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调研报告_第1页
扶贫调研报告_第2页
扶贫调研报告_第3页
扶贫调研报告_第4页
扶贫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1扶贫调研报告龙昌镇贫困人口情况调研报告我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发展至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镇扶贫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福泉市委政府、市扶贫办的要求,我镇总结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对全镇五个村进行深入调研。一、基本情况龙昌镇位于贵州省中部,福泉市北部,距市 10公里,辖村一居,90 个村小组,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个。全镇总面积 104 平方公里,海拔 1000-1300 米,总人口 6750 户,23707 人,其中农业人口 18815 人,有少数民族 4242 人,辖区耕地总面积 18560 亩,其中稻田面积 9110亩,旱地面积 9450 亩。 2016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农业增加值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 9800 吨,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582 元,比上年增加。二、我镇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镇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群众生活安定,农民收2 / 51入稳步提高。我镇低保发放金额额度与低保覆盖率逐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二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目前有灌溉渠系、人饮工程、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三是扶贫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龙昌小学校教学楼的建成,较大程度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形成了人人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龙昌卫生院办公设施、医疗条件的改善,村级卫生室建设,既方便了群众,又解决了全镇群众的就医难问题。三、当前我镇扶贫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势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镇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全镇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群众的精神面貌良好,群众对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充满信心。但是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扶贫开发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机遇来看,主要是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并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这些都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挑战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扶3 / 51贫解困难度大,我镇贫困因素复杂,条件型贫困、素质型贫困交织并存,解困难度大。二是贫困人口多,我镇贫困户共 2445 户、贫困人口 5274人,分散贫困户需要组织本镇力量实施帮扶,由于我镇财力有限,难以筹集更多的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扶贫难度较大。三是增收难度大。当前我镇贫困户,耕地少,农业结构单调、品种单一,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当薄弱,分户的生产和经营,难以形成产品优势,家庭种养增收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开发确实使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巩固温饱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低保制度仅仅是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生存、生活问题,群众的发展问题仍然要靠“造血”式开发扶贫来解决。四、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我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赋予开发式扶贫新的内涵。开发式扶贫是我国多年来农村扶贫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扶贫工作当中仍然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工作方针。只有通过开发式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素质问题、发展问题和能力问题。但是,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应赋予新的理念和内涵。应由专项扶贫开发转变到综合扶贫开发的思路上来;应突出对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自我反贫能力的开发与提高;4 / 51应由注重点上开发转到点面结合,以面带点,以点促面。重新定位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过去扶贫开发主要或者侧重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从当前形势看,这一目标应该调整。一方面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将全面、稳定地解决贫困群体的温饱问题。另一方面,扶贫目标不适当调高,贫困群众脱贫也就不稳固,低保压力也会增大。因此,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要将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并重,实事求是地确定新的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扶贫工作方式和实现形式上,需要实事求是。应以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着力点,针对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从当前情况看,我镇在今后的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草畜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依然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内容,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扶贫机制。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与其他支农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政策也越来越多,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地加大。如果将扶贫开发和这些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把政府扶贫和社会帮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5 / 51二一三年三月十一日xx 镇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调研情况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xx 镇成立扶贫调研领导组,组织镇干部 4 人,大学生村官 8 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全镇各村群众之中,通过问卷、座谈都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二、xx 镇基本情况xx 镇位于 xx 县北中部,驻地 xx 河滩,距县城15 公里,xx 铁路、xx 公路、xx 高速公路纵贯全镇。东北部与 xx 县交界,东、南部靠 xx 乡、xx 乡,西北傍 xx 县,xx 河穿越中部,境内沟川纵横,形成了以浊漳河为主轴线的“三沟一点一川”地形,总面积 312 平方公里。境内东北、西北高,石厚土薄,山高石多;中南低,地势平缓,土质较肥。