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传热学作业_第1页
工程传热学作业_第2页
工程传热学作业_第3页
工程传热学作业_第4页
工程传热学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作业 1 1 对于附图所示的两种水平夹层 试分析冷 热表面间热量交换的方式有何不 同 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 应采用哪一种布置 解 a 中热量交换的方式主要有热传导和热辐射 b 热量交换的方式主要有热传导 自然对流 和热辐射 所以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 应采用 a 布置 1 7 一炉子的炉墙厚 13cm 总面积为 20m2 平均导热系数为 1 04w m k 内 外壁温分别是 520 及 50 试计算通过炉墙的热损失 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 热量是 2 09 104kJ kg 问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 根据傅利叶公式 kw tA Q 2 75 13 0 50520 2004 1 每天用煤 dkg 9 310 1009 2 2 75360024 4 1 9 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验中 得到下列数据 管壁 平均温度 tw 69 空气温度 tf 20 管子外径 d 14mm 加热段长 80mm 输 入加热段的功率 8 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 试问此时的对流 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 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cmw tA Q 2 3 49 2069 08 0 014 0 14 3 5 8 1 14 宇宙空间可近似的看作 0K 的真空空间 一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 其外表 面平均温度为 250K 表面发射率为 0 7 试计算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解 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2484 2 4 1 155 250 1067 5 7 0 mwTTQ 1 27 附图所示的空腔由两个平行黑体表面组成 孔腔内抽成真空 且空腔的厚度远小于其高度 与宽度 其余已知条件如图 表面 2 是厚 0 1m 的平板的一侧面 其另一侧表面 3 被 高温流体加热 平板的平均导热系数 17 5w m K 试问在稳态工况下表面 3 的 tw3温度为多少 解 表面 1 到表面 2 的辐射换热量 表面 2 到表面 3 的导热量 tw3 1 0 tw2 127 tw1 27 234 1 4 20 ww tt TT c TT tt ww 7 132 5 17 1 0 34 67 5 127 444 1 4 20 23 第三章作业 3 6 一初始温度为 t0的固体 被置于室温为 t 的房间中 物体表面的发射率为 表面与空气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h 物体的体积 V 参与换热的面积 A 比热容和密度分别为 c 和 物体的内热阻可忽略不计 试列出物体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微分方程式 解 0 44 0 0 tt TTAtthA d dt cV 3 9 一热电偶的 cV A 之值为 2 094kJ m2 K 初始温度为 20 后将其置于 320 的气流中 试计算在气流与热电偶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58 w m2 K 及 116 w m2 K 的两种情形下 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并画出两种情形下热电偶读 书的过余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解 时间常数hA cV 对 h 58 w m2 K 有 s 1 36 58 10094 2 3 对 h 116 w m2 K 有 s1 18 116 10094 2 3 3 23 一截面尺寸为 10cm 5cm 的长钢棒 18 20Cr 8 12Ni 初始温度为 20 然后长边的一侧突然被置于 200 的气流中 h 125 w m2 K 而另外三个侧面 绝热 试确定 6min 后长边的另一侧中点的温度 钢棒的 c 可近似的取 用 20 时之值 解 这相当于厚为 2 2 5 cm 