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论文.doc

乳化液泵的设计【7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5074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59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5-22 上传人:信达机械Q****3512...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乳化液 设计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乳化液泵 乳化液泵的设计
资源描述:

乳化液泵的设计

67页 22000字数+论文说明书+外文翻译+7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三缸单作用乳化液泵装配图.dwg

三缸单作用泥浆泵装配图.dwg

乳化液泵的设计说明书.doc

关于制图若干规定.doc

壳体.dwg

外文翻译-轴向活塞泵.doc

大学德育论文.doc

曲轴.dwg

泵体.dwg

连杆组件.dwg

齿轮轴.dwg

摘要

在当今的生产技术领域内,广泛应用着乳化液泵,它与乳化液箱组成乳化液泵站,是井下综合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的动力源泉,是煤矿井下支护作业“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及“液压支架”的专用小型推移式注液设备。该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移动灵活、工作平稳可靠和高效节能安全的特点,尤其空间狭小的坑道口,掘进头,低煤层等地段,更是一般大型泵站无法替代的产品。此次设计乳化液泵主要是因为它在煤矿工业上有主要的应用。

在此次设计中,首先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确定泵的型式,选用曲轴连杆机构为传动方式的结构型式,将曲线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总体方案确定以后通过液力计算对液力端型式进行选择,根据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对传动端的结构型式进行选择。选出电机的型号,考虑到给定的设计参数通过计算确定泵的主要结构尺寸及参数。再通过设计计算进行液力端主要部件液缸体的设计及校核,传动端的主要部件减速机构、曲轴、连杆的设计及校核,经过校核计算,最终设计合理。

关键词:柱塞  流量  往复泵  曲柄   连杆

Abstract

In the nowadays field of the technique of the production,extensive use the pump of the emulsification,it integrate with the emulsification liquid make up of emulsification pumping station.It is the bottom of a well synthetical excavate coal working face timbering facility's power headspring,it is also the appropriative minitype process injecting liquid equipment which uses coal mine bottom of a well timbering work “ in the manner of qutside injecting monocase hydraulic pressure  underpinning” and “hydraulic pressure bracket”.The pump have many traits eg: small volume、light weight、manipulate simple and convenient、moving  agility 、work  placidity and credibility、 high  efficiency、 saving energy sources , safety and so on.Especially in narrowness roomage's sap ostium、 grub entrance、low coal seam  region and so on,it is also the bigness pumping station cannot instead. In this about design the pump of the emulsification,the importance of the reason is that it has extensive use at the coal mine industry.

oncoming design, in the first place, adopting the contrast method go along collectivity project design, confirm the pump' type, chooseing the crank connects pole orgnization's transmission fashion configuration style. Hadorwould the curve sport transform  the    beeline sport .After the collectivity project design, get across liquid mechanics calculate choosing fluid force end configuration style .Bases hydrodynamics and hydro- mechanism chooseing the transmission end configuration style.Vote in electromotor's type considering the giving design parameter overpass counting confirm the pump mostly configuration dimension and parameter,after the parameter making certain basis power electing electromotor's type.Afterwards passing reckon design for the fluid force end important part liquefy urnbody go along designing and validating ,transmission end's important parts eg: decelerate organization、crank and connects pole's designing and validating, come by the validate accounting ,at last testify the design is feasible.

Key words:The pillar fills   flux   to and fro pump   crank  connects pol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的意义 1

1.2乳化液泵的用途 1

1.3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

第二章 总体方案的确定 4

2.1泵型的选择及特点 4

2.1.1机动泵及其共同特点 4

2.1.2直接作用泵及其特点 5

2.1.5 隔膜泵及其特点 7

2.1.6卧式泵及其共同特点 7

2.1.7 立式泵及其共同特点 7

2.2液力端结构型式选择 8

2.3传动端结构型式选择 8

第三章 泵的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11

3.1泵的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11

3.1.2柱塞直径和行程的确定 12

3.2电动机的选择 15

3.2.1原动机功率的选择与确定 15

第四章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9

4.1液力端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9

4.2传动端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1

4.2.1机体的组成及设计 21

4.2.2曲轴设计 28

4.2.3连杆设计 44

4.2.4柱塞及其密封 52

第五章 泵使用说明书 56

5.1结构说明 56

5.1.1箱体传动部件 56

5.1.2.泵的液压部分 57

5.1.3泵的维修和保养 57

结论 60

致谢 61

参考文献 62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意义

乳化液泵作为一种通用机械,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井下综合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的动力源泉,其工作状态好坏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要实现煤矿井下安全作业,提高采煤工作效率,防止出现重大设备安全事故,保障乳化液泵井下安全运行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乳化液泵是煤矿井下支护作业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装备与工具,其传动方式简单可靠,量大面广,具有高效低耗、安全可靠、移动灵活轻便、操作简单,无污染的特点,深受广大煤矿工作者的欢迎 。这些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其核心技术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国内领先水平。乳化液泵在其他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的需求量特别大。

1.2乳化液泵的用途

乳化液泵站是井下综合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的动力源泉,是煤矿井下支护作业“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及“液压支架”的专用小型推移式注液设备,也是支护作业更换维修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乳化液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移动灵活、工作平稳可靠和高效、节能、安全的特点,尤其是在空间狭小的坑道口、掘进头、低煤层和回采面等地段,更是一般大型注液泵站无法替代的产品,深受广大煤矿工作者的欢迎。乳化液泵是要实现煤矿井下安全运行的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乳化液泵具有流量均匀、压力稳定、运转平稳、强度高、脉冲小、油温低、噪声小、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所以还广泛适用于管道清洗、工件清洗、玻璃清洗、工程掘进等。

