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doc

33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502772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87.37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4-01 上传人:qq77****057 IP属地:江苏
12
积分
关 键 词:
33 我国 犯罪 被害人 国家 救助
资源描述:
33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33,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
内容简介: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 页引 言在世界上,新西兰最早建立了国家补偿制度。英国 1964 年建立国家补偿制度,1988年的英国的刑事审判法把得到刑事补偿委员会的补偿规定为被害人的一种法定权利,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建立了国家补偿制度。而在我国,对于犯罪被害救助问题,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际救助制度措施上已明显走在后头。因此,重视我国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构建适合我国的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制度,实现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司法意义和社会意义。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 页一、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司法现状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对犯罪被害人受损利益的补偿主要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来实现。在这种制度下,即使是有罪判决,犯罪人没有能力赔偿或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许多犯罪被害人根本无法得到赔偿。如震惊全国的陕西安康邱兴华杀人案。邱兴华杀死 11 人,诉讼过程中犯罪被害人的家属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但是因为邱兴华的个人财产只有五千元,最终邱兴华到死都没给犯罪被害人的家属一分钱的赔偿。类似的还有马加爵杀人案等案件。可以看到,大量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无法从犯罪人那里得到赔偿,他们在遭受肉体和心灵伤痛的同时,还要独自承担因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恶果和生存困境。正是因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犯罪被害人的赔偿必须仰仗犯罪人有赔偿能力为前提,所以犯罪人无力赔偿也就导致了法院的判决成为“白条”。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在洛阳,2006 年 1 至 5 月份,申请执行的 24 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目前没有一件执行成功;在青岛,2000 年至 2004 年 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情况调查显示,5 年全市判决结案的 2300 多件案件中,90%以上无法执行;在昆明,2006 年受理的 140 多起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中,民事赔偿款项能够被真正执行到位的所占比例只有 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现实中,“法律白条”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实践中还有大量的案件没有破获或没有被认定,那么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便无法到任何赔偿。这种犯罪被害人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损害在刑事诉讼中得不到最低限度的赔偿的司法现实,就往往会导致犯罪被害人对国家法产生失望甚至使他们采取个人复仇乃至犯罪的手段寻求自我补偿。例如广州火车站附近的“背包党”成员有些就是由犯罪被害人转变而成的。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在犯罪被害人的救助上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如石家庄政府对 2000 年石家庄市第二棉纺厂爆炸案的受害者和遇难家属发放补助,云南大学向马加爵案中的 4 名受害者的家属发放了一笔钱,但是这些非制度化,非法律化的途径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现实迫切要求我国制定统一的国家救助制度,并帮助犯罪被害人摆脱生存困境和缓解他们对社会的仇视。 武玉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J. 犯罪研究.2007,6:37 张鸿魏. 刑事被害人保护问题研究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25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 页二、国外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理论基础与国外救助制度模式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4 页(一)救助理论为什么要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其内在的理论依据在哪?对于上述问题,各国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国家责任论德国学者多持该观点,其认为国家对犯罪被害人进行救助是国家本身的责任。被害人的存在,正说明国家未能保护其公民免遭犯罪的侵害,因此对犯罪被害人的适当补偿是国家的责任。由于人民将实施自然法的权利让渡给了政治国家,因此国家应当负责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如果警察不胜任,疏忽大意或者根本不能防范犯罪,国家又不允许国民持有武器,实施私刑,那么当被害人不能从犯罪哪里获得赔偿时,国家自然应对其损失给予赔偿。2.社会保险论日本学者多持此观点,认为由于公民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因此国家与公民之间存在一种保险关系,就好比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关系,受到犯罪侵害被认为是“保险事故”,国家给予救助是应该的。简言之,国家对犯罪被害人的补偿是一种附加的社会保险。受到犯罪的侵害也视为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之类的社会保险的一个险种。当犯罪被害人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足够补偿时,应由国家给予补偿。3.社会福利论该观点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公民享受的社会福利也应该是平等的。当犯罪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又无法从犯罪人那里得到赔偿时,他们显然是“弱者”,那国家就应当给予救助。在现代社会,犯罪人作为犯罪的实施者,虽被囚禁,却也享有人道的待遇,而犯罪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的承受者,虽享有自由,但连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没有,两相比较是显失公平的。因此,国家应当不断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既要保证国民享有平等的福利,也要适当向处于生存困境的犯罪被害人倾斜。 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 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2627 郭建安. 犯罪被害人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02 大谷实.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2:122 周东平. 犯罪学新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627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5 页笔者认为,应当以国家责任论为基础,吸取社会福利论的合理因素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理由在于:维持社会治安,防止犯罪,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人们通过与国家订立契约的形式把惩罚犯罪的权利交给国家,那么国家在享有此权利的同时,也要保护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然而,国家责任论忽略了国家多应承担救助责任程度的探讨,社会福利论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缺陷。社会福利论着眼于国家对于犯罪被害人道义上的责任,为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对象、范围等具体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国家应当切实保护公民的利益和权利不受侵害,如国家未尽到责任,导致公民成为犯罪被害人,且他们不能从犯罪人那里获得赔偿或赔偿极度不足时,国家就要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并运用社会福利论机制予以救济,使犯罪被害人摆脱困境,并以此消除犯罪被害人可能仇视、报复社会的因素。