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生活_第1页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生活_第2页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生活_第3页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生活_第4页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生活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生活 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体会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体会 衡东县衡东县大浦镇完全小学大浦镇完全小学 黄代清黄代清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课标 中明确提出 小学科学课程作 为一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课程 应以生活 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 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基于新课标背景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生 活 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 学习科学 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提倡从学生熟悉 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 学校原有的自然实验仪器已远不能满足 新课程的需要 如何在农村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 自 然界中处处有科学 生活中处处是科学 是目前农村小学面临 的一个重要课题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细心体会 专心探究 才能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就能服务生活 从而养成 学生学科学 用科学的习惯 获得真正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 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 对这一点有更深的体会 下面就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谈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 实际 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 立足学生生活 就地取材 丰富教学资源立足学生生活 就地取材 丰富教学资源 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简陋 教学资源匮乏 科学老师都 是从其他学科兼职或改行过来的 笔者就是这种情况 农村的 孩子几乎没有机会去科技馆等宣传场所参观学习 这些主观因 素制约着教学 但农村地大物博 自然资源丰富 我们只要很 好把握这一点 再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 同样也能激起学生 学习兴趣 这些年来 我通过通读教材 发现科学课中至少有 50 以上的 内容都是农村孩子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 而他们对农村这些自 然现象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 我充分的利用这一点激发孩 子们的学习兴趣 结合教材进行教学 如 我们周围的材料 这一单元介绍的材料 砖头 瓦片 木头等 都是我们农村孩 子每天都看到的 也是经常触摸到的东西 虽然我们农村孩子 没有城里孩子那些优越的科学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但这些生 活的内涵 生活经验是城里孩子远不能相比的 我有意地将这 些生活中的材料引进了课堂 学生兴趣倍增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我让 他们亲身观察身边的事物 比如三年级教材中 蜗牛 这一课 我不是照本宣科 我把孩子们带进了菜园 让孩子们在菜地里 寻找蜗牛 在提示孩子对蜗牛的身体 运动 刺激反应 进食 等各方面进行自由观察 比比谁观察得仔细 发现得多 然后 小组讨论 互相交流 最后汇报观察结果 这样每个孩子都参 与到了科学活动中去 在一个宽松 民主 融洽的学习环境中 培养了他们的能动性 积极性 合作性 探究性 使原本枯燥 乏味的观察课本变成了兴趣浓厚的探究课 其二 对生活中的科学进行了解 围绕生活 了解生活是 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首先要对学生身边的科学现象加以思 考与学习 提高学生的兴趣 1 鼓励学生多问 为什么 和积极思考 小学生的一个 行为特点是喜欢问 为什么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引导学 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加以思考 例如 为什么有时候冰棍会 冒出白色气体 为什么澡堂的天花板上会挂满水珠 在北方 为什么夏天会下雨 而冬天会下雪 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提 出 让学生自主思考 提高学生们对生活现象的探究意识 2 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实践探索 探究活动是观察 分析 思考与总结的过程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 很多学生 并不是不喜欢动脑 而是缺少正确的引导与指导 教师要 尽量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关注学生们提出的科学现 象 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 例如 一些孩 子会问 为什么家里的铁锅会生锈 还有的孩子问 为什么通 过电话能够听到对方声音 这些问题的提出 说明学生有探究 的欲望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 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立足学生生活 将科学问题生活化二 立足学生生活 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 切入点 在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座认知 桥梁 激活探 究的原动力 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把科 学问题生活化 回归于生活 使学生产生 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 的情感 1 教材处理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根据学生生活的地 域差异 风情差异 生活差异 气候差异等 教师要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概括有 1 改一改 教材所提供范例 把教材中学生都熟悉或离学生 生活实际较远的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改编或替换教例 2 添一添 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基础上 增加一些贴 近生活 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 3 减一减 减掉教例中远离 学生生活或根本不可理解的内容 4 排一排 根据季节时令 将每册的内容体系重新编排 使教材更能联系生活 如教学小 学科学 声音的产生 的时候 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材料 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 纸张 圆珠笔 小刀 可乐瓶 弹珠等 常见的材料 要求学生想尽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 学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 使直尺 弹珠 等物体发出声音来 甚至同种物体还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 了解空气 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 倒不进去的情境 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 继而引出空气占据 空间的概念 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 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 常有的现象 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 但学生并没有认 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把它 搬 到课堂上以后 一下子成 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又如 在 溶解 一课教学中 老师提 出 现在很口渴 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 你们能不能帮 老师想一个好办法 让老师快一点喝到这杯糖水啊 泡果珍 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 来劲了 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给教师献上了计策 来 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 用 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 把果珍放进水里 然后再用两 个杯子倒来倒去 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 课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 学生并没有感 