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单选 1 最早在口腔定居的链球菌是 A A 血链球菌 B 唾液链球菌 C 变异链球菌 D 轻链球菌 2 以下有一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 D A 营养 B 温度 C pH D 唾液流量 1 导致龋病最重要的口腔细菌是 A 韦荣菌 B 变异链球菌 C 奈瑟菌 D 放线菌 E 乳杆菌 答案 B 2 一般情况下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 D A 谷穗样结构 B HE 染色为粉红色 C 细菌层位于中间地带 D 栅栏状结构 E 菌斑表面主 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短杆菌 儿童口腔龈沟内不存在以下哪种菌群 D A 奈瑟菌 B 链球菌 C 乳杆菌 D 螺旋体 E 韦荣菌 1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 A 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 5 6 天 A 栅栏状结构 B 产生覆盖牙面的获得性薄膜 C 放线菌附着 D 海绵状结构 E 多种细菌附着 1 黏附在牙表面的细菌团块成为 A 1 牙菌斑 B 生物膜 C 细菌沉积物 D 软垢 2 目前可以从口腔中分离出 B 种不同种的细菌 A 100 300B 500 700C 1000 3000D 3000 5000 1 口腔正常微生物的有益作用 E A 保护性生物屏障 B 合成维生素 C 拮抗有害菌群 D 刺激宿主免疫 E 以上全是 2 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E A 相互凝集作用 B 相互营养关系 C 竞争与拮抗 D 通讯与遗传多样性 E 以上全是 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A A 37 度 B 42 度 C 25 度 D 0 度 以下哪一项 有助于抑制龋病发生 D A 变异链球菌 B 乳酸杆菌 C 放线菌 D 唾液链球 菌 E 螺旋体 1 口腔内部 PH 值 A A 5 0 8 0 B 6 0 7 0 C 5 0 7 0 D 6 0 8 0 2 口腔内菌丛有 D A 固有菌丛 B 增补菌丛 C 暂时菌丛 D 以上都是 1 龋齿标志菌为 A A 乳杆菌属 B 棒杆菌属 C 丙酸杆菌属 D 梭菌属 2 可产生黑色素的菌类是 B A 卟啉单胞菌 B 普氏菌 C 棒杆菌属 D 丙酸杆菌属 2 下列哪项不是口腔菌丛的分类 D A 固有菌丛 B 增补菌丛 C 暂时菌丛 D 感染菌丛 3 在细菌黏附和聚集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为 等物质 A A 蛋白质 多糖 脂磷壁酸 B 蛋白质 多糖 C 多糖 脂磷壁酸 D 蛋白质 脂磷壁 酸 D 1 以下哪项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 A 温度 B 氧张力 C pH D 以上都是 D 2 以下哪项是口腔菌丛的类型 A 固有菌丛 B 增补菌丛 C 暂时菌丛 D 以上都是 1 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有 E A 物理化学因素 B 宿主因素 C 细菌因素 D 宿主可控制因素 E 以上均是 2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 C A 泥鳅样结构 B 波浪样结构 C 栅栏状结构 D 雪花样结构 E 糖霜样结构 1 口腔生态系包括 E A 颊粘膜生态系 B 舌背部生态系 C 龈上牙菌斑生态系 D 龈下牙菌斑生态系 E 以上全是 2 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不包括 D A 微需氧菌 B 兼性厌氧菌 C 厌氧菌 D 绝对厌氧菌 1 下列哪个细菌不属于龋病相关微生物 C A 乳酸杆菌 B 放线菌 C 福塞斯坦纳菌 D 变异链球菌 2 下列哪种细菌不能酵解糖 D A 乳酸杆菌 B 放线菌 C 变异链球菌 D 牙龈卟啉单胞菌 红色复合体不包含下列哪种细菌 D A 牙龈卟啉单胞菌 B 福塞斯坦纳菌 C 齿垢密螺旋体 D 变异链球菌 1 下列不属于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中物理化学因素是 C A 温度 B 氧张力 C 唾液黏蛋白 D pH 2 下列不属于 G 菌的是 B A 衣氏放线菌 B 黏液奈瑟菌 C 迟钝真杆菌 D 变异链球菌 1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宿主因素 C A 抗体 B 中性白细胞 C 细菌 D 唾液蛋白质 E 溶菌酶 2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变异链球菌致龋的依据 C A 在龋病患者牙齿上 龋病发展与菌群计数呈正相关 B 在低 pH 环境中 变链菌仍可维持生长并继续产酸 C 变链菌产生直接致龋的毒素 D 变链菌能产生糖原等胞内多糖作为储备能量 E 变链菌在代谢糖类后能快速地产生乳酸等有机酸 1 龋病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微生物有关 D A 