(二)救助制度措施在救助对象的问题上,英国补偿法规定国家救助的对象为因为暴力犯罪(包括纵火和投毒)而受到伤害的人。美国联邦政府和半数以上的州都颁布了不犯罪被害人补偿法,以美国加州的补偿法为例,关于补偿的对象,其规定:第一,必须是因暴力犯罪致死或受到伤害的人;第二,必须是依赖被害人所生活的人;第三,申请人在犯罪发生时为本州的居民或者暂时离开本州的居民在本州外被害。荷兰的暴力犯罪补偿基金会临时设置法也规定其补偿对象为在荷兰境内遭受暴力犯罪侵害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就救助的范围而言,新西兰的法律规定,在其境内遭受的人身伤害的犯罪被害人可获得国家补偿,还进一步规定了特定的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精神损害的犯罪被害人同样可以获得国家补偿,这是新西兰补偿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在救助资金的来源方面,德国是以地方财政或者国家财政为财源,其规定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政府财政来对犯罪被害人进行救助,如果损害地不能确定的由犯罪被害人住所地或者通常居住地政府财政来救助。 王艳.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07. 凌萧. 关于建立我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构想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60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6 页最后是救助的机关和程序,各国家的规定各有不同。英国的刑事损害补偿局,法国设在地方法院的补偿委员会,日本都道县的公安委员会都是对犯罪被害人进行救助的机关。在日本,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属应在知道犯罪之日起 2 年内,或者从被害发生时 7 年内提出救助申请。而在荷兰,是于犯罪发生之日起 6 个月提出救助申请,犯罪行为发生 2 年后则不能提出救助申请。目前,我国没有一部针对犯罪被害人进行保护的法律,更谈不上具体的制度保障。架构我国的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制度,可以借鉴以上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也不能与我国实际的国情相分离,只有这样,才对我国的犯罪被害人及家属起到切实的保护作用。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7 页三、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制度设计在我国当前法律制度下,对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设计,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救助原则 如前所述,国家作为垄断了暴力镇压和惩罚犯罪武器的公共权利机构,承担保护人们、财产安全和抚慰人民疾苦的神圣职责。既然国家有这个责任,那接下来的问题是国家应当基于什么样的原则来进行救助。我们知道,在法律制度设计时,“原则具有主要矛盾揭示、价值取向定位、法律系统化支撑、漏洞弥补、法律解释保准、规范适用效力等多方面的功能。”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则: 1.及时救助原则因为犯罪是突发性的,犯罪被害人遭到犯罪侵害,势必对他的身体、心灵、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处于社会的不利地位。这时候,国家的公共福利救济程序就应当及时启动,使犯罪被害人尽快摆脱因为犯罪行为而导致的生活急剧下降的困境,否则,犯罪被害人有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摆脱困境,发生“恶逆变”。 2.适当补偿原则简言之就是国家是否给予给犯罪被害人提供救助和如何救助要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被害人的实际受损程度和其在犯罪过程中有无过错。在受到犯罪侵害后,犯罪行为给犯罪被害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是不一样的,损害后果较严重的,可给予较多的补偿,损害后果轻微的,可给予较少的补偿。并且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对于在犯罪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有较大过错的应不给予补偿。在作出补偿决定时,必须要考虑具体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标准,做出适当的决定,这样既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也防止了补偿标准无章可循的情况。(二)救助对象 孙谦.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J. 法学研究. 2007,2:50 贺小红.李国平.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想J. 行政与法.2008,3:10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8 页综观世界,有一些国家对救助的对象作了严格的限制。如美国,主要补偿遭受无辜的,严重暴力犯罪的被害人。各州赔偿委员会负责调查被害人对犯罪的发生有无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如果犯罪被害人也有过错时,则赔偿金额依具体情况减少,甚至分文不给。有一些国家则是在最广泛的范围内给予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如瑞士犯罪行为被害人帮助法规定:“任何因犯罪行为而使自己的身体、心理、性自决权遭受直接损害之人,均有权依据本法获得帮助,在一定情况下,被害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以及其他近亲之人,视为被害人。”笔者认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救助对象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犯罪被害人遭受的是暴力犯罪的侵害,对受其他犯罪侵害的要严格限制。如果只给予暴力犯罪的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就意味着国家给予公民的福利是不公平的,无法充分体现国家所承担的责任,之所以要进行严格限制,也是考虑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2.遭受犯罪侵害后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赔偿或赔偿极度不足而使生活陷入严重困难的犯罪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如果对生活困难的犯罪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不加限制进行救助,势必会改变国家救助的性质,贫困是属于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3.犯罪被害人必须无明显过错。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被害人是未成年人、老人、基本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应当根据其生活来源情况给予补偿,而不应考虑其责任大小。(三)救助的范围鉴于我国的国情,救助的范围不宜过大。人的生命和健康应当受到优先的考虑和尊重,因此,对因犯罪造成人身伤害的犯罪被害人要及时补偿,主要包括医疗费、丧葬费和解决犯罪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生活困难的费用。因为医疗费用、丧葬费用是犯罪人犯罪行为直接导致的结果,对于刑事被害人来讲是飞来横祸,加上无法从犯罪人及其他方面获得经济支持,生活处境十分困难。因此,国家理应就这部分费用进行补偿。 2 相比较而言,财产损失对犯罪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较轻,没有人身伤害那样紧急和迫切,在我国现阶段就国家救助这一块可暂不考虑。另外,对于某些犯罪(如性犯 朱沅沅.谢雨.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探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142 孙谦.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J. 法学研究. 2007,2:5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9 页罪),犯罪被害人除了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以外,其人格所受的侮辱,精神所受的伤害一点物质补偿是不能抚平的,所以,适当的精神损害补偿是必要的。当然,如果救助范围太过宽泛,在我国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会影响到整体救助的效果。(四)救助的方式笔者认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方式应以金钱救助为主,法律援助等多种方式为辅。联合国通过的为犯罪和滥用权利行为受害人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第 11 条规定金钱补偿为补偿方式,大多数国家也采取该方式。理由在于国家对犯罪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采用金钱救助的方式既可以直接弥补他们的物质损失,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在实践中也比较好操作。除了金钱救助,法律援助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在大呼对犯罪人进行法律援助的同时,犯罪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就被大大忽视了。鉴于此,对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经本人申请和有关机构审查核实,应当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免除或减少应当收取的法律服务费用,使其获得与对方当事人同等的诉讼或非诉讼权利。