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系部件设计_第1页
轴系部件设计_第2页
轴系部件设计_第3页
轴系部件设计_第4页
轴系部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机械设计大作业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 设计题目 轴系部件设计 院 系 机电学院 班 级 1008111 设 计 者 学 号 一 一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运输机中的齿轮传动高速轴的轴系部件 带式运输机的传动方式如图 1 所示 机器工作平稳 单向回转 成批生产 其他数据 如表 1 图 1 表 1 带式运输机中 v 带传动的已知数据 方案 电动机 工作功 率 Pd kW 电动机满载 转速 nm r min 工作机的转速 nw r min 第一级 传动比 1 轴承座 中心高 H mm 最短工 作年限 工作 环境 5 1 42 2940802 1160 5 年 2 班 室内 清洁 二 选择材料 确定许用应力二 选择材料 确定许用应力 通过已知条件和查阅相关的设计手册得知 该传动机所传递的功率属于中小型功率 因此轴所承受的扭矩不大 故选择 45 号钢 并进行调质处理 三 按扭转强度估算轴径三 按扭转强度估算轴径 对于转轴 按扭转强度初算直径 3 min m P dC n 其中 轴传递的功率 P 1v 2 2 0 96 0 99 2 09PPKW 带轴承 m n 轴的转速 r min 1 940 470 min 250125 w m n nr i C 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 查表 10 2 得 C 106 118 考虑轴端弯矩比转矩 小 取 C 110 3 3 min 2 09 11018 08 470 m p dC n 由于考虑到轴的最小直径处要安装大带轮 会有键槽存在 故将其扩大 5 得 按标准 GB2822 81 的10R圆整后取 min 18 08 1 5 18 984dmm 1 30dmm 四 四 设计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 由于本设计中的轴需要安装带轮 齿轮 轴承等不同的零件 并且各处受力不同 因 此 设计成阶梯轴形式 共分为七段 以下是轴段的草图 图 2 4 14 1 阶梯轴各部分直径的确定阶梯轴各部分直径的确定 1 轴段 1 和轴段 7 轴段 1 和轴段 7 分别安放大带轮和小齿轮 所以其长度由带轮和齿轮轮毂长度确 定 而直径由初算的最小直径得到 所以 17 30ddmm 2 轴段 2 和轴段 6 轴段 2 和轴段 6 的确定应考虑齿轮 带轮的轴向固定和密封圈的尺寸 由参考文献 1 图 10 7 计算得到轴肩高度 0 070 1 0 070 1 30 2 13 hdmm 261 2302 2 13 34 2 36dddhmm 由参考文献 2 表 14 4 毛毡圈油封的轴径 所以 35dmm 26 35ddmm 3 轴段 3 和轴段 5 轴段 3 和轴段 5 安装轴承 尺寸由轴承确定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没有轴向力 但考 虑到有较大的径向力 选用深沟球轴承 根据 GB T 276 1994 初选轴承 6308 外形尺寸 轴段 轴段 轴段 轴段 轴段 轴段 轴段 3 L 2 L 1 L 轴件安装尺寸 因为轴承的值小于40dmm 90Dmm 23Bmm 48 a dmm dn 所以选用脂润滑 故取 5 1 5 2 10 minmm r 35 40ddmm 4 轴段 4 轴段 4 在两轴承座之间 其功能为定位固定轴承的轴肩 故 4 48 a ddmm 4 24 2 阶梯轴各轴段长度及跨距的确定阶梯轴各轴段长度及跨距的确定 1 轴段 4 轴段 4 在两轴承座之间 两端支点间无传动件 应该首先确定该段跨距 L 一般 取 则轴段 4 长度 3 23 23 40 80120 Ldmm 113Lmm 取 90mm 4 1132390lLBmm 2 轴段 3 和轴段 5 轴段 3 和轴段 5 安装轴承 轴段长度与轴承内圈宽度相同 故 35 23llBmm 3 轴段 2 和轴段 6 轴段 2 和轴段 6 的长度和轴承盖的选用及大带轮和小齿轮的定位 轴肩的位置有关系 选用嵌入式轴承端盖 取轴承盖凸缘厚度 10emm 12mmm 箱体外部传动零件的定位轴肩距轴承端盖的距离 则轴段 6 长度8Kmm 6 10 12830lmeKmm 由于大带轮较大 设计成腹板式结构 故轴段 2 