变异链球菌 B 乳酸杆菌 C 放线菌 D 以上都是 1 在牙菌斑的生物膜的成分中属于细胞成分的是 A A 蛋白质 B 糖 C 脂肪 D 无机物 1 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不包括 E A 宿主可控制因素 C 物理化学因素 C 宿主因素 D 细菌因素 E 病毒因素 2 新生儿口腔内最早定植的厌氧菌是 D A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B Neisseria C Lactobacillus D Veillonella 1 影响口腔生态系物理化学因素不包括 E A 温度 B 氧张力 C PH D 营养物质的利用 E 唾液蛋白质 2 龈上菌斑不包含下列哪种细菌 E A 轻链球菌 B 血链球菌 C 变异链球菌 D 唾液链球菌 E 革兰氏阴性厌氧菌 2 以下关于变异链球菌论述正确的是 B A 变异链球菌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中菌体可变长 B 变异链球菌适于生长的培养基为轻唾琼脂培养基 C 变异链球菌不可产乳酸 可产多种胞外酶 D 变异链球菌根据菌体中 DNA 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不同分为 8 个菌种 1 牙齿表面最早的定植者是 A A 血链球菌 B 福塞斯坦纳菌 C 牙龈卟啉单胞菌 D 伴放线聚集杆菌 E 螺旋体 2 下列关于口腔微生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 变形链球菌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菌体可变长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长链 B 牙龈卟啉单胞菌具多形态性 无动性 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 C 乳杆菌具有强耐酸力 能在强酸环境中生存 但不能继续发酵糖产酸 D 流行病学中被作为 龋标志菌 的是乳杆菌 E 依氏放线菌为人类颌骨放线菌病的致病菌 在久治不愈的感染根管中也常可检测到 1 变异链球菌群中 属于人口腔中常驻菌的有 b A 变形链球菌和汗毛链球菌 B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 C 汗毛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 D 猕猴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 2 下列口腔细菌中与牙周炎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c A 变形链球菌 B 嗜酸乳杆菌 C 牙龈卟啉单胞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以下是 DNA 病毒的是 D A 副粘病毒 B 麻疹病毒 C 柯萨奇病毒 D 疱疹病毒 E 正粘病毒 2 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D A 卟啉单胞菌与普雷沃菌都是绝对厌氧菌 B 卟啉单胞菌与普雷沃菌都无动性 C 卟啉单胞菌有多态性 D 卟啉单胞菌与普雷沃菌都不酵解糖 E 普雷沃菌在血琼脂板上的菌落为中央较黑而边缘呈灰或浅棕色 1 主要致龋菌是 A A 变异链球菌属 B 葡萄球菌属 C 线性菌属 D 唾液链球菌属 E 螺旋体 1 在加速龋病的发展中可能起主要作用的菌属是 B A 变形链球菌 B 乳杆菌 C 韦荣菌 D 类杆菌 E 放线菌 2 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主要是菌斑与下列哪项之间的矿物转换 E A 牙本质 B 牙骨质 C 龈沟液 D 牙髓 E 牙釉质 1 一岁婴儿口腔中的优势菌是 c A 奈瑟菌 B 葡萄球菌 C 链球菌 D 乳杆菌 E 放线菌 1 龈上菌斑通常为 c A 光滑面菌斑与邻面菌斑 B 点隙裂沟菌斑与根面菌斑 C 光滑面菌斑与点隙裂沟菌斑 D 附着菌斑与非附着菌斑 E 舌侧菌斑与颊侧菌斑 2 HIV AIDS 患者口腔内明显增加的微生物 E A 白色念珠菌 B EB 病毒 C 单纯疱疹病毒 D 人乳头状瘤病毒 E 以上全有 下列哪项作为龋标志菌在牙本质深龋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B A 变异链球菌 B 乳杆菌 C 放线菌 D 卟啉单胞菌 E 福塞斯坦纳菌 下列有关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选项哪项是错误的 E A 分泌大量的毒力因子 B 入侵到细胞内 免疫逃避 C 成年型牙周炎的主要病原菌 D 在血培 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 E G 厌氧球杆菌 4 口腔细菌表面有蛋白样物质参与粘附 这种物质是 D A 牙菌斑 B 生物膜 C 获得性膜 D 粘结素 填空填空 1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是 获得性膜的覆盖 细菌附着 菌斑生物膜成熟 2 口腔链球菌属包括 变异链菌群 唾液链球菌群 咽峡菌群和轻链球菌菌群 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 