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集锦(13)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生物知识点集锦(13)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生物知识点集锦(13)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生物知识点集锦(13)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生物知识点集锦(13)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一生物知识点集锦 高一生物知识点集锦 1313 新人教版必修 新人教版必修 1 1 1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 先用高倍镜 后用低倍镜观察 C 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 换高倍镜时 转动粗准焦螺旋 解析 选 A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操作技术的有关知识 用显微镜观察时 应是先用低倍镜 再用高倍镜 移动装片时 根据视野变化的特点可以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 但并不能据此 确定污物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 换高倍镜时 要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选 A 2 原创 每年 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 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侵犯皮肤 黏膜和周围神经 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 下 列有关麻风杆菌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 形成 ATP 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 遗传物质 DNA 只分布在拟核中 解析 选 A 麻风杆菌为细菌 属于原核生物 3 如图是两类生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用纤维素酶处理这两个细胞 都可以获得原生质体 B 生物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生物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C 甲 乙两细胞中不存在共同的细胞器 D 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解析 选 D 从结构与形态上看 甲细胞没有细胞核 应该为细菌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 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不能仅凭是否含线粒体 来判定 如硝化细菌的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其为需氧型生物 并且含线粒体的细胞也可以进 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核糖体是真 原核生物细胞内都具有的细胞器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的遗传物质均是 DNA 4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是科学家探究 开拓 继承 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充满了耐人寻 味的曲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对细胞学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A 错误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 者和命名者 B 错误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D 错误 细胞学 说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细胞学说的建立 标志着生物学的研 究进入细胞水平 5 2 2011 上海 如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显微视野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 需旋转目镜 B 物镜由 10 换为 40 图示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单位长度变小 C 在不同放大倍数下 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 D 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 会造成测量误差 解析 选 C 测微尺在目镜上 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 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相同 故 C 错误 所以物镜由 10 换为 40 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图示测微尺不在 保卫细胞直径上 需旋转目镜调节 视野中物像不清晰 会造成测量误差 6 2010 四川理综改编 与酵母菌相比 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A 无线粒体 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 无叶绿体 只能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 C 无细胞核 只能通过无丝分裂产生子代细胞 D 无染色体 只能在 DNA 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解析 选 D 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 各项分析如下 A 项错误 虽无线粒体 但离开 O2不能 生活 属需氧型 B 项错误 依靠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 C 项错误 只能通过二分裂产 生子代细胞 D 项正确 只能在 DNA 水平上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 7 2011 上海高考改编 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叶菌 细菌 下列关 于该菌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该菌的遗传物质为 DNA B 为高温酶的潜在来源 C 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D 无拟核结构 解析 选 D 从热泉中分离出的硫化叶菌 是一种耐高温的原核生物 细胞内有拟核和高温 酶 能够为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研究材料 其遗传物质为 DNA 1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 调节细准焦螺旋 转换高倍 镜 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 正确的操 作顺序是 A B C D 解析 选 D 用高倍镜观察标本前必须先使用低倍镜观察 使用低倍镜换高倍镜的基本步骤 是先在低倍镜下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 换上高倍物镜 调节细准焦螺旋进行观察 所以操作 顺序应为 2 2012 长春毕业班第一次调研 在将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 程中 一般不应出现的过程是 A 调节光圈 B 调节粗准焦螺旋 C 调节细准焦螺旋 D 转动转换器 解析 选 B 转换好高倍镜后 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像 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 动约 0 5 1 圈 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 切勿调节粗准焦螺旋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 可 调节反光镜或光圈 3 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 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 1 所示方向游走 请问 应该把载玻片向图 2 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3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选 C 显微镜的物像移动方向和实际物体移动方向相反 图 1 所示物像向左下方移动 实际微生物应向右上方移动 要保证微生物在视野中 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4 2012 哈尔滨第一次模拟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叶片大 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 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 换上高倍物镜后 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 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解析 选 D 用显微镜观察材料 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适合的部位 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 再换上高倍物镜 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为得到适宜 的亮度 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 5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 A 类传染病 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禽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禽类体内 对人没有危险 B 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引起禽类传染病 但是它没有细胞结构 因此它不是生物 C 禽流感病毒必须在有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 D 禽流感病毒之所以具有高致病性 