1.3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乳化液泵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流体力学、液压传动、机械制图和流体机械等的学习对设计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到车间的参观和对泵的一些零部件及工作原理的认识使我对乳化液泵的设计有了基本的思路,利用理论课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热力学分析和对比计算,再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计算相结合进行方案的设计,根据计算校核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设计修订,实现优化设计,并能很直观的反映出乳化液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很多生产技术领域内,广泛使用着以曲柄连杆机构为传动方式的柱塞泵。此种传动方式,简单可靠,量大面广。从小型的实验室计量泵到超过1 MW的大功率石油钻井泵,以及油田注水、压裂、固井、输油、输液等工况往复泵,几乎均被此种传动方式所覆盖,可谓独领风骚、经久不衰。应该肯定,以往对传统往复泵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系统完整,揭示其运动规律与动力特性,对发展生产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任何其它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恰恰在对传统往复泵工作机理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到传统的曲柄连杆机构所决定的运动与动力特性局限了其自身的应用范畴及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领悟出一个道理,即在曲柄连杆机构传动的往复泵中,其所以要发展三缸泵、四缸泵、五缸泵、六缸泵甚至七缸泵等多缸泵,从动力学特性的本质上来判断,都仅仅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叠加加速度,以减小液流惯性损失,以及减小叠加排量波动度,以改善吸入性能和排液工艺质量,即采用增加结构复杂性的手段来改善曲柄连杆传动方式的动力特性与运动特性,这在机械设计中是常见的事情,但其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在传统的曲柄连杆机构传动的往复泵发展过程中,排量、压力的波动以及吸入系统惯性损失对自吸性能的严重影响,始终制约着泵速的提高。虽然排出预压空气包、吸入缓冲器及吸入灌注泵的配套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但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适当增长冲程长度、合理降低额定泵速、发展中速往复泵”的技术路线。这种对策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对曲柄连杆机构往复泵适用范围的标定,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运行工况、使用条件、制造水平、基础工业水准的条件下,曲柄连杆机构的往复泵只适应在中速或较低的泵速下才能确保其运动的可靠性。如果提高泵速,则必须附加排出端减振装置和吸入端灌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提高泵速所导致的减小往复泵体积及质量的优点,将被附属设备复杂程度的提高、质量的增加以及维修成本的增加抵销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说,企图在单纯的参数设计上提高泵速、缩短冲程来减小往复泵的体积与质量,主观愿望在情理之中,客观效果在意料之外,因而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矛盾,并且任何新生事物也只能在一定的领域内具有适应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认识作为引玉之砖:

(1)传统的往复泵,仍将继续在生产技术领域内发挥巨大作用,一般地说,在中速和较低的泵速下,可靠性程度较高,“适当增长冲程长度、合理降低泵速”的技术路线仍是切合实际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2)恒排量往复泵,以发展三缸单作用型式为宜,如果盲目增加缸数,其效果将与发展恒排量泵的宗旨背道而驰,如果毫无顾忌地提高泵速,也将引起单缸内的汽化并使工况恶化,因此,凸轮传动的恒排量往复泵的参数设计,似宜为“适当缩短冲程长度、合理提高额定泵速”。

(3)恒排量往复泵对油田注水泵、增压注水泵、注聚合物泵特别适应,具有现实的技术开发价值,并将对驱油泵(特别是稠油泵)等有特殊工艺要求的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4)传统往复泵与恒排量往复泵,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必将长期共存,并按技术特征、工况条件、工艺要求、经济效益来划分其各自占领的领域、各扬其长、各得其所、互相补充、共同发展。

第二章 总体方案的确定

2.1泵型的选择及特点

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和压力高等应用特点,选用的泵型为往复泵,往复泵可以分为机动泵、手动泵、柱塞泵、隔膜泵、计量泵、立式泵、卧式泵、对置式泵、轴向平行式泵等,这些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22]。

2.1.1机动泵及其共同特点

用独立的旋转原动机(如电动机、柴油机、汽油机等)驱动的泵,称为机动泵。用电动机驱动的泵又叫电动泵。

机动泵通常由液力端、传动端、减速机,原动机及其附属设备(润滑、冷却系统等)所组成。

结论

乳化液泵与乳化液箱组成乳化液泵站。乳化液泵站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井下综合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的动力源泉,煤矿井下支护作业“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及“液压支架”的专用小型推移式注液设备,也是支护作业更换维修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乳化液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移动灵活、工作平稳可靠和高效、节能、安全的特点,尤其是在空间狭小的坑道口、掘进头、低煤层和回采面等地段,更是一般大型注液泵站无法替代的产品,深受广大煤矿工作者的欢迎。由于乳化液泵具有流量均匀、压力稳定、运转平稳、强度高、脉冲小、油温低、噪声小、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所以还广泛适用于管道清洗、工件清洗、玻璃清洗、工程掘进等。针对煤矿的需要和以上的突出优点,我对乳化液泵进行了设计。

本文主要介绍了乳化液泵的设计过程,首先是总体方案的确定,通过对机动泵、直接作用泵、手动泵、活塞泵和柱塞泵、卧式泵及立式泵等几种型式的往复泵的对比,选出泵的型式。选用曲轴连杆机构为传动方式的结构型式,将曲线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总体方案确定以后通过液力计算对液力端型式进行选择,根据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对传动端的结构型式进行选择。再通过设计计算进行液力端主要部件液缸体的设计及校核,传动端的主要部件减速机构、曲轴、连杆的设计及校核,经过校核计算,最终设计合理。此次设计的主要优点是尺寸设计合理,看起来较美观。乳化液泵的滑块机构采用的是镀膜材料,可以延长滑块的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通过设计,乳化液泵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及其他一些领域内满足应用,较好的适应环境,设计合理。

致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韩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指导老师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使我受益匪浅并使我能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设计。在大学生活的四年当中,许多老师在学习、生活中都给了我亲人般的关怀和帮助,使我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在此向所有的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能够顺利完成这次毕业设计,也离不开老师精心的指导,为了让我明白每一个环节,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许多的同学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再次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们。

参考文献

[1]. 郭卫,王云平. 乳化液泵曲轴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机床与液压,2004(06)

[2] 石惠天. 乳化液泵微机在线状态监测的实验研究. 煤矿机械.,1997(03)

[3] 胡启智,王艳,施锦华,张美玲. 温度压力测试系统的研制. 煤矿机械,2004(11)

[4] 马丽. 乳化液泵容积效率的试验研究. 煤矿机电,1997(05)

[5] 马海风,宋胜伟,胡金平. QRB125—N系列乳化液泵的研制. 煤炭技术,2003(04) 

[6] 王云平,郭卫. PRB250/31.5乳化液泵曲轴结构的有限元——优化分析.机床与液压.2004(08) 

