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7李杜诗五首(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17李杜诗五首(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17李杜诗五首(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高中语文 17李杜诗五首(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4页
高中语文 17李杜诗五首(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1717 李杜诗五首李杜诗五首 从容说课从容说课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歌风格以清新飘逸著称 但这里所选的两首诗 都是吟别诗 所以显得相对哀怨 但两首诗歌还是有所不同 峨眉山月歌 显得深沉 前三联宜读得轻而稍缓 读出画面中美好的意境 最后一联宜读得更缓些 顿挫更分明一 些 语速要减缓 把作者离开故地时的伤感深沉之情表现出来 前两联为二二二一式 后 两联为二二一二式 春夜洛城闻笛 则相比前一首哀婉凄清 感情倾向比较明显 朗读时整体应相对平 缓些 最后一联应适当放低拖长声调 顿挫更分明 杜甫的律诗章法极其严格 都是以两联为一层 诵读时应根据诗的内容在两层之间作 适当的停顿 凡内容明快 跳跃性不大者 停顿宜稍短 内容深沉 跳跃性较大者 停顿 宜稍长 以求层次分明 诗意显豁 在杜甫这三首诗中 只有第一首 客至 是轻松愉悦的 其余都是沉郁苍凉的 而这 沉郁苍凉的四首中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两首都是直接抒发忧国伤时之感及身世凄凉 之情的 特别是末首 把这种沉重的感情表达到了极致 吟诵诗歌 既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情 感和思想 又要注意一定的吟诵技巧 正确处理抑扬与顿挫 吟诵鉴赏 通过吟诵进行鉴赏 体会杜诗的音韵美 节奏美 同时进入作者的情感世 界 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与诗人同喜同悲 同乐同忧 旅夜书怀 写在战乱初平之时 诗人深受战乱之苦 四处漂泊 居无定所 诗中所 绘景象渲染出凄冷氛围 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后两句用一个极为神似的比喻点明了自身 的境况 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全诗节拍前两联为二二一式 后两句为二一二式 登岳阳楼 将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感和凄凉身世之情表达到了极致 尤其显得沉郁苍 凉 每句五字 要读得字字顿挫 句句苍凉 声调明朗 感情沉痛 每句前两字后停顿都 要明显些 再缓缓读出后面的三个字 末句 凭轩涕泗流 要读出深深的沉痛感来 使人 久久低回 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把握主旨 在学习这五首诗时还要教会学生 知人论世 的欣赏方法 所谓 知人论世 其实就是联系作者的身世 联系诗歌的写作时代 当时作 者的境遇 这样才是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掌握诗歌朗读技巧 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节奏美 2 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 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 4 背诵五首诗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 在诵读中体会杜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感受李白 杜甫两位大诗人的特有 的诗歌风格 背诵并鉴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对李白 杜甫不同诗歌风格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每首为一个学习单元 按照 学会诵读 理解内容 美读鉴赏 的程序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2 对于诗歌的鉴赏采用在教师点拨下学生感悟的方法 以诵读为途径 以积累为基础 以领悟为目标 教学用具教学用具 李诗杜诗的录音带 教学导航教学导航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 导语一 导语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 同时 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 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 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 杜甫则于乱世 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 沉郁顿挫 今天 我们从唐 代成就最高的两位大诗人的这五首诗入手体味一下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 诵读 体悟情韵二 诵读 体悟情韵 一 赏读 峨眉山月歌 1 知人论世 李白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于西域 长于蜀地 25 岁出蜀而漫游楚湘 最终 葬在当涂 他一生创作丰厚 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 峨眉山月歌 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 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 726 李白 骇骥筋力成 意在万里外 于是 仗剑去国 辞亲 远游 在途中 他写了著名的 峨眉山月歌 可以说 受长江文明的哺育 李白才情如大江 妙思似明月 由于乡土因缘 诗中峨 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 30 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 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 又作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 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 静夜思 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 使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变 得家喻户晓 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 创造出 月下独酌 把酒问月 等诗歌神品 谪 仙之月 是想象最清丽奇特 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 因此经过李白 苏轼以及唐宋一系 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 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逐渐渗透到民间 风俗心理 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中国人盼团圆 庆团圆的岁时节日 中秋节了 2 诵读提示并背诵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候的作品 受诗人诗歌风格的影响 这首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 因此朗读时应用舒缓语调 