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写字楼综合布线投标方案的设计
27页 13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2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办公楼平面图.dwg
办公楼系统图.dwg
智能写字楼综合布线投标方案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智能写字楼综合布线投标方案的设计说明书.doc
摘 要
目前,大楼的建设愈来愈朝着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对于一座大楼,它是否能够成为一座智能化大楼,最终要取决于建筑物内是否有一套完整高质量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布线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环境与制约条件来一体化综合集成弱电各子系统,将各种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合理地配置,有机地运用,使整个大楼弱电系统在总体上发挥最大的优势,得到最佳的效益,对于业主来讲的确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
随著国际信息潮流和微电子科技的发展, 加上通讯、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日新月异,工商建筑地产群开始走向高品质、高功能领域,迈入资讯化、自动化的时代,人性化的智能大楼已是明日建筑之标准,也必将成为建筑规范。
本方案从综合布线基本概念出发,紧紧围绕应用案例,系统、准确、深入地阐述综合布线的设计技术,论述了智能写字楼综合布线投标方案的设计的概述,设计依据及原则,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说明,子系统的描述,性能介绍等。整流程:点位图,系统图,系统设计方案,列设备清单。
关键词: 智能写字楼,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目录
写字楼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2
前 言 4
第一章系统概述 5
1.1设计依据规范及原则 6
1.2设计原则 6
1.3系统规划 7
第二章系统技术要点描述及功能概述 7
2.1工作区子系统 7
2.1.1材料规格/性能 8
2.1.2 器件构成 9
2.1.3插座安装方法 10
2.2水平子系统 10
2.2.1材料规格/性能 11
2.2.2 水平电缆的布放及管道 12
2.3垂直干线子系统 12
2.3.1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施工方式 13
2.3.2管线材料线材料 14
2.4管理区子系统\设备子系统 14
2.4.1管理、设备配线间的环境需求 15
2.4.2 管理间功能 16
2.4.3 设备配线间的组织 17
2.4.4 配线间的设备 17
2.4.5 设备间的布线 18
2.5 建筑群子系统 18
第三章系统的特点与功能需求 19
3.1 系统特点 19
3.2 功能需求 20
第四章各楼层信息点分布 21
4.1某办公大楼各楼层信息点分布 21
附1~6类连接模块安装说明 22
第五章配置清单 23
5.1产品清单 23
小 结 26
参考文献 27
前 言
目前,大楼的建设愈来愈朝着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对于一座大楼,它是否能够成为一座智能化大楼,最终要取决于建筑物内是否有一套完整高质量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布线系统。
随著国际信息潮流和微电子科技的发展, 加上通讯、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日新月异,工商建筑地产群开始走向高品质、高功能领域,迈入资讯化、自动化的时代,人性化的智能大楼已是明日建筑之标准,也必将成为建筑规范。
大楼布线系统采用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多种厂商设备的信息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业务发展需求,布线系统应能满足高速局域网的带宽要求。该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以方便系统的扩展和修改,当设备移位时,不必变更布线,仅需在相应的配线架上跳线即可。由于本工程楼板地面垫层较薄,水平布线在房间内宜采用扁平线槽直接引线至办公隔断,在院领导办公室、大会议室使用组合式地面插座盒。
第一章系统概述
所谓智能大楼即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安全、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它为大楼的主人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低廉的运行花费,并具有全方面的开放性、灵活性及安全性。
智能大楼,是通过装配现代智能信息设备(电脑及网络、话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并运用相应技术手段,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实现该大楼的智能化,即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楼宇管理自动化。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针对建筑内部智能系统 ( 电脑及网络、话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的信号传输线路,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话音通信、数据图像处理、控制等等,从而建成智能化的大楼。
对于一座大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化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大楼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结构化综合布线,大楼智能化无从谈起。
整个弱电系统以结构化布线系统(PDS)为基础,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实现整个大楼的资源信息共享,为大楼使用者提供一个最优的环境,综合布线系统为大楼提供数字、数据、语音及静态和动态图象传输的高速信息通道。系统能支持各种数字、数据通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任何一信息点均能经过简单的跳线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等,如:电话、电脑、打印机、服务器、监视器、报警器、会议电视设备等,系统能支持不同厂家的任何网络产品,支持各种不同的网络结构,系统内所有的接插件均须为积木式的标准件,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可靠性和极低的故障率。主干线采用光纤线缆(数据)及语音大对数电缆(话音),水平布线以六类线敷设,布线根据大楼不同区域的不同用途按不同的标准实施。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针对建筑内部智能系统 ( 电脑及网络、话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的信号传输线路,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话音通信、数据图像处理、控制等等,从而建成智能化的大楼。
对于一座大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化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大楼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结构化综合布线,大楼智能化无从谈起。