[7] 朱松青,周辉. 乳化液泵节能控制的一种方法.  煤矿机电,2001(06)

[8] 魏季良. 一种乳化液泵用二级压力控制液控阀. 液压与气动  2001(10)

[9] 郭卫,孙战彬,樊小晶,王云平. 乳化液泵的工况故障诊断系统. 重型机械 2003(10) [10] 张天然. PRB型乳化液泵卸载阀的改进  .煤矿机械 1998(07) 

[11] 曹春玲,李海宁,. 乳化液泵滑块的特点及结构改进. .煤矿机械 2006(02)

[12] 周前,杨师斌. 乳化液泵发热问题的研究. .煤矿机械 2002(12)

[13]周雷,金光熹,王春六,陆太谦. 无连杆往复压缩机滑块的摩擦热学研究.压缩机技术 1993,(07) 

[14] 唐建华. 乳化液泵箱体两垂直孔垂直度的检测. 煤矿机电 1996,(05)

[15] 李桂三,吴庆国. 斜面摩擦与自锁新探. 机械工程师 1994,(05)

[16] Ochonski W.Studies on Radial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Friction Forces in Soft-Packed Stuffing-box Seal.Proceedings of the JSLE International Tribology Conference,Tokyo Japan,1985

[17] Herbich and Vallcati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l dredge pump. Lehigh University Report  No 33 for USA Army Engineers, Sep.1961

[18]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机械制图.第五版 2003.8

[19]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五版.2001.4

[20]任金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2

[21]濮良贵 纪名刚 .机械设计.第七版.

[22]韩建勇.往复泵.第一版.2000.10

[23]GuyH.J.Osselaere,Loppem-EedelgemDanielm.Danhieux,Gent,both of Belgium.Axial Piston Pumps,2000,5

[24] Zangeneh M, Coto A, Harada H. On the Design Criteria for Suppression of Secondary Flows in Centrifugal and Mixed Flow Impellers. ASME 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 1998,120:723~735

