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秦允豪编)习题解答第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1页
热学(秦允豪编)习题解答第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2页
热学(秦允豪编)习题解答第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3页
热学(秦允豪编)习题解答第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4页
热学(秦允豪编)习题解答第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物理学教程普通物理学教程 热学热学 秦允豪编 秦允豪编 习题习题解答解答 第四章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4 2 1 解 2 1 V V PdVW CT 1 RTbvP bv RT P bv bv dv bv RT W i f v v f i ln 2 v B RTPv1 v B RTP1 ifi f v v vv BRT v v RTdv v B RTW f i 11 ln1 4 2 2 应用 4 3 式 2 1 V V PdVW 且 kPiVPV i VVPP ii 故有 f i f v v ii V Vi ii VVPdVVVPW 1 1 1 iiff ifii VPVP VVVP 1 1 1 1 11 应用了 ffii VPVP 4 4 2 1 2 v a bv RT P dv v a dv bv RT PdvW 2 a VVbV bV RT 121 2 11 ln 2 d v a cTu 2 当 CV 时 VV V dt du dT dQ C CCV TCCdTQ T T 2 1 4 4 3 水蒸气的凝结热即为定压状况下单位质量物质相变时吸收 或释放 的热量 在等 压下此值即为比焓变化 即 kJh m H lV 4 244459 100 0 2545 系统放热 4 4 4 铜升温过程 是等压过程 2 1 2 1 2 1 2 2 1 T T T T T T PP bTaTdTbTadTCQH 2 1 2 212 2 TT b TTa 1 224 47107 2 300120092 5 2 1 3001200103 2 molJ 4 4 5 1 5 461908468 2 3 8669 2 1 29154 2 3 2 1 223 molJhhhQ HNNHP 4 4 6 在定压情况下 2 1molH 和 2 2 1 molO 化合生成mol 1 水时吸收的热量为 15 10858 2 molJHQ 系统放热 QQ 每产生一个水分子有两个电子自阴极到阳极 生成mol 1 水有A N2 电子到阳极 总电量为 Cq 2319 1002 61060 1 2 eNq A 2 两极间电压为 qA 84 82 10858 2 1002 6 1060 1 2229 1 5 2319 Q A 4 4 7 设mol 1 固体状态方程为 bPaTvv 0 内能表示为 aPTCTu 0 vCba 均为常数 求 1 hmol 2 VP CmolC 解 1 由摩尔焓定义 bPaTvPaPTCTPvuh 0 2 0 bPPvCTh 2 a P P T H C P P T h C P P T h C CPbPPvCT T CP 2 0 b V V T u C aTvv b P 0 1 TaTvv b a CTu 0 T b a v b a v b a CaTvvTa b a C T u C V V 2 00 2 或 aPT b a CbPTa b a C 2 4 4 8 因缓慢加热 可认为气体吸热膨胀是一个等压过程 质量为m的气体吸热 dTmCdQ P 1 由 RT m PV RT PV m 2 1 2 ln 2 1T T C R PV T dT C R PV Q P T T P J 33 53 10 7 24 273 293 ln1099 0 31 8 11001 1 1029 4 5 1 1 导热板固定 A 中气体为等容加热 B 中气体为定压膨胀 且为准静态的 搁 板导热 TTT BA TCCTCTCQ VPAVBP K R Q RR Q CC Q T VP 71 6 31 8 6 4 334 6 2 5 2 7 JTRTCQ VA 4 13971 6 31 8 2 5 2 5 JQQQ AB 195 4 139 4 334 2 隔板活动 A 气体等压膨胀 隔板绝热 B 中气体温度不变 0 B Q 0 B T TCQQ PA K R Q C Q T P 50 11 31 8 7 4 3342 7 2 4 5 2 利用 dz RT g dp 