长度 266 35 22 BL lllmm 带轮宽度轮毂宽度 4 轴段 1 和轴段 7 轴段 1 和 7 分别安装大带轮和小齿轮 故轴段 1 长度 轴段 7 长度 1 62lLmm 7 35lbmm 五 轴的受力分析五 轴的受力分析 5 15 1 画轴的受力简图画轴的受力简图 轴的受力简图 弯矩图 转矩图画在一起 见图 5 2 5 25 2 计算支承反力计算支承反力 传递到轴系部件上的转矩 66 1 1 1 2 09 9 55 109 55 1042467 470 P TN mm n 齿轮圆周力 1 1 22 42467 1998 42 5 t T FN d 齿轮径向力 tan1998 tan20727 rt FFN 齿轮轴向力 0 a FN 带轮压轴力 709 75QN 带初次装在带轮上时 所需初拉力比正常工作时大得多 故计算轴和轴承时 将其扩 大 50 按计算 1065QN 在水平面上 123 1 2 106577 5 113727 59 1416 113 r H QLLFL RN L 21 1416 1065 727 376 HHr RRQFN 在垂直平面上 3 1 2 1998 59 1043 113 t V F L RN L 21 1998 1043 3041 VtV RFRN 轴承 1 的总支承反力 2222 111 141610431759 HV RRRN 轴承 2 的总支承反力 2222 222 37630413064 HV RRRN 5 35 3 画弯矩图画弯矩图 竖直面上 II II 截面处弯矩最大 117882 IIV MN mm 水平面上 I I 截面处弯矩最大 82538 IH MN mm II II 截面处的弯矩为42893 IIH MN mm 合成弯矩 I I 截面 22 82538 IIHIVIH MMMMN mm II II 截面 2222 42893117882125443 IIIIHIIV MMMN mm 竖直面上和水平面上的弯矩图 及合成弯矩图如图 3 所示 5 45 4 画转矩图画转矩图 做用在轴上的转矩为大带轮的输入转矩 66 1 1 1 2 09 9 55 109 55 1042467 470 P TN mm n 转矩图如图 3 所示 六 六 校核轴的强度校核轴的强度 II II 截面既有弯矩又有转矩 且弯矩最大 为危险截面 单位 mmN 图 3 轴的受力简图 弯矩图 转矩图 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 根据参考文献 1 式 10 3 有 2 222 1 1254430 3 42467 4419 755 640012800 IIII e b T MT MPaMPa WW 式中 II II 截面处弯矩 II M125443 II MN mm Q 竖直面弯矩 图 水平面弯矩 图 转矩图 T t F r F 2V R 2H R 1V R 1H R 117882 42893 42467 I I II 合成弯矩图 82538 82538125443 III II I T II II 截面处转矩 42467 II TN mm W 抗弯剖面模量 由参考文献 1 附表 10 1 333 5 0 10 1 406400Wdmm 抗扭剖面模量 由参考文献 1 附表 10 1 T W 333 5 0 20 2 4012800 T Wdmm 根据转矩性质而定的折合系数 对于不变的转矩 3 0 对称循环的许用弯曲应力 由参考文献 1 表 10 4 b1 1 55 b MPa 因此 校核通过 七 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七 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弯曲应力 125443 19 60 6400 I b I M MPa W 19 60 0 abm MPa 扭剪应力 42467 3 32 12800 T II T T MPa W 3 32 1 66 22 T am MPa 由参考文献 1 式 10 4 10 5 10 6 1 300 6 17 1 825 19 60 2 0 0 92 0 8 am S K 1 155 41 43 1 625 1 660 1 1 66 0 92 0 82 am S K 2222 6 17 41 43 6 11 5 1 8 6 1741 43 SS SS SS 式中 只考虑弯矩时的安全系数 S 只考虑转矩时的安全系数 S 材料对称循环的弯曲疲劳极限和扭转疲劳极限 由参考文献 1 表 10 1 45 1 1 号钢调质处理 11 300 155MPaMPa 弯曲时和扭转时轴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由参考文献 