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2年】江苏省镇江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1 圆_第1页
【中考12年】江苏省镇江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1 圆_第2页
【中考12年】江苏省镇江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1 圆_第3页
【中考12年】江苏省镇江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1 圆_第4页
【中考12年】江苏省镇江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1 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1 20122001 2012 年江苏镇江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年江苏镇江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1212 专题 专题 专题专题 1111 圆 圆 一 选择题 1 2001 江苏镇江 3 分 如图 PA 切 O 于 A PBC 是经过圆心 O 的一条割线 PA 4 PB 2 则 O 的半径等于 A 8 B 6 C 4 D 3 答案 D 考点 切割线定理 分析 设 O 的半径为 r PA 切 O 于 A PBC 是经过圆心 O 的一条割线 根据切割线定理得 PA2 PB PC PB PB 2r 又 PA 4 PB 2 42 2 2 2r 解得 r 3 故选 D 2 2001 江苏镇江 3 分 圆锥的侧面积是 8 cm2 其轴截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则该轴截面的面积是 A 4cm 2 B 8cm 2 C 8 cm 2 D 4 cm 2 3333 答案 A 考点 圆锥的计算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含 30 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如图 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圆锥的底面直径 BD 2r 等于母线 AB l 圆锥的侧面积是 8 cm2 2 即 1 2 r 2r 8 2 2 r 4r 2 由等边三角形和含 30 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可得圆锥的高 AD 3r 2 3 该轴截面的面积是 cm2 故选 A 2 1 2r3r 3r 4 3 2 3 2001 江苏镇江 3 分 已知 a1 a2表示直线 给出下列四个论断 a1 a2 a1切 O 于点 A a2切 O 于点 B AB 是 O 的直径 若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 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 可以构 造出一些命题 在这些命题中 正确的个数为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4 2002 江苏镇江 3 分 如图 正方形 ABCD 内接于 O E 为 DC 的中点 直线 BE 交 O 于点 F 若 O 3 的半径为 则 BF 的长为 2 A B C D 2 3 2 2 5 56 5 54 5 2003 江苏镇江 3 分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母线长为 6 则此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的 5 2 度数是 A 1800 B 1500 C 1200 D 900 答案 B 考点 弧长的计算 分析 利用底面周长 展开图的弧长可得 解得 n 150 故选 B 0 56n 2 2180 4 6 2004 江苏镇江 3 分 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母线长是 10cm 则圆锥的底面圆 2 30 cm 的半径为 A 2cm B 6cm C 3cm D 4cm 答案 C 考点 圆锥的计算 分析 设底面半径为 R 则底面周长 2R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 2R 10 30 R 3cm 1 2 故选 C 7 2004 江苏镇江 3 分 如图 已知的弦 AB CD 相交于点 P PA 4cm PB 3cm PC 6cm EAOA 切于点 A AE 与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 E 若 AE cm 则 PE 的长为 OA2 5 A 4cm B 3cm C 5cm D cm2 答案 A 考点 切割线定理 相交弦定理 分析 PA PB PC PD 相交弦定理 PA 4cm PB 3cm PC 6cm PD 2 设 DE x AE2 ED EC 切割线定理 x x 8 20 解得 x 2 或 x 10 负值舍去 PE 2 2 4 故选 A 8 2005 江苏镇江 3 分 如图 AB 是半圆的直径 O 是圆心 C 是半圆外一点 CA CB 分别交半圆于点 D E 若 CDE 的面积与四边形 ABED 的面积相等 则 C 等于 A 30 B 40 C 45 D 60 5 答案 C 考点 圆周角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 由已知可得到 ABC 的面积是 CDE 的面积的 2 