内容简介:
I 摘要 在当今的生产技术领域内,广泛应用着乳化液泵,它与乳化液箱组成乳化液泵站,是井下综合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的动力源泉, 是 煤矿井下支护作业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及 “液压支架 ”的专用小型推移式注液设备。该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移动灵活、工作平稳可靠和高效节能安全的特点,尤其空间狭小的坑道口,掘进头,低煤层等地段,更是一般大型泵站无法替代的产品。此次设计乳化液泵主要是因为它在煤矿工业上有主要的应用。 在此次设计中,首先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确定泵的型式,选用曲轴连杆机构为传动方式的结构型式 ,将曲线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总体方案确定以后通过液力计算对液力端型式进行选择,根据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对传动端的结构型式进行选择。选出电机的型号 , 考虑到给定的设计参数通过计算确定泵的主要结构尺寸及参数。再通过设计计算进行液力端主要部件液缸体的设计及校核,传动端的主要部件减速机构、曲轴、连杆的设计及校核,经过校核计算,最终设计合理。 关键词:柱塞 流量 往复泵 曲柄 连杆 n of of of it up of is of a s it is of a in of so in s so on,it is In of of is it at in go s in s s go s s by at is he to 目录 摘要 . I . 一章 绪论 . 1 . 1 化液泵的用途 . 1 计的理论基础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 第二章 总体方案的确定 . 4 . 4 动泵及其共同特点 . 4 接作用泵及其特点 . 5 膜泵及其特点 . 7 式泵及其共同特点 . 7 式泵及其共同特点 . 7 力端结构型式选择 . 8 动端结构型式选择 . 8 第三章 泵的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 11 的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 11 塞直径和行程的确定 . 12 动机的选择 . 15 动机功率的选择与确定 . 15 第四章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19 力端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19 动端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21 体的组成及设计 . 21 轴设计 . 28 杆设计 . 44 塞及其密封 . 52 第五章 泵使用说明书 . 56 构说明 . 56 体传动部件 . 56 . 57 的维修和保养 . 57 结论 . 60 致谢 . 61 参考文献 . 62 1 第一章 绪论 乳化液泵作为一种通用机械,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井下综合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的动力源泉,其工作状态好坏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要实现煤矿井下安全作业,提高采煤工作效率,防止出现重大设备安全事故,保障乳化液泵井下安全运行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乳化液泵是煤矿井下支护作业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装备与工具,其传动方式简单可靠,量大面广,具有高效低耗、安全可靠、移动灵活轻便、操作简单,无污染的特点,深受广大煤矿工作者的欢迎 。这些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拥有多项 国家专利,其核心技术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国内领先水平。乳化液泵在其他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的需求量特别大。 化液泵的用途 乳化液泵站是井下综合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的动力源泉, 是 煤矿井下支护作业 “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及 “液压支架 ”的专用小型推移式注液设备,也是支护作业更换维修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乳化液 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移动灵活、工作平稳可靠和高效、节能、安全的特点,尤其是在空间狭小的坑道口、掘进头、低煤层和回采面等地段,更是一般大型注液泵站无法替代的产品,深受广大煤矿工作者的欢迎 。乳化液泵是要实现煤矿井下安全运行的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乳化液泵具有流量均匀、压力稳定、运转平稳、强度高、脉冲小、油温低、噪声小、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所以还广泛适用于管道清洗、工件清洗、玻璃清洗、工程掘进等。 计的理论基础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乳化液泵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流体力学、液压传动、机械制图和流体机械等的学习对设计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到车间的参观和对泵的一些零部件及工作原理的认识使我对乳化液泵的设计有了基本的思路,利用理论课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热力学分析和对比计 算,再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计算相结合进行方案的设计,根据计算校核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设计修订 ,实现优化设计,并能很直观的反映出乳化液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很多生产技术领域内,广泛使用着以曲柄连杆机构为传动方式的柱塞泵。此种传动方式,简单可靠,量大面广。从小型的实验室计量泵到超过 1 大功率石油钻井泵,以及油田注水、压裂、固井、输油、输液等 工况往复泵,几乎均被此种传动方式所覆盖,可谓独领风骚、经久不衰 。