略显深沉而不露痕迹 前三句是记叙描述文字 写夜行所见 画面美丽 意境深远 朗读时以慢调语气 把 月映之下山影川流的美妙意境传达出来 但其间亦略有变化 前两句以 2 2 3 的同样慢速 语调朗读 尽量放慢 第三句则可以加快语速 寻求节律上的一种变化 停顿也变为 4 1 2 中间停顿可以放长一点 体现下句感情上的一种变化 这其实也是诗歌内在的一种变化 最后一句 诗人即将远离久居的蜀地 感受相当复杂 离开故地而无限依恋 语言虽 短 但可谓情谊深长 因此朗读中注意读得深沉而含蓄 读出思念之情 停顿又变为 2 2 3 而且 见 字后面的停顿可以特意拉长些 以便更好地读出离别时的深深绵意 3 内容感知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 一直伴随着行 船向下游流去 直入岷江 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 今天要离开蜀 地 再也见不到你了 一路上思念着你啊 渝州就在眼前了啊 4 鉴赏点拨 1 李白的诗歌清新飘逸 音韵流畅 他的诗歌中总能创设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同时 用心 爱心 专心3 他又是一位感情激越的诗人 在这样一首送别诗里 诗人初离乡土 感情非常复杂 一方 面 离开故土深深依恋 另一方面 踌躇满志 冀望遍游四海以实现远大理想 因此 外 在的画面之优美与内在感情之深沉是本诗鉴赏的一个点 示例 诗从 峨眉山月 写起 点明时令是秋天 秋 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未 秋高 气爽 月色特明 秋月扬明辉 以 秋 字又形容月色之美 信手拈来 自然入妙 月只 半轮 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 平羌江 即今青衣 江 源出于四川芦山县 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 影 指月影 入 和 流 两个动词 构成连动式谓语 意言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定位观水中月 影 任凭江水怎样流 月影却是不动的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 才会看到 影入江水流 的 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 他是 仗剑去国 辞东远游 的青年 乍离乡土 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 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 于是只能 仰头 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了 末句 思君不见下渝州 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可谓语短 情长 2 体会诗作的巧妙构思 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方法 示例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 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 因此一般写法是 不同时超越时空 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地 名凡五见 共十二字 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它 四句入地名者五 古今目为绝 唱 殊不厌重 王麟洲语 其原因在于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 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 来 其次 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 峨眉山月 平羌江水 是地名附加于景物 是虚用 发清溪 向三峡 下渝州 则是实用 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 迹 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 除 峨眉山月 而外 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 除 思君 二字 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这首诗只是以 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渝州 三峡 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然而 峨眉山月 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 成为 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 山月与人万里相随 夜夜可见 使 思君不见 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分而不可近 可望而不可接 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 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令人陶醉 关于文中的 君 一说指峨眉山月 唐诗别裁集 月在清溪 三峡之间 半轮亦不复见矣 君 字即指月 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 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二 赏读 春夜洛城闻笛 1 诵读提示 这首诗系因诗人厌倦飘零 思归故土而作 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 表达 了思归安陆的强烈感情 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 速度要慢一些 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 XX XX X XX 为避免单调起见 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 使整齐 之中略有变化 此诗四联皆对仗 出句与对句之间应有明显的间隔 如一气读出 就听不 出对联的意味了 2 知人论世 李白 24 岁时就走出四川 告别亲人出外远游 坐船东下 出三峡 过荆门 到达江陵 游洞庭湖 登庐山 到金陵后住在扬州 27 岁时 他离开扬州 经汝海 到达安陆 结婚 后在安陆定居 安陆北望 汝海茫茫 嵩岳耸峙 再往北就是东都洛阳 这样李白就以安 陆为归宿 从开元十九年 731 始三游洛阳 圆了他畅游帝乡的梦想了 李白第三次游洛阳 用心 爱心 专心4 是在天宝三载 744 这年 李白受招入宫已经三年了 初入宫 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 命 为待诏翰林 李白此时认为青云有路 正可一展宏图了 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 玄 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五名文学侍从 供其娱乐而已 久之 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 倦 就浪迹酒肆 杜甫在 酒中八仙歌 中说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 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正是此时李白生活的真实写照 到天宝三载春 李白上 书乞请还山 玄宗同意 这年春天 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 此次洛阳之行 李白会见 了当时住在洛阳的杜甫 双子星座 珠联璧合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之后思归故里 写下了这首诗 3 内容感知 