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微机原理》PPT课件.ppt_第1页
《工学微机原理》PPT课件.ppt_第2页
《工学微机原理》PPT课件.ppt_第3页
《工学微机原理》PPT课件.ppt_第4页
《工学微机原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微处理器 2 18086 8088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引脚信号2 28088总路线时序2 3802862 4803862 5804862 6Pentium 2 2 18086 8088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引脚信号 2 1 18086 8088微处理器的两种工作模式8086 8088微处理器有两种工作模式 最大模式和最小模式 用8086 8088构成系统时 可以通过它的引脚MN 来选择两种不同的系统模式 以构成两种不同的应用系统 见图2 1 最小组态模式 当MN 接高电平时 处于最小模式 构成小规模的应用系统 一般用于单板机控制系统 在最小组态模式下 系统的总线控制信号直接由8088 8066来产生 因此 整个系统的控制线路较为简单 最大组态模式 当MN 接低电平时 处于最大模式 构成大规模的应用系统 一般用于系统机 如构成带数值运算协处理器8087 带输入输出协处理器的8089系统 构成由多个8088组成的多主机系统 在最大组态模式下 系统的总线控制信号由总线控制器8288和8088共同形成 3 2 1 28088微处理器的两种状态下引脚的定义 8088在两种组态下的引脚定义见图2 1 由于8088是一种准16位微处理器 数据总线16位 外部数据总线8位 引脚AD0 AD7为数据 地址复用线 引脚24 31 在两种状态下分别有不同的意义 不加括号的定义为最小组态引脚的定义 加括号的定义为最大组态引脚的定义 应用时 最小和最大组态有不的总线形成方法 1 8088微处理器最小组态的引脚 1 地址 数据线引脚 引脚16 9 8088采用地址 数据分时复用方法 AD0 AD7 为数据 地址复用线 双向 三态 这些引脚在第一个周期输出存储 或I O设备端口 的地址低8位A0 A77 其它时间用于传送数据D0 D7 A8 A15 输出 三态 不作复用 作为访问存储器或外设的地址 4 2 地址 状态引脚 引脚35 38 见图2 1A16 S3 A19 S6 为地址 状态复用引脚 输出三态 在总线周期T1时输出存储器的地址A16 A19 在总线周期T2 T3 T4时输出状态信息S3 S6 S6 0时 8086 8088总线相连 S6 1时 8086 8088与总线不相连 S5 0时 表示CPU中断已关闭 S5 1时 表示CPU中断已开放 S4S3的组合表示当前正在使用哪个段寄存器 见表2 1 3 读写控制线引脚可以通过它的引脚MN 来选择两种不同的系统模式 以构成两种不同的应用系统 最小组态模式 当MN 接高电平时 处于最小模式 构成小规模的应用系统 一般用于单板机控制系统 在最小组态模式下 系统的总线控制信号直接由8086 8066来产生 5 引脚32 读控制 输入有效时低电平时 CPU从存储器或从I O端口读入数据 见图2 1 引脚29 写控制 输入有效时低电平时 将数据写入存储器或写入I O端口 IO 引脚28 I O访问或存储器访问 输出高电平时 CPU将访问I O端口 这时地址总线A0 A15提供16位I O端口地址 输出低电平时 CPU将访问存储器 地址总线A0 A19提供址 ALE引脚25 地址锁存允许 输出高电平 复用引脚AD0 AD7 A16 S3 A19 S6正在传送地址信息 时间很短 统利用此脚锁存地址 READY引脚22 准备就绪 高电平有效 表示被访问的存储器或I O端口已经准备好 CPU不需要等待 6 DT 引脚27 数据发送与接收 输出高电平 CPU发送数据 输出低电平时 表示CPU接收数据 见图2 1 引脚26 数据允许 低电平有效时 该脚输出低电平时 表示数据总线正在传送数据 用来控制对总线的驱动 IO RD WR引脚27 29 构成微机系统的基本信号 合形成4个基本总线操作周期 存储器读 存储器写 IO读和IO写 引脚34 最小组态模式下的状态输出信号 与IO 和DT 一道进行编码 指示CPU在最小组态模式下的8种工作状态 见表2 2 4 电源线引脚40 8086用单一的电源 5V地线 引脚1 和引脚20 这两个引脚为地线GND 7 5 请求与响应引脚 见图2 1INTR引脚18 可屏蔽中断请求 输入高电平有效 设备申请可屏蔽中断 引脚24 可屏蔽中断响应 输出低电平有效 来自INTR引脚的中断请求已经被CPU响应 CPU已经进入了中断服务 NMI引脚17 不可屏蔽中断请求 输出升沿有效时 向CPU申请不可屏蔽中断 HOLD引脚31 总线保持 总线请求 输入高电平有效 总线请求设备向CPU申请占有总线 回到低电平时 