应该肯定,以往对传统往复泵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系统完整,揭示其运动规律与动力特性,对发展 生产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任何其它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恰恰在对传统往复泵工作机理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到传统的曲柄连杆机构所决定的运动与动力特性局限了其自身的应用范畴及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领悟出一个道理,即在曲柄连杆机构传动的往复泵中,其所以要发展三缸泵、四缸泵、五缸泵、六缸泵甚至七缸泵等多缸泵,从动力学特性的本质上来判断,都仅仅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叠加加速度,以减小液流惯性损失,以及减小叠加排量波动度,以改善吸入性能和排液工艺质量,即采用增加结构复杂性的手段来改善曲柄连杆传动方 式的动力特性与运动特性,这在机械设计中是常见的事情,但其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在传统的曲柄连杆机构传动的往复泵发展过程中,排量、压力的波动以及吸入系统惯性损失对自吸性能的严重影响,始终制约着泵速的提高。虽然排出预压空气包、吸入缓冲器及吸入灌注泵的配套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但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出现的 “适当增长冲程长度、合理降低额定泵速、发展中速往复泵 ”的技术路线。这种对策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对曲柄连杆机构往复泵适用范围的标定,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运行工况、使用条件、制造 水平、基础工业水准的条件下,曲柄连杆机构的往复泵只适应在中速或较低的泵速下才能确保其运动的可靠性。如果提高泵速,则必须附加排出端减振装置和吸入端灌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提高泵速所导致的减小往复泵体积及质量的优点,将被附属设备复杂程度的提高、质量的增加以及维修成本的增加抵销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说,企图在单纯的参数设计上提高泵速、缩短冲程来减小往复泵的体积与质量,主观愿望在情理之中,客观效果在意料之外,因而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矛盾,并且任何新生事物也只能在一定的领域内具有适应性,归纳 起来,有以下几点认识作为引玉之砖: (1)传统的往复泵,仍将继续在生产技术领域内发挥巨大作用,一般地说,在中速和较低的泵速下,可靠性程度较高, “适当增长冲程长度、合理降低泵速 ”的技术路线仍是切合实际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3 (2)恒排量往复泵,以发展三缸单作用型式为宜,如果盲目增加缸数,其效果将与发展恒排量泵的宗旨背道而驰,如果毫无顾忌地提高泵速,也将引起单缸内的汽化并使工况恶化,因此,凸轮传动的恒排量往复泵的参数设计,似宜为 “适当缩短冲程长度、合理提高额定泵速 ”。 (3)恒排量往复泵对油田注水泵、增压注水泵、注 聚合物泵特别适应,具有现实的技术开发价值,并将对驱油泵 (特别是稠油泵 )等有特殊工艺要求的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4)传统往复泵与恒排量往复泵,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必将长期共存,并按技术特征、工况条件、工艺要求、经济效益来划分其各自占领的领域、各扬其长、各得其所、互相补充、共同发展。 4 第二章 总体方案的确定 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和压力高等应用特点,选用的泵型为往复泵,往复 泵可以分为机动泵、手动泵、柱塞泵、隔膜泵、计量泵、立式泵、卧式泵、对置式泵、轴向平行式 泵等,这些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22。 动泵及其 共同特点 用独立的旋转原动机(如电动机、柴油机、汽油机等)驱动的泵,称为机动泵。用电动机驱动的泵又叫电动泵。 机动泵通常由液力端、传动端 、减速机,原动机及其附属设备(润滑、冷却系统等)所组成。 机动泵的共同特点: 的流量) Q 只取决于泵的主要结构参数 n(每分钟往复次数)、 S (柱塞的行 程 )、 D (柱塞直径)而与泵的排出压力几乎无关,当 n 、 S 、 D 为确定值时,泵的流量是基本恒定的。 是一个独立参数,不是泵的固有特性,它只取决于排出管路的特性而与泵的结构参数和原动机的功率无关。 的传动端,故一般讲,结构较复杂,运动零部件数量较多,造价也较昂贵。 表 2见的几种机动柱塞泵的参数范围 22 用途(介质) 化工用泵(化工介质) 液压机(乳化液) 泵型 卧式三联(缸)单作用柱塞泵 卧式三联(缸)单作用柱塞泵 Q ( h) 561205 2P (10N/ 32025 50050 n (26024 800110 S (10 3 m) 22065 28020 D (10 3 m) 11545 16016 30(m/s) 22555040 接作用泵 及其特点 液力端 柱塞与动力端直接连接的泵,通称为直接作用泵。动力端的工作介质可以是蒸汽,压缩气体(通常是空气)或有压液体(一般是油)。其中最常用的是蒸汽,也叫蒸汽直接作用泵。 直接作用泵通常由液力端、动力缸,配汽(气或液)机构及其它附属设备所组成。 直接作用泵的共同特点: 均流量( 泵的流量)也只取决于 n 、 S 、 D 于蒸汽源的压力是恒定的,因此当在蒸汽进口截流时,进入 汽缸(动力缸)的蒸汽量和蒸汽压力将同时发生变化,相应的柱塞速度或 n 将发生变化,从而泵的流量就不能恒定;另一方面,如果泵的排出压力增高时,由于汽缸内蒸汽压力不变,所以柱塞速度(或 n )就 会自行降低,泵的流量也随之减小。故蒸汽直接作用不会过载。 此,对于直接作用泵来讲,泵的最大排出压力取决于它和动力端工作介质的压差。这样一来,安全阀就可设置工作介质一侧,既可以保护动力源 设备又使操作上比较安全。 此,就泵本身来讲,结构较简单,易损件少,造价也较低廉。但对于需要自备动力6 源的直接作用泵,泵机组还是较为复杂的。 要改变工作介质的流量就可以达到泵的流量调节的目的。 点是蒸汽直接作用泵,因无产生火花的动力装置,因此适用于要求防火的场合。 有双联(缸)双作用,双联(缸)单作用,单联(缸)双作用或单联(缸)单作用几种有限的型式。 由于上述特点,直接作用泵使用范围没有机动泵那样广泛。目前,蒸汽直接作用泵主要用于输送石油及其副产品,如石蜡、沥青等;以气或液体为工作介质的直接作用泵则主要用作产生高压或超高压的增压泵 22。 动泵 及其特点 用人力通过杠杆机构驱动柱塞做往复运动的泵,称为手动泵。 手动泵的特点: 均无定 值 ,它取决于人力在单位时间内的操作次数和操作均匀程度。 的额定排出压力则与泵的结构强度,液力端密封质量及人力大小有关。 手动泵主要用于缺少动力或无须其他动力的场合。例如:简易水压试验,简易农药喷雾、农村简易深井提水,食品工业提升液状物以及简易消防用泵等。 塞泵及其 特点 在液力端往复运动副上,运动件上 无密封元件的叫柱塞。相应的泵称为柱塞泵 . 柱塞泵的特点: 塞直径可制得很小,但不宜过大目前所见到的柱塞直径范围大多 在 D =3 150( 10 3 m) ,个别的达 径过小,会遇到加工工艺上的困难,直径过大,特别是卧式泵,因柱塞自重过大造成对密封的偏磨,影响密封的使用寿命。 塞泵大多制成单作用的,几乎不制成双作用泵。 料箱)在结构上易于变形,在材料选择上也比较灵活,故柱塞泵适用的排出压力范围较广泛,且宜制成高压泵。 7 膜泵及其特点 泵的液力端借助于隔膜(膜片、波纹管等)来组成工 作腔,以隔膜周期弹性变形来代替柱塞的往复运动的泵,称为隔膜泵。 隔膜泵的特点: 此可作到输送介质绝对不外漏。因此,隔膜泵适于输送易燃、易爆、剧毒、恶臭以及具有放射性等对人体有害的介质,也用于输送纯度高、价格昂贵的物料。对于强腐蚀、易挥发、易结晶以及磨砺性很强的悬浮液,有时也采用隔膜泵,以改善柱塞密封的工作条件,延长其使用寿命。 隔膜的弹性变形挠度通常很小,故对隔膜泵来讲,隔膜工作腔的行程容积不可能很大,否则其径向尺寸就会很 大。另外,隔膜泵的每分钟的往复次数也较低。 膜泵的余隙容积较大,而且在泵 的吸入过程中需要额外克服隔膜变形的阻力,故隔膜泵吸入性能较差,容积效率也较低。 