(五)救助的资金来源 资金的来源是建立国家救助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直接关系到救助是否能顺利进行。对此,各国的做法都不一致。如日本是基于警察厅的预算,韩国则以司法部的预算为财源,为确保资金的来源,上述两国都规定了国家可以对犯罪被害人行使代位求偿权。德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资金的来源规定了两种:现金补偿经费由联邦政府负担 40%,各邦地方政府负担 60%;如果将实物加上现金补偿,联邦政府负担全部补偿经费的 27%,各邦地方政府负担 73%。就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资金的来源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笔者认为应当走多元化的道路。首先,既然是国家救助,那国家财政预算应当作为基本的来源,其中,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也应当承担一部分。其次,在我国,有 185 个罪名都规定了财产刑,以此算来,每年收归国库的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考虑从这部分收入中抽出一部分来救助犯罪被害人。再次,在以国家财政为基础的前提下,也可以动员社会的力量来救助犯罪被害人,把社会捐助也作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财源。(六)救助的机关与救助程序 张鸿魏. 刑事被害人保护问题研究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1314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0 页 对于救助的机关,国际上由于各国刑事司法制度以及法执行的地位和权限的不同而有差异。如韩国是在地方检察院设置犯罪被害人救助会,德国设在劳工及社会福利部门,英国是由专门的机关刑事损害补偿局受理。我国学者的观点有三:第一,检察院;第二,法院;第三,设立专门的救助机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案件是否进入刑事审判程序来决定由检察院或法院作为救助机关。法院是案件的裁判机关,对犯罪被害人是否从犯罪人处得到赔偿和赔偿多少等具体状况都了解,因此,由法院作为救助机关是可行的。但是,在实现生活中,很多案件因为无法破获等原因而不能走到刑事审判这一步,要求法院作为救助机关比较牵强,那么,针对此种情况检察院由于有自行侦查犯罪案件等权力等优势而可以作为救助机关。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还不具备设立专门的救助机关的条件。对于救助程序,笔者认为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申请。犯罪被害人应当在犯罪行为发生起 2 年内向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这主要是参照我国民诉法和国家赔偿法的一般实效。在犯罪被害人已经死亡或缺乏行为能力的情况下,可以由犯罪被害人的遗属或者监护人、代理人提出救助申请。第二、调查。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受理救助申请后,对下列事项进行调查:犯罪被害人的年龄、职业及收入,有无抚养家属;犯罪被害人被害的性质、程度、有无后遗症、治疗费的数额,有无责任及程度;犯罪被害人是否获得赔偿,赔偿金的数额,是否参加保险,是否接受过社会捐助等其他渠道的救助。第三、执行。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对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国家救助申请进行申请,认为其符合条件的给予国家救助。救助金的发放应该采取一次性发放的方式,但救助的对象为青少年时,应该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进行。 周建华.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6:57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1 页结语上述有关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设计仅仅是一个基本框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更加细化的研究。让人可喜的是,青岛、淄博法院在这方面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立法实践经验。只是,面对中国复杂情况要从国家层面推进这一制度的启动还需要一个过程。但笔者希望,这一过程不要太漫长。因为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不仅能使犯罪被害人的法益保护落到实处,平复犯罪被害人失衡的心理,使其恢复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矫正被破坏的正义,实现人权保障的衡平,而且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具有重大的司法意义于社会意义。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2 页参考文献:1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 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2郭建安. 犯罪被害人学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周东平. 犯罪学新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4张鸿魏. 刑事被害人保护问题研究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255周其华. 论犯罪被害人合法权利的法律保护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4,12(2)6李松东. 试论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J .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57王丽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探析J. 社会科学论坛.2007,088周建华.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69李鹏.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210赵国玲.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理论与实践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311刘贵萍,许永强. 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J. 犯罪研究.2003,312孙彩虹. 亚洲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J . 河北法学.2004,713黄渝景.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刍议J. 政治与法律.2007,314许志.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J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5刘行.试论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 行政法研究.2007,416孙永生.柴春元.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新探讨J. 人民检察.2007,1917朱沅沅.谢雨.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探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8武玉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J. 犯罪研究.2007,619 孙谦.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J. 法学研究. 2007,220大谷实.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221贺小红.李国平.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想J. 行政与法.2008,322李楠.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分析与本土制度建构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3 页致 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肖艳红老师。肖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尽管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因为肖老师的严格我沮丧过,甚至不想再把论文写下去,但是当论文完成,我心里有难以言表的充实与自豪。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肖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肖老师大量的心血。向肖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其次感谢我的同学,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支持和帮助,碰到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拓宽了知识面。