倍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从而得到 CDE CDA 根据面积比可求得相似比 从而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 C 的度数 连接 AE AB 是直径 AEB AEC 90 CDE 的面积与四边形 ABED 的面积相等 ABC 的面积是 CDE 的面积的 2 倍 CED DEB 180 DEB DAB 180 CED CAB C C CDE CBA S CDE S CBA CE2 CA2 1 2 在 Rt AEC 中 C 45 故选 C CE12 cosC CA22 9 2006 江苏镇江 2 分 如图 已知 O 的半径为 5 弦 则圆心 O 到 AB 的距离是 mmAB8mm A 1 B 2 C 3 D 4 mmmmmmmm 答案 C 考点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分析 作 OD AB 于 D 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 作 OD AB 于 D 6 根据垂径定理知 OD 垂直平分 AB AD 4 mm 又 OA 5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OD 3 故选 C mmmm 10 2007 江苏镇江 3 分 如图 AB 是 O 的弦 OC AB 垂足为 C 若 O 的半径为 5 OC 3 则弦 AB 的长为 A 4 B 6 C 8 D 4 2 答案 C 考点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分析 先根据垂径定理求出 OCB 的度数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 AB 的长 AB 是 O 的弦 OC AB AB 2BC 连接 OB 在 Rt OCB 中 OC 3 OB 5 BC 22 OBOC4 AB 2BC 8 故选 C 7 二 填空题 1 2001 江苏镇江 2 分 如图 C 是 O 上一点 弧 AB 为 1000 则 AOB 度 ACB 度 答案 100 50 考点 圆心角 弧 弦的关系 分析 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可得 AOB 1000 ACB AOB 500 1 2 2 2003 江苏镇江 2 分 已知 如图 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的度数娄 1400 则 BOD A BAD 度 BAD 度 8 答案 70 110 考点 圆周角定理 圆心角 弧 弦的关系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 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的度数为 140 BOD 140 BCD BOD 140 A BAD 1 2 1 2 70 BAD 180 BCD 180 70 110 3 2004 江苏镇江 2 分 如图 的半径是 10cm 弦 AB 的长是 12cm OC 是的半径且 OAOAOCAB 垂足为 D 则 OD cm CD cm 答案 8 2 考点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分析 OC AB AB 12cm AD AB 6cm 垂径定理 1 2 在 Rt AOD 中 根据勾股定理 得 OD 8cm 2222 OAAD 106 CD OC OD 10 8 2cm 4 2005 江苏镇江 2 分 如图 O 是等边三角形 ABC 的外接圆 D E 是 O 上两点 则 D 度 E 度 9 答案 60 120 考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AC ACB 60 D 和 BAC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由圆周角定理知 D BAC 60 A BC 由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知 E 180 ACB 120 5 2006 江苏镇江 2 分 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 120 半径为 2 则扇形的弧长是 cmcm 扇形的面积是 2 cm 答案 4 3 4 3 考点 扇形面积的计算 弧长的计算 分析 利用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计算 扇形的弧长 扇形的面积 1202 4 1803 cm 2 12024 3603 2 cm 6 2007 江苏镇江 2 分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 是 O 上一点 过点 C 的切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 若 BAC 25 则 COD 的度数为 D 的度数为 答案 50 40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 分析 连接 OC 根据半径的性质知 AO OC 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得 A ACO 25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得 COD 2 A 50 CD 是 O 的切线 OC CD 即 OCD 90 10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得 D 1800 OCD COD 40 7 2008 江苏镇江 2 分 如图 O 是等腰三角形 ABC 的外接圆 AB AC A 45 BD 