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1 第五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掌握正弦波振荡条件 电路组成 2 掌握 LC 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计算 起振条件 3 掌握 RC 桥式振荡电路组成和振荡条件 4 搭建 调试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功能电路 教学教学难难点点 1 正弦波振荡可能性的判断 2 理解各种振荡电路组成 学学时时分配分配 序号内 容学 时 15 1 自激振荡2 25 2 常用振荡电路2 3技能实训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制作4 4本章总学时8 5 1 自激振荡 振荡器产生的信号是 自激 的 通常称为自激振荡器 5 1 1 自激振荡的形成 1 自激振荡的现象 通过扩音系统中的自激现象 感受放大器自激的效果 声波 扩音机电信号 放大后的电信号 输入 输出 2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正弦波振荡电路由放大器 反馈电路 选频网络和稳幅电路等部分组成 1 放大电路 2 反馈网络 3 选频网络 4 稳幅电路 由于电路通电的瞬间 电路将产生微小的 噪声或扰动信号 电路对频率为 f0的正弦波产 uo uf ui 0 ui 放大器 A 选频网络 稳幅电路 反馈电路 F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2 生正反馈过程 则输出信号 uo uf ui uo 于是 uo越来越大 由于管子的非线 性特性 当 uo的幅值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放大倍数将减小 稳幅 电路达到动态平衡 5 1 2 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1 相位平衡条件 要维持振荡 电路必须是正反馈 其条件是 0 或 2n A F n 0 1 2 3 其中为放大器的相移 为反馈电路的相移 为相位差 A F 即 反馈电压的相位与净输入电压的相位必须相同 即反馈回路必须是正反馈 2 振幅平衡条件 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是 AF 1 即 要维持等幅振荡 反馈电压的大小必须等于净输入电压的大小 即 uf ui 5 2 常用振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按反馈网络性质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RC 振荡电路 由电阻 电容元件和放大电路组成的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 含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是由电感 电容元件和放大电路组成的振荡电 路 5 2 1 RC 桥式振荡电路 做一做 用示波器观察RC振荡电路产生的正弦波形 1 RC 网络的选频特性 将电阻R1与电容C1串联 电阻R2与电容C2并联所组成的网络称为RC串并联选频网络 如图所示 通常选取R1 R2 R C1 C2 C 1 谐振频率f0取决于选频网络R C元件的数值 计算公式为 f0 C2 1 R R1 R2 C1 C2 uo ui a RC 串并联网络 b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90 90 10f00 1f0f0 0 f f uo 10f00 1f0 f0 1 3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3 2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f f0时 输出电压uo幅度最大为 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 3 i u 间的相移 F 0 3 在f f0 输出电压幅度很快衰减 其存在一定的相移 所以RC串并联网络具有选 频特性 2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1 电路组成 由R1 C1和R2 C2构成具有选频作用的正反馈支路 由同相输入运放构成的放大器 二者构成了正反馈放大器 2 振荡原理 1 相位条件 同相放大器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相位差为0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移相 也为0 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2 幅度条件 f f0时 RC选频网络反馈系数F 1 3 同相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A 1 只要R3和R4的取值满足R4 2R3时 A 3 振荡电路就满足振荡的幅度平衡条件 3 4 R R AF 1 3 振荡频率 通常情况下选取R1 R2 R C1 C2 C 则振荡频率为 f0 C2 1 R 3 RC振荡电路的稳幅 如图所示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自动完成稳幅的 当振荡电路输出幅值增大时 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增大使二极管的动态电阻减小 同 相放大器的负反馈得到加强 放大器的增益下降 从而使输出电压稳定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4 电阻R4选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当输出电压升高时 通过负反馈电阻R4的电流增 大 即温度升高 R4阻值减小 负反馈增强 输出幅度下降 从而实现稳幅 电阻R3选用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同样可以实现稳幅 电路评价 RC 桥式振荡电路的频率调节方便 波形失真度小 频率调节范围宽 适用于所需正弦 波振荡频率较低的场合 当振荡频率较高时 应选用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 5 2 2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做一做 用示波器观察LC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的正弦波形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高频振荡电路 常用的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 式 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三种 