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辽) 150-2012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规范_第1页
JJF(辽) 150-2012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规范_第2页
JJF(辽) 150-2012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规范_第3页
JJF(辽) 150-2012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规范_第4页
JJF(辽) 150-2012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 地方计量技 术规 范   ) 150 2012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 样圈校准规范  2012布                              2013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50锥滚子轴承  滚道 样圈 校准规范    口  单  位: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起  草  单  位: 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瓦房店冶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 150规范主要起草人:  赵   琳 (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王玉萍 (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吴小丰 (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李凤 娜 (瓦房店冶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人:  刘   晶 ( 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  李   萍(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 150 目       录  引言 U .(  1 范围 .( 1)  2 引用文 件 U .( 1)  3 概述 U .( 1)  4 计量特性 U .( 1)  度 U .( 1)  面粗糙度 U .( 2)  度  .( 2)  线直线度  .( 2)  心线对基准面 的 垂直度  .( 2)  锥角偏差  .( 2)  一 直 径 偏差  .( 2)  5 校准条件 U .( 4)  境条件 U .( 4)  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 4)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U .( 5)  度 U .( 5)  面粗糙度 U .( 5)  度 U .( 5)  线直线度 U .( 6)  心线对 基准面 的垂直度 U .( 6)  锥角偏差  .( 6)  一 直 径偏差  .( 7)  7 校准结果 表达 U .( 9)  8 复校时间间隔 U .( 9)  附录 A 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  U .( 10)  附录 B 校准记录格式 .( 12)  附录 C 圆锥角偏差校准结果的不 确定度评估示例 .( 13)  附录 D 单一直径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示例 .( 20) 150I 引     言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规范的编写 遵守 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规定 , 并 以 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005几何量测量设备校准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3072005滚动轴承第 1、 2、 3 部分和 66372004滚动轴承  标准器技术条件为基础和 依据 。  本规范 规定 了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 的 七 个计量特性, 即: 硬度 、 表面粗糙度 、 圆度 、 素线直线度 、 中心线对基准面的垂直度 、 圆锥角偏差 以及 单一 直 径偏差 。  本规范系首次发布。  ) 150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 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 公称直径为  (18400) 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 ( 简称滚道样圈 ) 的校准。  2 引用 文件  本规范引用 了 下列 文件 :      滚动轴承  向心轴承  公差      滚动轴承  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滚动轴承  通用技术规 则   6637      滚动轴承  标准器技术条件  凡 是 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规范 。  3 概述  滚道样圈 是 一种具有特定尺寸及属性的 专用 量具,通过它 配合 其 它 量具以 比较法对 圆锥滚子 轴承 套圈的 滚道 尺寸 和角度 进行 测量 。   滚道样圈 按公差等级分为级和级。 级 用于 5 级 圆锥滚子轴承 套圈的 比较测量;级用于 6 0 级 圆锥滚子轴承 套圈 的比较测量。 按形状一般分为 外 圈 滚道样圈 和 内 圈 滚道样圈 两种,其基本外 形如 图 1 和图 2 所示 。  图 1 外 圈 滚道样 圈                   图 2 内 圈 滚道样圈  4 计量特性   度  硬度 值不应小于 61硬度 均匀性不超过 1  ) 150   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 不超过表 1 的 要求。  度  圆度不超过表 2 的要求。  线直线度  素线直线度不超过表 2 的要求。  