漫天垴海拨 1626 米,为镇内最高峰。向西海拨1300 米以上山峰依次为小杏山、大垴圪塔、板山、天师庙山、神仙梁、前麦山、后麦山、前菜圪塔、委山、走马坪。全镇属沙石丘陵温凉区,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年均降雨量650700 毫米,无霜期 150 天。全镇所辖之地,滩湾开阔,宜粮宜果;坡长草茂、宜林宜牧,开发潜力较大;xx 是 xx境内四大集镇之一,是 xx 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6 / 51展的中心和窗口。全镇共有 18 个行政村,13 个自然村,总户数 2526户,总人口 8660 人,总劳力 2922 人,xx 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多产玉米、谷子、高梁、豆类、土豆。耕地面积18338 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8338 亩,林地面积 45000 亩,粮食总产量 495 万公斤。农业总产值 808 万元,林业产值228 万元,牧业 680 万元,渔业 4 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841 万元。三、本次调研基本模型为确保调研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调研组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确定了调研的模型为生产方式分析,分别从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关系三要素六方面进行分析。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或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关系、分配交换与制度。四、农民调研分析基于我镇基本上是一个纯农业镇的现实,本报告的中劳动力与农民是一个等同的概念。结合调研问卷及县、镇历年统计数据显示,xx 镇境内农民总体呈现如下特征:1、人口密度低,分布集中。我镇现有行政村 187 / 51个,有 3213 户,其中农业户 2916 户,人口 8068 人,其中农业人口 5713 人。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人口为人,只有全县平均人口密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总体呈现地广人稀的特征。所以,xx 镇的发展很大程度就是指双峰至顶村一线的河滩各村的发展。如何落实镇党委政府“向山延伸、向水发展”的发展方针,将是全镇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2、人口外流严重。撤乡并镇以来,两河口地区人口长期存在外迁、外流状况。该地区现有户籍人口一千余人,实际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地处 xx、榆次交界处的沙旺、大牛、焦红寺一带,现常住人口仅十余人。人口的严重外流带来的是乡村的严重空壳化、老龄化,以至于该地区完全不具备实施生产建设项目的人力物力条件。3、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低。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低,中老年群体中文盲率较高,中青年群体中仅有 40%受过初中教育,9%受过高中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几乎没有。基础教育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群众接受培训教育再学习的能力,对其素质提高形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严重缺乏。在从事设施蔬菜、干果经济林种植、笨鸡养殖等三项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经验的缺乏成为一项严重的制约性因素。仅以设施蔬菜为例,因为8 / 51选苗失误、温度调控不善,双峰村去年和今年都蒙受了较重的经济损失。4、总体上思想保守,缺乏开拓精神。广大群众都存在发展没思路、没动力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县、镇两级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意识,但是思想保守的基本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为导致群众思想保守不敢干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地域信息闭塞,部分村、乃至全镇、全县的现代化程度和速度慢,群众的守旧思想并且得到真正冲击;二是缺乏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市场狭小、需求不足基本现状没有改变,干事创业的难度、风险较大。在扶贫发展之中,劳动力资源始终其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制约产业发展、影响扶贫发展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所在。五、生产工具分析全镇农业生产主要依然依靠人力耕作,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根据 xx 镇 2016 年度各村农机补贴情况汇总表资料显示,2016 年 xx 镇共有各类农业生产机械 172 件,其中玉米脱粒机 102 部、旋耕机 12 部、卷帘机 34 部、穴播机 3 部、灭茬机 1 部、翻转犁 1 部、拖拉机 11 部、秸秆粉碎还田机 1 部、温室大棚设备 4 部、田园管理机 3 部。以全镇 2016 年共计耕作万亩耕地计算,平均每 100 亩耕地才9 / 51有 1 部享受农机补贴的农用机械。考虑到不同种类农业机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扮演角色不同、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不同,全镇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其实还要更低一截。在农业生产工具一方面,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六、劳动对象分析种植业方面:xx 是一个传统农业镇,xx 河滩一带石厚土薄,是典型的金沙滩地貌,与云竹、郝北等耕地条件好的乡镇有很大差距。从双峰往下至顶村的漳河两岸,是全镇耕地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从事玉米等粮食种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推动下,大力发展了以黑小米为主打产品的黑色富硒有机食品种植,发展了南北翟管为中心的西瓜种植、遍布河滩各村的千亩设施蔬菜园区。在全镇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中尤以设施蔬菜园区发展成果最为显著:xx 镇党委政府围绕县委政府发展三项产业的战略部署,充分抓住市政府副市长王胜章包扶的有利条件,在北翟管、西崖底发展高标准拱棚示范园区,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各村,形成规划面积达千亩的设施蔬菜发展区域。目前,发展设施蔬菜已然成为全镇的共识,群众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产业的规模效应初步形成。林牧业方面:以两河口沟、官上沟、彰修沟、10 / 51龙门沟四沟为主,目前发展还很不充分。七、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析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之母。本文中的生产资料,亦主要是讨论土地制度。目前,我国仍旧实施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宜通则通宜分则分的土地制度,但是鼓励和支持土地承包流转。土地承包流转将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科学配臵的必要条件。根据镇农经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 年全镇的土地流转承包登记数据为零。这其中可能存在实际流转等未登记的情况,但也说明全镇范围内的土地流转水平相当低。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经营权维持稳定与各户人口数增减情况不同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导致土地分配在各户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进而形成资源不足与资源紧缺并存的情况。土地无法实现自由流转,意味着生产资料的优化配臵无法实现,以为这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无法实现。这是制约农业发展、危害扶贫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11 / 51八、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与分配制度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由市场调节。对于 xx 镇目前的情况而言,市场化程度低、生产与销售相脱节是主要的问题。