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4.7《儒林外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1页
高考语文 4.7《儒林外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2页
高考语文 4.7《儒林外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选修选修 7 7 儒林外史儒林外史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 立足文本 疏通文意 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3 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 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 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 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4 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 进一步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 立足文本 疏通文意 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 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 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 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 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教学难点 1 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 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 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以范进 周进等典型的儒林怪事引入正文的学习 二 初步了解吴敬梓和他的 儒林外史 吴敬梓 1701 1754 年 字敏轩 一字文木 号粒民 现存吴敬梓手写 兰亭叙 中盖 有印章 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清代小说家 汉族 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 熙四十年 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 享年五十四岁 一生 54 年 在全椒 23 年 在赣榆 10 年 在南京 21 年 幼即颖异 善记诵 稍长 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 文选 赋援笔立成 不 善治生 性豪迈 不数年 旧产挥霍俱尽 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 公元一七三五年 巡抚赵国辚举以应 博学鸿词 不赴 参加了学院 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 因病未赴廷 试 移家金陵 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 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 不足 售所居屋以成之 家因益贫 晚年 自号文木老人 客扬州 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 中 敬梓生平最恶举业 费 20 年心血所著 儒林外史 五十五回 一本作五十回 又一本 作六十回 均非原本 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 幽默诙谐 读之捧腹 又有 诗说 七卷 文木山房集 五卷 诗七卷 中国小说史略 并传于世 因家有 文木山房 所以晚年 自称 文木老人 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 故又称 秦淮寓客 他出 身于仕宦名门 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 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 及至成年 因为随父 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 22 岁时 父亲去世 家族内 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 吴敬梓既无心做官 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 无意进取功名 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鸿词考试 他竟装病不去 他不善持家 遇贫即施 家产卖尽 直至 1754 年 53 岁去逝时 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 有 文木山房诗文集 十二卷 今存四卷 不过 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 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 史 该书中 范进中举 一文还被选入八 初二 年级下册的语文书 这部小说大约用了 他近 20 年的时间 直到 49 岁时才完成 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用来纪念他的 吴敬梓纪念 馆 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 吴敬梓故居 2 儒林外史 原本仅 55 回 根据程晋芳 怀人诗 可以证明在吴敬梓 49 岁的时候已 经脱稿 春帆集 收 怀人诗 十几首 中有一首注 全椒吴敬梓字敏轩 全诗最后 四句说 外史纪儒林 刻画何工妍 吾为斯人悲 竟以稗说传 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 年 才由金兆燕给他刊刻了出来 这个刻本 今已失传 现在通行的刻本是 56 回 其中最 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鲁迅先生评 为 如集诸碎锦 合为帖子 虽非巨幅 而时见珍异 冯沅君 陆侃如合著的 中国文学 史简编 认为 大醇小疵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 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 那 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 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 恶劣的社会 风习 这样的思想内容 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加上它那准确 生动 洗练的白话语言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 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 出色的讽刺手法 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 由于时代的局限 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 却把理想寄托在 品学兼优 的士大夫身上 宣扬古礼古乐 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 出路 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 全书 56 章 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 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 型塑造的 全书的中心内容 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儒林外史 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 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 以及对吃人的科举 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 使他成为我国文 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 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 而且对 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现在 儒林外史 已被译成英 法 德 俄 日等多种文 字 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有的外国学者认为 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 然 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 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 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 西班牙塞万提斯 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三 疏通文意 对照课下注解 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四 谈出阅读小说后的初步感受 内容 形式不拘 五 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对笔下的匡超人及其其他人物的态度只是批判和抨击吗 阅读课文 我们可以从以 下三方面讨论并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征 1 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 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 他的无耻行为是通 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 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 格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为自己开脱辩解你的独特感受 执意送夫人下乡 隐瞒婚史 再结夫妻 对待家人的态度 置办丧事 潘三入狱 恕不探望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 度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 先儒 酿成笑话 不以为耻 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 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 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 林众生相比 有过之无不及 他的语言 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 他的行为结果却 令人生厌和不屑 然而 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他善良纯净 讲孝道 重情义 3 2 讨论二 小说是如何描写这个心地善良 讲孝道 重情义的青年的 让学生回顾小说 15 18 回中读到的匡超人形象 师生共同参与探讨 3 讨论三 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小说共 55 回 却用了 5 回多来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 作者的用意到底何在 同学们可以展开讨论 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 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 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 儒林外史 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 六 小小辩论会 围绕匡超人变质的责任问题 进行小组辩论赛 旨在培养个性化的解读 并能够根据 文本有责任大胆地谈出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辩题 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 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 责任到底在谁 正方 责任在于儒林众生 是他们的熏染 腐蚀导致他的变质 反方 责任全在于他本身 如果他坚守自己善良 就不会变质 辩论过程 选定主持人 安排好时间和环节 教师评价 总结 七 探讨本文的艺术成就 1 独特的结构 虽允长篇 颇同短制 小说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 中心事件来结构的方式不同 它 以连缀的 故事 相互衔接的人物 既独立又 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 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 2 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辛辣的讽刺 作者因久阅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