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三章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 测试题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202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6060 分 分 1 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是由国家 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 只起到灾前预警 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 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 也有地面上的 D 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 干旱 寒潮等进行监测 1 B 自然灾害灾害监测系统不仅起到灾前预警 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还可以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 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 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 络系统 据此回答 2 3 题 2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水文灾害 生物灾害 气象雷达 基层社区 A B C D 2 A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包括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的自然灾害 3 下列监测平台中 属于宇宙空间监测手段的是 地球同步卫星 飞机 轨道卫星 气象卫星中心 海洋承灾体 高空接受站 A B C D 3 D 飞机是空中监测平台 气象卫星中心 高空接受站是地面监测系统 要注意空间与空中的区别 4 运用现代化技术可减少海洋风暴对航行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用 GPS 可及时获取风暴发展过程的数据 B 利用 GIS 可对海洋风暴的数据进行分析 C 利用 RS 可判断海洋风暴的风力大小 D RS 可提供海洋风暴的三维坐标 4 B RS 可以获取数据 GIS 可以分析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 为航海提供海洋风暴的活动规律 强度 影 响的数据 以便减少海洋风暴的影响 当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 中间暖的状态时 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 当 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 雨滴便迅速冷却至 0 以下 形成冻雨 据此完成 5 6 题 5 下图四幅图是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图 有利于冻雨形成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2 5 D 依据材料条件 该地上空出现了逆温层 并且气温高于 0 6 为监测并分析冻雨范围的变化趋势 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雷达系统 A B C D 6 A 冻雨范围的变化趋势 需要通过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明确范围及其变化 7 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 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 列工程中 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兴建长江 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修建 西气东输 管道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加固长江 黄河 珠江大堤 A B c D 7 D 西气东输 是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建设核电站是解决常规能源不足的问题 修建长江三峡的首 要任务是防洪 兴建防护林工程 加固河流大堤是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洪涝灾害的措施 灾前准备 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核心环节 灾前准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救 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 据 此完成 8 9 题 8 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棉衣 棉被 雪镜等 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 害是 储备基地 救灾物品救灾人员 应急交通线 公路 高速公路 铁路和航空 灾区 抢救生命抢救财产抢救设备发放救灾物资 应急时间 用心 爱心 专心3 A 雪灾 B 泥石流 C 旱灾 D 水灾 8 A 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 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 相关 棉衣 棉被 雪镜都是在发生冰雪灾害时要用上的物品 所以可判断该 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雪灾 9 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自然灾害的种类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储备基地的位置 A B C D 9 C 从图中可看出 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 间 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 同时还 与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相关 读 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完成 10 11 题 10 若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 从图中调运 救灾物质最近的基地是 A a B b C c D d 10 B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 a 为南宁 b 为长沙市 c 为武汉 d 为郑州 粤北段离长沙最近 11 图中 b c 两个救灾物质储备基地中 应大量储备的物质是 A 冲锋舟 B 食品 C 矿泉水 D 棉衣 11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 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下图显示地质灾害在我国某两省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 12 14 题 用心 爱心 专心4 12 图示的两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 A 黄河上游地区 B 长江上游地区 C 珠江上游地区 D 淮河上游地区 12 B 图中省区为四川和重庆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属于长江上游地区 13 防御两省区的地质灾害的措施 不合理的是 A 建立预警系统 B 健全法规体系 C 加大坡地开发 D 提高减灾意识 13 C 坡地开发使地表失去保护 也使山体失去平衡 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14 图示中自然灾害物资储备基地在 A 西宁 兰州B 贵阳 南宁C 郑州 合肥D 成都 重庆 14 D 甲位于四川省 乙位于重庆市 15 减灾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 A 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B 只需要公众个人的积极参与 C 不需要高深的灾害科学研究 D 不需要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 15 A 减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有条不紊地进行 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 中国每年因山洪灾害将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且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 为主 据此回答 16 18 题 16 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这是由于 地处东亚季风区 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 独有的地貌特征 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干旱区 面积广大 A B C D 16 C 受气候 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我国山洪灾害频繁而严重 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是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 17 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 危害也最为严重 其主要分布区为 A 西北内陆 B 青藏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长江流域 17 D 四个选项相比 长江流域降水量最多 降水持续时间最长 且长江流域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因 此成为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 危害也最为严重的地区 18 下列属于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的是 A 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B 