以笨鸡蛋销售为例,今年以来市场销售的不足已经明显挫伤了群众的养鸡积极性。在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的群众把笨鸡蛋销售难作为自己最为希望解决的问题。保持产业发展政策的长期性并使之完善,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九、扶贫工作中的政府因素在专门针对包村干部的问卷调查中,以下三项被认为是包村工作的难点所在:一是基层两委组织的领导能力与意识不足,无法真正起到带动作用;二是政策的连贯性不足,产业发展缺乏持久性;三是乡镇干部的能力与意识与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以两河口各村为例,道路严重老化无法通行,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十、综合分析1、劳动力方面:素质低,意识差、分布不均衡、流失严重。2、生产工具方面:技术落后,科技化水平低。12 / 513、劳动对象方面:产业布局规划不科学,发展程度低。4、生产资料方面:土地流转水平低,生产资料优化配臵水平低。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匹配程度低。5、市场关系方面:市场化水平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6、政府服务方面:政策缺乏稳定连贯性,基础设施落后。坚持精准扶贫 同步全面小康2016 年 7 月至 8 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二、工作目标(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13 / 51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14 / 51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注重发现和宣传推广在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新农村建设等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三、工作措施(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精准扶15 / 51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 ,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村委会建设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三)用“好”社会保障,确保精准扶贫“全面兜底” 。把民生改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认真做好教育、就业、医疗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补助标准,健全贫困弱势群体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坚决防止因16 / 51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在继续做好低保工作的同时,坚持“治贫先治愚” ,促使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免费进行就业培训,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 12 门致富技术。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着力破解脱贫致富瓶颈制约,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四)吹“响”攻坚的号角,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财政专项资金投向,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削减专项资金项目数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合理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扶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17 / 51关于我县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程在我县得到更好的实施,根据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7 月 2728 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先国和副主任董黎明带队,组成调研组,分别到景福、宝泉、塔山、高堰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水务局、农业机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贫办等 5个单位,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帮扶贫困户等方式,就我县实施扶贫工程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县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新村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大力组织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及贫困互助资金发展项目,使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开始形成,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帮村、党员领导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明确思路。几年来,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仍有省定扶贫村 45 个,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 668 元。行路难、用水18 / 51难、增收难等问题还困扰着这些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巩固三年扶贫攻坚成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及时组建了经常工作机构,充实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工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工作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构建和谐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和我县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打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转变、建和谐、奔富裕”的综合扶贫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实施,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工程,特别是交通、水务、农机、畜牧、农业等涉农部门通力协作,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一是实施基础扶贫,利用帮扶资金 816 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修建卫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饮水工程 2867 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万人直接受益,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用水难和饮水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帮扶资金 1853 万元,修建通村公路公里,受益村达107 个,改善了这些贫困村的运输难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19 / 51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利用扶贫资金 456 万元,在一些贫困乡村集中成片地实施了优质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业项目 9 个,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兔、山羊、生猪等养殖业项目 6 个,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种养产业项目,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四是实施新村扶贫,解决贫困村发展难。利用扶贫资金 1805 万元建设扶贫新村 39 个,受益农户达万人。特别是新阶段以来,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加大了新村扶贫力度。