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县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县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县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县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县工作情况汇报主要汇报五个方面:一是基本县情;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关情况;三是水源地水质保护情况;四是移民工作情况;五是两点建议。一、基本县情淅川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全国移民大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全县总面积 2820 平方公里,辖 17 个乡镇(街道) 、499 个村(社区) 、67 万人。近年来,我们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认准建设生态淅川、富强淅川、和谐淅川“三大目标” ,大力弘扬敬业、实干、奉献、争先的“淅川精神” ,坚持一手抓移民迁安、一手抓经济发展,移民迁安有序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2016 年,完成生产总值亿元,是“十五”末的 2 倍多,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 124 亿元,是“十五”末的 5 倍多,同比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是“十五”末的 5 倍多,同比增长%,增速全省第一,综合考评居全市第二位。今年前 8 个月,预计完成生产总值 89 亿元,增长 15%;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17%。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 “全国试点移民工作2 / 10先进集体” 、 “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国先进县和示范县”等荣誉。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关情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丹江、汉江交汇处,跨豫、鄂两省,其最开阔处在淅川境内,形成长 30 多公里、宽 20 多公里的水面,被誉为“小太平洋” 。 上世纪 50 年代,为建设丹江口水库,淹没淅川 362平方公里土地(占总淹没面积的 48%) ,淅川最为富饶的沿江三大川基本淹完,淹没县城 1 座、集镇 14 个、公路 180公里、各种水利设施 2673 处,各项淹没实物指标直接损失亿元(时价) 。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大坝坝高由 162 米提高到米,正常蓄水水位由 157 米提高到 170 米,库容由亿立方米升至 290 亿立方米,淅川将新增淹没面积 144 平方公里(占新增淹没总面积的%) ,淹没 3 个集镇、36 家工矿企业及大批基础设施,各项淹没指标占库区两省六县市总淹没指标的一半,静态损失约 90 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总干渠渠首位于我县九重镇陶岔村,由此明渠引水自流到京津。干渠全长 1432 公里,其中,河南境内长 731 公里,南阳境内长 185 公里,淅川境内长公里。淅川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有两项:一是渠首枢纽工程(包括一座电站) ,位于原闸下游 80 米处,3 / 10总工期 42 个月,总投资亿元,2016 年 12 月 28 日动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不含征迁投资万元) 。二是总干渠淅川段工程,总投资约 20 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 3 亿元。两项工程建设总需拆迁房屋面积万平方米,涉及 176 户 1006人,需完成永久、临时征地万亩,迁建 13 家企事业单位及大量的电力、通讯等专业设施。为服务好工程建设,我们一方面全力配合长江委设计院等部门,对工程建设进行实地查勘和实物指标复核,对专业项目复建进行规划。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渠首枢纽工程征迁,仅用15 天时间,圆满完成 800 亩的征迁任务,创造了“淅川速度” ;总干渠淅川段工程征迁,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近 5000亩的永久用地征迁工作,10 天时间完成 1 万多亩的临时用地征迁工作,受到了国调办和省市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国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和干线征迁工作“先进集体” 。三、水源地水质保护情况作为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全力搞好生态建设、确保一库清水送京津,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水质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依托项目支撑,狠抓重点领域,库区水质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目前,丹江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类以上标准,符合调水要求。4 / 101、坚持不懈推进水污染防治。一是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治理。认真执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制定了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意见 ,集中开展取缔非法冶钒、非法皂素加工、非法选矿、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等专项整治,关闭取缔企业 135 家,淘汰小冶炼炉 32 台。同时,加快现有企业环保设施升级,累计投入亿元,建成治污设施 160 台套,形成年处理废水 474 万吨、废气 190 亿标立方米、废渣万吨的能力,一批重点企业实现了环保设施上档升级。二是积极防治面源污染。实行以奖代补,大力发展沼气建设,推进“一池三改” ,带动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已建成沼气池万座。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生物肥普及率,每年配方施肥面积 40 余万亩,3 年来共减少氮肥用量 120 余万公斤。三是加强入库河流污染治理。以保护水源为重点,对丹江、鹳河、淇河、刁河等主要河流,一河一策整治,几条主要河流水质一直保持在类水质以上。四是经常不断地清理水库。经常性地对丹江上、中游冲到库区水面的各种漂浮物进行清理,减少水质污染。在移民搬迁后,第一时间组织库底清理工作,确保库底没有污染。2、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一是造林绿化。通过项目支撑、财政投入等,持之以恒推进库周荒山、通道、景区造林。 “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封山5 / 10育林 12 万亩、退耕还林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 29%提高到%。二是治理水土流失。先后对境内 73 条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总面积 1000 多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 9 万余亩、封禁治理 60 万亩;修建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8000 多处,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 58%,年减少土壤流失 210 多万吨。三是狠抓消落地生态建设。