为 O 的直径 连结 CD 则 D BC BD2 2 答案 45 2 考点 圆周角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 D 和 A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A 45 D A 45 BD 为 O 的直径 BCD 90 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 BD sin45 2 8 2008 江苏镇江 2 分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1 母线长为 2 则它的侧面积为 结果保留 答案 4 考点 圆柱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得的圆柱侧面积为 2 1 2 4 9 2009 江苏省 3 分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弦 CD AB 若 ABD 65 则 ADC 答案 25 考点 圆周角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 分析 CD AB ADC BAD 又 AB 是 O 的直径 ADB 90 又 ABD 65 ADC BAD 90 ABD 25 10 2009 江苏省 3 分 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1cm 分别以它的三个不相邻的顶点为圆心 1cm 长为半径 画弧 如图 则所得到的三条弧的长度之和为 cm 结果保留 11 答案 2 考点 正六边形的性质 扇形弧长公式 分析 如图 连接 AC 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知 扇形 ABmC 中 半径 AB 1 圆心角 BAC 600 弧长 A 6011 CmB 1803 由正六边形的对称性 知 所得到的三条弧的长度之和为弧长的 6 倍 即 A CmB2 11 2010 江苏镇江 2 分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弦 CD AB 垂足为 E 若 AB 10 CD 8 则线 段 OE 的长为 答案 3 考点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分析 连接 OC 则由 AB 10 得 OC 5 AB 是 O 的直径 弦 CD AB CD 8 由垂径定理得 CE 4 在 Rt OCE 中 OC 5 CE 3 根据勾股定理得 OE 3 12 2011 江苏常州 2 分 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 150 它所对应的弧长cm 20 则此扇形的半径是 cm 面积是 cm2 答案 24 240 考点 扇形弧长 扇形面积公式 分析 用扇形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直接求出 设扇形的半径是 r 则由扇形弧长公式有 12 由扇形面积公式有 扇形面积为 150 20 24 180 r r 1 2024240 240 2 13 2011 江苏镇江 2 分 如图 DE 是 O 的直径 弦 AB CD 垂足为 C 若 AB 6 CE 1 则 OC CD 答案 4 9 考点 直径垂直平分弦 勾股定理 分析 22 22 22222 6 149 22 AB ACOCOAOCOCCEOCOCOCCD 14 2012 江苏镇江 2 分 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3 母线长为 6 则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答案 18 考点 圆锥的计算 分析 直接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化计算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3 圆锥的底面周长为 6 又 母线长为 6 圆锥的侧面积为 1 6 6 18 2 A 三 解答题 1 2001 江苏镇江 10 分 已知 如图 ABC 内接于 O AC 是 O 的直径 以 AO 为直径的 AO 交 AB 于 E 交 BO 的延长线于 F EG 切 D 于 E 交 OB 于 G 求证 1 AE BE 2 EG OB 3 2AE2 GF AC 答案 证明 1 连接 OE AO 是 AO 的直径 AEO 900 即 OE AB 13 又 AO BO AE BE 2 连接 DE AO BO AD ED ABO BAO AED DAE ABO AED DE OB 又 EG 是 D 的切线 EG DE EG OB 3 连接 EF EAO GFE AEO EGO 900 EAO GFE AEAO FGFE ABO BAO EFB FE BE 又 BE AE FE AE 又 AO AC 整理得 2AE2 GF AC 1 2 1 AC AE 2 FGAE 考点 圆的综合题 圆周角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切线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 1 连接 OE 一方面由 AO 是 AO 的直径 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的性质得 OE AB 另一方 面由 AO BO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得 AE BE 2 连接 DE 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可得 ABO BAO AED 从而得 DE OB 由 EG 是 D 的切线 