心线对基准面的垂直度  中心线对基准面的垂直度不超过表 2 的要求。  锥角偏差  圆锥角 偏差 a2 不超过表 3 的要求。  一直径偏差  单一直径偏差( 、 )不超过表 3 的要求。  表 1 表面粗糙度  测量面表面粗糙度 基准 面 表面粗糙度  2  圆度、素线直线度及中心线对基准面的垂直度  公称尺寸   圆度 (m) 素线直线度 (m) 中心线对基准面  的垂直度 (m) 公差等级               18 8  30 0  50 0  80 0  120 下页  ) 150   表 2(续)  120  180 80  250 50  315 15  400  3  单一 直径 偏差 和圆锥角偏差  公称尺寸 小端单一直径偏差(m) 大端单一直径 偏差(m) 圆锥角偏差 a2  公差等级              上偏差  下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18 +2 3  / / / +1 2 8  30 +3 4 3 4 1 2 0  50 +4 5 3 4 1 2 0  80 +4 6 4 5 1 2 0  120 +5 7 5 6 2 20  180 +6 9 6 8 2 80  250 +7 11 7 10 3 50  315 / / +12 9 12 3 15  400 / / +15 10 14 3  a 该值系在滚道有效长度范围内,以径向尺寸的变化来表示。  注:校准工作不判断合格与否,上述计量特性的指标仅供参考。 对有特殊要求的 滚道样圈 ,按照样圈制造商提供或由用户根据需要确定的指标要求进行校准。  ) 150   5 校准条件  境条件  境温度 : ( 20 1) , 相对湿度 70%。  准前,将被校准的 滚道 样圈 与测量标准 及其他设备 一同放置 在校准室内充分 等温,其 等温 时间 不少于 6 小时。  准时,不应有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 、 漂尘 。  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测量标准 及其他设备见表 6。  表 6  测量标准 及其他设备  名称  计量特性  洛氏硬度计  糙度仪  5% 圆度仪  1 级  轮廓仪  直线度 :00口尺  直线度 :m 圆锥滚子轴承套圈滚道直径、角度测量仪  直径 : (12)m 角度 : (1m 轴承套圈 角度标准件测量仪  块  四等  测长机  微米刻度尺: (m  毫米刻度尺: ()m 分米刻度尺: ()m 测长仪  ( 1+L/200) m 精密钢球  球形误差 : 板  0 级  注:也可采用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其他 测量标准及设备 进行校准。  ) 150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首先检查外观 ,确定没有影响校准计量特性的因素后再 进行校准。  度  用洛氏硬度计进行 测量 。 测量 点均匀 分布,且不少于 3 点。  面粗糙度  用 粗糙度 仪 进行 测量 。  度  度仪 法测量  滤波器旋钮置 (250)波 /转,测杆长度开关置标准短测杆位置,测力旋钮置较小测力位置,放大倍数旋钮置 200 倍;将 滚道样圈 置于可调工作台中心,调整标准短测杆的斧形测头与 滚道样圈 接触,使 滚道样圈 与主轴回转轴准确对心,且使传感器指示值 指零附近。 逐档增加放大倍数并进行调心,直至仪器正常使用的最高倍数。 待主轴回转 3 圈后进行测量,以 最小区域圆圆心 评定其圆度值,作为 测量 结果。  点 法 测量  将 滚道样圈 的基准面置于 圆 锥滚子 轴承 测量 仪上,采用三点 法 对其圆度误差进行 测量 。  一般采用三点顶式对称测量法,即 圆锥滚子 轴承 测量 仪的 测微表和两个 固定支 点分别在 滚道样圈 的两侧 ,测微表的位置在两固定支 点的夹角的平分线上 ;而测量大 尺寸 样圈时 可 采用三点鞍式对称测量法 ,即测微表和 两个固定支 点都在 滚道样圈 的同一侧 ,测微表的位置在两固定支 点的夹角的平分线上。 其测量原理如图 3、图 4 所示。  图 3 三点顶式对称测量                     图 4 三点鞍式对称测量  ) 150   将 两固定支 点的夹角 a 设 为 90, 滚道样圈 缓缓回转 1 周,测微 表的最大变化量 与圆度误差 f 之间的关系可用于下式计算:  式中: F  反映系数,取 F =2。  线直线度  用带有直线度附件的轮廓仪进行 测量 ,或 用刀口尺以光隙法进行 测量 。  心线对基准面 的垂直度  将 滚道样圈 基准面 适当支在 一 专用 平台 上,测量面 处 用两个互成 90的固定支点对样圈进行定心, 测微表置于 其中 一支点的正上方 , 如图 5 所示。 样圈缓缓旋转一周, 读取 测微表 读数,其 最大变化量 的一半 即为 中心线对基准面 的垂直度 。  图 5 中心线对 基准面 的垂直度 的 测量  锥角偏差  测量 时, 将被 测 滚道 样圈安装在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 正弦尺力臂工作面的中间位置 上, 然后把 选定 尺寸 h 的四等量块 垫 在测量仪的正弦尺 处 , 移动滑座使指示机构测量端接 触在 被 测 样圈母线 的一端 , 调整指示计的示值于零位,待稳定后以此为始端记取读数为 1x ,移动滑座使指示计的测量端接触在被 测 样圈母线的另一端,记取读数为 2x , 如图 6 所示。 这时可由下式计算 滚道样圈的 圆锥角偏差 a2 :                )(22 12  测量时,量块的尺寸 h 按 下 式 计算确定 :   式中: L测量仪正弦 规两圆柱中心距 ;  ) 150   滚道样圈 公称半 圆锥角 。  图 6 圆锥角偏差的 测量  一 直 径 偏差  端单一直径偏差  在 卧式 测长仪或测长机上安装 平面测帽 ,选用四等量块 以 比较法进行 测量 。  测量 时,移动测量轴,使两 平面 测 帽 接触,将测 帽 调整至正确 位置 , 并 选用四等量块将仪器对零。 然后 将 被 测 内 圈 滚道样圈 基准面 安装在工作台上, 选择 2个直径为 球d 的精密钢球,分别放在被 测 样圈两端与平面测 帽 之间, 调整 工作台找到 示值转折点 时,在仪器上 获取读数值。最后将仪器读数值与量块尺寸之和作为实际测得值 测如图 7 所示 。  图 7 大端单一直径偏差的 测量  将测得值 测计算值 算行比较,即得 大端单一直径偏差 :  算测  其中 计算值 算下式计算:   245球算 式中:   内 圈 滚道样圈 大端 公称 直径;  ) 150   球d 精密钢球直径;   内圈 滚道样圈 公称 半 圆锥角 。  端单一直径偏差  将外 圈 滚道样 圈的基准面置于平板上,根据被 测 外 圈 滚道样圈 的 小端 公称 直径 选择适当直径的一对精密钢球放入被测 外 圈 滚道样圈内,先组合两钢球间距最小极限尺寸的量块组进行试测,然后采用试塞的方法逐渐增加量块组的尺寸,直至处于直径位置 , 如图 8 所示。  