利用帮扶资金在扶贫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扶贫工程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狠抓劳务输出,着力增加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是实现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 “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办、妇联、工会、共青团、农广校等部门先后利用 277 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53 期 3200 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2160 人,大部分外输劳务从业人员月收入达到 1000 元以上,收到了输出 1 人,脱贫 1 户的效果。为顺利推进扶贫新村20 / 51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近年以来,相关县级部门和乡镇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县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部门、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对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注重管理,提高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查,严把立项关。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部门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上级部门和县政府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扶贫办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严禁擅自修改项目计划,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规范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违规摊派资金,搭配物资。二、存在的问题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等、靠、要”思21 / 51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县部分乡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扶贫资源整合不够,项目实施后续管理滞后。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 “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和镇乡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的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22 / 51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三、几点建议继续坚持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完善机制。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帮扶工作始终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都应组织相关县级部门,加强多方衔接,规划和落实帮扶项目,推动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村的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要针对贫困人口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23 / 51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奋努力、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使贫困户变压力为动力,让贫困户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和巩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要把扶贫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源,形成帮扶合力,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统筹措施,将定点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国家投入的涉农资金和其它社会资金聚集起来,最大限度实现整合使用,充分发挥扶贫资源的引导作用和综合效益。对甘肃省扶贫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我们分别深入到定西、陇南、天水、白银、临夏、甘南等 6 个市(州)的 12 个贫困县区,先后走访了 77个乡镇 172 个村 1 118 户群众,详细了解农户生产生活情况,总结“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经验,分析扶贫工作形势,讨论24 / 51制定“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有关建议。1 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始于 1983 年的“两西”建设,主要经历了“两西”建设、 “四七”扶贫攻坚、西部大开发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 、异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等为主要举措,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按国家统计局认定的数据,到 2016 年底,甘肃省农村贫困人口由 2000 年底的 756 万人减少到 389 万人,贫困面由%下降到%,减少了百分点。其中临夏州由万人减少到万人,贫困面由%下降到%。2016 年全省 51 个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 349 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工资和转移性收入比重上升较快。据对定西、临夏 353 户调查,工资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占到农民总收入的%、%,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各市(州)始终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摆在扶贫开发的首位,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加快水、电、路、田、林、房等工程建设步伐,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明显的25 / 51改善。到 2016 年底,通过打水窖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基本解决了 205 万人、611 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户通电率达到%;大部分县区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农田水利建设有效推进,定西市新修梯田万 hm2,东乡县梯田面积达到万hm2,人均接近 667m2;扶贫重点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 hm2,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人均达到以上。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各市(州)全面推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步伐,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批支撑农民增收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如东乡的养羊,康乐的养牛,定西的马铃薯,岷县、漳县、宕昌的中药材,武都的油橄榄和花椒,康县的茶叶、核桃、木耳等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通过对 65个村的产业发展情况的重点调研发现,87%的村有 12 个主导产业,马铃薯、草食畜牧、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收入已经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5%以上。农村劳动力培训输转稳步发展,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各市(州)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有所提高。