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_第1页
计算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_第2页
计算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_第3页
计算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_第4页
计算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 姓 名: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专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 28 日- 1 -目录摘要: .IABSTRACT:.I第一章 建筑设计 .11.1 工程概况 .11.2 建筑设计说明 .1第二章 结构设计 .42.1 结构设计说明 .42.2 建筑做法说明 .42.3 结构布置及计算模型的确定 .52.4 荷载计算 .82.5 内力计算 .172.6 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432.7 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522.8 楼板的设计 .652.9 楼梯设计 .672.10 基础设计 .70总结 .73致谢 .75参考文献 .76毕业设计图纸目录 .77I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 摘要:本设计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该公寓四层高 14.2m,总建筑面积3425.76m2。考虑建筑布置的要求,结构选型选择框架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形式,遵循建筑可持续发展,使建筑和环境相结合,超越了单纯形式的层面,结构设计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梁、板、柱、基础的配筋计算,又综合运用 PKPM,天正等软件对计算结构进行验算与调整。关键词:建筑设计;框架结构;结构设计Design of the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student Rresidence BuildingStudent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Tutor Name Abstract: This is a design about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of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student Residence . This apartment high 14.2m, the total floor space is 3425.76m2 .Taking the requirement of architectural distribu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rame structure was chosen. The design is compose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This project adopts the form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and follows the la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It combines building with environment together, and has surmounted the aspect of the simple form. The structural design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structure, the layout of the structure, matching the muscle to calculate of roof beam, board, column, foundation and carries out checking and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with PKPM and the Aarch8 software.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frame structure; structural design1第一章 建筑设计1.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建设地点: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地面粗糙度:B 类建筑类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工程位于山东青岛市城阳区,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如下:1、气象条件(1)温度:最热月平均 30.1,最冷月平均-10,夏季极端最高 39.8,冬季极端最低-12.5。(2)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 56%。(3)气象条件:全年冬季为偏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 W0=0.5KN/m2;基本雪压 W0=0.35kN/m2。