图 8 小端单一直径偏差的 测量  这时可由下式计算 外 圈 滚道样圈的 小端单一直径偏差 :  算测 式中: 测 实际测量用的组合量块尺寸;  算 理论计算出的组合量块尺 寸。  其中算 2a 球算 式中: 外 圈 滚道样圈 小端 公称 直径;  球d 精密钢球直径;   外 圈 滚道样圈 公称 半 圆锥角。  ) 150   7 校准结果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 。校准证书 应包括 的 信息 见附录 A。  8 复校时间间隔  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 1 年。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 滚道 样圈的使用情况 、使用者 及 滚道 样圈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 1500   附录 A 校准证书 内容 及内页格式  准证书 内容 应 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 : “ 校准证书 ” ;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 编号 ) , 每 页及总页数 的标识 ;   e)客户 的名称及地址;   f)被校 对象 的 描述和明确标识 ;   g)进行 校准 的 日期 ,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 ;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对 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校准所 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 有效 性说明 ;   k)校准环境的描述;   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 的说明 ;   m)对 校准规范的 偏离的说明 ;   n)校准证书 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 签名 、职务或等效标识 ;  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p)未经实验室书面 批准 ,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 1501   荐的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见表  准证书内页格式  证书编号:   第   页共   页  校准机构授权说明 :  校准依据的技 术文件(代号、名称) :  ) 150 2012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规范  本次校准所使用的测量标准及其它设备 :  名    称  型号 /规格  不确定度 /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校准地点及环境条件:  地  点  温度()  湿度( % 其他  校   准   结   果  序号  校准项目  校准结果  1 硬度  硬度值   硬度均匀性   2 粗糙度  测量面粗糙度   基准面粗糙度   3 圆度   4 素线直线度   5 中心线对基准面的垂直度   6 圆锥角 偏差   7 单一 直径 偏差   校准员   核验员   以下空白  ) 1502   附录 B  校准记录格式  推荐的 校准记录 格式见表  表 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记录  记录编号:                                                         第   页  共   页  委托单位   证书编号   出厂编号   制造厂商   公差等级   公称尺寸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准地点 :    本所       现场  校准依据  ) 150 2012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校准规范  标准器信息  标准器名称  型号 /规格  不确定度 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校准项目  测得值  硬度  硬度值     硬度均匀性   粗糙度  测量面粗糙度   基准面粗糙度   圆度  圆度仪法  三点法  素线直线度  轮廓仪法  光隙法  中心线对基准面的垂直度   圆锥角偏差   单一直径偏差   校准员 :                   核验员 :                  校准日期 :                     ) 1503   附录 C  圆锥角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示例  述  通过对常用规格的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圆锥角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确认本 规范 提出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程序和测量条件的合理性。  务和目标不确定度  量任务  校准 公差等级为级, 公称尺寸为 H=45 =1523的圆锥滚子轴 承内圈滚道样圈的圆锥角偏差。  标不确定度  根据 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中 规定,评定 公差等级为级, 公称尺寸为 H=45 =1523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的圆锥角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95U 与其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比,应小于或等于 1: 3,即  195  则相应目标不确定度 表  表 标不确定度 览表  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  圆锥角偏差m 目标不确定度m 公差等级  公称尺寸   级  H=45 =1523 理、方法、程序和条件  量原理  用机械接触的方式,与一已知标准角进行比较。  