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一 学法指津一 学法指津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 善于雄辩 阅读文章时 重点理清思路结构 选文记录孟子回答 梁惠王询问的几段话 阐明王道仁政思想 首段先写梁惠王 民不加多 的质疑 为答问 作准备 第二段孟子巧用比喻释疑 使惠王明白小思小惠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第三 四段正面论述行 仁政 的措施和好处 末段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 批驳人死罪岁观点 得出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的结论 全文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论证严密 说服 力强 比喻鲜明 善用排比 对偶 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显示了孟子的辩才 体现了孟子减轻劳役 发展生产 兴办教育 利民保民的 保民而王 积极思想 二 注释导读二 注释导读 例句例句 1 1 孟子对曰 孟子对曰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 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曰 曰 不可 直不百步不可 直不百步 耳 是亦走也 耳 是亦走也 曰 曰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注释 注释 填然鼓之 鼓 名词带宾语 之 作动词 敲起鼓 句意是 咚咚地敲着战鼓 走 跑 这里指逃跑 直 通 只 不过 无 通 毋 不要 翻译 翻译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打仗 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 两军 的兵器已经接触 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有的人逃跑了 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 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 说 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 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 大王如果懂得这个 道理 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评析评析 孟子通过设喻 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 是亦走也 的性质相同 巧妙地 回答了 民不加多 的原因 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 但孟子却指出 魏国的政策虽好一些 但与邻国相比 不过是 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说明 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例句例句 2 2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人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人 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 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注释 注释 胜 尽 数罟 c g 细网 洿 w 洼地积水 文中指池塘 生 死 动词 用作名词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丧 为动用法 为 办丧事 翻译 翻译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 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 鱼鳖之类的 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人山伐木 木材就会用不完 粮食和水产吃不完 木材用 不完 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这是王道 的开端 评析 评析 运用排比 为梁惠王描绘了一幅生动 形象 美好的社会前景 体现孟子的民 本思想 民为重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例句例句 3 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非我也 兵也 注释 注释 检 制止 约束 饿殍 pi o 饿死的人 发 指打开粮仓 赈济百姓 翻译 翻译 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 不知道制止 道路上有饿死的人 不知道开仓 赈济 百姓死了 就说 这不是我的过错 是因为年岁不好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 后 说 杀死人的不是我 是兵器 有什么不同 用心 爱心 专心2 评析 评析 孟子善用比喻 对比说理 用 刺人而杀之 归罪于武器的荒唐 说明害民的 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三 整体赏读三 整体赏读 循循善诱 抑扬得当循循善诱 抑扬得当 本文一开始 梁惠王自称尽心于国 问邻国之民不归顺的缘故 孟子针对梁王好战的 特点巧喻作答 暗示对方要放弃战争政策 自行修政 然后因势利导 从正面提出王道的 主张 要在制民之产 最后以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照应开头 不 罪岁 则 当行王道 王道行 而天下之民至矣 其中 不违农时 一段论王道之始 五亩之宅 一段论王道之成 这是本章的核心 文章采取抑扬兼施 循循善诱的说理方式 针对梁惠王因施小恩小惠与百姓而矜功自 得的心理 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 使梁惠王认识到自己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生计问题 否定其盲目自大心理 这是 抑 同时 针对其渴望使民加多 希望得民众拥护的心理 孟子又给以肯定和勉励 劝导他施行仁政 这是 扬 作为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 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 声威 心理 思想 情感和 技巧上 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 语气逼真 接近口语 生动风趣 正如清代刘大櫆在 论 文偶记 里所言 歌而咏之 神气出矣 四 基础过关四 基础过关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 g 网 饿殍 pi o 饿死的人 B 颁白 b n 通 斑 曳兵 zhu i 摇着 C 庠序 xi ng 学校 衣帛 y 穿 D 孝悌 t 尊重父母 鸡豚狗彘 zh 猪 2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 数罟不入洿池 3 下列加点的词语 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夫颛臾 昔者以为东蒙主 D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4 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 有战乱 B 邻国之民不加 增加 少 C 填然鼓之 代词 代 鼓 D 弃甲曳 拖着 兵而走 5 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李商隐 无题 B 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 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 D 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 对下列各句中 之 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 A B C D 7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 树之以桑 A 非我也 岁也 B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用心 爱心 专心3 C 或五十步而后止 D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8 翻译下列语句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五 阅读精练五 阅读精练 一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 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 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9 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 