答案 生物之间 生物 与其环境 牙周病是特指只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 的各种疾病 包括仅 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的牙周炎两大类疾病 答案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骨质 1 口腔可分为四个主要的生态系 颊黏膜上皮生态系 舌背部生态系 龈上菌斑生态系 龈下菌斑生态系 2 口腔细菌参与粘附的结构有 菌毛 纤毛 荚膜 膜泡表面脂多糖 1 龋病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 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 牙周病是特指只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与牙骨质的各种疾病 3 3 口腔菌丛的分类 固有菌丛 增补菌丛 暂时菌丛 4 牙菌斑形成的三个阶段包括 获得性膜的覆盖 细菌附着 菌斑生物膜成熟 口腔四个主要生态系 颊上皮生态系 舌背部生态系 龈上牙菌斑生态系 龈下牙菌斑生 态系 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厌氧菌 3 变异链球菌的胞外酶有 葡糖基转移酶 果糖基转移酶 蔗糖酶 葡聚糖酶 4 牙菌斑的分类 龈上菌斑 龈下菌斑 1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包括 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 细菌附着 菌斑生物膜的成熟 2 牙釉质是人体中坚硬的组织 1 牙菌斑的定义是 堆积在牙表面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上 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 块 2 在细菌黏附和聚集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为蛋白质 多糖 脂磷壁酸等物质 1 一般将牙菌斑的形成过程概括为 3 个阶段 即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 细菌附着和菌 斑生物膜成熟 2 目前已有证据表明 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关联程度最高的三种微生物是变异链球菌群 乳 酸杆菌和放线菌 3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包括 获得性膜的形成 细菌粘附 菌斑成熟 4 口腔菌丛的主要革兰阳性球菌成员 链球菌 厌氧球菌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4 变异链球菌的细胞内含有 多糖 肽聚糖 表面蛋白 以及从细胞质膜合成后穿过细胞 壁的磷脂壁酸 3 牙菌斑包括 光滑牙面菌斑 点隙裂沟菌斑 附着性龈下菌斑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4 口腔菌丛的划分为 固有菌丛 增补菌丛 暂时菌丛 三种类型 1 位于 龈缘上方牙的冠部或修复体冠部 的菌斑为龈上菌斑 位于 龈缘下方者 为龈 下菌斑 2 Walter J Loeshe 将口腔菌丛划归为 固有菌丛 增补菌丛 暂时菌丛 4 光滑牙面菌斑中的优势均为 链球菌 在细菌黏附和聚集中起作用的物质为细菌表面的 蛋白质 多糖 脂磷壁酸 3 外来致病菌侵入人体必须突破的三个防御屏障是 物理屏障 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 4 口腔正常菌群中能产生黑色素的是 普氏菌属 4 正常菌丛的作用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有效发育 构成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屏障 4 变异性链球菌主要产生以下几种胞外酶 葡萄糖转移酶 果糖基转移酶 蔗糖酶 葡聚 糖酶 这些酶在细菌赖以生存的物质 糖的合成与代谢中其主要作用 3 最早定值在获得性膜上的细菌是 血链球菌 3 牙菌斑的细胞成分主要为细菌和蛋白质 非细胞成分主要为糖 脂肪和无机物 4 口腔中乳酸菌素群落的测定可用于预测龋病发生趋势 根据细菌对氧的敏感程度可分类为 绝对厌氧 绝对需氧 兼性厌氧 耐氧厌氧 微嗜氧菌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牙菌斑 dental plaque 答 堆积在牙齿表面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上 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 2 龋病 5 答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 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 种疾病 它是人类的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 