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 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的 折杨柳 曲 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 4 鉴赏点拨 1 诗仙李白从 24 岁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离开四川之后 便浪迹天涯 四海为 家了 直到他 62 岁时 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 一生不知在中华大地上留下 了多少足迹 所到之处 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写于东都洛阳的 春夜洛城闻笛 就是这些珍品中的一颗宝珠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洛城 即洛阳 是唐 代的东都 暗飞声 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 扣住了 夜 字 显示出此时喧哗了一日的都 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 正因夜静 才听到了暗中飘渺而来的笛声 因其飘 渺 又不知发自何处 是演奏者情不自禁地只管吹奏 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 洒向 夜空 谁 字是写这笛声出处不明 突出一个 闻 字 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夜里 如丝的 笛音散入春风 随风飘进整个洛阳城里无数没有睡着或者睡不着的人的耳朵里 初不经意 待静心一听 原来吹奏的是凄清婉转 思乡怀家的 折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 起故园情 故园 即是故乡 诗人为施展才华 追求理想 离家赴远 听到这怀乡之 曲 不免情怀波动 与吹笛人以及笛音产生共鸣 诗句妙在没有停留在一己之情怀波动上 而是由己及人 推想 满洛城 中 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 客居他乡的人啊 这不期而 遇却送入耳中的 折杨柳 真的是在 暗中 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 使得他们再也无法 安眠 何人不起 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强化肯定的心态的句子 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 夜中的玉笛之声 每一个离家的人不能不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 的民族 李白抓住民族精神的这一特点 牢牢扣住读者的心理 所以 千百年来 这首诗 成了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 同时 也不断滋养 强化着民族的一种向心力 凝聚力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 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 长于斯 的故乡 作为祖国的一部分 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 但它的意 义不限于描写音乐 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2 关于古时 折柳 的习俗 汉人有 折柳赠别 的风俗 灞桥在长安东 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 折柳赠别 李白有词云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 堤长十里 一步一柳 由长安 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 折柳枝赠别亲人 因 柳 与 留 谐音 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 种习俗最早起源于 诗经 小雅 采薇 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 分难离 不忍相别 恋恋不舍的心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 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 总是给 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折柳赠别 就蕴涵着 春常在 的祝愿 古人送行折柳相送 也喻意 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 希望他到新的地方 能很快地生根发芽 好像柳枝之随处 可活 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 唐代权德舆 诗 新知折柳赠 宋代姜白石诗 别路恐无青柳枝 明代郭登诗 年年长自送行 人 折尽边城路旁柳 清代陈维崧词 柳条今剩几 待折赠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 用心 爱心 专心5 起别愁 连听到 折杨柳 曲 也会触动离绪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 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其实 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 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 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三 赏读 客至 1 这首诗大约写于上元二年 761 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 生 活比较安定 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 喜崔明府 县令 相过 拜访 2 诵读指导 客至 可读得轻松些 第一联就体现出扑面而来的春天的生机和喜悦 第二联要读 得顿挫分明些 体现出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的兴奋 第三联要读出招待客人的亲 切感 喜悦之中带着自谦与愧色 末联声调上扬 语速可稍快 将喜悦兴奋之情体现到极 致 本诗节拍为二二一二式 3 理解内容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本诗 示例 屋南屋北都萦绕着漫漫的春水 只看见成群的鸥鸟天天飞来 花间的小路不曾因为客 人而清扫 茅草的院门今天才为您的光临而敞开 离城太远 盘中的菜肴没有多样 杯中 的酒水因为家境贫穷只有旧醅 要是肯和邻家的老翁相对饮酒 就隔着篱笆叫他来尽最后 几杯 4 鉴赏要点 诗中的情致理趣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 春天到了 春水遍地 溪面初平 鸥鸟飞来 或翔于水面 或集于溪边 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 为什么一开 篇诗人就写景呢 从 但见 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 原来他太寂寞了 深盼 有人来此 可是不见人来 但见群鸥 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上句承前 意思是既无人来 也就懒得去扫门 前的花径 由它凌乱下去 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 只好甘守寂寞了 这其实正是为下句 作铺垫 因为下句说的就是 客至 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诗人已多日不闻敲 门声了 颇有冷落之感 这天忽闻有人敲门 急忙跑去 开门一看 惊喜万分 竟然是自 己的老朋友来了 