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一中、平川中学、瑞金中学、赣州三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一中、平川中学、瑞金中学、赣州三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一中、平川中学、瑞金中学、赣州三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一中、平川中学、瑞金中学、赣州三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一中、平川中学、瑞金中学、赣州三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 赣州一中 平川中学 瑞金中学 赣州三中 江西省赣州市 赣州一中 平川中学 瑞金中学 赣州三中 2013 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时量 10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本大 本大题题共有共有 2525 小小题题 每小 每小题题 2 2 分 共分 共 5 50 0 分 每分 每题题所列的四个所列的四个选项选项中 中 只有一只有一项项是符合是符合题题目要求的 目要求的 1 孔子主张 正名 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 会有 序 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 礼 B 仁 C 德 D 孝 2 西方学者认为 公元前 6 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Axial Age 人类意识 首次 觉醒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 最具典型意 义的现象为 A 诸子并立 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 兼收并蓄 3 国弱民强 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 务在弱民 民 辱则贵爵 弱则尊官 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 君民对立 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 实行仁政 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 消除等级 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 憎恶权术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汉武帝时期 规模非常有限 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 50 名博士弟子 但到了东汉中期 126 年 太学规模扩大 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 导致这种变 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 A 国力增长 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 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 C 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变化 D 造纸技术的改进 5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 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韩非子 6 葛兆光在 中国思想史 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 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 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 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 作者认为 A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7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 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 汉代以后尤其是 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 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B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C 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 忠 孝 廉 节 D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8 宋代 对刻印无价值的书有以 灾及梨枣 的成语来讽刺 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 枣树木 这表明 宋代 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 枣木 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刻书风行一时 毕昇发明 了木活字印刷术 A B C D 9 洪武五年的一天 朱元璋在读 孟子 读着读着 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 终于 把书一摔 大 声说 使此老在今日 宁得免焉 立刻召见文臣 宣布即日起 罢免孟子配享孔庙 朱元 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 克己复礼 B 民为贵 君为轻 C 正君心以立纪纲 D 天下为主 君为客 10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 陶瓷业发达的景德 镇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 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 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 展要求的是 A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B 经世致用 C 工商皆本 D 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11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 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 今之清谈谈 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宗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 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 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12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 蟀入我床下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反映了 A 西周农夫的劳动生活 B 东汉地主的庄园生活 C 唐代诗人的 诗中有画 D 宋代文人的抒情写意 13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 主保中国 次保大清 主保 大清 次保中国 只保中国 不保大清 其中 主保中国 次保大清 是指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14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 诗书典则 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 乃开辟以来名教之 奇变 我孔子 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凡读书识字者 又乌可袖手安坐 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 国藩 讨粤匪檄 这从侧面反映了 A 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 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 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 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15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 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除鞑虏之后 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 复四千年之祖国 16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 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 他无视莫斯科 第三国际 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 出体现在 A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7 19 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著作 艺术哲学 中提到 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 结 果竟奉为偶像 在地上颂之为英雄 在天上敬之为神明 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什么思想 宗教狂热 人文主义 人权至上 理性精神 18 房龙 人类的故事 一书中写道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 但是 人们的人生观已 经改变 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 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 等待幸福的永生 他们试图在今生 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A 古希腊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19 马丁 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 福音体验 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 的问题 直到我看出它与 义人必因信得生 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 上帝的公义 真正指的是上 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 路德 福音体验 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 使宗教神权 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20 卢梭说 以绞死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 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 同样合法 这一观点 A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主张 B 解释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 C 体现了权利对等的理念 D 反映了天赋人权及法律平等原则 21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 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最 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可见达尔文主义推动了 A 工业革命 B 宗教改革 C 殖民扩张 D 启蒙运动 22 19 世纪 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 感觉到与她家乡那 种 单调的纯净 不同 这种舒服的烟雾 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 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 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关切 B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23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高度赞扬一位科学家 指出他的 新眼光改变了基础物理的发展 进程 其理论 宏伟 美妙 广邃 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学 杨振宁所赞扬的科学家应该是 A 牛顿 B 瓦特 C 爱因斯坦 D 霍金 24 2014 年 1 月 2 日 21 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2013 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德国女作家安妮 格 斯特许森取材于作者家族真实故事 展现了下莱茵地区普通农庄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的 我们是 姐妹 获奖 在写作风格上以下哪部名著可以和它归入一类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 科波菲尔 C 老人与海 D 百年孤独 25 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它 们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观察下列两幅图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郑燮 竹石图 拉斐尔 草地上的圣母 A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差异 C 感性主义与理性精神的差异 D 儒学思想与宗教信仰的差异 二 材料解析二 材料解析题题 本大 本大题题共共 4 4 小小题题 其中 其中 2626 题题 1414 分 分 2727 题题 1313 分 分 2828 题题 1212 分 分 2929 题题 1111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26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通过家国意识同构 旨在实现社会和谐 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 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 孔子弟子 曰 孝弟 悌 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学而 注 孝 指还报父母的爱 悌 t 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材料二 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 以伦理为纪纲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 和睦 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 尊莫凌卑 强莫欺弱 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 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 宗族称孝 乡党称弟 悌 何兹全 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 朱元璋 曲尽做人的道理 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 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 堂 中 敬听宣读 悉心向善 皆作好人 有过即改 共为 盛世良民 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 虎墩崔氏族谱 族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4 分 2 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 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2 分 3 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 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 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4 分 27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 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 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它是社 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请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 材料一 著名史学家萧功秦指出 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 主要是由地主 士绅与官僚 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 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 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甚至与其他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材料二 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 16 世纪 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 的分裂 大贵族日趋没落 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 在 18 世纪期间 就整个世 纪平均数而言 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加入了无产阶级 大约在 1750 年 自耕 农消灭了 请回答 1 材料一提到的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请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 现 4 分 并说明宋代的社会流动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1 分 2 据材料二 指出 16 18 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 3 分 结合所学分析引发英国社会 流动的原因 3 分 3 通过上述材料的探究 你对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何认识 2 分 2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 蔑视天堂 攻击禁欲主义 背弃来世观念 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 世界通史 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 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 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 的优势 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 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 而非信仰 牛顿的理性 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 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 而是关于另一 个世界的问题 身后世界的问题 任何神学的东西 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 理性觉醒了 那么神 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 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 与君 权平列的有教权 君权是世俗权力 管辖世俗界 教权是精神权力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 封臣的权利 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 法律是古 老的习惯法 所谓习惯法 就理论上讲 就是法律来自社会 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 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 合理 的世界 正因这样 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 力量之韧是罕见的 封建时代中国的皇 帝 既是君 又是圣 君神合一 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除此 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 论 叫做 君者 法之原也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二 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4 分 2 比较材料三 四 论证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这一观点 8 分 29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1 分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 1901 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 是否废除科举制 下表中 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 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 四书五经 为主要考查范围 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 以此为人生 目标 近千年来 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 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 但招生困难 依据材料所列因素 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題上你认为有几种决策的可能 理由分别是什 么 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答案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答案 一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 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50 分 分 12345678910111213 BAADCCDCBCDAC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BAABBCACDCBC 二 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其中 26 题 14 分 27 题 13 分 28 题 12 分 29 题 11 分 共 50 分 26 1 根本 孝悌 2 分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或德治 实施仁政 2 分 2 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 宗族团结 乡里和谐 2 分 3 态度 尊崇儒家伦理 2 分 做法 统治者提倡 民众遵守 2 分 4 积极作用 维系家庭家族和睦 维护政治 社会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