1 LC 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LC 振荡电路采用 LC 并联谐振电路作为选频网络 如图所示 其中 R 表示电感和电 容的等效损耗电阻 C L R ui i 信号频率 f 较低时 电容的容抗很大 网络呈感性 在信号频率 f 较高时 网络呈容性 只有当 f f0时 网络才呈阻性 其阻抗无穷大 相移 0 LC 并联网络的谐振频率为 f0 2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1 电路组成 采用分压式偏置的共射放大电路 LC 并联谐振回路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5 L1C 并联回路为选频振荡回路 变压器二次绕组 L2作为反馈绕组 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反馈到输入端 L3作为振荡信号输出 uf VCC M N2 L2 N3 L3 N1 L1 uo RL Rb1 Rb2 Cb C VT ReCe 2 振荡原理 1 幅度条件 只要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及 L1和 L2的匝数比合适 一般情况下 幅度平衡条件容易满足 2 相位条件 必须正确连接反馈绕组 L2的极性 使之符合正反馈的要求 满足相位 平衡条件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 具体判断步骤如下 断开反馈支路与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连接点 在断点处的放大电路输入端引入信号ui 并设其极性对地为正 然后按照先放大 支路 后反馈支路的顺序 逐次推断有关电路各点的电位极性 从而确定ui和uf的相位关 系 如果 ui和 uf同相 则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否则 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3 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为 f0 例 判断如图所示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 Cb P ui uf T uf VCC N2 L2 N3 L3 N1 L1 uo RL Rb1 Rb2 C VT ReCe a b uf VCC T N2 L2 Rb1 Rb2Re RL Ce C N1 L1 N3 L3 VT 解 解 1 图 a 所示电路中 三极管 VT 基极偏置电阻 Rb2被反馈绕组 L2短路接地 使 VT 处于截止状态 不能进行放大 所以电路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2 图 b 所示电路中 经检查 放大电路 反馈和选频电路都能正常工作 用瞬时极性 法判断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具体做法是 断开 P 点 在断开处引入信号 ui 给定极 LC 选频网络 正反馈绕组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6 性对地为正 用 表示 根据共射电路的倒相作用 可知集电极电位为负 用 表示 于 是 L1同名端为正 根据同名端的定义可知 L2同名端也为正 反馈电压 uf极性为正 显然 uf和 ui同相 所以电路能产生自激振荡 电路评价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易于产生振荡 波形失真度小 应用范围广泛 振荡频率通常在 几兆赫至几十兆赫之间 但振荡频率的稳定性较差 适用于固定频率的振荡电路 3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1 电路组成 Rb1 Rb2和 Re为偏置电阻 L1 L2和 C 组成了选频网络 反馈电压取自 L2两端 Cb为耦合电容 Ce为旁路电容 由于电感的三个引出端分别与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相连 所以称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b 交流通路 VT C L1L2 ufuo 123 a 电路原理图 VCC R b1 R b2Re VT Cb Ce C L1 L2 1 2 3 P uf ui 2 振荡原理 1 相位平衡条件 采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从三极管基极引入一个 ui其瞬时极性为 的信号 如图 a 所示 2 幅度条件 改变绕组的抽头 可以调节反馈量的强度 使电路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就能振荡并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信号 3 振荡频率 电路的振荡频率等于 LC 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 即 f0 LC2 1 式中 L L1 L2 2M 其中 M 是 L1与 L2之间的互感系数 电路评价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结构简单 容易起振 改变绕组抽头的位置 可调节振荡电路的 输出幅度 采用可变电容 C 可获得较宽的频率调节范围 工作频率一般可达几十千赫至几 十兆赫 但波形较差 其频率稳定性也不高 通常用于对波形要求不高的设备中 如接收机 的本机振荡电路等 4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1 电路组成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7 选频网络由电感 L 电容 C1 C2组成 选频网络中的 1 端通过输出耦合电容 Cc接集 电极 2 端通过旁路电容 Ce接发射极 3 端通过耦合电容 Cb接基极 由于电容的三个端子分别与三极管 VT 的三个电极相连 故称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b 交流通路 VT C1 ufuo 123 L C2 a 电路原理图 C1 C2 L VCC Rb1 Rb2 Rc VT Cb CeRe Cc 1 2 3 uf ui uf P 2 振荡原理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各点瞬时极性变化如图 b 所示 uf与 ui同相 即电路为正反馈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适当选择 C1和 C2的数值 就能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电路起振 3 振荡频率 f0 振荡频率由 LC 回路谐振频率确定 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f0 式中 