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新人教版_第1页
【世纪金榜】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新人教版_第2页
【世纪金榜】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新人教版_第3页
【世纪金榜】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新人教版_第4页
【世纪金榜】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世纪金榜世纪金榜 2014 2014 高考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一二十一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 第三单第三单 元元 第一讲第一讲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 分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4 4 分分 共共 4444 分分 2013 枣庄模拟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该地区位于 A 珠江三角洲 B 江淮平原 C 黄河三角洲 D 三江平原 2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市场需求的变化 B 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 灌溉技术的提高 D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农业七大主产区图 回答 3 5 题 2 3 导致黄淮海平原主产区与华南主产区经济作物品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 热量B 土壤C 降水D 光照 4 某农业主产区的优势农产品为玉米 水稻 大豆 该农业主产区为 A 华南B 长江流域 C 黄淮海平原D 东北平原 5 农业发展过程中 七大主产区 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河套灌区 土地盐碱化 植被破坏 B 长江流域 水旱灾害 季风气候 C 东北平原 土地沙漠化 过度农垦 D 汾渭平原 耕地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 2013 马鞍山模拟 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读表回答 6 7 题 农作物生长期平均气温 10 积温 降水量 mm 日照时数 小时 18 30 3 500 600 800 20 30 3 500 350 1 000 2 000 15 18 1 600 200 500 800 20 30 8 000 1 500 2 000 6 四种农作物中 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 B C D 7 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 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条件不足B 水分条件不足 C 水热配合不好D 光照条件不足 能力挑战题 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 完成 8 9 题 8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3 A 地区为乳畜业 B 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 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 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 地区相似 B 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 大力发展种植业是 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 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图甲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图乙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 回 答 10 11 题 10 面向城市市场 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aB bC cD d 11 若图乙中箭头线 q 表示产品流量最大 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aB bC cD d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共共 5656 分分 12 读下图 图中数据表示年等降水量 单位 mm 回答下列问题 28 分 4 1 概括描述美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 说出 A 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 并分析其生产最突出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以及与之对应的农业生产特 点 3 甲地是美国蔬菜 水果 花卉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结合该地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 形成这种商品农业基地的有利的区位因素 14710 年平均 气温 18 719 724 123 619 日照 325 天 降水量 mm 61 018 30 38 6319 雨日 35 天 13 能力挑战题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顺义平原面积占 95 7 素有 京郊粮仓 的美誉 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 作业 机械化 种植良种化 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 为了丰富北京的 菜篮子 北 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 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 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 5 000 元 建一个大棚补贴 3 000 元 材料三 北京市农业布局图 5 1 顺义区素有 京郊粮仓 的美誉 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 目前北京 菜篮子 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 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 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 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 如核桃 柿子 板栗 梨等经济林木 说明 其主要意义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2 解析 1 选 A 2 选 A 第 1 题 从图中可看出 该地适合甘蔗的生长与种植 说明该地气候湿热 再 加上第 阶段蔬菜与花卉种植比重高且相当 应为混合农业模式 故该地应为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 2 题 从 第 阶段到第 阶段过程中 蔬菜 花卉 水稻比重上升 养殖业比重下降 不再种植甘蔗 甘薯等农作物 到 了第 阶段 只种植蔬菜 花卉 这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 3 5 解析 3 选 A 4 选 D 5 选 B 第 3 题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所处纬度较华南主产区高 热量条件较差 热量条件的差异造成了两地区经济作物品种的差异 第 4 题 玉米 大豆不是我国华南主产区和长江流域 主产区的优势农产品 水稻不是我国黄淮海主产区的优势农产品 第 5 题 河套灌区的土地盐碱化主要是 大水漫灌造成的 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旱灾害严重 东北平原的过度农垦导致了黑土的退化 汾 渭平原的水土流失并不严重 其耕地减少主要与人口增加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有关 素材链接 我国的 七区二十三带 农业战略格局 6 6 7 解析 6 选 A 7 选 D 第 6 题 鄱阳湖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表 中 作物降水量需求少 适合在半干旱地区种植 作物对热量和降水量要求都较高 属于热带农作物 第 7 题 作物对日照时数要求较高 成都平原由于受地形影响 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光 照相对不足 8 9 解析 8 选 C 9 选 D 第 8 题 由图可知 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都较大 且商品率较高 应为混合农业 故 A 项错误 地区种植业所占比重较大 商品率较低 应为水稻种植业 故 B 项错误 地 区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大 且商品率较高 应为大牧场放牧业 故 C 项正确 水稻种植业为传统农业 混合农业 和大牧场放牧业为现代农业 第 9 题 美国东北部为乳畜业 而 为混合农业 故 A 项错误 为水稻种植 业 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旱涝灾害频繁 故 B 项错误 为大牧场放牧业 其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畜牧业 故 C 项错误 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是提高草场质量 提高土地载畜量 10 11 解析 10 选 C 11 选 B 第 10 题 结合所学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可知欧洲面向城市市场 商 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结合欧洲乳畜业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可以 判断出图例 c 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第 11 题 若图乙中箭头线 q 表示产品流量最大 说明当地的 谷物农业商品率较高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欧洲平原地区 适宜大规模发展 知识拓展 欧洲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分析 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 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平原 面积广 气候温凉 潮湿 多雨多雾 日照少 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欧洲城市化水平高 人们有饮用牛奶 的习惯 所以其乳畜业发展较快 分布很广 乳畜业面向市场 商品率和集约化程度高 多位于大城市周边 欧洲平原面积较广 不但种植优质牧草 也种植谷物 饲料作物 可以大规模发展谷物与乳畜业的混合农业 7 12 解析 第 1 题 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答案 第 2 题 A 地地处美国中央大平原 为商品谷物农业 地形 和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生产 第 3 题 自然条件可从光热和温差等方面考虑 社会经济条件可从 交通 信息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总体上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西北沿海降水较多 2 商品谷物农业 土地平坦广阔 耕地面积广大 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3 热量丰富 光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 交通 信息通达度高 13 解析 第 1 题 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 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 2 题 菜篮子 里的 蔬菜更加丰富多样 一方面来自外地 主要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运输 保鲜技术及政策的支持 一方面来自当 地的温室大棚 主要是通过技术改造蔬菜生长的不利条件 第 3 题 远郊山区发展防护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