的无限大平壁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由附录 5 查 得 1023 4 4607820 2 15 26 sm c a 45 2 05 0 125 2 151 hBi 61 0 05 0 3601023 4 2 6 2 0 a F 由图 3 6 查得 m 0 0 85 tm t 0 85 t t0 5 0 85 200 20 47 3 37 一直径为 500mm 高为 800mm 的钢锭 初温为 30 被送入 1200 的炉 子中加热 设各表面同时受热 且表面传热系数 h 180 w m2 K 40 w m K a 8 10 6m2 s 试确定 3h 后钢锭高 400mm 处的截面上半径为 0 13m 处的温度 解 所求之点位于平板的中心截面与无限长圆柱 r 0 13m 的柱面相交处 对平板 8 1 40 4 0180 Bi 54 0 4 0 36003108 2 6 2 0 a F 由图 3 6 查得 m 0 0 66 对圆柱体 125 1 40 25 0 180 r Bi 38 1 25 0 36003108 2 6 2 0 r a F 由附录 2 查得 m 0 0 12 又根据 r R 0 13 0 25 0 52 1 Bi 0 889 由附录 2 查得 m 0 885 则对于圆柱体 0 m 0 m 0 885 0 12 0 1062 所以 所求点的无量纲温度为 0 m 0 p 0 c 0 66 0 1062 0 0701 t 0 0701 0 1200 0 0701 1170 1200 1118 3 48 一初始温度为 25 的正方形人造木块被置于 425 的环境中 设木块的 6 个表面均可受到加热 表面传热系数 h 6 5W m2 K 经过 4 小时 50 分 24 秒后 木块局部地区开始着火 试推算此种材料的着火温度 已知木块的边长 0 1m 材料试各向同性的 0 65 W m K 810kg m3 c 2550J kg K 解 木块温度最高处位于角顶 这是三块无限大平板相交处 15 0 65 0 05 05 6 Bi 由图 3 7 查得 s m 0 8 19 2 05 0 2550810 1742465 0 22 0 r a F 由图 3 6 查得 m 0 0 41 s 0 m 0 s m 0 8 0 41 0 328 角顶处无量纲温度 s 0 3 0 0353 所以角顶温度等于 411 第二章作业 2 4 一烘箱的炉门由两种保温材料 A 和 B 做成 且 A 2 B 见附图 已知 A 0 1 w m K B 0 06 w m K 烘箱内空气温度 tf1 400 内壁面的总表 面传热系数 h1 50 w m2 K 为安全起见 希望烘箱炉门的外表面温度不得高于 50 设可把炉门导热作为一维导热问题处理 试决定 所需保温材料的厚度 环境温度 tf2 25 外表面总表面 传热系数 h2 9 5 w m2 K 解 按热平衡关系 有 1 22 1 fw B B A A wf tt tt 2550 5 9 06 01 0 2 50 1 50400 BB 由此得 B 0 0396m h1 tf1 h2 tf2 tw A B A 2 B 0 0792 m 2 8 在如图所示的平板导热系数测定装置中 试件厚度 远小于直径 d 由于 安装制造不好 试件与冷 热表面之间存在着一厚度为 0 1mm 的空气隙 设 热表面温度 t1 180 冷表面温度 t2 30 空气隙的导热系数可分别按 t1 t2查取 试计算空气隙的存在给导热系数的测定带来的误差 通过空气隙 的辐射换热可以忽略不计 58 2w d 120mm 解 不考虑空气隙时侧得的导热系数记为 0 则 02915 0 2 58 150 4 2 0 d tA 已知空气隙的平均厚度 1 2均为 0 1mm 并设导 热系数分别为 1 2 则试件实际的导热系数应满 足 tA 2 1 1 1 0 所以 2 1 1 1 0 即 92 21 02915 0 03745 002646 0 02915 0 00267 0 0001 0 00378 0 0001 0 0 2 1 1 1 0 2 11 一根直径为 3mm 的铜导线 每米长的电阻为 2 22 10 3 导线外包有 1mm 导热系数 0 15w m k 的绝缘层 限定绝缘层的最高温度为 65 最低温 度 0 试确定这种条件下导线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 最大允许通过电流发生在绝缘层表面温度为 65 最低温度 0 的情形 此时每米导线的导热量 mW d d t l Q 9 119 3 5 ln 65 15 014 3 ln 2 1 2 最大允许通过电流满足 9 119 2 RIm 所以 AIm 4 232 2 14 一直径为 30mm 壁温为 100 的管子向温度为 20 的环境散热 热损失 率为 100W m 为把热损失减小到 50W m 有两种材料可以同时被利用 材料 A 的导热系数为 0 5 w m K 可利用度为 3 14 10 3m3 m 材料 B 的导热系数为 0 1 w m K 可利用度为 4 0 10 3m3 m 试分析如何敷设这两种材料才能达到 上要求 假设敷设这两种材料后 