特别是一个论文组的同学,大家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帮助,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参考的图书以及资料丰富的数据库,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在此,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I 页目目 录录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一、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司法现状 2二、国外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理论与国外救助制度模式4(一)救助理论 41.国家责任论 42.社会保险论 43.社会福利论 4(二)救助制度措施 5三、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制度设计 7(一)救助原则 71.及时救助原则 72.适当补偿原则 7(二)救助对象 71.犯罪被害人遭受的是暴力犯罪的侵害,对受其他犯罪侵害的要严格限制 82.遭受犯罪侵害后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赔偿或赔偿极度不足而使生活陷入严重困难的犯罪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83.犯罪被害人必须无明显过错 8(三)救助的范围 8(四)救助的方式 9(五)救助的资金来源 9(六)救助的机关与救助程序9结 论 11参考文献 12致 谢 1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II 页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摘要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家对犯罪被害人进行救助成为当今世界刑事司法政策的普遍潮流。相比之下,我国对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基本还是空白。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已成为现实迫切的需要。通过对我国犯罪被害人现状的分析,以国家责任论并兼采社会福利论的合理因素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及时补偿原则和适当补偿原则,从救助对象、范围、资金来源和机关等方面对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进行制度设计。关键字:犯罪被害人 国家救助 制度设计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III 页On the state assistance of crime victim in ChinaAbstractSince the 1960s, the state assistance has been becoming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criminal judicial policy in world. At present, the state assistance of crime victim system in China has not yet to be established. Therefore, 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state assistance of crime victim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According to our state of the crime victim in China, the state assistance is based on the states responsibility theory and the reasonable factor which the social welfare theory. The state assistance of principle should be prompt compensation principle and just compensation principle. The state assistance are consisted of the assistance object,the scope,the source of founds, the assistance way, organization and so on.Key words: victim of crime, state assistance , system design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 页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学界对犯罪被害人的救助问题提到一个较高的层面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但有关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制度设计,则各国学者观点不一。德国学者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在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一书中写道:“国家赔偿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国家应该为公民提供保护。 ”施奈德认为,犯罪被害人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国家没有能保护其公民免遭犯罪的侵害,社会成员之间组成了一个共同体,如果他们其中的某一成员遭到犯罪的侵害,其他的社会成员就必须分担其损失。各国法律既然都规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那么,国家就应该为公民提供保护,防止犯罪的发生。因为罪犯常常无法赔偿他所造成的损失,为被害人着想,应当赞成对犯罪被害人进行国家补偿。并且他进一步的提出,国家未能保护其公民免遭犯罪的侵害,但国家至少能够通过刑事司法制度为被害人提供一个使他们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的环境。而日本的菊池幸一在新犯罪学一书中对于国家救助的理论基础却持不同的观点。他主张国家对犯罪被害人的补偿是一种附加的社会保险。其认为,国家对犯罪被害人的补偿是让社会全体平等负担犯罪被害的一种附加的社会保险。与其说补偿制度的实质是基于国家社会的责任的补偿,还不如说是对生活因被害而困苦的人的一种保险,该制度兼具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性质。就犯罪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S雷格尼里在1979 年美国国会的被害人立法情况中写道:犯罪被害人在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是被遗忘了的角落,在每一个可想到有援助和支持作用的方面,都给予了被告人,这包括法律代理的自由,辩护权,平反和许多其他的服务。他认为, 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 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26. 周东平犯罪学新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389390 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 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 页被害人的权利因犯罪人的行为而遭受严重侵害时,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援助,这与提倡的权利对等、权利均衡的观念是不相等的,因此要给犯罪被害人同等的法律援助。经过学者们奔走呼吁与各个国家实务部门的努力,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在国际社会引起普遍的关注与各国的合作。1985 年 11 月 29 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为犯罪和滥用权利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 ,规定当无法从罪犯或者其他来源得到充分的补偿时,会员国应设法向被害人提供金钱上的补偿,并且 2005 年 12 月,世界被害人学会召集世界各国的被害人学专家,为联合国起草了“为犯罪、滥用权利和恐怖主义受害者取得公理和支持的公约(草案) ” 。由此可见,对犯罪被害人进行国家救助已经取得国际上普遍的支持与认可。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郭建安编写了犯罪被害人学一书。在该书中作者介绍了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历史、理论基础和美国的相关经验。与此同时,作者还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紧迫性。郭建安认为: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强调国家对控制犯罪和补偿犯罪被害人的责任,使不能获得被告人赔偿的被害人最大程度地从被害后果中得以恢复,尤其是对暴力犯罪中的杀人、人身伤害、强奸等引起严重后果的案件的被害人及家属予以赔偿。1但该书更多是侧重于对他国经验的介绍,并没有就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制度没有做具体的设计。刘贵萍、许永强在 2003 年发表的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一文,对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作出了具体设计。他们认为,要构建这一制度,应首先确立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弘扬公平正义原则;有条件取得补偿原则;补偿的力度与损害的程度相适应的原则;以赔偿为主、以补偿为辅的原则。上述原则的提出,对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制度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该文提出的救助原则所体现的法理精神是较为深刻的。该文作者还对有关国家救助资金的来源、救助范围和顺序、救助机构和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1992399.1 郭建安. 