是因为它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解析 选 C 禽流感病毒可以分为高致病性 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高致病性禽 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 病毒虽无细胞结构 但它是生物 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离不开活 细胞 病毒体内的核酸是 DNA 或 RNA 6 现有两种细胞的特征如下表 特征细胞 细胞 细胞壁有有 核糖体有有 核膜无有 光合作用有无 细胞呼吸有有 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 是原核细胞 可能是硝化细菌 B 细胞 是真核细胞 但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C 细胞 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 要晚 D 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解析 选 C 由细胞核膜的有无可确定细胞 是原核细胞 但细胞 可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 不可能是硝化细菌 故 A 错误 细胞 有核膜是真核细胞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可能是植 物细胞 如根细胞 故 B 错误 就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 最早出现的生物化石是单细胞的原 核生物 故 C 正确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 故 D 错误 7 下列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只有真核细胞才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 原核细胞只有 DNA 这一种核酸 D 真核细胞有染色体 而原核细胞有染色质 解析 选 B 蓝藻为原核生物 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A 错 原核细胞同真核细 4 胞一样 都具有 DNA 和 RNA 只有病毒具有核酸中的 DNA 或 RNA C 错 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含 有的是一个裸露的 DNA 不含有染色体 质 D 错 8 原创 中新网报道 巴西官方已宣布发现一种新 超级细菌 抗药性细菌 KPC 这与南亚发现的 超级细菌 不同 该菌抗药性极强 几乎能够抵抗所有抗生素 并有致人 死亡的病例报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的 DNA 主要分布于拟核中的染色体上 B 细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C 细菌抗药性增强是其发生突变和重组后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该细菌感染机体后致人死亡 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解析 选 D 细菌是原核生物 无染色体和线粒体 细菌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 自然状 态下不发生基因重组 故选项 A B C 都错误 细菌侵入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 溶酶体消 化降解入侵细菌 若溶酶体不能分解入侵细菌 则入侵细菌会大量繁殖 使人致病 并可能 导致死亡 9 下列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其统一性 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 细胞膜 核糖体及 DNA 等 B 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 前者有细胞壁 属自养型 后者无细胞壁 属 异养型 这也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C 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颤藻含光合色素 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 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 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不同的 解析 选 A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A 正确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 与变 形虫相比 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错误 颤藻与发菜都属于蓝藻 无 叶绿体 C 错误 来自同一生物体的各类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其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错误 10 下列关于玉米 蓝藻和变形虫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正确叙述是 A 都能进行细胞分裂 都有细胞周期 B 遗传物质都是 DNA 细胞内都有转录和翻译过程 C 细胞内都有核糖体 但都不含中心体 D 三者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 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 解析 选 B 玉米的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进行分裂 而细胞周期这一概念的适用对象是进 行连续分裂的细胞 玉米 蓝藻和变形虫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其中都含有核糖体 细胞内的 遗传物质是 DNA 它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 植物细胞中 原生质层是植物细胞才具有的结构 11 2012 福州八中质检 恩格斯曾经把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细胞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 并称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建立意义的是 A 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B 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C 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D 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解析 选 D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为生物进化理论 提供了基础 12 细胞学说建立于 19 世纪 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揭示了 A 细胞的统一性 B 细胞的多样性 C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D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解析 选 A 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 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这 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13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5 1 甲 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的主要依 据为 2 甲 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3 甲 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 4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 既属于细胞层次 又属于个体层次的是 答案 1 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 都有细胞膜 细胞质 核糖体和 DNA 分子 3 甲无核膜 染色体 而乙有 甲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4 甲 14 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 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 结果得下图 1 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 对应的是 A 目镜 10 物镜 10 B 目镜 10 物镜 20 C 目镜 10 物镜 4 D 目镜 10 物镜 40 2 视野最暗的图像是 填序号 图像太暗则应调节 和 3 选择组合 A 目镜 10 物镜 10 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倍 这个放 大倍数是指 填 长度 面积 体积 解析 1 四个图中 的细胞体积放大倍数最大 而 的最小 可知应分别对应选项中目镜 与物镜组合的乘积最大和最小 2 用显微镜观察图像时 放大倍数越大 所看到的图像视野越暗 3 所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答案 1 D C 2 大光圈 凹面镜 3 100 长度 15 探究创新题 俄罗斯科学院研制用于加工乳酸食品的新型酵母菌 由于用其加工出来的 乳酸食品中含有双歧杆菌和乳酸菌 专门适合俄罗斯人的体质 俄罗斯媒体称这种新型酵母 菌为 爱国细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媒体称新型酵母菌为 爱国细菌 存在知识性错误 原因是酵母菌和细菌不是一类生物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2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都有细胞壁 请探究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否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已 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 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 作用 生成紫色物质 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实验步骤 6 将细菌细胞粉碎后 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