设备对总线的使用已经结束 CPU收回对总线的控制权 8 2 8088最大组态下引脚的定义8088地址线 数据线 在最大组态与最小组态相同 不同的是一些控制信号 变成输出操作编码的信号 用括号的标示的部分 产生系统控制信号 见图2 1 3个状态信号 输出 编码指示CPU最大组态8种工作状态 见表2 3 QS0 QS1 指令队列状态信号 输出编码反应队列状态 见表2 4 LOCK 总线封锁 输出低电平时 封锁其它总线请求 到指令执行完毕 总线请求 总线同意信号 设备请求总线时 该引脚向CPU发1负脉信号 收到后回答个负脉 表示响应 释放总线 设备可接管总线 9 2 1 38086微处理器两种状态下的引脚的定义8086在两种组态下引脚定义 除引脚2 8 39 34不同外 其它引脚与8088基本相同 见图2 2 1 地址 数据线引脚 引脚1 引脚16 AD0 AD15 为数据 地址复用线 双向 三态 可作为与存储器 外设交换数据信息的数据线D0 D15 又可作为访问内存 访问外设的地址信息线A0 A15 分时使用 2 地址 状态引脚 引脚35 引脚38 A16 S3 A19 S6 为地址 状态复用引脚 输出 三态3 读写控制引脚 S7 引脚34 高8位数据总线允许 状态复用引脚 T1状态 输出BHE信号 表示高8位数据线D8 D15上的数据有效 T2 T3 TW和T4状态 引脚输出信号S7 M 引脚28 存储器或IO端口访问信号 输出低电平时 表示CPU正在访问I O端口 输出高电平时 表示CPU正在访问内存 其余的读写控制引脚与8088相同 10 2 1 48086 8088最小组态下的总线的形成1 8位数据总线 见图2 3 采用Intel8286数据收发器进行驱动 朝两个方向驱动数据 发送时 CPU发送数据 接收时 CPU从总线接收数据 因此称为三态双向缓冲器 芯片有两个控制引脚 1 T脚 控制数据的驱动方向 有效时 向发送方驱动 无效时 向接收方驱动 2 脚 控制方向 有效时 允许数据输出 无效时 输出呈高阻 数据收发器还有8287 74LS245等 8287与此同时8286相同 只是两个方向上的输出均为相反 74LS245用DIR来标识方向控制 用G来标识输出控制端 2 20位地址总线 采用三态透明锁存器8282进行锁存和驱动 地址线A0 A7 A16 A19与数据线分时复用 地址信息只有在T1时出现 必须及时进行锁存 要对A0 A19进行驱动 增强负载能力 采用3个8282锁存器来锁存 驱动地址总线 8282有8位输出输入 11 8282两个控制端 见图2 3 1 STB 选通控制端 用来控制数据锁存 2 输出允许控制端 用来控制数据输出 三态 指芯片有三态输出能力 输出允许控制端有效时 允许数据输出 输出允许控制端无效时 不允许数据输出 输出引脚呈高阻态 透明锁存器 有效电平控制下 8282是STB信号为高电平有效 输入信号可以直达输出端 当控制无效时 8282是STB信号为低电平 数据被锁存 3 系统控制信号 由8088引脚直接提供 如 IO 和 12 2 1 58086 8088最大组态下的总线的形成以IBM PC XT为例 介绍最大组态下系统总线的形成 见图2 4 1 系统地址总线采用两个锁存器74LS373和一个单向锁存器74LS244 两个锁存器74LS373 用于地址A12 A19及A0 A7的锁存和驱动 实际上A12 A15可不锁存 由8288输出的ALE进行控制 单向锁存器74LS244 用于地址A8 A11的锁存和驱动 锁存器74LS373和地址输出由DMA应答电路提供的AENBRD信号进行控制 AENBRD信号 连接到锁存器74LS373 74LS244的端 当AENBRD信号有效时 表示DMA提供的地址有效 DMA控制器占用总线 两种锁存器输出呈高阻状态 不允许CPU向总线输出地址 13 返回本章目录 2 系统的数据总线 见图2 4 通过缓冲器74LS245形成与驱动 74LS245由8288的控制信号DT R连到74LS245的控制端DIR 控制数据的驱动方向 高电平时控制CPU向总线发数据 低电平时控制CPU从总线接收数据 8288的DEN端 经反向后连接到74LS245数据输出控制端G 低电平时允许向两个方向输出数据 高电平时输出高阻 3 系统的控制总线 见图2 4 由总线控制器8288形成 8088的输出引脚S0 S2连接到总线控制器8288的S0 S2通过8288的译码产生以下的控制信号 命令 信号 I O写 I O读 存储器写 存储器读和中断响应 低电平有效 分别用于读写操作 中断响应 形成系统的控制总线 控制 信号 ALE DT R和DEN 用来控制系统的地址和数据总线 包括锁存地址 控制数据驱动方向 允许数据从驱动器输出 意义与最小组态下的情况基本相同 唯一不同的是8288产生的DEN高电平有效 14 2 28088总线时序 2 2 18088最小组态下的总线时序1 最小组态下的写总线时序 见图2 5 写总线周期为CPU向外设端口 存储器写数据一次操作时序 包含T1 T44个机器周期 当外设存储器速度慢于CPU时 还可在T3 T4之间插入多个TW等待周期 1 T1状态 