犯罪被害人学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5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 页该文的缺陷则在于没有对救助的对象作出规定。因为救助对象是该制度的基础性要件,若没有明确的救助对象,接下来的救助措施就无从下手。李鹏的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则对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他认为:法律本身蕴含的价值,是指法律制度本身所弘扬的、代表全社会进步和全人类福祉的理念,诸如正义、自由和秩序等。我们所构建的制度也应当具有正义的本性,并体现对人性的要求和尊重,否则,该制度更难有生命力。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矫正了被破坏的正义,符合理性的要求。在他看来,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公平正义的理念,国家的契约责任和公民的信赖利益及其公共福利的需要。该文章看到了构建某一制度,必须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如同一栋建筑应当有足够坚固的地基一般。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救助的机关应当是在人民法院内部建立专门的被害人补偿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国家补偿基金,专款专用,并且对补偿对象作了较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有相当多是值得借鉴的,其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但有所不足的是,作者没有给予那些案件未破获的犯罪被害人的关注,所以其制度设计是有一定缺陷的。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国的成功经验。李楠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比较分析与本土制度建构为我国了解他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措施打开了一扇窗户。该文章分别从救助的对象、救助的犯罪类型、救助的范围及救助金额、救助金的来源及管理、救助的裁定机构和程序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在上述方面的立法状况及具体措施。而孙彩虹的亚洲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比较研究一文,则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到了与我国国情有相似之处的亚洲各国,对其他国家的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作了一个横向的比较研究后,李楠和孙彩虹认为:首先的问题是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犯罪被害人保护法,才能使具体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制度的设计上,比较之前的研究更为细致,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看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问题。近期武玉红的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对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制度设计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该文章不再赘述在我国构建该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而是从两个具体的刑事案件中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的 李鹏.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2:5556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4 页处遇出发,深入思考我国对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现状以及如何来实现对他们的保护。作者谈到非暴力犯罪被害人得不到赔偿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应当把他们纳入到国家救助的范围中来,只是应做严格的限定。这一建议使得我们看到保护犯罪被害人背后的公平正义的法理精神,正如作者所说:“国家对于社会成员应当提供平等的保护,对未能从加害人处获得足额赔偿的被害人都应当救助和抚慰,厚此薄彼,易造成新的社会不公,不利于国家补偿制度的有效展开。”作者还看到过失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提倡救助的犯罪类型不应当仅限于故意犯罪类型,过失犯罪行为的被害人也应在救助之列。同时,在救助程序上,作者更倾向于最大限度的保护犯罪被害人的权益。在犯罪被害人申请国家救助的时候,只要其能充分证明自己受到暴力犯罪的侵害重大损失就可以了,至于犯罪人是谁,有没有捉拿归案等问题,那是属于公安机关的职责。上述有关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研究的著述,无论是对外国成功经验的介绍还是对本国制度的架构,不论是在理论基础的研究和还是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当前的研究状况看,学者们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在制度设计上也更加细化,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犯罪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实现途径,为我国有关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法律的出台和制度措施的设计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思想。但是,这些制度措施的设计也还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救助机关的确定和救助资金的监督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武玉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J. 犯罪研究.2007,6:43.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设计设计) )课题申报审批表课题申报审批表(2008 届)学院(盖章):法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肖艳红职 称副教授课 题 名 称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课 题 类 型课 题 来 源*论文设计科研真题生产或 社会实际导师 选题其它说明:无适用专业法学专业学生班级法学花 041班预计完成课题周数12毕业实习地点贵阳市云岩区人民法院毕业论文 (设计)地点贵州大学1课题基本内容及要求(1)基本内容:针对犯罪被害人受到的伤害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和结合实践,提出国家救助的必要性,并作出具体的国家救助制度的设计。(2)要求:论文观点应当明确,结构清晰,语言通顺,格式规范。要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对资料进行阅读并思考,对犯罪被害人的相关知识要有自己的认识,立足与我国的国情作出制度设计并得出自己的结论。2题目特点(表现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上、表现在结合省情方面、表现在采用先进技术方面、表现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上)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属于法学专业犯罪学方向,运用犯罪学方面知识,解决了在理论和制度上如何对我国犯罪被害人进行国家救助的问题。在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还是空白,但犯罪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堪忧,因此现实迫切要求建立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制度。本论题既要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力求在理论上进一步的认识又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使自己在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更好的锻炼。3此题目往届是否做过?若已做过,写明做过几次,本届有何新的要求?近几年法学院的毕业生尚未写过该题。4题目的难易程度、工作量(论文字数或说明书字数、图纸数量) ,以及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何要求等本论题的难度中等。该论题的重点是对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制度设计,要对理论有比较深的认识,在理论的基础上来进行制度设计论证。虽然是在我国范围内,但也要借鉴他国的经验。写这个论题需要做充分的准备,一些很基本的理论的问题要知道,如具代表性的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 。其次,要多看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论文,看各国的具体做法以及各学者的观点。学生应掌握犯罪被害人的基本定义,特征及其权利保障的现状,国家救助的理论基础。对制度进行设计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设计,这样做的原因及优点。5完成本题目的条件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如何解决?(含上机时数)完成本题目的条件已经基本满足。