出台了丹江口库区淅川县消落地生态治理实施方案 ,重点实施“五带”生态建设:在 157 米以下建设封滩育草带;在 157 米至165 米建设芦苇等草本植物带;在 165 米至 168 米建设垂柳等耐水性植物带;在 168 米至 171 米建设杨树等耐涝速生用材林或油料林带;在 171 米水位线上建设林木带,目前,已种植林木 8000 多亩。3、坚持不懈培育生态产业。坚持在生态与经济的结合点上调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形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三大产业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路子。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按照“调优产业、调高效益、调出生态”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形成了 6 万亩柑桔、7 万亩湖桑、10 万亩辣椒、20 万亩花椒的产业格局,被评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去年以来,重点培育金银花产业和匙吻鲟养殖业:金银花产业,以福森药业为龙头,已新建 1 万亩金银花示范基地和 3000 亩育苗基地,计划 36 / 10年内达到 5 万亩,5 年内达到 10 万亩,打造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匙吻鲟养殖业,已建育苗基地 2 个、育苗1000 亩,计划 5 年内发展 1000 万尾,打造生态渔业养殖基地。二是发展生态工业。主动顺应调水要求,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力、建材等 6 大工业体系,全县现有产销超亿元企业 16 家,其中超 10 亿元企业 5 家。淅铝去年产值突破 60 亿元,跻身全国民营企业 500 强;淅减成为全国轿车减振器生产重点企业,今年成功收购意大利维奥斯图公司(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减振器企业)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树立“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理念, 重点建设丹江、渠首、坐禅谷、香严寺等景区景点,推广生态游模式,所有游船都配套环保设施,使所有游客“近水、观水、不触水” ,已建成 3A 和 2A 级景区各 2 家,引资 50 亿元的丹阳湖综合开发项目今年全面动工,渠首丹江香严寺坐禅谷小三峡成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4、坚持不懈推进环保基础建设。一是加强水质监测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通过上级配备、扶持和自筹资金,添置了应急检测车等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设备,荆紫关省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建成,陶岔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新站正在筹建。二是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万吨。7 / 10荆紫关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其余库区 10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做前期工作。建成了县垃圾处理场,年处理垃圾69350 吨。11 个建制镇垃圾中转站已建成并投运,4 个建制乡配备了垃圾收集车,将逐步实现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目标。四、移民工作情况淅川县全国移民大县,为服务南水北调初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淅川从 1958 年开始移民,持续 15 年,到 1973 年结束,先后动迁万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淅川又需动迁万人(涉及河南省 6 个地市、25 个县市区,其中,县内安置万人,县外安置万人) ,是河南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县、第三安置大县,也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移民大县。淅川移民工作,主要呈现三个“前所未有”: 一是任务之重前所未有。万移民涉及 11 个乡镇、168 个村、1312 个组,加上线上留置人口,总动迁约 20 万人,超过小浪底移民人口最多的新安县,也超过三峡库区农村移民人口最多的万县市。二是强度之大前所未有。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决策部署,淅川在 2016年完成试点移民万人的基础上,2016 年完成第一批移民万人,2016 年完成第二批移民万人,搬迁安置的规模、力度和强度超过国家任何水利工程。三是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动迁的移民中,有 1/3 是老移民,再次搬迁思想顾虑多、8 / 10想法多,加之乡村债务化解、 “两会”存贷款兑付、集体财产分割、村班子分设等,各种矛盾和困难交织,社会稳定任务艰巨。面对压力、困难和挑战,淅川县委、县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移民迁安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全党动员、全力以赴,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决战移民大搬迁。经过艰辛努力,2016年完成试点移民万人;2016 年完成一批移民 60886 人,实现了“平安、文明、和谐搬迁”和“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的目标,受到李克强副总理、国调办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第二批万移民工作于今年 5 月 5 日启动,截止 8 月 25 日,圆满完成了万农村移民集中外迁任务,基本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社区移民和后靠移民安置工作将在今年 10 月底全面完成。据不完全统计,试点移民启动以来,为服务移民搬迁,全县共投入人力 96 万人次(其中,警力万人次,卫生专门人员 4321 人次) ,出动各种工作车辆万车次(其中警车 6505 车次,油罐车 1080 台次) ,维修道路 223 公里,修补路面 3471 平方米,架设临时供电线路 3152 千米,拆除供电线路 2346 千米,出动医疗队 741 次,为 2767 名特护人员提供现场救治 1697 人次,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移民壮歌。9 / 10五、两点建议1、恳请北京市能够对口协作淅川(河南) 。淅川是南水北调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大坝加高后,淅川境内库区水域面积占水库总面积的近一半。丹江水库的水,不经沉淀、过滤,直接从淅川境内的渠首出水口进入总干渠供水。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线调水实际上调的是淅川水、南阳水、河南水。淅川水质好坏,直接关系整个调水水质好坏。为服务中线工程建设,淅川县淹没损失大、贡献大,元气大伤,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任务繁重。移民搬迁结束后,库周还有 30 多万农民生产生活,这些人口迫于生存发展需要,在库区消落地上继续进行传统耕作,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土流失,对水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要确保水质安全,必须加大扶持力度,靠项目推动库区群众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淅川是国家级贫困县,自身财力有限,鉴于淅川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因水与北京市的密切联系,恳请北京市对口协作淅川(河南) 。2、恳请呼吁支持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确保调水水质安全是淅川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为确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