即可证得 EG OB 3 连接 EF 由角相等证得 EAO GFE 得到 由 FE AE AO AC 代入即可得 AEAO FGFE 1 2 到 2AE2 GF AC 2 2002 江苏镇江 6 分 如图 PA 切 O 于点 A PBC 交 O 于点 B C 若 PB PC 的长是关于 x 的方程 的两个根 且 BC 4 求 m 的值以及 PA 的长 2 xm2 xm20 14 答案 解 PB PC 的长是关于 x 的方程的两个根 2 xm2 xm20 PB PC PB PC m2 m2 又 BC 4 即 PC PB 4 两边平方 得 即 22 PBPB PC PC16 2 2 PBPCPB PC16 4 解得 m 10 或 m 2 不合题意 舍去 2 m2m216 4 m 10 PA 切 O 于点 A PA2 PB PC 12 PA 2 3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切割线定理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已知的 BC 4 列式可求得 m 的值 根据切割线定理求得 PA 的长 3 2002 江苏镇江 10 分 已知 如图 圆 O1与圆 O2相交于点 A B 过点 A 的直线分别交圆 O1 圆 O2 于点 C D E 点为弧 AC 上一点 直线 BE 交圆 O2于点 F 交 AC 于点 G 1 求证 CE FD 2 若 E 为 弧 AC 的中点 求证 ECG EBC 3 在 2 的条件下 当等于多少时 有 请说明理 GF DF EG EB4 1 由 答案 解 1 证明 连接 AB 15 在圆 O2中 ADF ABF 在圆 O1中 ECA EBA ADF ECA CE FD 2 证明 连接 AE 若 E 为弧 AC 的中点 ECA EAC 又 EAC EBC ECA EABC 即 ECG EBC 又 CEG BEC ECG EBC 3 当时 有 理由如下 GF1 DF2 EG EB 1 4 由 2 ECG EBC 得 即 EGEC ECEB 2 EG EBEC 要 即 EB 4EG 即要 即要 EG EB 1 4 22 4EGEC 2EGEC 由 1 CE FD 得 CEG DFG 即 EGEC FGFD EGFG ECFD FGEG1 FD2EG2 由于以上各步都可逆 当时 有 GF1 DF2 EG EB 1 4 考点 圆的综合题 圆周角定理 平行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 1 连接 AB 在两个圆中分别应用圆周角定理 可得 ADF ECA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的判定可得 CE FD 2 连接 AE 由 E 为弧 AC 的中点 可得 ECG EBC 由 CEG BEC 可得 ECG EBC 3 由 ECG EBC 和 CEG DFG 可得当时 有 GF1 DF2 EG EB 1 4 4 2003 江苏镇江 10 分 已知 如图 ABC 中 AC BC 以 BC 为直径的 O 交 AB 于 E 过点 E 作 EG AC 于 G 交 BC 的延长线于 F 16 1 求证 AE BE 2 求证 FE 是 O 的切线 3 若 BC 6 FE 4 求 FC 和 AG 的长 答案 解 1 证明 连接 CE 和 OE BC 是直径 BEC 90 CE AB 又 AC BC BE AE 2 证明 BE AE OB OC OE 是 ABC 的中位线 OE AC AC 2OE 6 OEC ACE 又 EG AC CEG ACE 90 CEG OEC 90 OEF 90 EF 是 O 的切线 3 EF 是 O 的切线 EF2 CF BF 设 CF x 则有 x x 6 16 解得 x1 2 x2 8 不合题意 舍去 CF 2 OE AC FCG FOE 即 CGCF OEOF CG2 35 6 CG 5 AG AC CG 6 624 55 考点 圆的综合题 圆周角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平行的性质 切线的判定 切割线定理 解一元二次方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 1 连接 CE 和 OE 因为 BC 是直径 所以 BEC 90 即 CE BE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 理 可以知道 CE 也是 AB 的中线 即 AE BE 2 根据已知得 OE 是 ABC 的中位线 从而得到 OEC ECG 进而可得到 OEF 90 那么就 证出 EF 是切线 17 3 直接利用切割线定理求出 CF 的长 利用 OE AC 可以得到 FCG FOE 由比例线段 求 出 CG 的长 那么 AG AC CG AG 就可求得 5 2004 江苏镇江 7 分 在同一平面内 已知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 以点O 为圆心 r 为半径画圆 探究 归纳 1 当r 时 上有且只有一个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OA 2 当 r 时 上有且只有三个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OA 3 随着 r 的变化 上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的点的个数有哪些变化 并求出相对应的 r 的值或取OA 值 范围 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解 1 2 2 8 3 当 0 r 2 时 O 上没有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当 r 2 时 O 上有且只有 1 个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当 