外表面与环境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与原来一样 解 对表面的换热系数 应满足下列热平衡式 10003 0 14 3 20100 由此得 13 27 w m2 K t1 t2 每米长管道上绝热层每层的体积为 4 22 1ii ddV 当 B 在内 A 在外时 B 与 A 材料的外径为 d2 d3可分别由上式得出 0774 0 03 0 785 0 104 785 0 2 3 2 12 d V d m 1 00774 0 785 0 1014 3 785 0 2 3 2 23 d V d m 此时每米长度上的散热量为 7 43 1 014 3 27 13 1 5 028 6 4 77 100 ln 1 028 6 30 4 77 ln 20100 l Q W m 当 A 在内 B 在外时 A 与 B 材料的外径为 d2 d3可分别由上式得出 07 003 0 785 0 1014 3 785 0 2 3 2 12 d V d m 1 007 0 785 0 104 785 0 2 3 2 23 d V d m 此时每米长度上的散热量为 2 74 1 014 327 13 1 1 028 6 70 100 ln 5 028 6 30 70 ln 20100 l Q W m 绝热性能好的材料 B 在内才能实现要求 2 35 一具有内热源 外径为 r0的实心长圆柱 向周围温度为 t 的环境散热 表面传热系数为 h 试列出圆柱体中稳态温度场的微分方程式和边界条件 并 对 常数的情形进行求解 解 温度场满足的微分方程为 0 rr dr dt r dr d 边界条件为 r 0 dt dr 0 r r0 tth dr d 当 常数时 积分两次得 2 2 1 4 lnc r rct 由 r 0 dt dr 0 得 c1 0 由 r r0 tth dr d 得 t r h r c 42 2 00 2 因此 温度场为 t h rrr t 242 0 2 0 2 2 46 过热蒸汽在外径为 127mm 的钢管内流过 测蒸汽温度套管的布置如图所 式 已知套管外径 d 15mm 厚度 0 9mm 导热系数 49 1w m K 蒸汽 与套管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h 105 w m2 K 为使测温误差小于蒸汽与钢管壁温度 差的 0 6 试确定套管应有的长度 解 设蒸汽温度为 tf 按题义 应使 6 0 00 f fh h tt tt 即 6 0 1 0 mHch h 得 ch mH 166 7 又 mH 5 81 P d A d 所以 81 5 75 48 109 0 1 49 105 3 HHH A hU mH H 0 119m 2 48 用一柱体模拟燃汽轮机叶片的散热过程 柱长 9cm 周界为 7 6cm 截面 为 1 95cm2 柱体的一端被冷却到 305 见附图 815 的高温燃气吹过该柱 体 假设表面上各处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均匀的 并为 28 w m2 K 柱体导热系 数 55 w m K 肋端绝热 试 1 计算该柱体中间截面上的平均温度及柱体 中的最高温度 2 冷却介质所带走的热量 解 以一维肋片的导热问题来处理 268 1 09 0 09 14 09 0 1095 155 076 0 28 4 H A hU mH ch 1 268 1 92 柱体中的最高温度为肋端温度 cmhch h 266 92 1 815305 0 266 tth h 所以 ctth 549266815266 在 x h 2 处 m x h 14 09 0 045 0 634 因为 ch x chx 所以 321 9196 1 2092 1 510 268 1 634 0 0 2 ch ch h x ctth 494321815321 2 冷却水带走的热量 wthmhth m P Q 7 65 268 1 510 09 14 076 0 28 0 负号表示热量由肋尖向肋根传递 第四章作业 4 4 试对附图所示的等截面直肋的稳态导热问题 用数值方法求解 2 3 点的温 度 图中 t0 85 tf 25 h 30W m2 K 肋高 H 4cm 纵剖面面积 AL 4cm2 导热系数 20W m K 解 对于点 2 可以列出 节点 2 0 2 2 2321 ttxh x tt x tt f 节点 3 0 2 2 1 33 32 tt x htth x tt ff 由此得 0 2 2 2 2321 tt xh tttt f 0 3 2 332 tt x htt xh tt ff 2 2 2 22 312 xh t xh ttt f 1 22 23 x hx h t x hxt h tt ff 06 0 01 0 20 02 0 30 22 x h 于是 12 0 2 12 0 312 f tttt 06 002 0 20 30 1 06 0 02 0 20 30 23 ff tttt 解得 4 9 在附图所示得有内热源的二维导热区域中 一个界面绝热 一个界面等温 包括节点 4 其 余两个界面与温度为 tf的流体对流换热 h 均匀 内热源强度 试列出节点 1 2 5 6 9 10 的节点方程 解 节点 1 0 2 1 4 1 2 