整个弱电系统以结构化布线系统(PDS)为基础,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实现整个大楼的资源信息共享,为大楼使用者提供一个最优的环境,综合布线系统为大楼提供数字、数据、语音及静态和动态图象传输的高速信息通道。系统能支持各种数字、数据通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任何一信息点均能经过简单的跳线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等,如:电话、电脑、打印机、服务器、监视器、报警器、会议电视设备等,系统能支持不同厂家的任何网络产品,支持各种不同的网络结构,系统内所有的接插件均须为积木式的标准件,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可靠性和极低的故障率。主干线采用光纤线缆(数据)及语音大对数电缆(话音),水平布线以六类线敷设,布线根据大楼不同区域的不同用途按不同的标准实施。
1.1设计依据规范及原则
此方案是以开放式结构的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依据以下各项国际及国家标准作设计。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GBJ42-8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标准》(YDT 2008-93)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市内电话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8-85)
《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ISO/IEC11801)
《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美国标准》 (EIA/TIA 568A)
《通信布线管道和空间设计施工标准》 (EIA/TIA 569)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
IEEE 802标准
ANSI/EIA/TIA-569 (CSA T530) 《商业大楼路径和空间结构标准》
ANSI/TIA/EIA-607 (CSA T527) 《商业大楼接地线和耦合线标准》
ANSI/TIA/EIA-568-A (CSA T529-95) 《商业大楼通讯布线标准》
ANSI/TIA/EIA-606 (CSA T528) 《商业大楼通讯布线结构管理标准》
TIA/EIA-TSB-75 OPEN OFFICE 《布线规则》
TIA/EIA-TSB-67无屏蔽双绞线UTP《端到端系统功能检测》
1.2设计原则
根据某写字办公楼的楼宇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建设需求和建设目的,应遵循以下主要设计原则:
先进性:技术选择考虑先进性,即采用业界先进的、主流技术来进行设计。
成熟性:采用稳定、可靠并经过工程实践检验的先进技术。
开放性:系统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为将来系统升级、集成或扩展打下基础。
标准化: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和标准化的主流产品。
可扩展性:本工程设计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在预埋件、线缆布设和系统接口上留有余地。对系统的管理,根据需要按可分可合的要求进行组合,即在保证单体系统可独立运行的前提下,对学校未来实现整体管理在设计上作充分考虑。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学校师生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学习环境。
创造性:运用成熟技术设计系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使优化后整体方案更具创新性、针对性。
小 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还记得报道时的炎炎夏日,还记得系联欢会上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虽然你们进来的时候文化程度不高,但三年之后出去,你们会变成最有竞争力的人”。他的那句话,我更为自己以后的生活而奋斗了。这中间有喜有怒有哀有乐。现在回首这三年的学习生活,许许多多事情还历历在目。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学习是我三年生活的主线。我由一个不怎么有理想的高职生一跃成为一位大学生,这对我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喜悦,但是跟上别的同学的学习进度,成了我最头痛的事情,虽然没有表达出来,却一直在我脑子里浮现。真正的投入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我发觉我跟别人的差距很大,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感,我跟自己说不能掉队,可以把距离缩短。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渐渐地增强了我的自学能力,同时一种适应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也渐渐地形成。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和实训老师的认真指导下,07级楼宇智能毕业设计接近了尾声,从2007年1月9号到2007年4月9号为期十周的时间,让我们再一次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我所设计的内容和任务也在本人的努力和付出艰辛的汗水后,得到了回报,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套办写字楼折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同时也得到了老师认可心中无比的激动。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通过十周的毕业设计,我们掌握了课本外的实际知识,将书本上理论的知识,通过老师的教导帮我一起完成了这次设计内容。我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方案的设计中我也体会到一位优秀的教师为我们这次项目的付出,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班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实训是短暂的,但它让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我们平常在书本上没能学到的动手方面的实践,那也是我们毕业前与社会工作的接触,它让我们感受集体的力量,感受了与社会类似的工作。为我们毕业后的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至此毕业设计结束了,丰富的大学生活也结束了,社会中工作中还有更多学习的机会等着我们,毕业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我准备好了。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第二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著
2.《智能大厦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徐超汉 徐智能 主编
3.《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人民邮电出版社 薛颂石 主编
4.《电气时代》 广东省江门市建筑设计院 曾国强 主编
5.《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余明辉 主编
6.《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黎连业 主编
7.《综合布线实用大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 Chris Clark 主编 姚德启译
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人民邮电出版社 张正道 主编
9.《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人民邮电出版社 黄宏维 主编
10.《智能建筑和小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智能建筑网站 张公忠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