该同学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校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的开放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条件。但仍需要同学资料的收集与阅读以及对问题的思考。6系(教研室)审查意见系(教研室)主任( (签字签字) ): 年 月 日7学院毕业 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组长( (签字签字) ): 年 月 日*注:1、若题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请在“说明”处填写科研项目名称;若来源于生产/社会实际,请写明题目来源单位;2、每人一份(各单位可根据情况确定一式几份)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号PB0404041056学院法学院班级学生信息姓名杨发娟专业法学法学花041 班教师信息姓名肖艳红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任务书 发出时间2007 年 12 月 20 日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论文(设计)起止时间2008 年 3 月 20 日2008 年 6 月 23 日 共需周数12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主要内容: 首先,给犯罪被害人这一概念给出一个定性,分析我犯罪被害人权利救助现状,今后研究会如何发展,这对于如何对他们进行救助是非常必要的。然后,对国家救助进行定性,从救助原则,救助对象,救助方式等方面来进行探讨。其间,介绍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救助的一些相关立法和经验,从各方面对国家救助来进行分析。从国际的范围内来看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问题,但最终是把着眼点放在我国,分析我国现在对犯罪被害人上进行国家救助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借鉴他国的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我国的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从制度上来进行设计,以求改变我国犯罪被害人合法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的现状。主要要求:根据贵州大学 2007 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南的有关要求,论文要求由学生独立完成,字数不少于 0.5 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规范、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论证方法得当、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预期目标: 于 2008 年 6 月初完成论文定稿计划进程:2007 年 12 月 16 日至 2007 年 12 月 23 日,选择论文题目。2007 年 12 月 25 日至 2008 年 3 月 20 日,查找资料,阅读资料。2008 年 3 月 21 日至 2008 年 3 月 31 日,开题报告会,填写开题报告表。2008 年 4 月 1 日至 2008 年 4 月 10 日,拟定写作提纲。2008 年 4 月上旬至 2008 年 5 月 20 日,完成初稿。2008 年 5 月 20 日至 2008 年 6 月 23 日,完成最终写作。2008 年 5 月下旬,答辩资格审查2008 年 6 月下旬,论文答辩,总结工作主要参考文献:1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 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2郭建安. 犯罪被害人学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周东平. 犯罪学新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4张鸿魏. 刑事被害人保护问题研究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255周其华. 论犯罪被害人合法权利的法律保护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4,12(2)6李松东. 试论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J .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57王丽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探析J. 社会科学论坛.2007,088周建华.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69李鹏.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210赵国玲.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理论与实践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311刘贵萍,许永强. 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J. 犯罪研究.2003,312孙彩虹. 亚洲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J . 河北法学.2004,713黄渝景.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刍议J. 政治与法律.2007,314许志.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J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5刘行.试论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 行政法研究.2007,416孙永生.柴春元.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新探讨J. 人民检察.2007,1917朱沅沅.谢雨.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探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8武玉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J. 犯罪研究.2007,619 孙谦.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J. 法学研究. 2007,220大谷实.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221贺小红.李国平.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想J. 行政与法.2008,322李楠.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分析与本土制度建构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注: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杨发娟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肖艳红学号Pb0404041056专业法学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第 一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根据题目对犯罪被害人的概念和对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查阅资料。主要收集如下资料: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的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 ;郭建安的犯罪被害人学 ;周东平的犯罪学新论 ;周其华的论犯罪被害人合法权利的法律保护 ;李松的试论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 ;王丽华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探析 ;周建华的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李鹏的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 ;赵国玲的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理论与实践 ;刘贵萍,许永强的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 ;黄渝景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刍议 ;许志的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 ;朱沅沅.谢雨的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探讨 ;武玉红的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等资料文献。 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本周的安排比较好,资料收集得比较充分,可以为今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有关其他国家关于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的资料也可以收集,以便借鉴。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二 周进展情况记录: 本周主要对上周收集的资料和文献阅读。