证明 1 0 0 1 TC gh PP P 证明 1 由绝热过程方程 CPT 1 1 0 0 P P TT 1 2 将 1 代入dP表达中 dZ P P RT g PdP 1 0 0 dzP RT g P dP P1 0 0 1 hP P dzP RT g dPP 0 0 0 1 1 0 hP RT g P P P 1 0 0 1 1 0 1 1 1 hP RT g PP 1 0 0 1 0 1 1 h RT g P P 0 1 0 1 1 2 3 注意到 RCP 1 即 R CP 1 3 3 代入 2 0 1 0 1 TC gh P P P 1 0 0 1 TC gh PP P DIS 将 2 式整理 代 3 进可得 1 0 0 1 P P g TC h P 4 5 3 理想气体按 P a V 0 膨胀 证明TV a CC V 2 0 证明 1 将 P a V 0 整理得 2 0 2 aPV 多方指数 2 n 2 11221122 1 1 VPVPTCVPVP n TCAuQ VV TR M CTR M TC VV 3 TV a C TV PV C T PV CR M C T Q C VVVV 2 0 2 NOT VV C M C V C 为热容量 V C 为摩尔热容量 4 5 4 注意到 P M PVRT C 4 67 1 000 11 11 u RT u RT uTCu V Const C u 1 2 2 000 11 11 H RT HT R HTCh P Const C h 1 2 4 5 5 1 右则初态 000 TVP 终态 222 TVP 由绝热过程方程 1 0 2 0 2 P P T T 1 1 1 0 2 002 P P TCTTCuA VV右 00 3 1 0 1 0 2 1 8 27 1 8 27 RTTCTCCT VVV R R CV2 1 5 1 2 由 1 式 0 3 1 02 3 2 8 27 TTT 3 左侧初态亦为 000 VTP 终态为 111 TVP 活塞可移动 021 8 27 PPP 由 RTPV 0 0 0 0 00 2 2 0 00 2 2 2 9 4 8 27 2 3 V P T T VP P T T VP P RT V 0201 9 14 2VVVV 00 00 00 0 00 11 1 4 21 9 14 8 27 TT VP VP T VP VP T 4 由第 1 所求 左侧对右侧作功 0 2 1 TCA V 001 2 1 TCTTCAuQ VV 右 00001 2 19 4 19 2 1 4 21 RTTCTCTTC VVV 4 5 6 过程很迅速 可认为是绝热的 由 CTV 1 1 2 1 1 2 V V T T 3 3 4 rV mr T T rr696 4 4615 103 103 14 13 1 2 5 1 13 1 2 1 12 DIS 该题估算的结果与r的取值相关性太大 1 上面的运算取 mr696 4 1 2 但当 4 1 2 5 2 7 R R C C V P 对应双原子 常温情况 显然与题意不合 2 若为双原子 取高温 286 1 7 9 2 5 2 9 R R 则 mrr3232 1 7 9 3 1 102 21 3 由此 按绝热膨胀模型对 火球 半径的估算无实在意义 4 5 7 该题描述测 方法是 1929 年 Riichhardt 设计的 简易描述为如图 令平衡位置 0 y y向下为正 1 0 y 处 活塞受合力为零 0 0 PAmgAP mgAPPA 0 1 活塞偏离 0 y 处 受合力不为零 当活塞运动至 0 y 之下时 气体被压缩 可认为绝热的 气体压力变为 AP 1 且 PP 1 VyAV 故 dVV P 可记为dP 有 dPPP 1 活塞受合力 AdPAdPPPAAPmgAPF 10 负号表合力方向与y反向 指向平衡位置 0 y 气缸内气体变化过程可视为绝热过程 满足 CPV 微分得 0 1 dPVdVPV 0 VdPPdV 因 AydV 上式化为 y V PA dV V P dP 因此得 y V PA AdPF 2 2 2 式满足 kyF 准弹性力 活塞作简谐振动 2 活塞活动的微分方程为 kyF dt yd m 2 2 m k 2 22 2 PA mV k m T 3 3 将 3 式改写为 2 0 0 22 22 2 44 AP mV PTA mV 4 5 8 1 如图 水银总长度为h 0 y 处两 边水银等高 为平衡位置 总质量为m 截面为 A 水银密度Ah m 左管水银柱下y 则高差为 y2 yAV2 压强差为 ygP2 指向 0 y 处的回复力 kyy h mg ygA Ah m ygAPAF 2 22 F 是准弹性力 水银柱将作谐振动 水银柱运动的微分方程为 kyF dt yd m 2 2 m k 1 g h k m T 2 22 2 1 DIS 考虑水银柱 与地球系统的机械 能守恒 得运动方 程亦可求解 中图为振动初态 全部水银静止 质 量为 maxm 