名词解释 6 生物膜 是指微生物群落与胞外基质互相连接而在介质表面形成的生态环境 7 附着性龈下菌斑 附着于牙根面或牙结石表面的牙菌斑 8 口腔生态系 口腔菌丛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口腔生态系 oral ecosystem 9 凝集素 与碳水化合物结合 参与粘附 类似植物凝集素样物质 是粘结素的一种 3 口腔正常微生物 是指口腔内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与宿主有明显共生关系的微生 物 粘结素 细菌表面参与粘附的蛋白类物质 4 生态连续 生物体 或细菌 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 1 增补菌丛 包含常居的 但是以低数量 小于 1 存在的菌属 当环境改变时可以成 为固有菌 2 暂时菌丛 是指口腔中的过路菌 1 牙菌斑 堆积在牙表面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上 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 2 生物膜 微生物群落与细胞外基质相互连接而在介质表面形成的生态环境 5 牙菌斑 dental plaque 一种细菌性生物膜 为基质包裹的相互粘附的 或粘俯于牙面 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钙化的细菌性群体 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 6 口腔生态系统 oral ecosystem 口腔内生物之间 生物与其生活的口腔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即口腔生态系 6 牙周病 特指只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与牙骨质 的各种疾病 口腔生态系统 oral ecosystem 口腔内生物之间 生物与其生活的口腔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即口腔生态系 极期群落 生物体 或细菌 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称生态延续 在一个小生境中延续演化 组成多种多样复杂的生物群 菌群 环境条件趋于稳定 菌属数和组成的无明显改变 这 种群体称极期群落 牙周病 指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 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 周组织的牙周炎两大类疾病 2 牙周脓肿 答 牙周脓肿是由急慢性牙周炎症在活动期时 牙周组织破坏而于牙周袋内形成脓肿 黏结素 是细菌表面参与粘附的蛋白样物质 6 固有牙槽骨 是牙槽骨的内壁 又称筛状板 围绕在牙根周围 与牙周膜相邻 它是一 层多孔的骨板 牙周膜的血管 神经用过筛状板的小孔与骨髓相连 1 葡糖基转移酶 细菌产生的一种酶 以蔗糖为底物 将蔗糖裂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合成 葡聚糖 2 增补菌群 包含常居的 但是以底数量存在的菌属 当环境改变时可以成为固有菌 简答题简答题 3 试述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 结构分三层 1 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 HE 染色为 粉红色 由获得性膜组成 2 细菌层位于中间 含球菌 杆菌 丝状菌 丝状菌彼此平 行且与压面垂直呈栅栏状 其中堆集有大量的球菌和短杆菌 3 表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 表面的 G 或 G 球菌和短杆菌 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以及衰亡的细胞 4 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因素有哪些 3 物理化学因素 2 宿主固有因素 3 细菌因素 4 宿主可控制因素 口腔里的生态系可分为哪几区 4 1 颊上皮生态系 5 2 舌背部生态系 6 3 龈上牙菌斑生态系 7 4 龈下牙菌斑生态系 4 唾液粘蛋白中的唾液酸残基可以通过哪几种机制与细菌发生作用 1 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通过钙桥结合 2 与细菌表面的凝集素或 和 酶结合 3 离子间的引力和疏水基团间的引力 在粘蛋白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开始通过粘蛋白与细菌表面分子形成特异性结合 然 后非特异性的作用力使这种相互作用变得更加稳定 7 简述牙菌斑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答 1 细胞成分 细菌 蛋白质 2 非细胞成分 糖 脂肪 无机物 5 简述影响口腔微生态菌群组成的因素 答 影响口腔微生态菌群组成的因素有 口腔菌群的生态连续 激素水平的影响 口腔微生物在家庭成员间的传播 