2、工程地质条件(1)原始地坪绝对标高 10.001 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180kPa(2)地下水位:地表以下 3.0m,无侵蚀性。(3)地震设计烈度:6 度。1.2 建筑设计说明1.2.1 设计概要本设计为现浇 4 层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建筑面积 3425.76 。宽度2m为 18.3 ,长度为 46.8 。其中 6 人标准寝室 70 个(独立卫生间) ,50 人会议室(每m层需设一个,共四个) ,门卫兼收发室、管理员办公室及卫生员办公室各一个,为方面考虑,均布置于一楼,层高为 3.3 。设计内容包括两部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m筑设计根据其使用要求、自然条件、建筑造型及建筑功能和布置的需要进行平面布置和空间组织设计;结构设计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荷载计算、内力组合,梁、板、柱、楼梯及基础的配筋计算。21.2.2 建筑设计的依据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书桌、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1.2.3 立面剖面设计立面设计是在满足房间的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下,运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结合平面的内部空间组合进行的。进行立面设计时要考虑房屋的内部空间关系,相邻立面的协调,各立面墙面的处理和门窗安排,满足立面形式美观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各入口,雨篷等细部构件的处理。使公寓楼立面尽量简洁、大方。在建筑的南立面设计有阳台,供学生使用。建筑剖面考虑的是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建筑层数和空间结构体系。确定房间净高时,主要考虑房间的使用性质,室内采光通风及设备设置和结构类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层高为 3.3 。m1.2.4 装饰在装饰上外墙下部做勒脚,勒脚以上部分各层分隔处做蓝色压条间隔线其他墙面采用白色涂料涂抹,尽量使其显出整个建筑物的和谐,突出重点,创造出与建筑物身份相称的典雅。配上白色的塑钢窗。足以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美感。室内采用彩色水磨石地面,在卫生间内采用瓷瓦楼面。1.2.5 楼梯的设计要求:楼梯梯段净高不小于 2200 ,平台部分的净高应不小于 2000 。梯段mm的起始、终了踏步的前缘与顶部凸出物内边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300 。为了适用和安全,每个梯段踏步一般不超过 18 步,也不应小于 3 步。梯段坡度的选择要从攀登效率、节约空间、便于人流疏散等方面考虑。一般在人流量大、安全标准较高或面积充裕的场所,其坡度可较平缓,适宜坡度 30左右。本工程楼梯的确定:本工程中全部采用双跑等跑楼梯。1.2.6 细部构造总说明1.勒脚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3高差部分。它起着保护墙身和增加建筑物立面美观的作用。由于它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和雨、雪的侵蚀,遭到破坏,同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毛细作用所形成的地潮也会造成对勒脚部位的侵蚀。所以,在构造上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本工程设水平砂浆防潮层。也就是在需要设置防潮层的位置铺设防水砂浆。防水砂浆能克服油毡防潮层的缺点,但由于砂浆系脆性材料,易开裂。故不适于地基会产生微小变形的建筑中。为了提高防潮层的抗裂性能,采用混凝土防潮层。2.散水本工程做散水,宽度 600 ,坡度 3%。m3.楼地面工程(1)内地面混凝土垫层酌情设置纵横缝(平头缝) ,细石混凝土地面面层设置分格缝,分格缝与垫层缩缝对齐,缝宽 20 ,内填沥青玛蹄谛脂。(2)室内经常有水房间(包括室外阳台)应设地漏,楼地面用 1:2.5 水泥砂浆(掺3%防水粉)作不小于 1%排水坡度坡向地漏,最薄处为 20 厚,地面最高点标高低于同层房间地面标高 20 。 m4.屋面工程(1)屋面采用平屋顶,加女儿墙。具体做法依照房屋建筑学统一规范 1 。(2)屋面排水采用加雨水管外排水。(3)凡管道穿屋面等屋面留洞孔位置须检查核实后再做防水材料,避免做防水材料后再凿洞。4第二章 结构设计2.1 结构设计说明2.1.1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设计2. 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3. 本设计采用青岛市的地质、气象资料,结构考虑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类场地。4.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 4 层框架结构,占地面积 860.10 ,总建筑面积 3425.762m,层高 3.3m。室内外高差 0.450 。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2mm2.1.2 设计资料1. 气象资料:(1) 基本风压: W=0.5 。2kN/(2) 基本雪压:基本雪压 S =0.35 。02/m2. 活荷载 2 :楼面活载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 。