通过读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的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 ,使我对犯罪被害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鹏的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 ,让我知道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怎样来看待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问题。通过对另外一些文章的阅读,我了解了进行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并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收集了一些与我国在某些方面相似的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实践方面的资料,如孙彩虹的亚洲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所看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会对论文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对以上的资料进行认真阅读,在此过程中深入地去思考,挖掘题目深层次所要体现的价值。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 C.1-1、附表 C.1-2. 附表 C.1-n 进行填写。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杨发娟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肖艳红学号Pb0404041056专业法学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第 三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主要是写开题报告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查阅的资料的内容和基本观点进行一个整体的阐述。对自己所要写的论文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也对犯罪被害人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有了一些认识,从发展趋势的方面去看如何在我国对犯罪被害人来进行国家的救助,以此和国际接轨。清楚自己要写的具体内容并找出收集资料的这段时间所存在的不足。对论文是一个很好的概括。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开题报告写得不错,语言的表达相对较好,但存在的问题是对资料的把握不到位,对问题地认识有待深入,所以观点难免空洞。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四 周进展情况记录: 对阅读的资料进行一个总结并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在查阅了某一论题一段时间内对所阅读的资料有个总结,对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归纳整理,收集对论文写作有用的信息。读书笔记是今后论文写作的一个理论的来源,对论文写作有很积极的作用。因此,本周还是一个对资料阅读的过程。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对于论文相关的资料有了一个总结与筛选。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去深入的思考蕴含在深层次的东西。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 C.1-1、附表 C.1-2. 附表 C.1-n 进行填写。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杨发娟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肖艳红学号Pb0404041056专业法学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第 五 周进展情况记录:这一周主要是修改开题报告。针对开题报告语言空洞的问题,认真阅读资料,得出自己的观点。对开题报告上的错别字进一步进行订正。对开题报告上面不通顺的地方进行修改。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修改过的开题报告较上次有进步。但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口语化,还要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的锻炼。对阅读资料还要做进一步的把握。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六 周进展情况记录: 本周主要在写了开题报告的基础上撰写论文的第一稿提纲。通过查阅和阅读资料,对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对论文提纲比较失望。该论文所要写的东西还是认识得不够深刻,语言的组织上有些混乱。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还是停留在口号上,没有自己的认识。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 C.1-1、附表 C.1-2. 附表 C.1-n 进行填写。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杨发娟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肖艳红学号Pb0404041056专业法学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第 七 周进展情况记录: 本周是阅读资料。重点阅读了万志鹏的论我国应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孙谦的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对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本文重点是要解决国家将从如何从制度层面救助被害人,要对讨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八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主要是写论文第一稿提纲进行修改。在上一周修改提纲的基础上重写提纲,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把很多学者都论证过的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必要性给删掉,使提纲的条理性更加到位。从国家责任论的基础上出发,兼采社会福利论的观点中有效的部分来做具体的制度设计,这样使论文提纲更具逻辑性。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就所完成的情况来看,逻辑结构较之以前严密,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具体制度设计不是对相关方面的罗列,而是要对提出的观点要做认真的论证,希望在这部分加强。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 C.1-1、附表 C.1-2. 附表 C.1-n 进行填写。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杨发娟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肖艳红学号Pb0404041056专业法学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第 九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主要是将论文第二稿提纲提交给指导老师修改,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核对并添加相关的内容。主要修改的地方有: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对于写这篇文章来说,犯罪被害人的特征是要针对国家救助来说的,不能脱离了国家救助去单独谈特征,应把特征和国家救助的制度设计方面联系起来。另外对国家救助的理论基础应写得更加详细,这样做制度设计起来更加有力,并且要对相应的格式进行调整。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提纲是认真去写的,但具体制度设计还是没有和理论基础很好的衔接起来,逻辑关系的掌握还是不够。语言些地方还是趋于口语化,希望增强语言的学术性和准确性。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十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写论文初稿。在第二稿提纲的基础上写论文初稿。在本周还是大量的看资料并深入思考。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写初稿时,请按论文的形式进行,注意文字的表达和段落之间的过渡。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 C.1-1、附表 C.1-2. 附表 C.1-n 进行填写。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杨发娟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肖艳红学号Pb0404041056专业法学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第 十一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是将论文初稿提交给指导老师修改,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核对并添加相关的内容。摘要的写作不符合要求,还有应该增加对外国制度措施的介绍,该部分要重新调整结构,另外结语部分页也要重新考虑。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问题比较多,还应再多而深入地阅读和思考资料,制度设计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救助程序如何启动没有考虑。