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 生气盎然 盘飨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这不是客套话 句句都是实情 老朋友来得突 然 草堂距市镇又远 备办来不及了 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 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 厚友情 这跟 有客 中写的 自锄稀菜甲 小摘为情亲 一样 都是彼此相亲不见外之 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从 尽余杯 一语可以看出 这时酒宴已到高 潮 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 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 至此结束全诗 余味无穷 邻翁 来了没有呢 这用不着交代 当然是来了 这首诗以 但见群鸥 起 以呼邻翁 对饮 结 感情发展的脉络极为分明 十分耐 人寻味 可以作为诗人清新明快风格之一例 四 赏读 旅夜书怀 1 背景介绍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 764 春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 入严武幕 本来 有这位好 友的帮助 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 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 开成都 乘舟东下 经嘉州 乐山 戎州 宜宾 渝州 重庆 忠州 忠县 于九月 到达云安 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 53 岁 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 不时发作 两年前 当安史之乱初平 用心 爱心 专心6 时 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 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 这回因 严武之死 他决心离开四川 转作潇湘之游 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一路上心情十 分沉重 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 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前一层写一个月夜 小 船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 诗人从船上向四周望去 原野是那样广阔 再看月光下 的江水 浩浩荡荡 奔流不息 不禁心潮澎湃 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 后一层先将自己的 文名和命运作了一番比较 然后以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给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 2 诵读提示并背诵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 前一层写旅夜风景 其实是寓情于景 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应当读得缓慢一些 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 后一层直抒胸臆 名岂 二句中上句为宾 下句为主 诗人后半生漂泊四方 居无定所 正是因 休官 之故 要读出压抑感 这 两句可以不按 义群 读 仍读作 名岂 文章 著 官应 老病 休 最后两句形象 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 要缓缓读出 有自伤漂泊之意 3 感知并体悟 微风吹拂着岸上的小草 夜晚 岸边停着孤零零的小舟 星空低垂 原野显得格外广 阔 大江奔流 水面上月光涌动 我有点名声 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 官倒是因为年 老多病而罢退 飘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 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 4 鉴赏要点 体会本诗 寓情于景 的写作特点 示例 前两联写景 诗眼在 独夜舟 三字上 其余全属烘托 舟泊于岸 所以首句写岸 次句写舟 称 独舟 者 仅此一舟之谓也 夜 用于点明泊舟时间 这两句勾画了这 样一个境界 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 桅杆高耸 岸上只见小草 不见人家 简直冷 寂得很 第三 四句承 夜 字写诗人所见景色 远处 星空低垂 原野辽阔无边 近处 明朗的月光下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 这难免使诗人感到 在这样的境遇中 一叶小 舟显得何等孤单 渺小 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 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 到时光的迅速消逝 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 他的好友李白 房王官 郑虔 高适 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 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 五载客蜀郡 一年在梓州 去蜀 的生活刚刚结束 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逆料 总之 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涵在这景物描写之中 由此再发展到下文的直抒胸臆就显 得顺理成章了 体会本诗 直抒胸臆 的写作特点 示例 颈联 诗人将 名 和 官 相对提出是有深意的 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 命运 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 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 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 尊重和关照 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 然而诗人的本志是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所 以 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终生最大的憾事 这样看来 这两句显然有主 宾之分 上句说 名 只是作为烘托 下句说 官 才是正意所在 这两句 一句否定 一句肯 定 其实意思正好相反 即 名因文章著 官非老病休 既然休官原因不是 老病 那 是什么呢 诗人没有说出来 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 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 重视 又遭同列排挤 为什么不说呢 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 也不敢怨君 这一点 我 们从他三年前在漳州写的 圣朝元弃物 衰病已成翁 客亭 也可以得到证明 总之 诗人是胸存块垒 不吐不快 却又不能直吐出来 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最后两句的意思很明白 诗人以沙鸥自况 乃自伤漂泊之意 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 