2k/走廊、楼梯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 。N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非上人屋面:0.5 。2/m2.1.3 设计思路设计面积 3450 。2m总建筑面积 3425 ,误差满足要求。2.2 建筑做法说明1. 墙身做法:工程为框架结构,内墙和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用 M5 混合砂浆砌筑。外墙作法为:刷涂料墙面 ,20 厚石灰粗沙料刷层。2. 屋面做法:结构层 100 厚现浇混凝土板;找坡层 40 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找坡;找平层 15 厚水泥砂浆;保温层 80 厚矿渣水泥;SBS 防水层;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3. 标准层楼面:面层 25 厚干硬性水泥砂浆,素水泥砂浆填缝;结构层 100 厚现5浇钢筋混凝土板;抹面层 10 厚水泥砂浆天棚抹灰。4. 卫生间楼地面做法:面层,10 厚 300300 防滑陶瓷地面砖,稀水泥浆填缝;结合层: 1:2 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最薄处 20 厚,从门口向地漏找坡 1%;素水泥砂浆一道;高分子聚合物水泥复合防水涂料 1 厚,四周沿墙刷起 150 高;结构层: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底抹面层:10 厚水泥砂浆天棚抹灰。5. 底层楼面做法:20 厚 1:2 水泥砂浆抹面压光;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100 厚C15 素混凝土; 素混凝土下为素土夯实。6. 水泥砂浆顶棚做法:钢筋混凝土板用水加 10%火碱清洗油腻,1:1:4 水泥石灰砂浆中层 8 厚;1:2.5 水泥砂浆 7 厚;喷石灰浆两道,共厚 10 。m7. 门窗做法:户内采用木门,一楼进出口出采用玻璃门,窗子采用塑钢窗。2.3 结构布置及计算模型的确定2.3.1 结构布置与选型该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 屋面、楼面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按不上人屋面的使用荷载取用;2. 楼梯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3. 基础:采用机械与人工开挖独立基础。本建筑的材料选用如下 3:混凝土:采用 C30;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 HRB335,其余采用热轧钢筋 HPB235;墙体:外墙、分户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尺寸为 200 240 600 ,mm重量 = 6kN/m2; 窗:钢塑门窗, = 0.35 ;2kN/m门:木门, = 0.2 。6图 2-1 平面结构布置图 2-2 竖向结构布置2.3.2 梁柱截面尺寸的估计1、 框架横梁截面尺寸:7框架横梁截面高度 h=(1/121/8)L=525800 ,截面宽度:b= (1/31/2)/h,板m厚 L/H50 4。m本结构取:h=600 ,b=250 ,板厚 100 。2、 框架柱截面尺寸:底层框架柱尺寸估计:假设结构的荷载设计值为 12kN/ ,则底层中柱的轴力设计值为2mN=1243.9(2.7/2+6.3/2)=842.4 。kN结构采用 C30 混凝土, fc =14.3 , 假设柱截面尺寸 bh=400 400 ,2/ m则柱的轴压比为: 8420.371.01.3cNfbh故确定取柱截面尺寸为 400 400 。m为了简化施工,各柱截面从底层到顶层不改变。3、确定框架计算简图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室内外高差 0.45 ,基础顶面至室外地坪通常取 0.50 ,所以底层柱高度mh=0.5+0.45+3.3=4.25 ,其余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 ,故均为 3.3m。 m具体可见上图 2-2 中所示。 2.3.3 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中框架梁 I=2.0I0,边框架梁 I=1.5I0I 0 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结构采用 C30 混凝土 Ec=3104N/mm2。底层边跨梁:i2EcIl2Ec0.25(0.6) 3(126.3)1.4310 3 Ec m3底层中跨梁:i2EcIl2Ec0.25(0.4)3(122.7)9.8810 4 Ec m324 层柱:iEcIlEc0.4(0.4) 3(123.3) 6.4710 4 Ec m3底层柱:iEcIlEc0.4(0.4) 3(124.25)5.0210 4 Ec m38图 2-3 梁柱相对线刚度2.4 荷载计算2.4.1 荷载标准值计算1、 恒荷载标准值计算(1) 标准层楼面面 层:25 厚干硬性水泥砂浆,素水泥砂浆填缝 0.02520= 0.5 2kN/m结构层: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5=2.5抹面层:10 厚水泥砂浆天棚抹灰 0.117= 0.17 2/合 计: 3.17 k(2) 梁自重 bh=250 400m自 重: 25(0.5 0.1)0.25=2.52N/m抹 灰:梁底抹灰+两侧抹灰 (10 厚混合砂浆) 0.01 (0.5 0.1)217=0.136 2k/合 计: 2.64(3) 柱自重 bh=400mm400mm9自 重: 0.40.425=4 kN/m抹灰层:10 厚混合砂浆(四面抹灰) 0.010.4417=0.27合 计: 4.27 /(4) 