近 3a 来,天水、白银 2 市重视对“两后生”的培训,加大投入力度,除国家补助的 3 000 元外,从省财政26 / 51扶贫专项资金中人均补贴 2 500 元,基本实现了免费培训,达到了培训 1 人、输转 1 人、稳定就业、致富一家的目的。定西市 XX 年以来,年均输转 57 万人(次),创劳务收入 26 亿多元,有万户通过劳务输出实现了脱贫。从入户调查情况看,农户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全面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制度性保障定西市近 5a 落实农村低保、农业四项补贴、退耕还林补助、临时救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五保户供养、新型合作医疗、计生家庭特别补助等 35 项惠农政策,现金收入亿元,平均每年亿元,农民人均185 元。2016 年,临夏州各项惠农资金亿元,农民人均受惠237 元。据典型调查,财政转移性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的%。特别是农村低保,东乡县已占到农村人口的%。这些惠民政策,使一些因病因残和其他原因造成特殊贫困的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农村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通过实施“两基”攻坚、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省贫困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达%,贫困村广播基本覆盖,通电话率达 9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97%。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得到明27 / 51显缓解,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社会帮扶工作稳步发展,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加强部门、单位与帮扶对象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已初步形成了大扶贫的工作格局。近年来,中央及国家部委等 30 个机关单位与天津市有关区(县)对我省 35 个贫困县237 个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成效显著。天津市对口帮扶资金由 1 000 万元增至 2 000 万元。临夏州积极引导近千个帮扶单位开展百村结对共建活动,2016 年帮扶资金达到 2 317 万元。陇南市自 2001 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区 980多个单位帮扶 150 多个重点贫困乡和 1 300 多个重点贫困村,落实帮扶资金亿元,成功实施了 981 个扶贫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自 1994 年帮扶岷县以来,投放各类贷款 8 000多万元,捐资助学、赈灾济困等无偿投资 200 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村的发展。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有以下六点体会和启示:一是扶贫开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凡是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地方,基层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就高,成效也好;二是扶贫开发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政府扶持、各界帮扶与充分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扶贫开发必须坚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扶持特色优势产业两手抓。前者28 / 51重在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后者重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扶贫开发必须坚持抓主抓重的原则,选准突破口,尤其要重视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在实施整村推进中,凡是与产业结合得好的成效就明显,反之资金使用效益就不高,效果不好;五是扶贫开发必须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到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实现综合效应;六是扶贫开发必须坚持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积极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2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我省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面临的困难比较多,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需进一步改善部分地方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贫困乡村的基础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仍比较突出。我们此行感触最深的,一是陇南的路,二是会宁的水。陇南从国道、省道到地方道路,公路等级普遍较低,路况差,连接不通畅的问题相当突出。会宁县近 60 万人口,约 2/3 靠天吃饭,尽管农户家中都有 12 眼水窖,但天旱少雨,水窖无水可存,群众要求解决水的呼声很高。相当一些适宜修梯田29 / 51的地方,还有大量耕地是“三跑田”的陡坡地,土地质量差,产量低。中小型水利工程不配套或失修严重,灌溉得不到保障,甚至出现水地变为旱地的现象。东乡县的南阳渠工程,由于配套未跟上,“水从门前过,仍然用不上水”,群众反映十分强烈。高寒阴湿山区因水质不达标或其它原因引发的地方病比较多。在我们随机入户调查的漳县石川乡小石门村和三眼泉村 10 个农户中,有 9 户的主要劳动力是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地方病和常见病患者。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低 6 个市(州)不少地方由于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联合与合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直接影响到农户家庭经营的水平与收入,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户收益低而不稳。临夏州和定西市的 14 个县(区)(不含临夏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在 2 000 元左右,仅占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 40%和60%左右。致贫返贫因素复杂,一些地方农民温饱不稳定的问题突出 6 个市(州)大部分地处极度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地形地貌复杂,生产条件十分脆弱,生活环境恶劣,仅靠扶贫开发单项投入和一般性投入很难形成脱贫减困的整体和持续效应。虽然大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群众的收入低且不稳定,一旦遭遇天灾病30 / 51患,极易返贫。我们走过的一些地方,部分群众主要还是靠土豆、青稞维持生活,还有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群众主要依靠退耕还林补贴和农村低保为生。据调查,正常年景下每年约有 10%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其中因病、因灾、因子女上高中或大学、建房和婚丧嫁娶返贫和举债的占了大多数。劳动力输转层次低,劳务收入不高在走访定西、临夏的 353 户农户中,60%的农户都有一个劳动力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虽然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但绝大多数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主要以干重体力活为主,且输入地和职业都很不稳定,因此总体收入水平低,平均每个外出劳动力年收入仅 5 0006000 元。还有少数地方由于家庭生产离不开强壮劳力,外出务工人员少,生活困难。整村推进任务艰巨,投入不足定西市共有 1 830个行政村,其中市上确定整村推进的村 1 198 个,目前只完成了 344 个;东乡县有重点贫困村 192 个,过去 10a 累计安排整村推进项目 109 个,按照现有进度,到 2020 年也难以实现规划目标。