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沙去尽.doc_第1页
大浪淘沙沙去尽.doc_第2页
大浪淘沙沙去尽.doc_第3页
大浪淘沙沙去尽.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 浅谈语文味课堂中的词语教学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校 李晓艳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基础上去实现语文能力的自我成长。叶澜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首先要从词语着手,以多方法、多形式的词语教学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让他们在文字之旅中徜徉,在精神之旅中陶冶,在新鲜之旅中发现。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当词语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没有生命的,对文本的解读也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许多专家呼吁: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如何把词语教学融入孩子们的心田,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一)一杆秤掀起红盖头 语文味是老师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它源于文本,扬于课堂.文本是构成语文味的重要基础,脱离了文本,语文就失去了依托,其味也就断了气源。 上个世纪末,一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弱化了文本的情感因素,陷入了机械训练的误区,致使语文教学备受指责。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拉开了语文课改的大幕,语文教学的春天来了!我们看到:语文的人文性受到高度关注,成了课程改革中一面高扬的旗帜,工具性遭遇空前冷落,人人违言训练。 一时间,语文教坛到处充盈着人文,自主,感悟,探究等时尚用语,从普通教师的家常课,到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多媒体,网络资料,合作学习铺天盖地地涌入课堂,整个课堂你说我说大家说,好不热闹.但是,这异彩纷呈的背后是什么 是喧嚣,是浮躁,是虚假,是语文的异化,是语文味的丢失。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叶圣陶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语文味怎么来 语文味是从对具体词句的分析与鉴赏中散发出来的,语文味是咀嚼出来的,咀嚼什么? 就是咬文嚼字,就是咀嚼好词佳句,有时仅从一个字入手,含英咀华,就能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正像花生一样,不炒不嚼,就不会散发出香味。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以词解词,应该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词语进行朗读,理解,感悟,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体会。(二)词花齐放春满园 1. 创设情境,感悟词语的音,形,义. 课文中的词语,有的生涩,偏僻,有的高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程度.薛法根认为,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活化石中有这么一句话: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对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辨认是个生疏的词汇,仅从字面上理解,学生较难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我这样设计:多媒体出示落叶图片,教师描述,秋天,金黄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枚枚邮票从远方飘飘悠悠地飞下来。出示许多树叶,请学生在一堆树叶中寻找银杏叶.学生仔细找,反馈,朗读句子.教师小结:这句写银杏叶的话给了大家很深的印象,所以我们能从那么多叶子中找出一片像小扇子一样的银杏叶,这叫做辨认.谁还想来辨认辨认 。语言训练:我还辨认出银杏叶像小结:银杏叶长得那么与众不同,难怪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本课词语教学,我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说话,在说话,听话的训练中,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理解词语,记忆词语水到渠成。 2.启动想象,丰富词语的意象,画像 课文中的不少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而由于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从词语中得到的往往只是抽象的意义,难以形成具体的画面,因而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为此,对具有丰富形象内涵的词语,可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合理想象,显化形象,使词语变成活的画面,化作活的意境,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情境的感受,真切具体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有这样一句: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为引导学生从小心翼翼中感受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盗取火种,保护火种而造福人类的精神,我这样设计:读句子,边读边想,具体描述从小心翼翼中看到的形象。学生有的说:从小心翼翼,我好像看到普罗米修斯带着火种在空中慢慢地走着,他知道,火种熄灭了,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他不断告诫自己:普罗米修斯呀,千万要小心,一定要把火种带到人间,让它去造福人类.。有的说:从小心翼翼,我好像看到了普罗米修斯小心保护火种的样子,他不住地用身体护着火种,生怕有什么闪失,突然一阵大风吹来,他赶紧蹲下来,用身体挡住了风头,终于躲过了这一关。这样,借助词语形象的显化,充实了语言画面,丰富了语言情境,使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形象。 3. 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叶圣陶曾经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 两只鸟蛋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生命,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学生初读句子时并不能体会鸟妈妈的心情.此时我问:生活中,你的爸爸或妈妈有没有焦急不安的时候,请你告诉大家。 生:我的家突然着火了,爸爸和妈妈焦急不安。生:放学了,我没有及时回家,妈妈焦急不安.生:我到公园里玩,一不小心迷路了,我和爸爸,妈妈都焦急不安 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不是生硬地照搬字典解释词语,也不是简单地听老师朗读,让学生理解意思,体会感情.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话,谈感受,十分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鸟妈妈的心情.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语言。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 . 相互比较,悟出词语的真实面目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重视近义词的辨析,使他们能够精确地反应事物,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准确地表情达意。在讲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时候,我先出示了东方明珠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通过图片来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就抓出了一把彩笔,让学生区分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两个词语的区别,这样一比,学生自然很容易就分清了两个词语的区别,从而加深了对五光十色的理解。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性一旦被激活,他们所表现出的潜能是令人叹服的。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应合,学生的思维就会如泉奔涌,东方明珠的美丽也自然在其间有了体会。 5. 读品共舞,体验词语真情感 课文中的不少词语,折射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应了人物的丰富情感.对此,可引领学生凭借词语,联系课文,深入探究,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从而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领悟语言的情感内涵。如上述两只鸟蛋中的句子,学生初读课文时,未能体会鸟妈妈的心情。此时,也可这样设计:鸟妈妈左看右看,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就是鸟妈妈,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读读句子,从焦急不安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样,读悟结合,以读为本,以悟促读,从而走进了鸟妈妈的心灵世界,真切而具体地感受了鸟妈妈对孩子的担心,牵挂,焦急。 6. 按块重组,创造词语教学新天地 词语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敏感点,早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一词语教学原则之说。当前语文教学存在淡化词语教学的现象,其中词语教学难以实现突破和创新也是一个主要因素.王崧舟教学二泉映月时,把课文中的词语按块重新组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壁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王老师巧妙地把词语组成一首优美的小诗,意境幽远,读起来朗朗上口.他反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王老师给我们的启示是词语教学既不能搞单打独斗,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得杂乱无章.而是要应教学之需要,梳理归类,重新组合,为学生理解记忆提供方便,为教学内容的启承转合,为营造教学的意境服务。只有这样,词语教学才能教出个性,教出风格。 一枝独秀不是春,词花齐放春满园。词语教学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应根据词语本身,课文内容灵活采用某种方法,反复咀嚼,如此,课堂中的语文味儿更浓,词语教学的春天也会到来。 ( 三 ) 走进词语的大千世界 小学生写作文时,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咬着笔杆子,无话可说,或不知用哪个词语表达,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想应当在阅读教学中,以有效的方法构成课文与词语的联系,促进词语反复再现,不断激活,学生对常见词语渐渐熟悉,日积月累,他们语言仓库中的词语数量便会不断增加,便会在词语这个世界里领略无穷的奥妙。 ( 四 ) 借助语境,替换词语. 与课文语境相关的词语很多,阅读中可通过词语与词语的替换,促进对语言的深入感悟,促进词语的不断呈现.如:课文中有描写人多的词语,可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地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词语也是描写人多的 。 ( 五 ) 借助语境,联想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通过课文内容的处理,借助语境,引导学生运用词语,以促进内容的感悟,词语的激活.如阅读将相和中,完璧归赵一段,一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词语填空:(1)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壁,赵王认为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蔺相如认为还是去好,而且认为完全可以不使壁白白落入秦王手中,显得那样(胸有成竹)(2)蔺相如见一心赏壁,无心交城,便假说壁有斑点,(轻而易举)地把壁要了回来,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3) 蔺相如提出要秦王举行典礼才肯交壁,其实他用的(缓兵之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