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的技巧_第1页
踢毽子的技巧_第2页
踢毽子的技巧_第3页
踢毽子的技巧_第4页
踢毽子的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踢毽子的技巧 基本脚法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 历史悠久 宋代集市上就有专卖毽子的店铺 明清时开始 有正式的踢毽子比赛 如今男女老少都能踢上几脚 1 脚内侧踢球 膝关节向外张 大腿向外转动 稍有上摆 不要过大 髋和膝关节放松 小腿 向上摆 踢毽时踝关节发力 脚放平 用内足弓部位踢球 在运用上主要多用在传接球方面 因此要想成 为一名出色的球员 无论是一传手 二传手或是攻球手 都必须熟练 稳定地掌握好脚内侧球 2 脚外侧踢球 要稍侧身 向体侧甩踢小腿 勾脚尖 用脚外侧踢球 注意要想获得较底的托 球点 必须要使支撑脚做适当的弯曲 还要注意身体重心应放在支撑脚上 3 脚背踢球 用脚背踢球 一般用正脚背 要注意绷脚尖和抖动脚腕发力击球 此踢球的技术 是相对其他基本技术中难度较大的一种 主要动作要求不但要快 还要求有一定的准度 一旦抖动脚腕发 力击球的节奏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完成踢球的质量 4 触球 在身体膝关节以上部位的踢球都叫触球 但又可以分为大腿触踢球 腹部触踢球 胸 部触踢球 头部触踢球 大腿触踢球时 要注意抬大腿迎球 放松小腿 用大腿正面前段击球 腹部触踢 球 胸部触踢球 头部触踢球 都要注意触球时将腹部 胸部或头部要稍微向前去主动迎接球 并控制球 落在自己的前方 然后用脚将球踢出 踢毽子 是我国一项流传很广 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经常进行这项活动 可以活动筋骨 促进健康 在古都北京 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翔翎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 踢毽子起 源于我国汉代 盛行于六朝 隋 唐 明 清时期 踢毽子进一步发展 至清末踢毽子已到岛鼎盛时期 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不仅用来锻炼身体 作养生之道 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 下棋 放风筝 养花鸟 唱 二黄等并提 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 因此 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 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 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 一个毽儿 踢两半儿 打花鼓 绕花线儿 里踢外拐 八仙过海 九十九 一百 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 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 以口传身教的方法代代相传 一 踢毽子的健身价值 一 提高下肢的关节 肌肉 韧带的功能 二 促进心肺功能 三 提高全身的协调能力 四 提高人们的反应 灵敏 判断的能力 二 巧练踢毽子的技巧 一 基本技巧 例 1 盘踢 足内侧踢 盘踢前双脚自然分开站立 近似肩宽 然后双膝微屈稳站 同时一手将毽子在胸前抛起 离手高 度为 30 厘米左右 在毽子下降时 一脚站立 用另一脚内侧二分之一将毽子踢起 高度以齐腰为准 一 般不过胸 盘踢时要求膝向外侧将小腿向内侧自然抬起 距地面 40 50 厘米左右时接触毽子 毽子踢起 时与身体的距离不要太近或太远 一般离身体 40 50 厘米的位置较为适宜 例 2 磕踢 膝盖踢 用一手将毽子在胸前抛起 离手高度为 30 厘米左右 双脚自然站立 一腿为支撑腿 另一腿提 膝将落下的毽子用距膝盖尽头 8 10 厘米处将毽子踢起 然后两腿相互交踢 大腿与身体之间大约形成 90 度角 小腿与大腿之间形成略小于 90 度 与毽子接触点是大腿正前面肌肉的末端 在做磕踢时还要微 收腹 稍挺胸 做到脚形不勾也不绷 要求自然放松 例 3 拐踢 足外侧踢 右脚拐踢时 左脚为支撑脚 左脚脚尖向左方向站立 与身体形成 45 度角 左膝微屈 身体成 半下蹲姿势 然后右大腿用力向左摆动 右小腿同时抬起 右脚踝呈勾形 用右脚外侧 1 2 处将下降的毽 子踢起 拐踢起的毽子要求正对身前 直上直下而不是左右摆动 踢起的毽子距胸前 50 厘米左右较为适 宜 例 4 绷踢 是用脚面将毽子绷起 双脚自然站立 用一手将毽子在胸前抛起 离手高度约为 10 20 厘米 一腿为支撑腿 另一腿先屈膝 后脚跟随之抬起 脚尖猛离地面将下降的毽子用脚中趾趾跟部位踢起 待 毽子再下降时 起另一脚用同样方法踢起形成互换交踢 绷踢时要微收腹 稍低头 全身放松 脚掌离地 面高度约 20 30 厘米 三 注意事项 一 选择平坦的地面 避免在坑洼不平的地方踢毽子 以免扭伤 二 不要在马路上踢毽子 以免发生危险 三 踢毽子前应作一些准备活动 特别是运动时活动较多的下肢各关节 以免扭伤或拉伤 四 在初学时注意多练习 待熟练掌握后 可进行一些花样毽子 界湖中心小学踢毽子比赛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培养 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 得到充分的发展 