卫生间楼地面面 层:水泥砂浆填缝,10 厚 300300 防滑地砖 0.34 2kN/结合层:20 厚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0.0220=0.4 m素水泥砂浆一道结构层: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5=2.5 2k/合 计: 3.24 N(5) 阳台恒载面 层:20 厚水泥砂浆抹面 0.220=0.4 2k/m结构层: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5=2.5抹面层:15 厚水泥砂浆天棚抹灰 0.0117=0.17 2N/合 计: 3.07 k(6) 外纵墙自重铝合金窗 0.351.5(0.9+1.2)/2=0.55窗间墙 60.2(0.9+1.2 ) /2(3.3 0.6 1.5)=1.5kN窗边墙 6 (3.30.6)(0.9+1.2 )/2 0.2=3.40水泥粉刷内、外墙面 0.36 (3.30.6)(3.9+3.90.4)1.5(0.9+1.2) 2=2.96 k合计: 8.42KN8.42 /(3.90.4 )=2.41 N/m(7) 屋面SBS 防水层 0.40 2k/找平层:15 厚水泥砂浆 0.015 20 =0.303k/找坡层:40 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找坡 0.04 14 =0.56N2/保温层:80 厚矿渣水泥 0 .08 14.5 =1.16m3/km10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盖 0.1 25 =2.50k2/抹灰层:10 厚混合砂浆 0.01 17 =0.17 3/10合计: 5.09 2kN/m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楼面活载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 2kN/m走廊、楼梯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0.5 2/3 、风载、雪载标准值根据工程所在地,工程采用山东省青岛市地质气象资料,风载荷、雪荷载取青岛市的风载、雪载设计值,即:风载取 W=0.5 ,雪载取 S0=0.35 。2kN/m2kN/m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计算时取两者中较大者 5 。2.4.2 竖向荷载计算确定板传递给梁的荷载时,要一个板区格一个区格的考虑,确定每个板区格上的荷载传递时,先要区分此板区格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若为单向板,可沿板的短跨作中线,将板上荷载平均分给两长边的梁;若为双向板,可沿四角作 45线,将区格板分为四小块,将每小块板上的荷载传递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 6。短跨方向传递 5aq/8,长方向传递1 2(a/2b) 2+(a/2b) 3aq。由平面结构布置图中选一榀进行和在计算。图 2-4 框架单元板传力路线11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三角形:P = P P=(gq) 公式(2-1)058012l梯形:P =(1 2 )P 公式(2-2 )03012l1、AB 轴间框架梁 1.9.36屋面板:恒载: 5.09 2=16.633.922310.1kN/m活载:0.5 2=1.63.23./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恒载:3.17 2=10.363.922310.1kN/m活载:2 2=6.53.23./梁自重标准值: 3.30 k/AB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3016.63=19.93 kN/m活载=板传荷载=1.63 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传荷载=3.30+10.36+2.41=16.07 k/活载=板传荷载=6.53 k/CD 轴同 AB 轴2、BC 轴间框架梁 12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恒载:3.17 2=5.35582.7kN/m活载:2 2=3.38./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恒载:5.09 2=8.59582.7kN/m活载:0.5 2=0.84./B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30+8.59=11.89 kN/m活载=板传荷载=0.84 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传荷载=3.30+5.35+2.41=11.06 k/活载=板传荷载=3.38 k/3、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1)A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女儿墙自重=3.3(3.9-0.4)+5.09 3.9 +0.20.856+0.20.1525+(12+0.2)0.5=42.10123.9 kN活载=板传活载=0.5 3.9 =1.90123.9kN标准层: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2.41 (3.9-0.4)+3.30(3.90.4)+3.17 3.9 =32.04123.9k活载=板传荷载= 3.9 2=7.61.2N(2)C 轴计算时取 A 轴纵向力相同。(3)B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13顶层:恒载=3.33.5+ 5.092.7 +5.09 3.9+2.86=26.37KN122310.15812活载=0.50.52.7 +5.09 3.9=6.77KN23.