同时,由于整村推进点多面广,项目庞杂,资金量小,扶持重点不明确,效果有限,大部分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难以为稳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提供条件。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开发式扶贫31 / 51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观念陈旧。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些民族地区和困难乡村辍学率偏高,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任务繁重;中等职业教育在一些县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两后生”未得到及时培训,缺少一技之长。教育质量不高,高考升学率低。XX、2016 年,漳县高考上线率分别为%和%,岷县为%和%,远远低于全省平均%的水平。乡村卫技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弱,很难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保健的需求。东乡县尚有%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比较普遍。不少乡村各类文化设施几乎是空白,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一些已建成项目后续管理跟不上,直接影响到作用效益的发挥在扶贫开发中,实施了一大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项目,包括通乡通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等。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存在着重项目争取、轻管理服务,重完成任务、轻效益发挥的现象,一些扶贫济困的政策措施还亟待完善。国家和省上在农村实施的许多项目,对贫困地区的扶持补助资金与其它地区是同等数额、同等比例,没有区别对待。一些项目的实施违背了政策的初衷,如农村危旧房改造,由于补助资金有限,自筹能32 / 51力低,项目很难真正落实到困难户。另外,越是贫困地区金融网点越少,甚至一些乡镇出现盲点,金融服务主要依靠比其它商业银行利率普遍偏高的农村信用社,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的成本。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尚缺乏有效衔接,全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近几年来,虽然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但由于缺乏有效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保障,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还做得不够,事关贫困地区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以及其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时常出现各搞各的规划,各确定各的项目,各下达各的资金,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往往造成有的项目几家扶持而有的项目又无人扶持的问题,致使整村和整流域推进效果不够显著。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如漳县自2001 年以来,社会各项帮扶资金达到 4 709 万元,是财政扶贫资金 6 496 万元的%,而多数县区项目建设则主要依赖财政扶贫资金。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乡村两级班子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乡村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都较强,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干出了不少业绩。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受片面政绩33 / 51观和短期行为的影响,对扶贫开发工作不重视,工作滞后;一些乡村干部虽有为贫困群众多办实事的良好愿望,但思想业务素质不高,管什么的不懂什么,学什么的不搞什么;还有少数乡村干部作风不扎实,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度慢,质量差,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比较大;不少乡镇机关干部数量不少,但岗位设置不尽合理,多数人从事一般性的行政管理工作,真正能为群众脱贫致富出上力的干部不多;还有一些乡村干部存在着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单纯依赖国家的思想,一些能够动员群众办得了的事被长期搁置,这也是影响扶贫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3 今后 10a 和“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和规划的建议我省有 53 个贫困县,到 2016 年底尚有 389 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这些人口大多分布在我省最偏远、最困难、人居环境最差的区域,扶贫的难度、强度和成本比任何时期都要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省扶贫开发已进入以重点贫困片带为攻坚主战场的关键阶段。后 10a 的扶贫开发既存在很大难度,也存在许多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也出台了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明确将我省“两州两市”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投资和政策将进一步向西部倾斜。二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国家和省上34 / 51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完全有能力在 202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三是通过近 30a 扶贫开发的实践,探索了不少成功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后 10a 扶贫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有强烈的改变面貌、脱贫致富的愿望和积极性。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21 世纪前 20a 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要在 202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根据这个发展要求,建议今后 10a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党的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政策全面落实,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得到保障并逐年有所提高;贫困地区尤其是特殊贫困片带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安全饮水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着力培育壮大支撑群众主体收入的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并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国家和省上确定的重点目标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到“十二五”末要稳定解决全省贫困地35 / 51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到 202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整体进入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新阶段。围绕上述主要目标,我省“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扶贫战略、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把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作为根本要求,把全面落实国家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支持甘肃困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作为重要抓手,把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