CPU输出I O地址或存储器地址 进行读操作时 引脚IO M指示本次的对象 低电平时 写到存储器中 高电平时 写到外设 T1时CPU10 16 脚的AD7 AD0 A8 A15复用线的35 38 脚A19 S6 A16 S3发出地址20位信息 为了锁存复用总线上的地址 ALE同时输出有效的正脉冲 下降沿用来锁存地址 DT R输出高电平 控制数据向总线方向驱动 CPU进行写操作 15 见图2 5 2 T2状态 输出控制信号 进行写操作时 复用线10 16 脚AD7 AD0输出数据 复用线35 38 脚A19 S6 A16 S3输出CPU状态 A8 A15地址信息保持 WR输出有效电平低电平 外设或存储器接收总线上的数据 DEN也输出有效电平低电平 用来选通数据收发器对数据进行驱动 3 T3 TW状态 检测数据是否能够完成 T3状态时 IO M DEN WR DT R继续有效 地址信息和数据信息继续维持 CPU在T3的上升沿 测试READY信号 为无效信号低电平 表示CPU将访问的外设或存储器未准备好 CPU在T3 T4之间插入TW等待状态 READY若为有效信号高电平 外设或存储器已经准备就绪 这里进入T4状态 将数据写入外设或存储器 处于TW状态时 数据 地址 控制信号延续T3状态 4 T4状态 完成数据写入 转为无效数据写入已经完成 CEN转为无效 数据从总线上撤除 数据驱动器停止输出 16 2 最小组态下的读总线时序 见图2 6 CPU从外设端口 存储器读取一次数据的操作时序 包含T1 T4的4个机器周期 当外设 存储器的速度慢于CPU时 还可在T3 T4之间插入多个TW等待周期 与写周期主要在T2状态的不同 1 T2状态 A16 S3 A19 S6上的地址信号撤除 出现S3 S6信号 数据总线呈高阻状态 CPU不再控制总线 复用线AD0 AD7输入外设或存储器送来的数据 信号变成有效低电平 选通存储器或选通外设端口 读入送来的数据 信号变成有效低电平 选通数据收发器8286 通过DT 控制向CPU方向驱动数据 进行读数据操作时 系统总线的状态 由外部数据决定 T4前沿对数据总线进行采样 如果外设或存储器不能及时提供数据 通过READY向CPU发无效信号低电平 请求等待 此时 CPU在T3 T4之间插入若干TW 17 见图2 6 2 T1状态 IO 指示是从外设读还是从存储器读数据 10 16 脚AD7 AD0 A8 A15 复用线35 38 脚A19 S6 A16 S3发出地址20位信息 ALE输出正的有效脉冲 DT 输出低电平 表示CPU进行写操作 控制数据收发器向总线方向驱动数据 3 T3状态 外设端口或存储器已经准备就绪 不需等待 那么外设或存储器 将数据送到总线上 如外设端口或存储器没有准备就绪 向READY发一个低电平 CPU在T3 T4之间插入若干TW来等待外设或存储器 向总线送数据 测试READY 发现高电平时TW结束 进入T4状态 4 T4状态 CPU已经完成对数据的输入 变为无效的高电平 转为无效的高电平 数据驱动器停止工作 18 2 2 28088最大组态下的总线时序8088若采用最大组态 许多控制信号不再由8088直接提供 由8288总线控制器来提供 系统总线由8088与8288共同形成 对于控制信号 要分清是来自8088 还是来自8288 8088最大组态下的总线写周期时序见图2 7 读周期时序见图2 8 1 8088在最大组态下 引脚输出3位状态编码 送往8288控制器 进行译码 译出总线周期各个控制信号 2 8288产生的控制信号存储器读控制 为I O口读控制 其时序与最小状态下的时序基本相同 在PC XT微机中 被定义为 被定义为 存储器写控制 为I O口写控制 其时序与最小状态下的时序基本类似 比滞后一个时钟周期 19 超前存储器写控制 超前I O口写控制 其时序与最小状态下时序基本类似 相应比 超前一个时钟周期 PC XT微机中被定义为 被定义为 中断断响应 在中断断响应周期有效 3 DEN信号它为8288的数据输出允许信号 高电平有效 与最小状态低电平有效不同 返回本章目录 20 2 380286微处理器 80286微处理器是Intel公司 在1982年推出的高性能的16位微处理器 80286芯片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 在8086的基础上增加了存储处理单元 8MHz频率工作 外部有68个引脚 封装成PGA和LCC两种形式 与8086的引脚大部分相同 少数不同 其芯片封装示意图 见图2 9 芯片引脚功能 见表2 5 1 地址线24根A0 A23 286具有16MB的寻址范围 用于I O的地址线16根 64K个8位I O端口 2 数据线16根D0 D15 286的地址线与数据线分离 没有采用复用方式 3 S0 S1 为两个总线周期状态输出信号 4 COD 是代码或中断响应信号 5 M 是存储器或I O端口选择信号 21 见表2 56 PEREQ 是协处理器8086 80287操作数请求输入信号 7 PEACK 是协处理器8086 80287操作数响应输入信号 8 BUSY 表示协处理器8086 