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 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 对实验设计 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2 探究材料生活化 有结构的材料 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 键 能提升科学概念反映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 有能力发现 问题 解决问题 形成完整的形象 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有结构的材料 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取 1 从学生身边的物 品中选择 2 从学生周围的环境中选择 3 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中选择 4 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课程应向 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 体验学 习科学的乐趣 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形 成尊重事实 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如探究 暗盒里有什么 这节课我先在课桌上预先放了一些纸盒 同学们分成几个小 组 大家要想办法弄清楚 暗盒 里是什么 经过讨论和实验 组织学生 摇一摇 盒子 物体不能滚动 感觉像个长方体 掂一掂 盒子 感觉有点沉 不像是木头和塑料 应该是 金属的 用磁铁 吸一吸 有一边显示出磁性 这可能是 块磁铁 老师为他打开黑盒子 果然是块长方形的磁铁 同学 们为他鼓起掌来 又一个女生走上讲台 摇一摇 盒子 这 东西可以滚动 是个圆的 用磁铁 吸一吸 没用 不是 铁的 拿在手里 掂一掂 不算很重 估计不是金属 这 样的设计 不仅能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 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 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生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 如 摸一摸 看一看 刻一刻 等都是探究科学简 单易行的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 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让科学回归生活 在 轮轴 一课中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转动的竹筒把重物 提起来 为建构 轴能够绕固定点转动 做事实依据 接着用 竹筒和小竹棍组合把重物提起来 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 是 竹棍带动竹筒转动 并且两者组合更省力 为 轮带动轴转动 省力 做铺垫 然后把小竹棍换成长竹棍 发现更省力 为建 构 同一个轴 轮越大越省力 的规律积累事实资料 运用更 多的竹棍 怎么能使手运动的距离变近 引导学生认识到竹棍 的运行轨迹是圆 从竹棍中抽象出轮 上升到抽象的轮和轴的 组成 运行上来 学生对轮轴就有一个慢慢建构的过程 并且 直观感受到轮轴可以省力 这时再拓展到生活中辘轳提水的装 置 在本节课中 教师在概念获得和应用有机联系起来 教师 在学生获得轮轴概念时就把轮轴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轮轴的运用 考虑进去 所以学生很容易解释和预测生活现象 当然 应用 不一定单独成一个环节 可以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注意拓展应 用 斯宾塞曾提出过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的著名论断 从中 可以看出科学知识对生产 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该培 养学生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概念获得的过程与方法 把概念获得和概念应用 放在同等位置 并且充分协调两个阶段的联系 把概念获得和 概念应用有机联系起来 促进学生的迁移 用学过的概念 原 理解释和预测生活现象 把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让教学环境贴近生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让教学环境贴近生活 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强调探究的结果和答案 其实 温馨 的乐学环境 宽松的合作氛围等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重 要 而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的生 活场景中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我在探索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 变革中常采用下列方法 1 讲述故事提兴趣 科学小故事 顾名思义就是把与科学相关的内容融入史实或 生活实践的故事传递给学生 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 增强学习 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科学小 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是提供给学生直观和简 洁的载体 其一 讲日常小故事 日常生活是学生原有知识的 源泉 是学生熟悉的环境 例如 岸上的渔夫拿鱼叉插水中的 鱼时 应该向看到鱼的哪一方向叉去容易叉到鱼 学生对这类 故事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论 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先不讲 结果而是先分析人能够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 通过光在水中和 空气中光的折射让学生总结应该是怎样的结果 这样学生听的 很认真 学得也很扎实 其二 讲科学人物故事 每一次重大 的科学理论发现都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推动人类社会迈 向更高的层次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法 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计算机和网络的 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革命时代 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论推动人 类对未知世界时空观的认识 通过对重大科学理论及相关科学 家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家的远见卓 识 使学生树立学科远离愚昧 用科学远离贫困 爱科学提高 科学素养的观念 其三 讲科学精神故事 人类科学发展从来 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伴随着失败与挫折 充满着抗争与献身 从布鲁诺为坚持地心说被宗教势力烧死 牛顿压制惠更斯的光 的波动理论 前苏联飞船因一个小数点而坠毁 哥伦比亚号航 天飞机因一个小裂缝而机毁人亡 教育学生科学道路不是坦途 要有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习科学过程中要 严密认真 要坚持真理 相信事实 不盲从于答案 不屈服于 权威 2 创建教学的情境 寓教学于生活 在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重要性与实际 性 很多学生认为教学的内容在生活中不一定能够得到利用 所以不肯好好学习 那么要想让学生认真学习 首先就是要让 学生看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愿意去学习 如在讲 述 观测天气 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告诉学生 大家如何来判断 今天是穿棉衣还是 T 恤呢 是如何决定今天出门是打太阳伞还 是雨伞呢 很多学生可能会回答 看天气预报呀 那么 这 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课堂的内容来了 既然大家都 根据天气预报来判断自己的穿衣指数 那么天气预报看来对大 家很重要 大家想知道怎么来观测天气吗 老师通过自己的 语言把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情境中来 把生活的实际例子带入到 教学中来 使学生爱上学习 如 在 土壤 教学中 笔者为 了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土壤 让小学生联系生活 说一说生活 中哪里有土壤 谈一谈土壤和人类 动物 植物的关系 其次 让小学生亲自采集土样 看一看土壤 制作土壤标本 然后 观察土壤成分 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土壤 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 方法分离土壤 将土壤中的物体分离出来 如 小石子 沙 泥土 腐烂物等 认识土壤的类型 结合粘黏土和砂的含量 划分土壤的类型 用 手捏法 鉴别土壤 如 沙质土 黏质 土 壤土 结合不同土壤的类别 说一说不同植物生活的土壤 环境 最后 联系生活 说一说土壤保护办法 应在生活中采 取什么措施保护土壤 在 土壤 教学单元中 联系生活 让 小学生从 本质的土壤 土壤的种类 到 土壤的保护 让 教学变得简单易懂 小学生易于掌握科学知识 3 科学作业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 但并不是唯一 的途径 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的的巩固而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体验等的作业形式 合理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 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 社区乃至社会 使课内 课外 生活 社会互相结合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