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生物 高考集训+题型特训(1) 新人教版_第1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生物 高考集训+题型特训(1) 新人教版_第2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生物 高考集训+题型特训(1) 新人教版_第3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生物 高考集训+题型特训(1) 新人教版_第4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生物 高考集训+题型特训(1)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生物高考集训 题型特训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生物高考集训 题型特训 1 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3 22013 2 高考集训 1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组成 DNA 与 ATP 的元素种类不同 2010 江苏 1B DNA 和 RNA 中的五碳糖相同 2010 江苏 1A DNA 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2011 海南 16B 双链 DNA 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2010 江苏 1D 分子大小相同 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2011 海南 16C 真核生物以 DNA 为遗传物质 部分原核生物以 RNA 为遗传物质 2011 山东 5C 沸水浴条件下 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2009 江苏 21B 2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2008 天津 1C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 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2009 福建 4A tRNA mRNA rRNA 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008 海南 7C 磷脂和蛋白质合成时 需要模板 2011 江苏 1A 改编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2008 天津 1A 某蛋白质由 m 条肽链 n 个氨基酸组成 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n m 2009 上海 15 常温条件下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是由于蛋白质有肽键 2008 广东理基 42A 和 2009 江苏 21C 3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 正确的是 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2010 海南 1C 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2010 海南 1B 和 2009 江苏 1C 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 3 类 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 完全由葡萄糖缩 合 而成的二糖是麦芽糖 2008 广东 30 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2010 海南 1D 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009 江苏 1B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2010 海南 1A 淀粉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并呈现蓝色 水浴加热条件下 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 成砖红色沉淀 2009 广东 6 和 2009 江苏 21A 4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 错误的是 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2010 上海 9B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009 福建 4D 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有构成生物膜 调节生理代谢和储存能量 2009 广东 21ABC 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2009 江苏 1D 2 使用苏丹 检测脂肪预期显色结果是呈现橘黄色 2009 广东 6 题型特训 题型类型题 号错题统计错因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计算 类 1 2 3 4 11 分析推断类5 6 7 8 10 鉴定实验类9 12 1 现有氨基酸 100 个 其中氨基总数为 102 个 羧基总数为 101 个 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 的含有 2 条肽链的蛋白质中 含有氧原子的数目是 A 101 B 102 C 103 D 104 2 现有氨基酸 800 个 其中氨基总数为 810 个 羧基总数为 808 个 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 的含有 2 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 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 798 2 和 2 B 798 12 和 10 C 799 1 和 1 D 799 11 和 9 3 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 图中 A 链由 21 个氨基酸组成 B 链由 19 个氨基酸组成 图中 S S 是在蛋白质加工过 程中由两个 SH 脱下 2 个 H 形成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 图中 代表的化学键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 D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686 4 蛋白质的肽链之间可通过二硫键维持稳定 已知不同的多肽产物可因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而以电泳方式分离 以下左图是一个分析蛋白质的电泳结果图 代表没加还原剂 代表加有还原剂 还原剂可打断二硫键 M 代表某些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 质或多肽 M 右侧的数字代表这些蛋白质或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 右图中的 代表二 硫键 根据左侧结果 右图中最能代表该蛋白质结构的是 5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B 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溶液到低浓度溶液 D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3 6 在细胞内 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 X Y 代表元素 A B C 是生物大分子 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 图中 A 和 C 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 人体细胞中 单体 a 的种类有 4 种 C 图中仅 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具有多样性 7 脂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较少 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脂肪中 C H O 含量很高 N P 含量很少 B 由于脂肪中 C H 所占比例较高 因此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 细胞内外的液体环境和磷脂分子的性质决定了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 D 胆固醇跨膜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 8 如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元素 化合物及其作用 a b c d 代表小分子物质 A B C 代 表大分子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物质 A 是淀粉和纤维素 在动物细胞内与其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质是糖原 物质 a b c 分别为葡萄糖 氨基酸 脱氧核糖 物质 d 进入细胞时不需要消耗 ATP 也 不需要载体的协助 若构成两个大分子物质 B 的小分子物质 b 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则 这两个大分子物质 B 一定相同 A 0 项 B 1 项 C 2 项 D 3 项 9 用碘液 苏丹 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 乙 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 色反应如下表 其中 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剂 种类 碘液苏丹 染液双缩脲试剂 甲 乙 丙 A 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 碘液 苏丹 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 橘黄色和 紫色 4 C 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 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10 如图为人体细胞中几种有机物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 除相关元素外 大写字母代表大分子物质 小写字母 代表小分子物质 据图回答 1 请在图中横线上补充两种重要有机物 A 和 C 的元素 组成 2 B 为 它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3 D 具有多样性 其原因是 从 c 的角度分析是由于 从 A 的角度分析是由 于 11 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 细针状结晶 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 可引起流涎 呕吐 便血 痉挛等 最终导致死亡 该外毒素为环状肽 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 该化合物中含有 个游离的氨基 个游离的羧基 2 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 种 其中重复出现的 R 基是 请写 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 该化合物含有 个肽键 4 B 框所示的 R 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 该外毒素在形成环状肽过程中失去了 个水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12 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大量的核糖体 放入含下列几种物质 其中 N 已被 15N 标记 的培 养液中 假设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条件 请回答 NH2 CH2 COOH NH2 CH2 CH2OH 1 实验中 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把上述物质中的 通过 方式合 成多肽 蛋白质 内填序号 2 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 5 3 实验中 检测到某一多肽含 200 个 15N 则该多肽链最多有 个肽键 4 如果得到的一条肽链长度不变 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 改变其中的 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5 实验得到的多肽可用 试剂鉴定 呈现 色 其原因是该化合物中 所含有的 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6 答案 高考集训 1 2 3 4 题型特训 1 D 2 B 3 C 4 C 5 C 6 C 7 C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