1 附表 10 3 附表 KK 10 4 625 1 825 1 KK 零件的绝对尺寸系数 由参考文献 1 附图 10 1 82 0 8 0 表面质量系数 由参考文献 1 附图 10 1 附表 10 2 321 92 0 把弯曲时和扭转时轴的平均应力折算为应力幅的等效系数 由参考文献 1 表 10 1 1 0 2 0 弯曲应力的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ma 19 60 0 am MPa 扭转剪应力的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ma 1 66 am MPa 许用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由参考文献 1 表 10 5 S 8 1 5 1 S 校核通过 八 校核键连接的强度八 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由参考文献 1 式 6 1 p p kld T 1 2 式中 p 工作面的挤压应力 MPa 1 T 传递的转矩 mmN d 轴的直径 mm l 键的工作长度 A 型 为键的公称长度和键宽 mmlLb bL k 键与毂槽的接触高度 mm 2kh 许用挤压应力 由参考文献 1 表 6 1 静连接 材料为钢 有轻微冲击 p MPa 取 110Mpa 100 120 p MPa 1 对于轴段 1 上的键 校核通过 1 22 42467 57 1110 7 225825 p p T MPaMPa kld 2 对于轴段 7 上的键 校核通过 1 22 42467 57 1110 7 225825 p p T MPaMPa kld 九 九 校核轴承的寿命校核轴承的寿命 轴承不受轴向力 只有径向力 且 所以只校核轴承 2 即左轴承 1122 RFRF rr 即可 9 19 1 计算当量动载荷计算当量动载荷 由参考文献 1 式 11 2 22 1 30640 03064 ra PXFYFN 式中 P 当量动载荷 N 22ar FF 轴承的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222 3064 0 ra FRN F YX 动载荷径向系数和动载荷轴向系数 由 0 1 YXe F F r a 9 29 2 校核寿命校核寿命 由参考文献 1 式 11 1c 3 66 1 10101 0 40800 24808 6060 4701 5 3064 T h P fC Lh nfP 式中 h L 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 h h L 轴承的预期寿命 五年两班 每年按 250 天计 2 8 250 520000 h Lh C 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 由参考文献 2 表 12 1 查轴承 6307 40 8 r CCkN 寿命指数 对于滚子轴承 3 T f 温度系数 由参考文献 1 表 11 9 工作温度 150 C 0 1 T f P f 载荷系数 由参考文献 1 表 11 10 中等冲击 取 8 1 2 1 P f1 2 P f 校核通过 hh LL 十 十 轴上其他零件设计轴上其他零件设计 1 轴上键连接的设计 轴和大带轮和小齿轮的轴向连接均采用 A 型普通平键连接 为加工方便 两处键连接 尺寸相同 根据参考文献 2 表 11 28 选用 A 型普通平键 为 键 GB T 1096 20038 25bL 2 密封用毛毡圈 毛毡圈所在轴段的直径为 35mm 查参考文献 2 表 14 4 可得毛毡圈的尺寸参数 十一 十一 轴承座结构设计轴承座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中选用整体式轴承座 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 轴承座孔中心高 H 160mm 轴承座腹板壁厚 筋厚 底座凸缘厚度 b 15mm 轴承座地脚螺10mm 10mmm 栓直径 df 16mm 轴承盖连接螺栓直径 d1 8mm 由参考文献 2 表 4 2 查到地脚螺栓的扳手 空间 C1 22mm C2 20mm 沉头座直径 d2 32mm 十二 轴承端盖 透盖 十二 轴承端盖 透盖 由本次设计的特点 可选用嵌入式轴承盖 其中嵌入毛毡圈以密封 由参考文献 3 图 7 5 中的经验公式得到相关尺寸 取 此处的是螺栓 3 1 21 2 89 6edmm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