别是液力隔膜泵在结构上要比柱塞泵复杂,使用、维护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式泵 及其 共同特点 液缸或柱塞中心线为水平布置的泵,均称为卧式泵。 往复泵多为卧式泵,其共同特点如下: 、装、使用、维修较为方便。 需要很高的厂房;但在长、宽方向尺寸较大时 ,占地面积 则较大。 封件在工作时须承受柱塞自重,容易产生偏磨,尤其当柱塞较重、悬臂很长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泵的基础承受水平分力的能力又较差,故卧式泵对基础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较高。 式泵及其共同特点 液缸或柱塞中心线是垂直布置的泵,称为立式泵。 立式泵的共同特点: 房高,但长、宽方向尺寸小,、占地面积少。 8 塞密封不承受柱塞自重,不易产生偏磨。 直分力大,而泵基础有较强的承 受垂直分力的能力,故对基础要求不高。 式泵的吸排阀、吸排管布置上较困难,拆装、维护也不太方便 ,特别是当液力端置于下侧时更明显。但当把液力端置于上侧时,则有所改善。 通过对以上几种型式泵的特点的对比,再结合乳化液泵本身的结构特点及其用途,此次设计选用三联单作用机动卧式柱塞泵。 力端结构型式选择 在往复泵上把柱塞从 滑块 处脱开一直到泵的 进出口处的部件,称为液力端,液力端是介质过流部分,通常由液缸体 ,活 塞和缸套或柱塞及其密封(填料箱)、吸入阀和排出阀组件、缸盖和阀箱盖以及吸入和排出集合管(或集 液器)等所组成,液力端结构型式的选择应与泵型及总体结构型式时,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力阻力损失小,为此,液流通道应力求短而直,尽管避免拐弯和急剧的断面变化。 允许有死区,造成气体滞留,通常,吸入阀应置于液缸体下部,排出阀应置于液缸体顶部。 利于阀板正常启闭和密封,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倾斜和水平布置。 其是对高压短行程泵或当泵输送含气量大,易挥发性介质时,更应力求减小余隙容积。 换方便。 不同的泵有不同的液力端,甚至相同的泵型也有不同的液力端,因此液力端结构型式很难统一划分,按泵的吸入阀、排出阀的布置型式、液流通道特性和结构特性可分为:直通式、直角式、阶梯式。对于卧式三联单作用柱塞泵的液力端选用直通式。 动端结构型式选择 往复泵上传递动力的部件叫传动端,对于机动泵,传动端是指从 滑块 起一直到主轴(曲轴)伸出端(动力输入端)为止的部件,如果是泵内减速的,则9 传动端包括减速机构,如果是泵外减速的,则传动端不包括减速机构,减速机独立,如果是直联泵则传动端没有减速机构,也无减速机 。对直接作用泵,传动端即指动力缸(汽缸、气缸)等部件。机动泵的传动 端主要由机体、曲轴连杆、曲柄、 滑块 及润滑冷却等辅助设备所组成 11。传动端结构型式选择也应和泵型及总体结构型式选择同时进行,在选择和设计传动端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图 2化液泵总体结构图 1 机体 2 连杆 3 滑块 4 曲轴 5 减速机构 6 缸套组件 7 柱塞 10 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须是润滑可靠,满足比压和 许值,润滑油温升也限制在设计要求以内,必要时应有冷却设备。 力求减小连杆比 )( l 这样不仅可减小 滑块 处的比压,而且可减少惯性水头的影响,从而可改善泵阀工作条件和泵的吸入性能。 柄间错角,力求使机械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得到平衡,减轻对基础的挠力载荷。 其是 立式泵传动端,应考虑重心的稳定性。传动端顶部应设有运转时排气,停车时封闭的排气装置,底部应设有排放润滑油的油脂。 、检修方便,大型泵的传动端还应考虑到传动端各零部件的起吊方式和措施。 命长,更换较方便。 造工艺性好。 11 第三章 泵的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的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定设计参数 工作介质:乳化液油(含 3 油的中性溶液) 排出压力: P=35 排量: Q=80L复泵柱塞个数: Z=3 个 泵的排出压力额定值仅取决于结构强度、液力端密封对对质量及原动机的额定功率而与流量无关。 由公式 22 n )1(2 4 0)1(60 2 2 4 0)1(8 32 10 9 s 式中 Q 泵的实际流量 ,10 9 s; 泵的理论流量 ,10 9 s; v泵的容积效率 ; 24 柱塞截面积, D 柱塞直径, m; S 柱塞行程长度, m; n 曲轴转数( 柱塞的每分钟往复次数 Z 泵的联数(柱塞数) ; K 系数 1( 柱塞杆截面积, = 2)(1 柱塞杆直径, m) ; 30柱塞的平均速度, ms; 12 程径比 。 由上式 可知,流量 Q 与 n 、 s 、 D 、 Z 等结构参数有关,如果在总体设计时预先选定了泵型和总体结构型式,那么 Z 、 K 即为已知,因此,决定 n 、 s 、 D 和 对于柱塞泵则只有 n 、 s 、 D 三个主要结构参数 22。 塞 直径和行程的确定 件的摩擦和磨损,特别是对柱塞及其密封这一对运动副的影响尤为显著。别是当柱塞及 其密封一旦严重磨损,泄露就将增加,流量下降,排出压力也不能达到额定值。获得一定的 Q 值,当D 即为确定值如果D 值就必须较大,这样一来。不仅使液力端径向尺寸增加,而且因柱塞力是和 2D 成正比的,传动端受力也随之聚增,从而会使泵的总体尺寸和重量增大。 可参考泵的有效功率般讲,之则宜取较小值,因为塞力趋于增大,为了减小活塞力,或加大 s ,或提高n ,其结果都使 大。 22 13 K m/s ( 3 式中 柱塞平均速度, ms; 统计系数 ; 折合成单联但作用泵的有效功率, )1(6 1 2)1(6 1 2 )( 12 ( 3 式中 Q泵的流量, L选取 ;2P 泵的排出压力, 105 N/ 1P 泵的吸入压力, 10 5 N/m 2 ,当 2P 1P 或 1P 为常压 时 ,全压力2P - 1P 2P ; Z 泵的联数 ; K 系数 r1,对于单作用泵 1 对双作用泵,1, 10 K ( K 取 。 由公式( 3 0(36 1 2 8035)1(6 1 2 QN ez 公式( 3 8 9 s n 和柱塞行程长度 s 的选择 14 当塞的直径可算出由公式30查表 222见泵型的 22,对一般的卧式三联单作用机动 泵 n 值范围现有产品( 180720 535 n US m 通过圆整取行程 m 对于机动泵 8(L 16) S SL m 由经验公式 22: 1 ( 3 式中 n 曲轴的转数 r S 柱塞的行程长度 m; 1S 柱塞的面积 Z 联数 ; 容积效率 ; Q 泵的流量 L 对于容积效率v的选择:当输送常温清水时v=输送石油产品、热水、液化胫等介质时,v=对乳化液泵取v=公式( 3 31 102 5 8 i 5 m i r S 21 4 解出 柱塞直径 m 15 S 1选择 这两个值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吸入、排出管内介质的流速 1v 和 2v 。 1v 、 2v 过大;水力阻力损失过大,消耗能量多,泵的吸入性能差,而且容易产生液缸内空化和汽蚀以及泵的过流量现象; 1v 、 2v 过小,管路和液力端尺寸较大。在往复泵中,通常要限制 1v 、 2v 值,尤其 1v 值限制更重要,一般取值范围是: 11v 2ms, v 2.5 ms 为了制造方便常常采用相同的 1v 、 2v 值,即取 21 ,令 ms 04442121 式中 1d 吸入管内径 m; 2d 排出管内径 m; Q 泵的流量 s; 1v 吸入管内介质的平均流速 ms; 2v 排出管介质的平均流速 ms。 动机的选择 动机功率的选择与确定 16 27中 P 泵的全压力 Q 泵的实际流量 L可以按 下列公式计算 e 中 P 泵的全压力 105 N/ Q 泵的实际流量 L入功率) ( 3 式中 泵的效率,电动泵的效率范围 由公式( 3 (3式中 d泵的传动装置效率 ; d 原动机的效率 取 d = 由于泵的效率 已包括了泵的传动机构的摩擦损失,所以,泵的传动装置效率只与泵的减速机构的机械损失有关。