上升 max y 具有 maxmaxgy m 的 势能 右为振动任意状态 全部水银以v运动 具有 2 2 1 mv 动能 m为全部水银质量 m 部分上升y 具有 mgy 的势能 由机械能守恒 maxmax 2 2 1 gymmvmgy gSm hSm Sym maxmax y dt dy v 以上五式得 ConstSgyyyhSySgy maxmax 2 2 1 Constyhgy 22 2 1 02 yyhygy 0 2 y h g y g h T 2 2 2 1 2 水银柱振荡时 右端被封闭气柱经历绝热过程 设水银柱平衡时 右端气柱长 L 左 端水银上升任意位置y时 右端气柱长度为 yL 由绝热过程 LSPSyLPy 0 其中 00 ghP 可改写为 00 1 P yL L PPy 对微小振动 Ly gy L h P L y P L y P L y PPy 0 0000 1111 由功能关系 P Agymmvgym maxmax 2 2 1 式中P A 是由于右端空气压强 y P 与左端空气压强 0 P 对水银柱作功之和 且 y yP SdyPPA 0 0 或 SdyPPdA yP0 将上述功能关系改写为 P ASgyyyhSySgy maxmax 2 2 1 对t求导 将P dA 代入 ySPP dt dA yyShySgy y P 0 2 把 0 PPy 结果代入 gy L h PPyhgy y 0 0 2 或 02 1 0 yg L h g h y 上式为右端封闭后 绝热条件下 水银柱作微小振动的运动方程 故水银柱作谐振动 g L h g h 02 2 1 L gh g h T 0 2 2 2 2 3 由 T1和 T2得 L h g L h g h g h T T 2 1 2 2 0 0 2 2 1 1 2 2 2 1 0 T T h L 4 5 9 1 氮为双原子气体 RCV 2 5 经历了多方过程 RCn2 即 R n R CC Vn 2 1 R n R R2 12 5 12 n RR 3 n 故该过程满足的方程为 CPV n CPV 3 2 由过程方程 0 3 0 3 00 644PVVPVP 64 0 P P 2 0 2 0 3 00 3 1 16 1 2 1 VV VP V dV CPdVA JVP106415 27331 8 32 15 16 15 2 1 00 负号表对外作功 000 0 1122 4 642 5 2 5 VPV P VPVPRTC M u V 00000 00 32 155 15 32 5 162 5 RTVPVP VP J532015 27331 8 32 155 内能减少 112212 22VPVPTTR M TC M Q n JRTVP VP 425615 27331 8 8 15 8 15 16 2 000 00 系统放热 DIS JAQu532010644256 故不必每一个量都求解 4 5 10 1 CPV n n V V P P 1 2 2 1 2 112212 2 5 2 5 VPVPTTR M TC M u V 225353 103 21005 2 2 5 100 1103 2105 0101 4 2 5 J 5 62 内能降低 3 TC M Q n 其中 R R R n R CC Vn 2 5 12 12 5 1 JVPVPTTR M 5 62 2 5 2 5 112212 4 AQu JQuA1255 625 62 4 5 11 一定量理想气体 经历 bVaP a b为常数 的过程方程 求C 解 1 bVaP bdVdP 1 对一mol气体 RTPV RdTVdPPdV 2 由 2 式代入 1 RdTbVdVPdV RdTdVbVP 或VbP RdT dV aP RPdT bVbVaP RPdT VbP RPdT PdV 22 3 2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表达式 dAdQdu 对一mol气体 PdVdTCdTC nV dTCdQ n 为多方过程 将 3 式代入 dT aP RP CPdVdTCdTC VVn 2 故 aP RP CC Vn 2 4 3 由 4 式 PfCC Vn 该过程热容量不是常数 2 119 1 3 2 1 4 ln 05 0 10 0 ln ln ln 1 2 2 1 V V P P n 4 5 12 理想气体mol热容为T a CCm 0 求准静态过程方程 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表达式 dAdQdu dTCdTCPdV Vm dTCCPdV mV 1 由 RTPV V RT P T a CCm 0 代入 1 dT T a dT T CC dT T T a CC V dV R V V 2 0 0 2 2 两边积分 T a TCCVR V lnln 0 T a TV CCR V 0 lnln T a T V CC R