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以及化疗 放疗等的影响 卟啉单胞菌的毒力因子有哪些 答 粘附因子 表面纤毛 膜泡及脂多糖成份 抗吞噬因子 P g 表面的荚膜 内毒素 LPS 酶 蛋白酶 胶原酶等 简述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 答案 一 物理化学因素 温度 氧张力 PH 营养物质的利用 二 宿主固有因素 抗体 唾液蛋白质 三 细菌因素 细菌的黏附 细菌间作用 四 宿主可控制的因素 简述生物膜作用 生物膜的作用 节制细菌的代谢活性 保护细菌抵御苛刻环境 基质的约束作用 控制可溶 性物质的流动 膜内高水平的巯基保护细菌免受氧化损伤 浓缩从环境来的营养物质和其 他元素 1 请论述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细菌的鉴定 包括形态 染色 生化 代谢产物 免疫学和核酸杂交等方面特征 细菌毒力的检查 1 龈沟液中抗体的作用 答 龈沟液中特异性抗体有可能通过细菌间的相互凝集在龈下菌群组成的调节中起作用 2 生物膜的作用 答 1 节制细菌的代谢活性 保护细菌抵御苛刻环境 2 基质的约束作用 控制可溶 性物质流动 3 保护细菌免受氧化损伤 4 浓缩从环境来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 10 简答口腔里生物膜的作用 答 节制细菌的代谢活性 保护细菌抵御苛刻环境 基质的约束作用 控制可溶性物质 的流动 膜内高水平的巯基保护细菌免受氧化损伤 浓缩从环境来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 8 论述细菌吸附于宿主表面的分子机制 答 细菌表面的凝集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结合 细胞外凝集素作为桥梁与宿 主细胞和细菌表面的碳水化合物相结合 凝集素作为宿主细胞膜的一部分与细菌表面的碳 水化合物相结合 论述题论述题 1 试述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及成分 牙菌斑根据其所在部位 以龈缘为界 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龈上菌斑分为光滑牙面菌 斑和点隙裂沟菌斑 龈下菌斑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牙菌斑由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组成 细胞成分主要为细菌和蛋白质 非细胞成分主要为糖 脂肪 无机盐 1 论述针对牙菌斑生物膜致病的郭霍法则 1 微生物致病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优势 2 该微生物能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滴度 3 致病微生物应该带有相关毒力因子 4 该微生物能在动物模型上复制疾病的发生 5 去除该微生物能导致临床症状的改善 1 简述 sIgA 在口腔中的作用 答 唾液中存在能与一系列口腔细菌发生作用的分泌型 IgA sIgA 唾液中的细菌也通常 被 slgA 包被 sIgA 也是吸附在釉质表面的最早的蛋白质之一 是获得膜的正常组分 吸 附的 IgA 保持其抗体活性 菌斑中也存在高浓度的 IgA sIgA 能通过调节口腔细菌对粘膜和牙面的附着 影响口腔细菌的清理 对口腔菌群的 组成发生影响 最直接的例子是在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用变形链球菌抗原免疫后 诱 导唾液分泌特异性的 sIgA 其感染变形链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3 乳酸杆菌过去曾被认为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的主要依据是 可在大多数龋病样本中被分离出且为优势菌 牙面健康部位分离的乳酸杆菌在菌落中 不占优势 乳酸杆菌技术与龋活性存在正相关 乳酸杆菌可在低 PH 环境中生存 并能 继续产酸 乳酸杆菌可代谢蔗糖 并产生细胞外与细胞内多糖 乳酸杆菌的某些菌株 在感染无菌动物后制龋 8 变异链球菌群是主要致龋菌之一 为什么 答 变异链球菌致龋的证据主要是 1 唾液与菌斑生物膜中变异链球菌群计数与龋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 2 在对龋病发病的队列研究中 变异链球菌群常在龋病发生前的牙齿表面被分离出 3 在龋患牙齿上 龋病进展与变异链球菌群计数呈正相关 4 在动物实验中 变异链球菌群是致龋能力最强的一组菌 5 变异链球菌群代谢糖类后能够快速的产生乳酸等有机酸 6 相比其他菌斑内微生物而言 变异链球菌群能更快的使菌斑内 pH 环境降到临界 pH 之 下 7 在低 pH 环境中 变异链球菌群仍可以维持生长并继续产酸 使耐酸性有机体在局部富 集 造成脱矿 8 变异链球菌群可以代谢蔗糖产生胞外多糖 而胞外多糖作为生物膜的基质有助于微生 物之间的聚集以及对牙面的黏附 9 变异链球菌群能产生如糖原等胞内多糖 而这些可作为储备能量在外源性糖类不足的 情况下供细菌利用 10 利用变异链球菌免疫动物 可在动物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 并能显著降低实验动物的 龋病发病率 