王道 的种种措施 是孟子 仁政 的具体内容 请用 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 教民 的具体内容 10 第一段文字共五句 可分几层 概括每层的大意 11 第三段文字孟子尖锐斥责了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 他揭露说 a 统治者 限 9 字 b 限 8 字 c 不超过 16 字 12 与 谷不可胜食也 一句中 胜 字意思 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B 驴不胜怒 蹄之 C 日出江花红胜火 D 不胜枚举 13 之 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孝悌之义 B 树之以桑 C 百亩之田 D 邻国之政 14 与 未之有也 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 树之以桑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弃甲曳兵而走 D 无乃尔是过与 15 用自己的话回答 孟子向梁惠王指出的美好前景 天下之民至焉 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16 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 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A 使用比喻句式 B 使用对偶句式 C 使用排偶句式 D 使用排比句式 二 梁惠王曰 晋国 天下莫强焉 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 东败于齐 长子死焉 西 用心 爱心 专心4 丧地于秦七百里 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 愿比死者一洒之 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 壮 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 楚之坚甲利兵 矣 彼夺其民时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 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 王往 而征之 夫谁以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 出 语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 天 下恶乎定 吾对曰 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 不嗜杀人者能之一 孰能与之 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 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 沛然 下雨 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 孰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则天 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 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 梁惠王章句 上 17 下列加点的 一 字同 定于一 的 一 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今一也 人与我同耳 B 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C 冀幸君之一悟 俗之一改也 D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18 彼夺其民时 中的 彼 指代的是 A 那时候 B 魏国 C 秦 楚 D 国君 19 下列句中的 莫 字与 天下莫强焉 中的 莫 意义 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B 愿早定大计 莫用众人之议也 C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 天下莫不与也 20 下列说法中 与孟子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A 国君应爱民保民 反对一切战争 B 国君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反对嗜杀百姓 C 梁惠王 梁襄王都在嗜杀者之列 应以爱民保民为本 D 国君爱民保民 百姓归附 天下一统 社会也就安定了 2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寡人耻之 愿比死者一洒之 2 望之不似人君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3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4 诚如是也 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六 触摸高考六 触摸高考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 按要求答题 2006 年高考 福建卷 孟子曰 今之事君者曰 我能为君辟土地 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 古之 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 不志于仁 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 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 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 不志于仁 而求为之强战 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心 爱心 专心5 22 用斜线 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一 朝 居 也 2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事君者曰 我能为君辟土地 充府库 君不向道 不志于仁 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 二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5 年高考 福建卷 夫王道者 不可以小用也 大用则王 小用则亡 昔者徐偃王 宋襄公尝行仁义矣 然终以亡其身 丧其国者 何哉 其所施者 未足以充其所求也 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 而无取天下之心 乃可与言王矣 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 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勾践欲 救之 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 援桴进兵 卒刎其颈 项籍之解而东 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留侯谏曰 此天亡也 争击勿失 此二人者 以为区区之仁义 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24 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 大用则王 小用则亡 2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 面求衰请命于勾践 3 项籍之解而东 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用心 爱心 专心6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5 6 7 8 观察邻国的当权者 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兵器刚接触 士卒们 就抛下盔甲拖着兵 器逃走 认真兴办学校教育 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百姓 头发发白的老 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9 谨庠序之教 不负戴于道路矣 10 分三层 一层 1 3 句 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 二层 4 句 小结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 果 三层 5 句 推出新的结论 王道之始也 11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 涂有饿 莩而不知发 c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12 D 13 B 14 B 15 广施仁政 若百姓 生活不好 要归咎自己而不归罪年成 16 C 17 B 18 C 19 B 20 A 21 1 我为此感到羞耻 希望能替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