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5.16《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沪教版第四册)_第1页
高中语文:5.16《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沪教版第四册)_第2页
高中语文:5.16《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沪教版第四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 然后据事发挥 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 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 掌握文中实词 虚词和语言现象 句式特点 4 认识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 诵读 领悟 背诵全文 2 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 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 十思 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讽谏帝王 是冒险的事 批 龙鳞 逆 圣听 需要大智与大勇 比干挖心 屈原放逐 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 有胆有识 知无不言 敢于直谏 史以 诤臣 称之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 魏征 魏征所处 贞观之治 时期 天下大治 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 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 唐太宗亲写碑文 并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知兴替 以人为 镜 可明得失 魏征殁 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 谏太宗十思疏 二 解题 本文选自 旧唐书 魏征传 谏 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 奏章 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 阅读课文 1 学生试读课文 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 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 疏通字词 1 通读全文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掌握以下字词 固 培土加固 根本 树的根 德义 德政与信义 明哲 明哲的圣人 不胜 不堪 景命 大命 殷忧 大忧 行路 路人 董 督责 苟免 苟且免罪 宜 应当 高危 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 谦虚 自牧 自立调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简能 选拔人才 垂拱 垂衣拱手 2 粗知句义 3 教师答疑 五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五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作业 1 订正练习二 五 2 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 分析课文 1 第 1 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 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 第 1 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 为人君者必须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文章 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来正面论证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的道理 接着 紧承上文 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 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 而需完成治国 的重任 则必须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 的历史经验 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 魏征提出这一点 是很有眼光的 2 第 2 段 总结历史经验 并从创业守城 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 居安思危 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 这是因为创业 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 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 魏征尖锐指出 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的问题 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 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 立意 诤言规谏守成之君 切莫得志纵情 傲物结怨 以失掉人心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引经据典 苦口婆心 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 切中要 害 令人警觉 3 第 3 段 第 3 段提出 居安思危 的具体做法 即 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 十思 即十条建议 可以概括为 五戒 见可欲 将有作 指见 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 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 将要大兴土木时 就想到适可而止 这是戒奢侈 念高危 惧满溢 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 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 自己的品德 惧怕自己骄傲自满 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 这是戒骄傲 乐盘游 忧懈怠 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 适度而行 担心做事懈怠 就要时时想着善 始善终 这是戒放纵 虑壅蔽 惧谗邪 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 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 斥退那些坏人 这是戒小人 思所加 罚所及 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 滥施刑罚 这是戒赏罚不公 总结 十思 发扬 九德 选拔人才 文武并用 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 而可垂拱而治 了 三 学生背诵第 3 段 四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第三课时 一 检查背诵 二 指导学生讨论 十思 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 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 恐为民害 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 不敢过分使用 民力 能够节制利欲 分明赏罚 善于纳谏 到了贞观中期 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 逐渐富裕 社会日渐安定 在此情况下 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 大兴土木 多次巡游 打 猎 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 忘本 和 忘危 的根本问题 针锋相对地提出 了 十思 不仅在当时 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三 写作特点 1 论证方法 1 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 剖析 使说理更加透彻 例如第 1 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 的重要性 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文章开篇三句 一二句先设喻 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 语言特点 十思疏 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 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 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 对偶 表达真情实感 但又不囿于形式 不避散句 不咬文嚼字 不大量用典 没有繁冗的引证 言之有务切中时弊 难能可贵 既有骈文的华美 整齐 又 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易于诵读 四 教师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