量方法  由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依正弦规工作原理,借助 尺寸为 523的标准角作为参考,与公称 半 圆锥角 =1523的圆锥滚子) 1504   轴承内圈滚道样圈进行比较。  始测量程序  用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校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圆锥角偏差;  用四等量块组合   用 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依正弦规原理,借助量块产生标准角 。  始测量条件  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符合 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校准规范的计量特性;  扭簧比较仪 作为指示计, 分度值  实验室温度 : ( 201) ,相对湿度 70%;  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并十分熟悉 测量装置 的使用。  量装置图示  测量装置 图示 见图  量装置  确定度来源列表和讨论  不确定度来源列表和讨论见表  次评估   次评估 标准 不确定度分量的说明及计算   读数引入的分量  重复性 估读误差 重复性  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连续 10 次 测量 ,得到测) 1505   量列见表 由贝塞尔公式算得标准偏差为:   110)(1012ii  锥角偏差校准的 测量不 确定度分量概述和评注  符号  不确定度  分量来源  评注  重复性  读数引入的分量  通过大量的连续测量得到数个测量列,采用 A 类评定方法。  两者中  取大者  估读误差  扭簧比较仪分度值为  扭簧比较仪  扭簧比较仪  1数据修约  标准角引入 的分量  修约间隔 x 为 1m。  2标准量块  四等量块中心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 为 (L) m, 包含因子 k 。  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  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 正弦规两圆柱中心距的偏差:  测力和温度  由于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测量同一滚道样圈的两点,故由测力和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  表 复性试验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得值( m)  .0 x (m) 01 i 估读误差  扭簧比较仪分度值为 其估读误差为 定服从均匀分布,半宽 b=则有:  A 。  ) 1506   两者取大值,故   扭簧比较仪  18簧比较仪 中规定 分度值为 簧比较仪在 (0 30)分度时,其   假定 从 均匀分布,则  C 。  由以上分析, 222 。  标准角引入的分量  标准角 是由 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依正弦规工作原理,借助量块产生的。其数学模型为:   标准 角;  h 量块组的尺寸;  L测量仪正弦 规两圆柱中心距。  将数学模型微分,并整理后得:   t a ns e c 式中误差传播系数为: 。  已知被 测 滚道样圈 的 公称尺寸为 H=45 =1523,规范规定 圆锥角偏差 a2 以 在 母线 有效长度范围内 的 径向尺寸变化来表示。 实际测量 时, 移动 仪器 滑座 , 扭簧比较仪 由 被 测 样圈母线 始端到末端间移动的距离为l,如图 示, l 满足如下关系:  315c o s (45c o s 。  由以上分析, 则有 :  22 )()( 。  ) 1507   图 簧比较仪 移动距离  四等量块  1 数据修约  测量时,量块的尺寸 h 按式: 算确定, 由此存在 对 h 数据修约引入的不确定度,其修约间隔 x 为 服从均匀分布,则有  S 。  2 量块中心长度测量不确定度  选择规格分别为 501 四等量块 量块组。已知 四等量块中心长度测量不确定度为 (L) m, 包含因子 k , 则 规格为 50确定度 为:  S 。  同理,规格分别为 1 等量块的 不确定度 分别为:   。  则有 :   。  则 分量 :   222 22 1 。  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  轴承套圈角度标准件测量仪正弦规两圆柱中心距 L 的  设从均匀分布, 则  ) 1508   Z 。  已知 =1523, L=200有:  h /2315s e c (s e c 63 , / 0 )2315t a n (t a n 63 。  由以上分析, 则 分量 :  2626322)( 即:                         次评估 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的相关性  估计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无值得考 虑的相关性。  次评估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当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222 ;  取包含因子 2k ,则扩展不确定度 U 为:   c 。  次评估的不确定度概算汇总  不确定度概算汇总见表  次评估的不确定度概算讨论  上 述计算结果表明:对 公差等级为级, 公称尺寸为 =45 =1523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的圆锥角偏差进行校准时,   U =  目标不确定度已经得到满足,即 U 不需要再作进一步评定和改 进。  ) 1509   表 量不确定度概算汇总表  分量名称  评定  类型  分布类型  影响量(m) 相关  系数  分布  因子  不确定度值(m) 量重复性  A 类   0 簧比较仪  B 类  均匀   据修约  B 类  均匀   块  B 类    块  B 类    块  B 类    块  B 类    承测量仪  B 类  均匀   成标准不确定度 展不确定度 U ( 2k ) 确定度评定报告  上述对 公差等级为级, 公称尺寸为 H=45 =1523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的圆锥角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表明,采用本规范规定的测量 原理 、测量方法 、 测量程序 和 测量条件校准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的圆锥角偏差,相应目标不确定度已经得到满足,即 U   在评定 公差等级为级, 公称尺寸为 H=45 =1523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的圆锥角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其结果是:  U =  2k , 校准 方法可行。  ) 1500   附录 D  单一直径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示例  述  通过对常用规格的圆锥滚子轴承滚道样圈 单一直径 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确认本 规范 提出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程序和测量条件的合理性。  务和目 标不确定度  量任务  校准 公差等级为级, 公称尺寸为 H=48 =1030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的 大端单一直径偏差 。  标不确定度  根据 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中 规定,评定 公差等级为级, 公称尺寸为 H=48 =1030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的 大端单一直径偏差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95U 与其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比,应小于或等于 1: 3,即  ( 1)  则相应目标不确定度 表  表 标不确定度 览表  圆锥滚子轴承内圈 滚道样圈  大端单一直径 偏差 m 目标不确定度 m 公差等级  公称尺寸   级  H=48 =1030 理、方法、程序和条件  量原理  用机械接触的方式, 在测长仪上对大端单一直径偏差进行比较测量 。  量方法  用微差法,将实际测得值 与 公称值 进行比较。  始测量程序  ) 1501   用 测长仪 校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 大端单一直径 偏差;  用直径球d= 用 300 用测长仪作为比较器。  始测量条件  测长仪符合 189测长仪校准规范 的计量特性;  精密钢球作为配套设备, 球形误差  实验室温度 : ( 201) ,相对湿度 70%;   标准量块、被 测 样圈和精密钢球都是钢制的;  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并十分熟悉 测量装置 的使用。  量装置图示  测量装置 图示 见图  量装置  确定度来源列表和讨论  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大端单一直径偏差理论上可由下式表示:  )1(-)1(21 算测( 2)  ( 2)式可如下展开:  )()()1(-)1(211112121算算测算测算算算测算测算测  事实上 )-(算测 则 1)( 算测可略 。 取 )( 21 ,这样 ( 2) 式可 简化 为:     算算测( 3)  式中:     测实际 测得值;  ) 1502   算由公称值参与运算的计算值 ;   量块与被校样圈 的 线膨胀 系数 差 ;  t 测量装置的温度 与标准温度的差值 (测量装置已充分等温) 。  ( 3)式 中灵敏系数分别为:  11 测    12 tD fC 算;   算3 ; 算 。  不确定度来源列表和讨论见表  表 端单一直径偏差校准的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概述和评注  符号  不确定度  分量来源  评注  1u  标准量块  四等量块中心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 为 (L) m, 包含因子 k 。  重复性  通过多次测量获得 ,采用 A 类 方法 评 定 。  两者 中取大者  估读误差  测长仪分度值为 1m。  测长仪  测长仪 (1+L/200)m。  形状误差  被校样圈的圆度  2u  精密钢球  精密钢球的 球形误差  数据修约  修约间隔为 1m。  3u  线膨胀系数差  测量装置的线 膨胀系数 为 ()10 6 / 。  4u  温度 差  实验室温度控制在( 201) ,温度梯度 。  次评估   次评估 标准 不确定度分量的说明及计算  u 测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量块  ) 1503   在测长仪上校准 公称尺寸为 H=48 =1030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的 大端单一直径偏差 时, 以球d= 由本规范 可得算此 选用 300四等量块对零。已知 四等量块中心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 为 (L) m,包含因子99k =  S 2 8 。  重复性 估读误 差 重复性  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连续 10 次 测量 ,得到测量列见表  表 复性试验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得值( m)  .5 x (m) 01 i 由贝塞尔公式 ,得 :    110)(1012ii  估读误差  测长仪分度值为 1m, 其估读误差为 从均匀分布,半宽 b=有:  A 。  两者 中 取大值,故 R 。   测长仪  ) 1504   测长仪   (1+L/200)m,估计 从 均匀分布, 且 作比较测量时,L 很小,可忽略,则半宽 b=1m, 因此 分量 :   5 7 。   被校样圈的形状误差  对校准单一直径偏差有影响的 形状误差 为样圈的 圆度 ,其允差 为 半宽 b=定符合均匀分布,则有  O 4 6 。  由以上分析, 则 分量 1u 为:  22221  即:         8 5  6 5 7 3 0 2 8 22221 。  u 算  在校准 公称尺寸为 H=48 =1030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样圈的 大端单一直径偏差 时, 由本规范 可知算 245t a 球算 即:   球算 a 4)   精密钢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