标准层:恒载=3.33.5+0.53.172.7 +3.17 3.9=19.70KN2310.15812活载=0.52.72 +2 3.9=4.7KN23.58图 2-5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荷总图 2.4.3 风荷载计算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7将计算单元范围内的外墙面上的分布风荷载,简化为等量作用于楼面处的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公式 2-3 所示:14公式 (2-3)ZoW=w(+)Bhijs2S 风荷载体形系数,对于高宽比不大于 4 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 S =1.3。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本工程建设地点为城市郊区,取 B 类地面粗糙程度;0 风荷载基本风压值;hi下层柱高;hj上层柱高;B值计算单元迎风面积宽度,B=3.90 。m风振系数: Z=1+Z/Z,此处大致取 1.0。计算过程如表 2-1 所示:表 2-1 各层楼面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层数离地高度(m) z z s0( 2kN/) hi hj风压力(KN)4 13.2 1.093 1.0 1.3 0.5 1.0 3.3 7.343 10.35 1.011 1.0 1.3 0.5 3.3 3.3 8.462 7.05 1.0 1.0 1.3 0. 5 3.3 3.3 8.361 3.75 1.0 1.0 1.3 0. 5 3.3 3.75 8.94A4=(1.0+3.3/2)3.9=10.335m 2A3A 2=3.33.9=12.87m2A1=(3.3/2+3.75/2)3.9=13.75m 215图 2-6 风载作用下示意图2 、风载作用下抗侧移刚度 D 的计算:位移计算时,各荷载值均采用标准值。抗侧移刚度 D 的计算如表 2-22-3 所示:表 2-2 横向标准层 D 值计算构件名称 2bci2ci21ciDh/kNmA 轴柱 =i14.3/5.0.80.59 9791B 轴柱 =2 9420.71 11782C 轴柱 =4.82i 0.71 11782D 轴柱 =2.85 0.59 9791D=(9791+11782)2=43147kN/m16表 2-3 横向底层 D 值计算构件名称 2bci2ci21ciDh/kNmA 轴柱 14.3/67.1i 0.64 13688B 轴柱 (9834)0.74 15827C 轴柱 =3.74i 0.74 15827D 轴柱 =2.21 0.64 13688D=(13688+15827) 2=59031kN/m3、 风载作用下抗侧移刚度 D 的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按以下公式计算:Uj= Vj/Dij 公式(2-4)Vj第 j 层的总剪力;Dij第 j 层所有柱的抗侧移刚度之和;Uj第 j 层的层间侧移。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计算,计算如表 2-4: 表 2-4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计算层数 Wj Vj D ju/hj4 7.34 7.34 43147 1.701104 1/194003 8.46 15.8 43147 3.662104 1/90112 8.46 24.16 43147 5.599104 1/58941 8.94 33.1 59031 5.607104 1/5885侧移验算:对于框架梁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侧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为 1/550,该工程的框架结构层间侧移 为 1/58851 取 21 3. 1.0cfAN0.1因为 /h=4.25/0.4=10.630.4%。yvcvf/%=0.6192min(07).54soriASl取箍筋 d=8mm, =50.3mm2,则 mmsvA109.6S根据构造要求最大间距取 mm in8,4所以加密区取箍筋 A8100。柱上端加密区的长度取 max(hc ,H/6,500)=708.3,取 800mm,A8100柱根部长度 Hn/3=1416.7mm ,取 1500mm,A8100,非加密区取 A8200。 (应满足 S0.4%。yvcvf/%=0.5612min(407).68soriASl取箍筋 d=8mm, =50.3mm2, 则 mmsvA179.3S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 min(818,150)=144mm ,所以加密区取箍筋 A8100。柱上端加密区的长度取 max(hc ,H/6,500) ,取 800mm,柱下端取 800mm, A8100。非加密区应满足 SVb=92.91kN02.fckN07.14351.39tb25mm 时,其锚固长度按表中数值增加 5d 采用;2.当螺纹钢筋直径 d25mm 时,其锚固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 5d 采用;3.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250mm。梁支座负钢筋至少字柱边起延长 /4( 为梁的净跨)方可截断。nl非抗震设计时,纵向钢筋锚固要求见图 22抗震设计时: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也不应小于表 11 中的数值。