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 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 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 带 带 为强化记忆内容 为强化记忆内容 1 1 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能量来源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总的趋势总的趋势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 来自来自地球内部 主要是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 变产生的热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 来自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 不平 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 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 平缓 它们同时作用 所以结果也往 它们同时作用 所以结果也往 往交织在一起 往交织在一起 2 2 在内力作用中 在内力作用中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而其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而其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可分为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和 垂直运动 3 3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使岩层发生的方向运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和弯 曲变形 常在地表形成 常在地表形成 绵长的断裂带 裂谷 海洋 和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 垂直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和下降运动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运动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和和凹陷 引起 引起 地势的地势的起伏变化和和 海陆变迁 两种运动有主次之分 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 地壳的运动以 两种运动有主次之分 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 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为主 以以垂直运动为辅 为辅 4 4 风化 在温度 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 风化 在温度 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体和和破碎 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或砂粒 它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它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5 5 侵蚀 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并在原地形成 侵蚀 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常见的侵蚀地貌有 常见的侵蚀地貌有流水 侵蚀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海狼侵蚀 举例 举例 6 6 搬运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 搬运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 流水 冰川等的等的搬运作用下 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下 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 一个地方 为一个地方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的物质 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的物质 7 7 沉积 在搬运过程中 如果 沉积 在搬运过程中 如果外力减弱或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形成堆积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形成堆积 地貌 常见的堆积地貌有地貌 常见的堆积地貌有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堆积 海浪堆积 举例 举例 8 8 判断下列各图所示地貌类型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先明确其名称 判断下列各图所示地貌类型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先明确其名称 9 9 完成右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完成右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010 山岳又称山地 是陆地的骨架 有多种类型 如 山岳又称山地 是陆地的骨架 有多种类型 如褶皱山 断 块山 火山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作用有关 1111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包括两种最基本的形态 包括两种最基本的形态背斜和和向斜 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 褶皱褶皱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背斜背斜向斜向斜 从形态上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一般向上拱起拱起岩层一般向一般向下弯曲弯曲 从岩层新老关系从岩层新老关系 上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较 两翼较 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较 两翼较老判判 断断 方方 法法图示图示 未侵蚀地貌 内未侵蚀地貌 内 力作用 力作用 常形成常形成山岭常形成常形成谷地 侵蚀后地貌以及侵蚀后地貌以及 原因 外力作用 原因 外力作用 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受到张力常被常被侵蚀 成成谷地 向斜向斜槽部受受挤压 岩性坚硬 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山岭 构构 造造 地地 貌貌 图示图示 1212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之间还有大板块 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 块 板块处在运动中 板块处在运动中 背离运动 形成裂谷 东非大裂谷 和海洋 大西洋 红海 运动 形成裂谷 东非大裂谷 和海洋 大西洋 红海 相对运动 形成褶皱山 喜马拉雅山 安第斯山 运动 形成褶皱山 喜马拉雅山 安第斯山 结合 结合 P73P73 图图 4 104 10 注意板块边界位置 注意板块边界位置 1313 研究背斜 向斜 的意义 第一 背斜通常是较好的储研究背斜 向斜 的意义 第一 背斜通常是较好的储石油 天然气的构造 而向的构造 而向 斜利于斜利于地下水的储存 第二 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的储存 第二 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背斜 原因 原因 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 承 压张力向外 工程安全性 稳定性好 且背斜中的地下水易顺着地层流向两侧 而向斜为 地下水汇集处容易塌方 1414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和张力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 生破裂后 如果两侧岩体沿生破裂后 如果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发生明显位移 就形成了 就形成了断层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 运动为主 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 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为主 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 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 垂直运动为主 则其中垂直运动为主 则其中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谷地或或低地 如我国的 如我国的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等 等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或高地 如我国的 如我国的 华山 庐山 泰山 1515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往往形成宽广的 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 如 如哥伦比亚高原 如 如 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形成 往往形成火山 如我国的 如我国的长白山主峰 1616 火山由 火山由火山口和和火山锥组成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有可能组成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有可能 形成形成湖泊 如我国的 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1717 与平原相比 山岳 与平原相比 山岳相对高度大 地形崎岖 对交通运输 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 交通线路的分布 和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影响比较大 1818 在山岳地区 交通运输线路主要以 在山岳地区 交通运输线路主要以公路为主 而后才是为主 而后才是铁路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 路 主要分布在路 主要分布在 山间盆地和和河谷地带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 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 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 往往需要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1919 列举山岳地区交通运输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列举山岳地区交通运输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山谷中道路应该避开陡坡 在陡坡上 应成 之 字形弯曲 避开沼泽 跨过河流 联系居民点 方便人们出行 2020 河流地貌可以分为 河流地貌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和搬运地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有关 2121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 下蚀和和側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共同作用形成的 2222 溯源侵蚀是指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它使河谷不断向 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伸长 下蚀是指下蚀是指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它使河床于地面的侵蚀 它使河床加深 河流向 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发展 侧蚀是指垂直于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的 侵蚀 它使谷底侵蚀 它使谷底展宽 谷坡后退 河流向 谷坡后退 河流向横向发展 发展 2323 河流发育初期 河谷横剖面呈河流发育初期 河谷横剖面呈 V 字形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形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V 型谷形成后 形成后 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 側蚀作用加强 河流在作用加强 河流在凹岸侵蚀 在岸侵蚀 在凸岸堆积 河谷出现连续的岸堆积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 湾 横剖面呈横剖面呈 U U 型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 横剖面呈型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 横剖面呈槽形 形 结合 结合 P77P77 图图 4 174 17 2424 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在河流堆积地貌中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它由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它由洪积 冲积平原 发育 发育 于于山前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 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的海滨 地区 三部分组成 三部分组成 形成过程的描述 形成过程的描述 2525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提供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作为作为 交通运输通道 地势地势平坦 土壤土壤肥沃 利于利于耕作 农业发达 可为聚落提供农业发达 可为聚落提供农副产品 所所 以聚落一般沿河成以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状分布 但要考虑避免但要考虑避免洪水的威胁 在山区河谷中 聚落一般分布在的威胁 在山区河谷中 聚落一般分布在 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而且还要避开而且还要避开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等地质灾害 书本重点图表书本重点图表 关键在于理解相关内容 关键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