用心 爱心 专心7 万事已黄发 残生随白鸥 去蜀 和此后不久写的 关塞极天唯鸟道 江湖满地一 渔翁 秋兴 其七 语意相同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 诗人好以鸥鸟自况 但前后含 义不同 在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 奉赠韦在丞文二十二韵 中 白鸥是青年时 期杜甫 英锋俊彩 的象征 但在这首诗里 它已成了漂泊无定的动物了 体会诗中词语的推敲 示例 旅夜书怀 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 且是夜里 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 本 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融和 首联中的 细 微 等字 与 官应老病休 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 危 独 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 与 飘飘 天 地一沙鸥 相呼应 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同时 星垂平野阔 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 的广阔浩渺 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 而 月涌大江流 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 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五 赏读 登岳阳楼 1 知人论世 大历三年 768 冬 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 到达岳阳 从 岸风翻夕浪 舟雪洒 寒灯 泊岳阳城下 看 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 这首诗所记当是 第一次 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 另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 也写了诗 诗题是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从诗中 春泥百草生 句看 时间是第二年春天 因系应酬之作 不如这一首有名 2 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感慨也极深沉 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 昔闻 到 今上 长达数十年 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 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可能正如仇注所 云 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 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 日夜浮 三字尤应慢读 似乎说 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 要用深沉 的语调读 颈联说个人 有无限辛酸 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 有满腔悲愤 调子稍 稍上升 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 结合课下注释散译本诗 示例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 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 吴楚被洞庭湖分裂在东 南两方 日月星辰就像在洞庭湖上飘浮 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 年老多病 只有孤零零的一 只船 伴随自己 戎马战乱仍然在关山的北面 倚着栏杆我止不住泪水奔流 4 赏读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 唐庚 子西文录 云 尝过岳阳楼 观子美诗 不过四十字耳 其气象闳放 含蓄深远 殆与洞庭争雄 所谓富哉言乎者 太白 退之辈 率为大篇 注 极其笔力 终不逮也 杜诗更小而大 余诗更大而小 这绝非过誉 注 这里指的是李白的 秋登巴陵望洞庭 共 100 字 和韩愈的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共 460 字 先对本诗的层次内容进行分析赏读 示例 前一层先叙登楼 后写洞庭湖景观 一起一承 章法分明 起句以 昔闻 与 今上 对应 看似平常 却颇有深意在 昔 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 又值 开元盛世 到处都 是歌舞升平的景象 诗人既闻洞庭之名 必有向往之意 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呢 祖国山 河残破 疮痍满目 而诗人也到了暮年 且历尽人生坎坷 却有幸登楼 怎能不百感交集 呢 但诗人只叙事 不说情 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 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 用心 爱心 专心8 千的画面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 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 它 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观沧海 自然 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 后说国事艰难 使人担忧 一转一合 显而易见 亲朋 两句中 要害是 孤舟 一词 诗人自离茨州之日起 全家 人都生活在船上 实际上已无家可归 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 先说个人景况 再从洞庭水 转换到 孤舟 脉络也十分清晰 至于说亲朋 无一字 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 这又加 重了诗人自伤漂泊的感情 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 他总是以国事为念 因此 当 他站在岳阳楼上 凭轩 远眺时 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 不禁潸然泪下了 这个 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 凭轩 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 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本诗的 雄浑阔大 的意境 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还是在杜甫的年轻时代 孟浩然就 以歌咏洞庭的名句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见 有关资料 而蜚声诗坛 但杜甫后 来居上 此诗颔联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比孟句又高出一筹 金玉诗话 云 洞 庭天下壮观 自昔骚人墨客 斗丽搜奇者尤众 然莫若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则洞庭空旷无际 雄壮如在目前 至读子美诗 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拆 乾坤日夜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