80287忙 与浮点指令ESC WAIT指令配合使用 9 ERROR 输入有效信号 表示协处理器8086 80287出错 10 VSS是电源的负极 就是系统地线 11 NC没有连接使用的脚 NOConnection 286具有 实地址方式 和 保护虚地址方式 两种工作方式 简称为 实方式 和 保护方式 实地址方式 用于向上兼容8086 此时80286的24根地址线 只有低20位地址有效 其寻空和寻址方法与8086相同 保护虚地址方式 体现了80286的特色 24根地址线全部有效 可寻址16M 返回本章目录 22 2 480386微处理器 80386是Intel公司 在1985年推出的32位微处理器 片内集成了27 5万个晶体管 132个引脚PGA封装 80386的结构图 见图2 10 32根地址线 寻址能力达4GB 系统采用流水线和指令重叠技术 虚拟存储技术 存储管理分段分页技术 采用了高速缓存结构 提供32位指令 支持8 16 32位数据类型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32Mbps 片内集成存储管理部件MMU 支持虚存和特权保护 通过浮点协处理器80387实现浮点数据的高速处理 386CPU由总线接口部件 指令预取部件 指令译码部件 控制部件 数据部件 保护部件 分段部件和分页部件组成 23 80386CPU芯片内部组成 见图2 10 1 总线接口部件 是80386CPU芯片与外部器件之间的接口 2 指令预取部件 预先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 放在指令队列中 而队列由预取队列和预取单元组成 预取单元主要管理预取指针和段预取界限 进入预取队列的指令 送到译码器进行译码 3 指令译码部件 从预取部件中读预取的指令并译码 放在指令队列中 供执行部件使用 4 数据部件 包括1个算术逻辑部件ALU 8个32位的通用寄存器 1个64位的移位器和1个乘法器 5 分段部件 1个地址加法器 高速缓存器 段描述器 6 分页部件 1个地址加法器 高速缓存器 页描述器 将分段部件或代码部件产生的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7 控制部件 在ROM中存放有微代码 译码器给控制部件提供微代码的入口地址 控制部件按照微代码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返回本章目录 24 2 580486微处理器 Intel公司1989年 推出32位80486微处理器 片内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 有168条引脚 网格阵列式封装 1 80486的特点 1 80486首次采用了精简指令系统RISC技术 这样有效地减小了指令的时钟周期个数 能够在一个指令周期 内可以完成一条指令 2 80486首次将协处理器80387 高速缓存Cache 集成在80486芯片内 形成一个芯片 运算速度和数据的存取速度大大的提高 3 80486增加了多处理机指令 增强了多重处理系统 2 80486的基本结构80486在原来80386的基础上 增加了两个部件 高性能浮点运算部件FPU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25 1 浮点运算部件 把80386的协处理器80387 集成在80486芯片内 使其具有浮点处理能力 缩短CPU80486与运算部件之间的通讯时间 提高了运算能力 是80387的2 8倍 2 高速缓存Cache 80486芯片内的高速缓存是数据和指令共用 可以存放数据 也可以存放指令 共8K 3 80486在高速缓存与浮点运算部件之间 采用了32位总线相连 两条32位的总线可作为一条64位的总线使用 返回本章目录 26 2 6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 1 Pentium微处理器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32位微处理器 其系统结构有了很大的突破 与80 86系统微处理器兼容 32位地址总线和64位数据总线 CISC体系结构和RISC体系结构的结合 片内有多个指令处理单元 多条指令处理流水线 速度大大提高 芯片内全新设计的浮点运算器FPU 采用了超级流水线技术 分支指令预测 预先安排指令的动态顺序 大大地提高了流水线的效率 2 PentiumII微处理器1997年Intel公司 推出PentiumII微处理器 继承了PentiumPro 利用MMX多媒体技术 进行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处理 可并行处理8个8位数据或4个16位数据或2个32位数据 新增4种数据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