C C1C2 C1 C2 电路评价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结构简单 输出波形较好 振荡频率较高 可达 100MHz 以上 调节 C1或 C2可以改变振荡频率 但同时会影响起振条件 因此 这种电路适用于产生固定 频率的振荡 实用中改变频率的办法是在电感 L 两端并联一个可变电容 用来微调频率 做一做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试 5 2 3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通过实物认识石英谐振器 1 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 如果在石英晶片两个极板间加一个交变电压 电场 晶片就会产生与该交变电压频 率相似的机械振动 而晶片的机械振动 又会在其两个电极之间产生一个交变电场 这 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2 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 石英晶体的压电谐振等效电路如图 a 所示 图 b 是其电抗 频率特性曲线 fS 晶体串联谐振频率 X 镀银层 晶片 电极 结构示意 图形符号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8 fP 晶体并联谐振频率 产生谐振时的振荡频率称为晶体谐振器的振荡频率 CO L R C a 等效电路 感性 X f O fSfP 容性容性 b 电抗 频率特性 3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 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 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Rb1 Rb2 Rc Re Cb C1 C2 X VCC VT Rb1 Rb2 Rc Re1 Cb X VCC VT1 VT2 Re2 R C uo 技能实训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制作 作 业 任 务 书 一 任一 任务务目目标标 1 会根据原理图绘制装接图和布线图 2 会在通用印制电路板上搭建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3 能说明电路中各元器件的作用 并能检测元器件 4 学会对电路参数的调试和测量 5 加深对振荡电路的理解 二 器材与工具二 器材与工具 1 通用印制电路板 直流稳压电源 万用表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和毫伏表 2 常用装联和焊接工具 3 RC 桥式振荡电路元器件套件 三 三 实实施步施步骤骤 识读电路原理图 绘制安装布线图 清点元器件 元器件检测 插装和焊 接 通电前检查 通电调试与测量 数据纪录 四 四 调试调试与与测测量量 检查元器件安装正确无误后 才可以接通电源 测量时 先连线后接电源 或打开电源 开关 拆线 改线或维修时一定要先关断电源 电源线不能接错 否则将可能损坏元器件 1 测量 RC 选频网络的参数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配套多媒体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9 1 电路连接 按电路原理图连接 RC 串并联网络 把函数信号发生器调至正弦波输出 输出端接至网络 作为输入电压 u1 把网络的输出端接至示波器 先估算选频网络的谐振 频率 f01 然后将信号发生器调至估算频率的附近 反复调节频率旋钮 直到在示波器上找 到 u2的最大值为止 此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 RC 选频网络的谐振频率 f0 2 参数测量 用电子毫伏表测出 u1和 u2的幅度 填入表中 并保持此时函数信号发 器的输出频率不变 待下一步与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相比较 RC 选频网络 C 0 1 F R 10k 输入 输出 u1 u2 C 0 1 F R 10k 示波器 Y1Y2 函数信号发生器 RC 选频网络参数 测量值 f0计算值 f01 u1u2 2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测量 1 按电路原理图接线 将稳压电源的 12V 电压接入运放 7 脚和 4 脚 电源的零端接 电路中 uo的地端 2 用双踪示波器观测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 uo 调节 RP使 uo为不失真的正弦波 用示 波器测量电路的振荡频率 f0记入表中 再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原输出频率送入到示波器中 与振荡频电路的输出频率相比较 然后将此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振荡电路参数的测试 测量值 f0 计算值 f01 RC 2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课程毕业总结
- 地埋式箱泵施工方案
- 2026届内蒙古磴口县化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中介月度工作总结
- 2026届九江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度河北省正定县化学九上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形体矫正培训课件
- 沥青摊铺安全规范
- 山东省济南市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企业工作总结培训
- 2025-2026秋学生国旗下演讲稿:第4周涵养文明习惯点亮成长底色-养成教育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DB13-T 6095-2025 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规程
- GB/T 20841-2007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
- 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 国内各地大厦宾馆饭店酒店用电负荷仅供参考
- 娱乐场所申请书范本
- 《智慧农业》的ppt完整版
- 新浙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分解
- 技术研发项目成本核算表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完工投入使用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