表 2-20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60抗震等级 支座 跨中一 0.40 0.30二 0.30 0.25三、四 0.25 0.20 考虑到水平力产生的剪力在框架梁总剪力中占的比例很大,且水平力往复作用下,梁中剪力反号,反弯点移动的因素,在框架梁中不采用弯起钢筋,梁中全部剪力由箍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分别配置两根贯通全跨的钢筋,一、二级框架梁其直径不小于 14mm ,且不应小于梁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积的 1/4,三、四级框架梁纵筋直径不小于 12mm。 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梁中纵向钢筋埋入柱节点的相当长度范围内,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易发生破坏,因此,应比非抗震框架的锚固长度大。一级框架 laE =la +10d二级框架 laE =la +5d三、四级框架 laE =la 一、二级框架梁纵向钢筋应伸过边柱节点中心线。当纵向钢筋在节点水平锚固长度不够时,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试验表明,伸入支座弯折锚固的钢筋,锚固力由弯折钢筋水平段的粘结强度和垂直段的弯折锚固作用所构成。水平段的粘结,是构成锚固的主要成份,它控制了滑移和变形,在锚固中起很大作用,故不应小于 0.45 laE。垂直段只在滑移变形较大时才受力,要求垂直段不小于 10 d,因随垂直段加长,其作用相对减小,故限制最大垂直段长度为 22 d。纵向钢筋的接头,一级框架中应采用焊接;二级框架中宜采用焊接。梁端部纵向受压钢筋与受拉钢筋面积的比值 / ,一级框架不应小于 0.5,二、三级sA框架不应小于 0.3。因梁端部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对梁的变形能力有较大影响。一方面,梁底面钢筋可增加负弯矩时塑性转动能力;另一方面,防止正弯矩作用时屈服过早或破坏过重而影响负弯矩作用是强度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3)梁的箍筋非抗震设计时:当梁中配有计算所需受压筋时,箍筋应为封闭形式;当一层内纵向钢筋多于三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当梁宽400,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不应多于四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 箍筋配筋率 0.02fc/fyvsv61 箍筋的间距,在绑扎骨架中不应大于 15d,在焊接骨架中不应大于 20 d,并应满足表 15 要求。表 2-21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箍筋最大间距(mm)VH0.07fch0 0.07 fch0150800 300 500 在梁中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 d,且不应大于 100;当搭接钢筋为受拉钢筋为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 d,且不应大于 200(d 为纵筋最小直径) 。抗震设计时: 箍筋应做 135o 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 d(d 为箍筋直径) 。根据试验和震害调查,发现梁端破坏主要集中杂 1.52.0 倍梁高的范围内。为保证梁具有足够的延性,提高塑性铰区压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并防止塑性铰区最终发生斜裂缝破坏,在梁端纵筋屈服范围内,加密封闭式箍筋,对提够梁的变形能力十分有效。同时,为防止压筋过早压曲,应限制箍筋间距。试验表明,当纵向钢筋屈服区内配置箍筋间距小于 6 d8 d (d 为纵向钢筋直径)时,在压区混凝土彻底压溃前,压筋一般不会发生压曲现象,能充分发挥梁的变形能力。为此规定了梁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如表 2-16 所示。表 2-22 梁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mm)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取较大值) 箍筋最大间距(取较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一 2 hb,500 hb/4,6d,100 10二 1.5 hb,500 hb/4,8 d,100 8三 1.5 hb,500 hb/4,8 d,150 8四 1.5 hb,500 hb/4,8 d,150 6注:d 为纵筋直径,h b 为梁高。62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hb/2, 及 250mm 加密区箍筋的肢距,一、二级不应大于 200mm ,三、四级不宜大于200mm。纵向钢筋每排多于 4 根时,每隔一根宜用箍筋或拉筋固定,梁端第一箍筋距柱边一般为 50mm 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筋率 不应小于下列规定:sv一级抗震 0.035 /tfy二级抗震 0.030 /tv三、四级抗震 0.025 /tfy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 150图 2-31 三四级抗震楼层梁纵向钢筋构造(4)柱的构造柱截面尺寸:框架柱截面尺寸一般由三个条件确定: 最小构造截面尺寸要求; 轴压比的要求 抗剪要求。由构造要求,框架柱截面高度 hc 不宜小于 400,柱截面宽度 不宜小于cb63300mm;h c/ 不应超过 1.5,应尽量采用方柱。