2 1 1215 f ttyhyx y x ttx y tt 节点 2 0 2 1 2 2 262321 yxx y tty x tty x tt 节点 5 0 2 1 2 2 5 565951 f ttyhyxy x ttx y ttx y tt 节点 6 0 656106762 yxy x tt x y tt y x tt x y tt 节点 9 0 22 2 1 4 1 2 2 9 91095 f tth yx yx y x ttx y tt 节点 10 0 2 1 2 2 10 1061011109 f ttxhyxx y tty x tty x tt 第五章作业 5 2 对于油 空气及液态金属 分别有 Pr 1 Pr 1 Pr 1 试就外掠等温平 板时的层流边界流动 画出三种流体边界层中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的大致图像 5 3 流体在两平行平板间作层流充分发展的对流换热 见附图 试画出下列三种情 形下充分发展区域截面上的流体温度分布曲线 1 qw1 qw2解 2 qw1 2qw2 3 qw1 0 5 7 取外掠平板边界层的流动从层流转变为湍流的临界雷诺数 Rec 为 5 105 试计算 25 的空气 水及 14 号润滑油达到 Rec 时所需的平板长度 取 u 1m s 解 25 时三种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为 水smv 109055 0 26 空气 smv 1053 15 26 14 号润滑油smv 10 7 313 26 达到临界所需板长 水 m u v L453 0 105 5 空气 m u v L765 7 105 5 油 m u v L 9 156 105 5 5 10 试通过对外掠平板的边界层动量方程式 2 2 y u v y u v x u u 沿 y 方向作积分 从 y 0 到 y 如附图所示 导出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 提示 在边界 层外边界上 v 0 解 将动量方程作 y 0 到 y 的积分 得 0 2 2 00 dy y u vdy y u vdy x u u 1 其中 00 0 2 2 y u y u dy y u v 2 00 0 0 dy y y uvudy y y uuvdy y u v 3 qw1 qw2qw1 2qw2qw1 0 u T x x 0 u T x 0 t t a Pr1 由连续性方程 y v x u 及 0 dy x u v 将此代入 3 得 000 dy x u udy x u udy y u v 4 将 2 4 代入 1 得 0 000 y u vdy x u udy x u udy x u u 此式可整理为 w dyuuu x 0 5 25 一常物性的流体同时流过温度与之不同的两根直管 1 与 2 且 d1 2d2 流 动与换热均已处于紊流充分发展区域 试确定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两管内平均表 面传热系数的相对大小 1 流体以同样流速流过两管 2 流体以同样的质量流量流过两管 解 设流体是被加热的 则以式 5 54 4 08 0 PrRe023 0 gf Nu 为基础来分析时 有 2 04 0 8 06 0 4 0 023 0 d ucp 对第一种情形 u1 u2 d1 2d2 则 87 0 2 1 2 02 0 1 28 0 2 1 2 0 2 8 0 2 2 0 1 8 0 1 2 1 d d u u d u d u 对第二种情形 m1 m2 d1 2d2 因为 2 4 d m u 则 287 0 2 1 8 18 1 1 28 0 2 1 8 1 2 8 0 2 8 1 1 8 0 1 2 1 d d m m d m d m 当流体被冷却时 因 Pr 不进入 对比的表达式 所以上述各式仍有效 5 38 现代贮存热能的一种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一根内径为 25mm 的园管被 置于一正方形截面的石蜡体中心 热水流过管内使石蜡溶解 从而把热水的显 热化为石蜡的潜热而储存起来 热水的入口温度为 60 流量为 0 15kg s 石 蜡的物性参数为 熔点为 27 4 熔化潜热 L 244kJ kg 固体石蜡的密度 s 770kg m3 假设圆管表面温度在加热过程中一直处于石蜡的熔点 试计算 该单元中的石蜡全部熔化热水需流过多长时间 b 0 25m l 3m 解 为求得所需加热时间 需知道该管子的换热量 因而需知道出口水温 t 设出口水温 t 40 则定性温度 tf t t 2 50 查表得物性 0 648w m 549 4 10 6kg m s Pr 3 54 988 1kg m3 Cp 4 174 10 3J kg 所以 13905 10 4 549025 0 1416 3 15 0 44 Re 6 d m 因为液体被冷却 由式 5 54 得 34 69 54 3 13905 023 0 3 08 0 f Nu 所以 1797 025 0 648 0 34 69 2 cmw Nu 由热平衡关系可得 