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y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9.26_第1页
ljy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9.26_第2页
ljy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9.26_第3页
ljy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9.26_第4页
ljy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9.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摘要 在该实验中 我们利用高温蒸汽灭菌的 200ml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空气 人体表面 铁锈 自来水 课本表面的细菌进行培养 在培养 7 天后对菌落的数目 大小进行观察 并识别某些菌种 从而达到检查实验室环境的微生物确立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重要性的目的 关键词 实验室环境 人体表面 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微生物接种 恒温培养 前言 前言 众所周知 微生物无处不在 从看似很脏的地面到透明无色的空气再到我 们的身体上都分布着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因此我们从环境获取微生物 希望从这些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形态观察出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大体情况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这次我们在实验室里是采取将看不见的微生物 放大 成子细胞群体即菌 落的方法确认和观察微生物 实验内容包括培养基的制作和一些简单的微生物 接种 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观察 同时熟悉了微生物实验的操作 包括最基本的 棉塞制作 2011 9 12 日制 目的是熟悉微生物实验的操作并了解无菌操作的重 要性 首先我们组一共制作了二十个 选出较好的 18 个做接种环境的实验 肉 膏蛋白胨琼脂平板培养基 对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接触和掌握 之后 分别对制作的平板培养基作了保留空白 放置空气和用棉棒沾取环境获 取微生物等处理 经过大约两天左右的恒温培养 可以观察到除了空白对照以 外 其他十个培养基都生长着各式各样的菌落 该现象表明 在空气 地面等 环境和人体表面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所以 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实验中 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实验报告先介绍了本次实验的实验材料与方法 然后是对实验的结果与 分析进行描述 最后是总结性的小结部分 实验目的 1 证明实验室和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 明确培养基制备原理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 4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原理及操作技术 5 观察并描述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区分细菌与霉菌 6 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类型 7 体会无菌操作与划线分离操作 实验原理 显微镜技术是观察到微生物的其中一种方法 这是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 使我们能够看到它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 放大 成菌落 使我们看到它们的 存在 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 经过生长 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 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 一般在火焰旁 进行 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 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 方可进行转接 以免烫死微生物 细菌的培养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这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 养基 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磷酸盐和维生素 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 和维生素 而 NaCl 提供无机盐 培养基配好后 用稀酸或稀碱将其 pH 调至所 需酸碱度或自然 pH 在培养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琼脂做凝固剂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 内 通过加热 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 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 然后关闭排气阀 继续加热 此时 由于蒸汽不能溢 出 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 从而使沸点增高 得到高于 100 C 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儿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 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 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气的膨胀压 所以 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 在同 一压力下 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一般培养基用 0 1MPa 相当于 15Ib in2或 1 05kg cm2 121 15 30min 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 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 一般盛于试管内的培养基以 0 1MPa 121 灭菌 20min 即可 实验器材 1 培养基 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 溶液和试剂 3 无菌水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等 