V 0 ln T a CC R e T V V 0 即 ConstVTe RCC T a V 0 4 6 1 1 如图一 等温线1 T 与绝热线交于 aa VPa 由 CPV 0 VdPPdV V P V P T 由 CPV 0 V dV P dP V P V P S 将上述两式代入a的参数 依题意 714 0 a a a a V P V P 4 1 714 0 1 R RR CV 2 5 4 01 2 将TP 图转化为 VP 图 二 该循环过程的功 342312 AAAA 0 12 A 11121123 22RTRTRTVVPA 2ln 2 lnln 1 1 1 1 1 2 134 RT P P RT V V RTA 02ln12ln 111 RTRTRTA 该循环为正 循环 对外 系统作净功 3 12311 QQQ 2lnln 1 1 2 131 RT V V RTQ 11112 2 5 2RTTTCQ V 2ln25 2ln12 2 5 2ln 2ln1 11 1 1 RTRT RT Q A 4 6 2 1 JRA3141010114 3 352 0 系统对外作功 2 3535 101102103102 2 3 3 aaCCACV VPVPTTCu J60010104 2 3 35 3 ABCACABC AuQ JSRA ACABC 5571021013157 2 1 53 31 2 JQABC1157557600 4 循环过程为 VP 图上的园 过程方程为 122 2 0 2 0 V V P P 其中 33 0 2 0 10 5mVmNP 为标度 若改变P V 轴标度 循环过程为椭园 其过程为 1 22 2 0 2 0 2 0 2 0 V VV P PP 吸热和放热的转折点是绝热曲线与循环曲线的切点 如图 交 切 点处斜率应满足 绝热循环 dV dP dV dP 令 0 V V x 0 P P y 则 绝热曲线 循环曲线 绝循 Constyx xy dx dy dx dy 122 22 由此得 x y y x 2 2 3 5 2 3 2 5 R R C C V P 转折点在循环曲线上 故其坐标 yx 应满足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为 122 02523 22 yx yyxx 该方程组的两个解 即为两转折点 M N 的坐标 4 6 3 ac 过程方程 2 2 0 0 V V P P 可改写为 Const V P PV 2 0 02 故 ac 过程为多方过程 其多方指数 2 n 1 abVba TTCQ 且 a b T T P P 0 0 9 ab TT9 000 129 2 3 RTTTRQ ba bcPcb TTCQ 且 CPV 2 C P RT P 2 3 0 2 3 0 2 0 9 P T P T c 0 27TTc 000 45927 2 5 RTTTRQ cb canca TTCQ R R R n R CC Vn 6 11 32 3 1 000 7 4727 6 11 RTTTRacQ 2 3 16 57 7 47 1 4512 7 47 111 00 0 1 2 RTRT RT QQ Q Q Q cbba ac 4 6 4 解 1 由图可知 两个循环绝热线相同 则 22 QQ 4 3 2 22 ln V V RTQQ 1234 1 2 21 1 T T QA A Q A 4 3 12 1 2 2 1 1 T T QA A Q A 注意到 22 QQ 由上两式得 KT A A TTT473273 800 106 1 273373 3 221 1 2 3 42 473 273 11 1 2 T T 4 7 1 解 设锅炉 地下水 暖水系统温度分别为1 T 2 T 3 T 如图为热机 和制冷 机 组合而成的动力暖气装置示意图 KT483210273 1 KT28815273 2 KT33360273 3 热机的效率 1 3 1 1 T T Q A 1 1 3 1Q T T A 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23 22 TT T A Q A TT T Q 23 2 2 则暖气系统所得的热量为 212143 QQQAAQQQQ 1 1 3 23 2 1 23 2 1 1Q T T TT T QA TT T Q 1 3 23 2 1 11 T T TT T Q 483 333 1 288333 288 111 1 3 23 2 H T T TT T H HHH3986 11 483 150 45 288 1 4 7 2 1 其中 PA 21 22 TT T A Q 2 如图所示 夏天空调制冷时为逆向卡诺循环 无论连续工作还是间断工作 其作功 装置提供的平均功率统记为P 显然连续工作时 0 PP 极大 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