借着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东风 学校根据小学生年 龄特点 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 踢毽子比赛 二 组织领导 组 长 苏文 副组长 徐文霞 孙立华 负责发放奖状 裁判员 高林 负责 2 3 年级的比赛 党现伟 负责 5 6 年级的比赛 鲁传红 负责 1 4 年级的比赛 付裁判员 各班除班主任以外的跟班老师 负责填写所对应的所对应的 班级班级学生所踢毽子的个数 具体跟班安排表另见第三页 具体跟班安排表另见第三页 总记录 韩宝静 魏静 王露 负责汇总各班踢毽子的个数和 得奖情况 宣传 王瑾 王丛丛 为了公平经过学校研究决定让学生当裁判员进行互换数数为了公平经过学校研究决定让学生当裁判员进行互换数数 教师裁判只管登记不管数数 各年级 每班都要选出认真 教师裁判只管登记不管数数 各年级 每班都要选出认真 仔细的学生当裁判员 仔细的学生当裁判员 每班的裁判人数及所负责的班每班的裁判人数及所负责的班 级具体安排见第四页 级具体安排见第四页 三 比赛时间 1 报名时间 12 月 14 日上午 2 比赛时间 12 月 14 日下午 四 比赛规则 1 比赛以年级为单位 2 比赛以一分钟为时限 任意形式进行 比赛开始后 可以用下 肢的任意部位接触毽子 毽子落地为失误 失误后可继续比赛直 至时间到 以单位时间内个数多者为胜 在单位时间内 以踢 的个数的多少评出一 二 三等奖 五 评奖规则 1 参加比赛人员数 每个班男生十人 女生十人 2 参赛班级为全校所有班级 以各个级部为单位相比 3 每一个级部分别取一 二 三等奖发奖 一等奖 第一 二名 二等奖 第三 四名 三等奖 第五 六 七 八 九 十名 每前十名学生按获得的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别 相应的得 10 分 9 分 8 分 7 分 6 分 5 分 4 分 3 分 2 分 1 分 最后将十名参赛者的总分相加计算出班级团体总分 并评出 年级组冠军 由于时间紧促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由于时间紧促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界湖中心小学 20072007 年年 1212 月月 付裁判员跟班安排表付裁判员跟班安排表 班级班级班主任姓名班主任姓名付裁判员老师姓名付裁判员老师姓名备备 注注 一年级一班一年级一班林燕林燕孙兆霞孙兆霞 一年级二班一年级二班小王芳小王芳李传锋李传锋 一年级三班一年级三班张爱萍张爱萍郭郭 霞霞 一年级四班一年级四班高高 慧慧陈爱民陈爱民 二年级一班二年级一班李李 云云赵曙静赵曙静 二年级二班二年级二班程素娟程素娟乔德华乔德华 二年级三班二年级三班张化爱张化爱王敬兰王敬兰 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马秀萍马秀萍尹忠远尹忠远 三年级二班三年级二班刘士霞刘士霞马业芹马业芹 三年级三班三年级三班陈陈 磊磊李李 萍萍 四年级一班四年级一班赵振萍赵振萍蒋绪英蒋绪英 四年级二班四年级二班陈陈 亢亢刘刘 燕燕 四年级三班四年级三班王德翠王德翠田田 燕燕 五年级一班五年级一班王宁宁王宁宁寻寻 巍巍 五年级二班五年级二班张秀英张秀英霍君兰霍君兰 五年级三班五年级三班冯凤鸣冯凤鸣王王 丽丽 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一班杜杜 滨滨盛淑娟盛淑娟 六年级二班六年级二班韩韩 芳芳郭淑红郭淑红 六年级三班六年级三班丁法周丁法周杨杨 丽丽 1 各班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 负责本班比赛队员及时 参加比赛 2 2 3 年级互换数数 5 6 年级互换数数 4 年级给 1 年级数 4 年级的数数任务以下 另有安排 以上安排 1 班对应 1 班 2 班对 应 2 班 3 班对应 3 班 3 各班付裁判员老师付裁判员老师负 责协助组织 安排学生 并填写所对应的班级所对应的班级 学生所踢毽子的个数 4 没有安排到任务的老师 没有安排到任务的老师 还是按大课间跟班的安排还是按大课间跟班的安排 到各班协助班主任组织 到各班协助班主任组织 学生 学生 学生裁判员负责班级安排表学生裁判员负责班级安排表 20072007 年年 1212 月月 班级班级所出裁判数所出裁判数负责班级去向负责班级去向备备 注注 一年级一班一年级一班 0 0 一年级二班一年级二班 0 0 一年级三班一年级三班 0 0 一年级四班一年级四班 0 0 二年级一班二年级一班 2020 3 1 二年级二班二年级二班 2020 3 2 二年级三班二年级三班 2020 3 3 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 2020 2 1 三年级二班三年级二班 2020 2 2 三年级三班三年级三班 2020 2 3 四年级一班四年级一班 3030 1 1 班班 20 人 人 1 4 班班 10 人人 四年级二班四年级二班 3030 1 2 班班 20 人 人 1 4 班班 10 人人 四年级三班四年级三班 2020 1 3 五年级一班五年级一班 3030 6 1 班班 20 人 人 4 1 班班 10 人人 五年级二班五年级二班 3030 6 2 班班 20 人 人 4 2 班班 10 人人 五年级三班五年级三班 3030 6 3 班班 20 人 人 4 3 班班 10 人人 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一班 3030 5 1 班班 20 人 人 4 1 班班 10 人人 六年级二班六年级二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