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十 二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写论文二稿并定稿。在初稿的基础上写论文二稿。修改表达上有问题的句子,按学校的格式要求检查论文。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可以定稿,把英文摘要再仔细修改。再仔细查找有无错别字。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 C.1-1、附表 C.1-2. 附表 C.1-n 进行填写。贵贵州州大大学学本本科科生生毕毕业业论论文文(设设计计)开开题题报报告告表表 论论文文(设设计计)名名称称 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 论论文文(设设计计) 来来源源 教师选题 论论文文(设设计计)类类型型 A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肖艳红 学学生生姓姓名名 杨发娟 学学号号 Pb0404041056 班班级级 法学(2)班 一一、研研究究或或设设计计的的目目的的和和意意义义: (一)研究的目的:长期以来,人们强调保护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而在制度上对于陷入困境的犯罪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和实现却不够, 导致被害人心灵, 身体等方面所遭受的侵害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犯罪被害人这一群体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借鉴他国经验和结合本国实情, 以求建立适合我国的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制度, 实现对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法律化与正当化。 (二)研究的意义:通过对犯罪被害人的研究和分析,明确这一群体在遭受犯罪侵害后权利保障的现状。对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不足,会使被害人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对犯罪被害人进行救助,有利于犯罪被害人从被害中解脱出来,使这一群体的权益得到保护,消解犯罪被害人的怨恨与不满,更好的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秩序,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的精神得以具体体现。 二二、研研究究或或设设计计的的国国内内外外现现状状和和发发展展趋趋势势: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针对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已经开始得到重视。 许多学者已经著书和发表论文来探讨对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要改善犯罪被害人的现状,就要从立法上,司法上进行改革,如 2004 年 11 月青岛市刑事案件受害人生活困难救济金管理办法就是我国对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一次尝试。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给予犯罪被害人不同形式和不同来源的精神安慰和物质帮助, 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政策和社会政策保护犯罪被害人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潮流。随着新西兰在 1964 年 1 月颁布了世界第一部刑事损害赔偿法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超过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制度。 (三)发展趋势 从对被告人和罪犯的重视和对犯罪被害人的遗忘到把对犯罪被害人权益保护提上日程,可以看到国际社会对犯罪被害人的重视在不断提高。对犯罪被害人给予国家救助,可以展现国家对犯罪被害人的关怀,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使法律的正义深入人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三三、主主要要研研究究或或设设计计内内容容,需需要要解解决决的的关关键键问问题题和和思思路路: (一)主要研究的内容: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 (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犯罪被害人受到的伤害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和结合实践,提出国家救助的必要性,并作出具体的国家救助制度的设计,以改善犯罪被害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合法权益依然得不到切实保障的现状。 (三)思路 首先,给犯罪被害人这一概念给出一个定性,分析犯罪被害人的特性,研究现状,今后研究会如何发展,这对于如何对他们进行救助是非常必要的。 然后,对国家救助进行定性,从救助原则,救助对象,救助方式等方面来进行探讨。其间,介绍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救助的一些相关立法和经验,从各方面对国家救助来进行分析。从国际的范围内来看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问题,但最终是把着眼点放在我国,分析我国现在对犯罪被害人上进行国家救助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借鉴他国的相关经验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我国的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从制度上来进行设计,以求改变我国犯罪被害人合法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的现状。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一)具备的工作条件:已了解相关的理论,阅读相关资料,对犯罪被害人救助的现实情况有基本的依据。(二)解决的办法:理论依据的收集可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论文集、报刊杂志等;多阅读并理解原著,在理解吸收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时常与同学、朋友讨论,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注意积累,并请老师给予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写作阶段、答辩阶段。具体的进度和时间安排如下:1准备阶段(1)2007 年 12 月 16 日至 2007 年 12 月 23 日,选择论文题目。(2)2007 年 12 月 25 日至 2008 年 3 月 20 日,查找资料,阅读资料。(3)2008 年 3 月 21 日至 2008 年 3 月 31 日,开题报告会,填写开题报告表。(4)2008 年 4 月 1 日至 2008 年 4 月 10 日,拟定提纲。2写作阶段(1)2008 年 4 月上旬至 2008 年 5 月 20 日,完成初稿。(2)2008 年 5 月 20 日至 2008 年 6 月 23 日,完成最终写作。3答辩阶段(1)2008 年 5 月下旬,答辩资格审查(2)2008 年 6 月下旬,论文答辩,总结工作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 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2郭建安. 犯罪被害人学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周东平. 犯罪学新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4张鸿魏. 刑事被害人保护问题研究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255周其华. 论犯罪被害人合法权利的法律保护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4,12(2)6李松东. 试论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J .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57王丽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探析J. 社会科学论坛.2007,088周建华.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69李鹏.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210赵国玲.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理论与实践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311刘贵萍,许永强. 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J. 犯罪研究.2003,312孙彩虹. 亚洲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J . 河北法学.2004,713黄渝景.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刍议J. 政治与法律.2007,314许志.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J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33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502772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