b由于短柱的延性较差,容易产生见切破坏,故柱净高 Hc 与柱截面在边长 hc 之比不图 2-32 二至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梁箍筋构造宜小于 4。若实际工程中避免不了的短柱,应采取构造措施,提高柱的延性及抗剪能力。当轴力过大时,柱的延性减小,易产生脆性破坏,所以柱的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的轴力应满足轴压比 c 的要求:一级框架 0.7二级框架 0.8c三级框架 0.9柱截面尺寸还应满足抗剪强度要求:非抗震设计 0.25 h0cVcfb抗震设计 1/ (0.25 h0)REcf柱的纵向钢筋:(1) 框架柱宜采用对称配筋以适应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正反两向的要求。(2) 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 (包括柱中全部纵筋)在非抗震时不应大max于 5%,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4%,在搭接区段内不应大于 5%;当柱净高与截面有效高度之比为 34 时(短柱) ,其纵向钢筋单边配筋率不宜超过 1.2%,并沿柱全长采用符合箍筋。(3) 为保证柱的延性,框架柱中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有效结脉内积之比 不应小于 。min表 2-23 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抗震设计设计类别构 件非抗震设计一 二 三 四中柱、边柱0.4 0.8 0.7 0.6角柱 0.4 1.0 0.9 0.80.50.7框架柱中纵向钢筋间距不应过大,以便对核心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在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35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200mm。纵向钢筋的接头,一级框架应采用焊接接头,二级框架底层应采用焊接接头,其他层宜采用焊接接头,三级框架可采用搭接接头,但底层宜采用焊接接头。纵向64钢筋接头应避开柱端加密区,同一截面内的接头钢筋面积不宜大于总钢筋面积的1/2,相邻接头间距,焊接时不小于 500mm,搭接时不小于 600mm,接头最低点距楼板面至少 750mm,并不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纵筋的搭接长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小于 1.2 ;一级抗震设计时,不小于 1.2al+10 d;二级不小于 1.2 +5 d;三、四级不小于 1.2 。al al框架顶层柱的纵向钢筋应锚固在柱顶或伸入板、梁内,其锚固长度自梁底面起算为 ,抗震设计时,一级不小于 +10 d;二级不小于 +5d;三、四级不小于 ;wl al al al且至少有 10 d 以上的直钩长度,非抗震设计也不小于 。柱的箍筋箍筋对框架柱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历次震害表明,箍筋过细,间距太大,构造不合适是框架柱破坏的重要原因。箍筋对柱的核心混凝土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提高配箍率可以显著提高受压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从而增加柱的延性,柱的箍筋有以下构造要求: 柱箍筋宜采用复合箍筋,当每边纵筋大于或等于 4 根时,宜采用井字型箍筋,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纵筋至少每隔一根有箍筋或拉筋拉接,以固定其位置,并使纵筋在两个方向都有约束。 柱箍筋的肢距不宜大于 200mm,为保证箍筋能在核心混凝土内锚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后钢筋仍不散开,继续约束核心混凝土。箍筋应做135o 弯钩,弯钩端头直段不小于 10 d(d 为箍筋直径) 。 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为:截面高度(或圆柱直径) 、柱净高的 1/6 和 450mm 三者 中的较大值,对底层柱底,取刚性地面上下个 500mm。一级框架角柱及任何框架中的短柱,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应满足表 18 要求。表 2-24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mm)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一 6 d, 100 10二 8 d, 100 8三 8 d, 150 8四 8 d, 150 6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 时,箍筋最小直径可采用 6;角柱、短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柱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满足表 19 的要求(体积配箍率 csvV/65; 为混凝土体积; 为在 内箍筋的体积 ) 。cVsvVc表 2-25 柱加密区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柱轴压比抗震等级 箍筋形式 0.4 0.40.6 0.6普通箍、复合箍 0.8 1.2 1.6一螺旋箍 0.8 1.0 1.2普通箍、复合箍 0.60.8 0.81.2 1.21.6二螺旋箍 0.6 0.81.0 1.01.2普通箍、复合箍 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