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性 粘附因子 P g 表面的纤毛 膜泡及脂多糖 LPS 成份在它的粘附聚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抗吞噬因子 P g 表面的荚膜使它具有抗吞噬及抵御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杀灭的特性 内毒素 P g 的 LPS 具有典型的 LPS 生物活性 包括激活巨噬细胞 诱导 IL 1 PGE2 的产 生 刺激骨吸收及细胞毒性等 酶 P g 能产生一系列分解组织的酶 包括多种蛋白酶 胶原酶等 或 通过表面纤毛 荚膜 外膜 脂多糖等结构在牙体表面黏附和定植 分泌大量的毒力因子 如胶原酶 肽酶等多种胞外蛋白酶 降解宿主的蛋白分子引起 组织损伤 入侵到细胞内 免疫逃避 伴放线聚集杆菌或者变异链球菌的致病性 答 1 1 伴放线菌 伴放线菌 1 脂多糖和非内毒素的骨质吸收因子可破坏牙槽骨 2 白细胞毒素可杀伤龈沟中的多形核白细胞 并能产生多形核白细胞趋化抑制因子 淋巴 细胞抑制因子和杀上皮毒素 阻止白细胞向炎症集中 降低牙龈上皮的抵抗力 3 成纤维细胞抑制因子抑制胶原合成 破坏结缔组织和上皮附着 使牙周袋形成 2 2 变链菌 变链菌 1 变链菌群的胞壁表面物质可以使其黏附在牙齿表面 并能促进其他细菌在牙面上的黏附 和定植 2 变链菌群可以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通常为蔗糖 作为底物合成葡聚糖和多糖 促 进菌斑的形成 3 变链菌群可以产酸 主要为乳酸 造成局部环境的低 pH 值 使耐酸性有机体在局部富 集 造成脱矿 牙菌斑的分类 龈上菌斑 为附着在牙表面或修复体表面的非钙化的细菌团块 其中 G 菌占多数 光滑 牙面菌斑 优势菌为链球菌 菌斑的年龄或宿主的饮食均可影响这些菌属在菌斑中的数量 和分布 点隙裂沟菌斑 大部分亦为 G 球菌 但变链菌数量比光滑面多 在陈旧的裂沟菌 斑中优势菌有从链球菌转向乳杆菌的趋势 龈下菌斑 为位于龈缘下的菌斑 处于龈沟或牙周袋这种盲袋样的结构中很少受自洁作用 的影响 氧化还原电势较低更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根据是否附着于牙表面又分为附着性和 非附着性 前者主要含 G 球菌杆菌和血链菌 轻链菌 后者主要含 G 厌氧菌和螺旋体 新 月形单胞菌等能动菌属 简述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牙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 菌斑形成的初始为牙面上 1 覆盖一薄层来自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扶余市博物馆公开选调解说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涂料修复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菏泽市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专项招聘(4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含教师)笔试南充考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恒丰银行成都分行春季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海员基本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内蒙古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暨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企事业人才48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度南阳开元学校高中部招聘教师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安全培训考核结果台帐课件
- 心肺复苏(CPR)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和慢性病预防知识教育和宣传活动
- 高分子物理-第2章-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课件
- CNAS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特种设备制造内审及管理评审资料汇编经典版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打印版带翻译
- 河蟹健康养殖与常见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 儿童牙外伤讲稿
- GB∕T 41491-2022 配网用复合材料杆塔
- 植物内生菌PPT
-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图学习题集答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