3 仪器和其他用品 灭菌棉签 试管 试管架 酒精灯 记号笔 废物缸 接种环 三角烧瓶 烧 杯 量筒 玻璃棒 天平 高压蒸汽灭菌锅 pH 试纸 pH5 5 9 0 棉花 牛 皮纸 麻绳 纱布 培养皿等 操作步骤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1 1 称量 按附录所示比例准确称量无菌水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物质名称重量 牛肉膏 0 9g 蛋白胨 3g NaCl1 5g 琼脂 6 0g 水 300ml 1 2 溶化 将上述材料倒入大烧杯 搅拌溶化 放入牛肉膏后应等其从称量纸上完 全溶下后再搅拌 不然称量纸上杂质会混入培养基 1 3 调节 PH 值 先用 PH 试纸检测培养基的酸碱度 若偏酸 则用 NaOH 溶液调节 pH 使 pH 保持在 7 0 7 2 1 4 加琼脂 将培养基倒入 500ml 三角瓶里 然后按比例 1 5 2 0 加入剪碎的琼脂 约 6 0g 加塞 包扎 2 灭菌 将 2 包培养皿 每包 10 个 2 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 水加至 1 2 装有 培养基的锥形瓶 分别用牛皮纸包好并标记 我组的标号为五角心 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 20min 3 倒平板 将取出的培养基冷却至五十度左右时 琼脂未凝固手可以触摸的温度 较 少冷凝水 开始倒平板 右手持盛培养基的三角烧瓶 在火焰旁 宽 2cm 高 5cm 左手取下瓶塞 使瓶口保持对着火焰 左手持培养皿翻转 并将皿盖在火焰旁打开一点 迅速倒入培养基约 15 20ml 恰好覆盖培养皿 底部 后由桌面边缘推入 保持表面平 待凝固后即为平板 倒置备用 4 微生物的获取与接种 接种过程要完全严格在火焰附近进行 操作要尽量迅速准确 1 在空气中取样 6 组 取 3 个培养皿 制标签 2 2 空 5 1 2 3 开盖 4 暴露于空气中 5min 后盖好 并分别标记后将其中一个平板置于 27 C 环境下培养 另外两个平板置于 37 C 环境下培养 另取 3 个培养 皿开盖暴露于空气中 10min 后盖好 并分别标记 制标签 2 2 空 10 1 2 3 后将其中一个平板置于 27 C 环境下培养 另外两个 平板置于 37 C 环境下培养 2 桌面取样 3 组 取 3 个培养皿 用浸灭菌水后的无菌棉签在桌面上 擦拭后在培养基上划线 并分别标记 制标签 2 2 桌 1 2 3 后将 其中一个平板置于 27 C 环境下培养 另外两个平板置于 37 C 环 境下培养 3 手表面取样 6 组 取 3 个平板 分别用浸灭菌水后的无菌棉签在未 洗的手上擦拭几下后在培养基上划线 并分别标记 制标签 2 2 手前 1 2 3 后将其中一个平板置于 27 C 环境下培养 另外两个平板置 于 37 C 环境下培养 另取 3 个平板 分别用浸灭菌水后的无菌棉 签在洗过的手上擦拭几下后在培养基上划线 并分别标记后 制标签 2 2 手后 1 2 3 将其中一个平板置于 27 C 环境下培养 另外两个 平板置于 37 C 环境下培养 4 自选 头皮 取样 2 组 取 2 个平板 用浸水后的无菌棉签在发根 处擦拭后在平板上划线 并分别标记 制标签 2 2 头发 1 2 27 C 后将其中一个平板置于 27 C 环境下培养 另外一个平板置于 37 C 环境下培养 5 自选 纸币 取样 1 组 取 1 个平板 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碱液后 在平板上划线 并标记后将平板置于 37 C 环境下培养 6 空白对照组 5 培养 将接种好的 18 个平分别置于恒温箱 12 个于 37 C 另 6 个于 27 C 中培养一周 一周后 9 19 9 26 6 观察 1 观察菌落的形态 区分细菌与霉菌 平皿不开盖 平皿不开盖 2 对单个细菌的菌落进行描述 应该对菌落的大小 大 中 小 颜色 白 黄 粉红等 干湿 干 湿 边缘 整齐 不整齐 表 面 光滑 粗糙 有无突起等 分别进行阐述并详细记录 3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对菌落的 数量及种类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 1 1 区分霉菌和细菌 区分霉菌和细菌 5 见右图 见右图 图一图一 2 2 2 2 空空 10 2 10 2 A 霉菌表面有毛状菌丝 多能看到发生点 般菌落较大 B 细菌菌落多成规则的圆形 2 2 菌落特征描述菌落特征描述 见见 组图一组图一 1 大小 大 中 小 2 形状 圆形 不规则 树叶状 3 干湿 湿润 干燥 通过折光性观察通过折光性观察 4 表面 光滑 干涩 扁平 微凸 5 边缘 齐整 光滑 齿状 树突状 褶皱 花状 6 颜色 白色 米色 淡黄 金黄 粉红 表表 1 1 实验室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恒温培养结果统计表实验室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恒温培养结果统计表 圈记圈记菌落来源菌落来源大小大小形状形状干湿干湿表面表面边缘边缘颜色颜色菌落数目菌落数目记录人记录人 1 1 2 2 2 2 空空 5 1 5 1 27 27 小圆形湿润扁平光滑 有抑菌圈有抑菌圈 白色 1 李江湲 2 2 2 2 2 2 空空 10 3 10 3 37 37 小圆形湿润平整光滑金黄 4 李江湲 3 3 中圆形湿润微凸平整光滑橙红 5 李江湲 4 4 2 2 2 2 手后手后 2 2 37 37 较大不规则干燥扁平 干涩 褶皱 花状 齿状 淡黄 2 李江湲 5 5 2 2 2 2 空空 10 2 10 2 37 37 中圆形湿润光亮 微凸 辐射状33李江湲 6 实验图片记录实验图片记录 组图组图 2 2 菌落特征描述菌落特征描述 3 3 菌的比较菌的比较 菌落来源菌落来源菌落总数菌落总数种类种类 2 2 空 5 2 22221919 2 2 空 10 2 47473030 2 2 手前 1 30301212 2 2 手后 1 16161818 4 4 寻找相似菌寻找相似菌 菌落来源菌落来源标记标记特征描述特征描述 7 形状 小形状 小2 2 2 2 空空 10 1 10 1 27 27 颜色 橙红颜色 橙红 边缘 齐整 湿润边缘 齐整 湿润2 2 2 2 手后手后 1 1 27 27 三角画圈三角画圈 表面 平整 湿润表面 平整 湿润 5 5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图三图三 比较图组 左图为手前 右图为手后 比较图组 左图为手前 右图为手后 有趣的现象是我组的洗手前后接种的培养皿的培养结果与尝试相反 原因 在于 洗手前接种时 我们的第一组直接由手指按压培养皿 而洗手后 我们 严格按照用沾了无菌水的棉签擦手后涂抹培养皿而形成 心得 实验步骤要严格遵守 实验小结及心得实验小结及心得 本次实验是我们进行的第一次微生物实验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初步熟悉微 8 生物的存在 物实验的各项操作 观察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形态 树立 无菌操作 的概念 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 根据实验时间的增长 微 生物的数量也迅速的增加 可以看出我们平时所在的空气中的微生物是非常丰 富的 微生物无处不在 另外 有很多乳白色 黄色 橘黄色的菌落 所以应 该有放线菌 但其他颜色的不知 在形状上 有成环状和放射状的菌落猜测是 因为扩散造成的现象 还有试验台 纸币 头发 手指上也有大量的微生物 基本上都有乳白色的菌落 所以猜测有放线菌存在 只是暂时无法确定 虽然第一次实验有失误 但总体来说还很顺利 在实验中 我们锻炼了独 立思考 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 包括实验前应对整个实验进行充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