要的物质 不吸收 因此对砷的吸收不是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而是由其功能特性决定 B 项 中 As 可能是有关酶的抑制剂 与酶结合后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 使酶丧失活性 从而影响 细胞的代谢 C 项中 P 与 As 以主动运输方式被吸收时 载体的种类相同 而 P 更易与载体 结合 从而抑制植物对 As 的吸收 D 项中磷脂 核酸和 ATP 中都含 P 而这些化合物是水 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可见 P 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答案 BCD 4 关于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正确的是 A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 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 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即可发生质壁分离 12 C 用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处理细胞 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D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 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 在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中 要始终保持细胞的生活状态 因此装片 不能在酒精灯上加热 要使细胞 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应使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 度 同样要使尿素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但也不可过高 应在适宜浓度范围内 答案 D 5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 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 当溶液浓度甲 乙时 成熟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 当溶液浓度甲 乙时 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 但仍有水分子由甲 乙 解析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仍能发生渗透作用 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成熟植物细 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当渗透平衡时 仍有水分子移动 只是单位时间内 由 甲 乙和由乙 甲的水分子数相等 答案 B 6 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 分离 浓缩的膜分 离技术 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 在一定的压力下 当水 流过膜表面时 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 达到将溶液净化 分离与浓缩 的目的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 滤膜 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 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 滤膜 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 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D 透过超滤膜的水 已被除去了臭味 解析 因为水体中的物质能否透过超滤膜取决于膜孔径的大小 而不是载体蛋白 因 此 滤膜 实质上是一种半透膜 氨气 硫化氢等有刺激性臭味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超 13 滤膜 因此该技术并不能除去污水中的所有污染物 也不能除臭 答案 B 7 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中 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 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溶液 质量变化率 8 6 4 0 A 的浓度最低 B 的浓度较 低 C 的浓度最高 D 可能是蒸馏水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知 马铃薯条质量增加意味着吸水 质量减少意味着失水 植 物细胞吸水时 外界溶液浓度低 植物细胞失水时 外界溶液浓度高 答案 A 8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的临时装片 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 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 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 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 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 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 本题是对 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的考查 解答本题时 首先应明确细胞质壁分 离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再逐项分析得出答案 A 项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 植物细胞应处于生活状态 若将装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 细胞会死亡 无法观察到实验 现象 B 项 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植物细胞浸浴到清水中也不会由于吸水过多而胀破 C 项 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