当采用齿轮传动时, 94.0d 闭式);采用平皮带传动时d=角皮带传动时d=公式( 3 dd 电 动机的选择 图 3250M4 型电动 表 30原动机功率储备系数电动机的功率 机动泵 2 6 10 20 2 储备系数8 1 . 1 5 4 . 6 5 9 . 5 1 k Wd c N 通过圆整后取 55 表 3系列电动机技术数据可知 20,选取 型电动机 P =55 A 1480n r 功率因数 9 第四章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力端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柱塞泵液力端通常由液缸体和缸盖,吸入和排出阀箱、阀盖、缸套柱塞和填料箱以及进出口法兰等。液缸体是柱塞泵中主要承受液压的零件之一,由于它的形状复杂、壁后不均 ,内有十字或 T 型交孔、应力集中大,而且是与输送介质接触,并承受内压交变载荷,因此,它的设计合理性,对其寿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当输送高温、高压、强腐蚀性介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较高的强度指标和抗腐能力,又要特别注意到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 厚均匀,内部流道孔相交也应尽可能减少,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 T 型交孔要比十字型交孔的液缸体寿命长一些。 内部流道交孔应予导圆,并对加工表面做强化处理,以减弱应力集中的影响 。 内的高度应力集中部位和高度变载荷区分开来,将会有效地提高液缸的使用寿命。 图 4通式布置的液缸体 图 4直布置的液缸体 液缸体的结构型式主要是服从本泵的总体结构型式和液力端结构选型, 液缸体的结构特点可按泵的数分为单作用液缸体和双作用液缸体。对于单 作用柱塞泵适合于整体式液缸体,此形式的泵的多个工作腔在同一个块体上,这种液20 缸体钢性好,工作间距小,机加工量少,但工件较大。 整 体式柱塞泵液缸体除特殊 型外,大多是由若干个垂直相交圆柱面流道孔所组成的一个多工作腔体 。下图是典型的液缸体剖视图。图( a)是吸入阀和排出阀组直通式布置的液缸体 ;图 (b)是吸入阀和排出阀互相垂直布置的液缸体 . 缸体壁厚的确定及强度校核 假定液缸体为一外圆半径为 2r ,内圆半径为 1r 的等厚壁圆筒且壁厚 相对轮薄(12 时,则可由薄壁筒公式确定壁厚: 110 2 m ( 4 一般取 C=0 2 m)对于球墨铸铁 =600800 105 N/式中 壁厚, 10 2 m; 焊接系数,无焊接 =1; P 缸内最大工作压力, 10 1D 液缸体内径, 10 2 m; C 考虑铸造偏心及腐蚀所留的裕量 。 由公式( 4 m 对于薄壁筒( )(2 )(1 C 105 N/ ( 4 因为液缸体一般不焊接支管,所以 =1 21 由公式( 4 71)0 0 0 0 符合要 求。 图 4套组件 动端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体的组成及设计 机动往复泵传动端主要由机体、曲轴、连杆、 滑块 等主要零部件所组成。 机体是传动端主要零部件之一,通常由机身、机盖、轴承盖等主要零部件所构成。 位及运动导向用; 安装某些辅助设备。 泵的机体,按其毛坯的形式可分为铸造机体和焊接机体两种。 一般讲,铸造机 体具体有较高的刚度和抗震能力,稳定性好,易于获得所需的强度,生产周期短,成本也较低,因而在柱塞泵中广为应用。但铸造机体壁厚较厚,整个机体很笨重,通常只适用于固定基础安装。焊接机体多采用低碳钢组焊而成,重要较轻,便于移动。但此种机体刚性较差,制造周期长,成本高。通常只用于要求往常移动的泵。 机体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22 此前提下,力求重量轻 。 形力求美观。铸造和机加工工艺性能应良好。在结构设计上要有便于制造、加工的基准面,以期能较好的保证 各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形状位置分差。不必要的加工表面应力求减小,简化工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 整和检修,便于机体内部的清洗和润滑油的排放和更新 。 可能的降低重心,保证其承载能力和泵运转时的稳定性。 由于从电动机轴输出的转速过高 ,采用泵内减速,即一级齿轮减速。 图 4速机构 传动比的计算 查表 2 系列电动机技术数据可知 20, 选取 型电动机55P I 1480n L 功率因数 5 8 01 A 式中 n 电动机转数, r 电机效率 ; 23 1n 曲轴的转数, r 料及齿数 度不高,故选用 7 级精度 0调质 )硬度为 280 齿轮材料为 45 钢(调质)硬度为 240 41 Z ,大齿轮齿数 取 622 Z 23 1 )()1( ( 4 2.121 10取齿宽系数 1d21 2110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0齿面的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6002H 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5502H 1 由表 10 21 911 53 0 082(11 4 8 06060 992 N 式中 n 齿轮转速 ; j 齿轮每转一圈时,同一齿面啮合的次数 ; 24 齿轮的工作寿命 (单位为 h) 。 0得接触疲劳强度寿命系数 21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 数 S=1 5341 i 4951 i .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计算 入 H 中极小值 由公式( 4 3 2523 1 )495 )1( = v 0 060 1 4 8 0 060 1 tms b 查表 10齿宽系数 8.0d21 m 模数 高 0 0 7 3 5 根据 04.6v ms, 7 级精度, 查 由图 10得动载荷系数 21 15.1于直齿轮,假设 00N查 由表 2110得 H,查 表10得使用安全系数 121 查 表 10得 7 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撑非对称布置时 21 bK 22 代入数据后 22 由 2110 31 m m 由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3 211 )(2 F ( 4 确定系数 10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5001 齿轮26 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3802 1 10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1 取弯曲疲劳系数 = 由表 2110得 . 查取齿形系数 由 表 2110得 加以比较 0 1 4 2 1 11 F Y 0 1 7 0 2 F Y .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计算 由公式( 4 27 5 m 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关于 毕业设计 制图 中 若干规定 一 、 装配图零件序号 1一般原则 ( 1)装配图中所有的零件、部件都必须编写序号。 ( 2)装配图中的一个部件只写一个序号,同一装配图中相同的零部件应该编写同样的序号。 ( 3)装配图中零、部件的序号,应该与明细栏中的序号保持一致。 