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 C 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 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 18 C 目前 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兴建水库 退耕 还湖 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修筑堤坝 防止洪水漫溢 疏浚河道 加快泄洪速度 开辟分洪区 开 用心 爱心 专心5 挖分洪道 降低洪水水位等 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不能防御洪灾 19 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战胜自然灾害 杜绝自然灾害 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A B C D 19 C 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 减 就是强调减少灾害 减轻灾害 而不是根本上 杜绝和战胜灾害 20 目前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 最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全世界每年有 500 万次地震发生 平均几秒 钟就要发生一次 但绝大部分是无感地震 真正能够造成破坏的地震 每年约有 1000 次 在突发的地震面 前 采取正确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其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 下面图示是一些 常见的避震方法 你认为不完全合理的一组是 A B C D 20 A A 组中 不合理 地震时不应上房顶和爬山 易造成伤亡 二 综合题 共二 综合题 共 4 4 大题 共大题 共 4040 分 分 21 读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案 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0 年 9 月海南持续暴雨洪水的跟踪 动态监测 遥感 评估工作 地理 信息系统 2010 年 8 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 遥感 2010 年 8 月 狮子山 台风袭击闽江水位监测 遥感 综合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 1 用于减灾防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其中 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4 分 2 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面主要有 等 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 能够引导着 人类从趋利避害到 发展 3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6 3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 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3 分 答案 1 遥感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遥感 4 分 2 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化害为利 3 分 3 GIS 技术 具有信息服务 洪水预报 淹没分析 指挥调度等基本功能 3 分 22 读下图 完成有关问题 10 分 1 当灾难突然降临时 最要紧的是 其次是 2 分 2 上图中的 A B C 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 请判断出其中哪种方向是对的 哪种方向是错的 2 分 3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 应该怎么做 6 分 答案 1 保持健康的心态 采取正确的行动 2 分 2 往 A B 方向跑是对的 往 C 方向跑是错的 2 分 3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 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6 分 23 读下图 回答有关问题 10 分 1 该图中反映的是 救助措施 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 一方面是 另一 方面是 3 分 2 A 属于救助措施中的 方式 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 2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7 3 B 和 C 均属于救助措施中 其中 B 属于主要方法中的 C 属于 3 分 4 同地震的救助相比 洪水中的救助 主要是在 进行 其中 更为重要 2 分 答案 1 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向落水者抛救生衣 或划船 游泳去救人 3 如何抢 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拉直喉管 做人工呼吸 4 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24 图 A B 为两个潜在的滑坡山体等高线示意图 两图比例尺相同 等高线单位 米 图中粗虚线为 滑坡面与山坡面交线投影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 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 图 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 理由是 3 分 2 简述可能诱发滑坡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有那些 6 分 3 人类预防滑坡灾害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1 分 确定潜在的滑坡位置 切除滑坡体下部 加强对滑坡体的观察 滑坡体表面用水泥固结 锚固山体 A B C D 答案 1 A 图 A 所示山体比较陡案 3 分 2 下雨 可以增加滑坡体的重量 降低滑动面的摩擦系数 地震 可以导致滑坡体失稳 河流切割或 人为破坏了滑坡体下部 在滑坡体上进行工程施工 改变质量分布 6 分 3 A 1 分 以下为备选题以下为备选题 用心 爱心 专心8 1 对海啸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 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 增高海岸堤防 D 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1 B 对海啸灾害 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有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等 此外 开展预防海啸灾害的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不容忽视 海啸防灾减 灾是一项系统工程 除了监测 预报预 警 评估等工作外 还包括教育 立法 保险等措施 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协调行动 应采用一些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海啸防灾减灾的普及教育宣传 同时逐步制定与海啸防灾减灾 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 并在海啸严重地区进行海啸防灾减灾演习 减少海啸损失 当地时间 8 日 8 点 50 分 北京时间 8 日 11 点 50 分 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 7 6 级强烈地震 给当地造 成巨大经济损失 据此完成 2 3 题 2 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A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B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3 防震减灾 需加强科学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 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 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 对灾情有 缩小 作用 3 C 4 D 南亚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其形成与这两大板块的碰撞有关 发达与发展中 国家发生地震的几率是一样的 地震的发生只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可影响抗震防震 的能力 读下面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 判断 4 5 题 4 P 和 Q 地常常此旱彼涝 主要原因是 用心 爱心 专心9 A 夏季风的进退 B 海陆位置不同 C 台风影响先后 D 用水季节变化 4 A P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Q 位于华北地区 由于夏季风季节性进退 导致雨带南北移动 若雨带长 时间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则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 华北地区干旱 若雨带迅速北跳到华北地区 则 华北地区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 5 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 人口稀少 B 经济落后 C 平原地形 D 高原和盆地 5 C 结合两个图 干旱和洪涝都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主要地形为平原和丘陵 这里人口集中 经济发达 6 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 A 加强监测预报 B 改变水循环模式 C 疏散重灾区人口 D 进行水利建设 6 D 水利建设能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状态 21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