ttmCttA pwf 代入数据 得 t 43 5 此值与假设值相差太大 故重设 t 43 5 重新进行上述计算步骤 得 t 43 3 此值与假设值 43 5 已十分接近 可取 t 43 3 43 5 2 43 4 于是该换热器的功率为 wttmCp 8 10395 4 4360 417515 0 使石蜡全部熔化所需热量为 Q 0 252 3 0 0252 0 785 3 770 244 3 495 107J 所以所需加热时间为 3 495 107 10395 8 3362s 56min 5 42 温度为 0 的冷空气以 6m s 的流速平行的吹过一太阳能集热器的表面 该 表面呈方形 尺寸为 1m 1m 其中一个边与来流方向垂直 如果表面平均温度 为 20 试计算由于对流所散失的热量 解 定性温度 tm 0 20 2 10 0 0251w m v 14 16 10 6m2 s Pr 0 705 55 10510237 4 Re v uL 所以 7 384 Pr Re 664 0 333 0 5 0 Nu 66 9 2 cmw Nu Q 1 9 66 20 193W 5 47 一个空气加热器系由宽 20mm 的薄电阻带沿空气流动方向并行排列组成 见附图 其表面平整光滑 每条电阻带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长度为 200mm 且各自单独通电加热 假设在稳态运行过程中每条电阻带的温度都相 等 从第一条电阻带的功率表中读出的功率为 80W 问第 10 条 第 20 条电阻 带的功率表读数是多少 其他热损失不计 流动为层流 解 按空气外掠平板层流时对流换热处理 第 n 条加热带与第 1 条带的功率之比可表示为 Qn Q1 Q1 n Q1 n 1 Q1 其中 tAQ nnn 111 tAQ nnn 1 1 1 1 1 1 故有 1 1 11 11 1 1 1 111 1 1 nnnnnn n nn A AA Q Q 5 05 0333 0 333 0 5 0 Pr664 0 Pr 664 0 L v u v uL L u0 t0 得 5 05 0 5 0 5 05 0 1 1 1 1 nn L LnnLnn Q Qn 对第 10 条 n 10 Q10 Q1 100 5 90 5 0 1623 对第 20 条 n 20 Q20 Q1 200 5 190 5 0 1132 所以 Q10 80 0 1623 12 98w Q20 80 0 1132 9 06w 5 51 一个优秀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可以在 2 5h 内跑完全程 41842 8m 为了 估计他在跑步过程中的散热损失 可以做这样简化 把人体看成高 1 75m 直 径为 0 35m 的圆柱体 皮肤温度为柱体表面问题 取为 31 空气是静止的 温度为 15 不计柱体两端面的散热 试据此估算一个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跑完 全程后的散热量 不计出汗散热部分 解 平均速度 smu 649 4 36005 2 84 41842 定性温度 tm 31 15 2 23 空气的物性为 0 0261w m v 15 34 10 6m2 s Pr 0 702 4 104106072Re v ud 所以 5 295 Re 0266 0 805 0 Nu 22 2 cmw d Nu Q Ah t 3 1416 0 35 1 75 22 16 677 3W 5 54 如附图所示 一股冷空气横向吹过一组圆形截面的直肋 已知 最小截面 处的空气流速为 3 8m s 气流速度 tf 35 肋片的平均表面温度为 65 导热 系数为 98 w m 肋根温度维持定值 s1 d1 s2 d2 2 d 10mm 为有效的利 用金属 规定肋片的 mH 不应大于 1 5 使计算此时肋片应多高 在流动方向上 排数大于 10 采用外掠管束的公式来计算肋束与气流的对流换热 定性温度 tm 35 65 2 50 查表得物性参数为 0 0283w m v 17 95 10 6m2 s 则 Re 3 8 0 01 17 95 10 6 2117 由表 5 72 查得 c 0 482 m 0 556 Nu 0 452 2117 0 556 34 05 所以 4 96 01 0 0283 0 05 34 2 cmw d Nu 因为 83 19 01 098 4 9644 d m 所以 h 1 5 19 83 0 0756m 5 60 假设把人体简化成直径为 30cm 高 1 75m 的等温竖圆柱 其表面温度比人 体体内的正常温度低 2 试计算该模型位于静止空气中时的自然对流散热量 并与人体每天平均摄入热量 5440kJ 作比较 圆柱两端面散热不予考虑 人 体正常体温按 37 计算 环境温度为 25 解 定性温度 tm 35 25 2 30 查表得物性参数为 0 0267w m v 16 10 6m2 s Pr 0 701 1 30 273 1 303 9 2 3 10771 6 v tlg Gr 处于过渡区 Nu 0 0292 GrPr 0 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