2序号的编排 序号应该尽可能地编排在反映装配关系最清楚的视图上。装配图中编排零部件序号的通用方法如下: ( 1)在指引线的水平线(细实线)上序号,序号字高应该比装配图中所注尺寸数字高度大一号或两号,如图 1( a)所示。 3编 写序号的形式 ( 1)同一张装配图中编写序号的形式应该一致。 ( 2)相同的零、部件用一个序号,一般只标注一次。多处出现相同的零、部件,必要时也可以重复标注。 图 1 零件序号的编写形式 ( 3)指引线应该自所指部分的可见轮廓内引出,并在末端画一个圆点,如果所指部分(很薄的零件或者涂墨的剖面)内不便画圆点时,在指引线的末端画出箭头,并且指向该部分的轮廓,如图 1( b)所示。 ( 4)序号指引线相互不能相交;当它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不应于 剖面线平行;必要时,指引线可以画成折线,但是只允许曲折一次,如图 1( d)所示。 ( 5)一组紧固件以及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可采用公共指引线,如图 2 所示。 ( 6)装配图中的标准化组件(如油杯、滚动轴承、电动机等)可看作一个整体,只编写一个序号。 图 2 零件组的编号形式 ( 7)序号的编写可以从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同一名学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 在图样上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编写序号 在明细栏中自下而上 按照部件、零件、标准件、外购件的顺序编写 明细栏中重量一项建议不填写 专业、班级项填写全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3 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定向) 03 班”、“工业设计 03 班”。 审核栏一律由指导教师手写 装配图中“设备总图”栏不填写 共张第张应该填写同一图样代号的总张数及该张在总张数中的张次,不是指学生画图的总张数,同一图样代号只画一张图纸,此时可不填写张数和张次。 国标号尽量填写最新国标,国标填写在代号栏,型号填写在名称栏中名称后,例如:5782 80 应 5782 2000 填入代号栏,在名称栏中填写“螺栓 80” 材料项中,部件图不填写材料,零件图必须填写材料;注意材料采用最新标准,应特别注意 : 灰铁“ 面的三个数字代表最低抗拉强度值,常用 当于旧国标 40; 铸钢采用两组数字表示,如“ 570”两组数字分别表示“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 。 普通碳素结构钢采用“屈服强度值表示”例如“ 当于旧国标中的“ 二 、 图样代号 所有图样上所表示的对象(产品、部件、组件和零件)均用代号来表示,部件、组件和零件的代号同时也就是它们图样的代号(图号)。产品类型代号(型号)和产品图样代号不同,图样代号一般用汉语拼音字母(字母个数在 2 个以上)和顺序号组合来表示; 每一产品的图样都应有其独立的图号,某一图样的代号不得用于其它图样上; 对于表示零件、组件、部件和产品的个别视图,剖视及剖面图样,不得编有单独的图号,如果图样由数张构成,则各张图纸应标注同一图号,而在每张图纸上注明总页数及张次。 1 编制规则 产品图样的组成部分的编号采用隶属 的制度进行编写; 基本产品的组成部分(部件、组件、分组件、零件)图号的编制规则如下: 部件的图号在整个产品范围内编定,由产品图样代号和部件顺序号等二部份组成“ 01”开始顺序编号; 组 件零 件标 准 件上至下自 组件的图号在所属部件范围内编定,由二位数从“ 01”开始; 分组件的图号在所属的组件范围内编定,由“ 01”开始的两位数字组成一级分组件,根据需要可依次类推的编定 2, 3, , 20 级分组件,带 A 和 B 在总图上体现; 零件的图号在其直接所属的产品,部件、组件、分组件,从“ 1”开始顺序编写,位数不限; 综上所述,部件、组件 、各级分组件均各占两位数字,并在其所属上一级的部件、组件、分组件范围从( 01)开始顺序编号,若无该部件或组件、分组件时,则不必编号,也不必用“ 00”占位表示。 标注示例: 某产品图样代号; 直接构成 品的第一个零件; 1 品的第一个部件; 品的第一个部件中的第一个组件; 品的第一个部件中的第一个组件中的第二个分组件; 品的第一个部件的第一个零件; 品的第一个部件中的第一个组件的第一个零件; 1 品的第一个部件中的第一个组件中的第二个分组件中的第一个零件。 附录 1 轴向活塞泵 轴向活塞泵是一种典型的同轴的泵,它的汽缸和传动轴是平行的(如图4 13),它的往复运动被一个平板形凸轮带动,也叫摆动盘,倾斜盘,或旋转斜盘。这个盘位于一个平面穿过主动轴和汽缸筒的同一轴线所以不能旋转。在定量泵中,凸轮盘必须要严格的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结果它与汽缸筒的中心线以垂线方向倾斜 25 度的角度交叉。变量传输的轴向柱塞泵的设计是有意图的所以凸轮盘与汽缸筒中心线的正交处角度的变化范围在 0到 20或 25到一或两侧。每个活塞杆的末端被用来与凸轮盘相接触因为汽缸体和活塞的装配同传动轴一起旋转 。这引起了活塞在汽缸内的互换。活塞的长度是与角度成比例的这个角度是凸轮盘的位置与汽缸筒中心线垂直方向的角度。 一个变化的轴向柱塞泵是一个倾向轴的类型如图 4种型式的泵没有倾斜的凸轮盘类似于同轴的泵。取而代之,汽缸体轴不同于传动轴。连杆的末端保留在圆盘上面的孔内这样与传动轴一起旋转。气缸体随传动端一起旋转在传动轴与汽缸体活塞杆的通用交叉点的带动下。为了去改变泵的排量,气缸体和阀盘被连接好并且整个装置是摇动的在一对装备枢轴的周围放在泵房上。 轴向活塞泵的动作是由万向接头或链接促成的。 图 4一系列的 图那些是举例说明在泵的操作过程中怎样使用万向接头。 首先摇杆臂被安装在水平杆上(看图 )臂被一个销钉连接在杆状物上所以能来回的摇动,就象图 B 所示。接下来,一个环放在杆状物的周围来保护摇杆臂,所以环可以左右来回转如图 C 所示。这样可以提供你可能需要的在同一时间不同位面变化比例时的两个旋转运动。摇杆臂能在一弧形内来回摇摆并且环能同时在另一弧形内前后的摇摆,在平面内以一个恰当的角度这个平面使摇杆臂旋转。 下一个在总装中增加一个倾斜的平面。这个倾斜的平面放在杆状物轴心倾斜的位置上,象图 4图 D 描 述的那样。摇杆臂在这时倾斜的位置与倾斜盘是同一位置,所以基本上是与倾斜盘上平行的。这个环也是平行的,它与倾斜盘相接触。环的位置与摇杆臂是有关联的而且是无法改变的,从图 4知。 从 4可知,杆体装完以后,仍然在一水平位置,使其直角转弯旋转。摇杆臂仍然和倾斜盘在同一位置上而且正交于杆状物的轴线。环可以在摇杆销上旋转,与摇杆臂相比它能改变自己的位置,但是他必须要保持平行,并且要与倾斜盘相接触。 图 4示杆状物在另一个直角拐弯处被旋转。这些零部件处于同一位置如图 D 所示,但是同摇杆臂的末端一 起翻转。环仍然承担着反向的倾斜盘。 当杆继续旋转时,伴随各自相互关联的变化和环总是对盘施加压力使摇杆臂和环转变它们的支点。 图 4示有一个附加轮子的装置, 这个轮子是竖直放置并固定在轴上,所以它和轴一起旋转。另外,两杆 A 和 B ,松散的连接在倾斜的环上并伸出穿过两个直的洞相互对立的安装在轮子上。因为杆是旋转的,固定的轮一直垂直的转向杆。倾斜的环一直随杆一起旋转而且一直保持倾斜的状态,之后始终保持着与倾斜盘的接触。提到的图 G,沿着杆 A 从倾斜环到固定轮的距离比沿着杆 B 的距离要重要的多。 随着使总装的旋转 ,然而,沿着杆 A 的距离随着把它的尖端放在倾斜环上并向固定轮附近移动而减小,沿着杆 B 时会增加。这些变换会继续直到旋转一半以后,在此刻杆的初始位置被翻转。当另一半旋转后,两个杆将再次回到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乳化液泵的设计【7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5074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