2 r 8 时 O 上有且只有 2 个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当 r 8 时 O 上有且只有 3 个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当 r 8 时 O 上有且只有 4 个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考点 分类讨论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 1 根据垂线段最短 则要使 O 上有且只有一个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则该点是点 O 到直 线 l 的垂线段与圆的那个交点 此时圆的半径是 5 3 2 2 根据点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5 要使 O 上有且只有三个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3 则需要 在此直线的两侧分别有一条和该直线的距离是 3 的直线分别和圆相交 相切 此时圆的半径是 5 3 8 3 结合上述两种特殊情况即可对此题进行分情况考虑 当 0 r 2 时 或当 r 2 时 或当 2 r 8 时 或当 r 8 时 或当 r 8 时 18 6 2004 江苏镇江 10 分 已知 如图 与内切于点 B BC 是的直径 BC 6 BF 为OAO AOAO A 的直径 BF 4 的弦 BA 交于点 D 连结 DF AC CD OAO A 1 求证 DF AC 2 当等于多少度时 CD 与相切 并证明你的结论 ABC O A 3 在 2 的前提下 连结 FA 交 CD 于点 E 求 AF EF 的长 答案 解 1 BC 是 O 的直径 BF 是 O 的直径 BDF BAC 90 DF AC 2 当 ABC 30 时 CD 与 O 相切 证明如下 连接 O D O 的直径 BF 4 O 的直径 BC 6 O F 2 在 Rt BFD 中 由 BF 4 ABC 30 DF 2 DF O F FC 2 O DC 为直角三角形 O DC 90 又 点 D 在 O 上 CD 与 O 相切 3 在 Rt ABC 中 ABC 30 BC 6 AC 3 AB 3 3 在 Rt DBF 中 ABC 30 BF 4 19 DF 2 BD 2 AD 33 在 Rt ADF 中 22 AFADDF7 DF AC DEF CEA 即 EFDF2 AEAC3 EF2 AFEF3 EF2 37EF 解得 2 EF7 5 考点 圆周角定理 平行的判定 相切两圆的性质 切线的判定 含 30 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 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勾股定理 分析 1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就可以证出结论 2 当 ABC 30 时 CD 与 O 相切 连接 O D 证明 CD 与 O 相切可以证明 O DC 90 即可 3 在 Rt ADF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AF 根据 DEF CEA 即可求出 EF 7 2007 江苏镇江 6 分 如图 是 O 的内接三角形 D 是的中点 BD 交 AC 于点 E ABC A AC 1 相似吗 为什么 CDEBDC 与 2 若 求 DC 的长 DE DB 16 答案 解 1 CDE BDC 理由如下 D 是的中点 ACD DBC A AC AA ADCD 又 CDE BDC CDE BDC 2 由 CDE BDC 得 即 DC2 DE DB DEDC DCDB DC2 16 DC 4 DE DB 16 考点 圆周角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 1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2 由 CDE BDC 得 即 DC2 DE DB 代入数值求解 DEDC DCDB 8 2008 江苏镇江 7 分 推理运算 如图 AB 为 O 直径 CD 为弦 且 CD AB 垂足为 H 20 1 OCD 的平分线 CE 交 O 于 E 连接 OE 求证 E 为的中点 A ADB 2 如果 O 的半径为 1 CD 3 求 O 到弦 AC 的距离 填空 此时圆周上存在 个点到直线 AC 的距离为 1 2 答案 解 1 证明 OC OE E OCE 又 OCE DCE E DCE OE CD 又 OE AB AOE BOE 90 E 为的中点 A ADB 2 CD AB AB 为 O 的直径 CD CH CD 3 1 2 3 2 又 OC 1 sin COB COB 60 3 CH3 2 OC12 BAC 30 作 OP AC 于 P 则 OP OA 1 2 1 2 O 到弦 AC 的距离为 1 2 3 考点 圆心角 弧 弦的关系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 1 要证 E 为的中点只要证明 CD AB 即可 根据垂径定理就可得 A ADB 2 根据垂径定理 CH CD 在 Rt OCH 中 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求 O 到弦 AC 1 2 3 2 的距离 OH 的长度 21 延长 OP 交圆于点 M OP OM 1 MP 即 M 到 AC 的距离是 1 2 1 2 1 2 在劣弧上其它点到 AC 的距离一定小于 A AC 1 2 在优弧上一定有 2 个点到 AC 的距离等于 A ADC 1 2 故圆上有 3 点到 AC 的距离是 1 2 9 2010 江苏镇江 7 分 推理证明 如图 已知 ABC 中 AB BC 以 AB 为直径的 O 交 AC 于点 D 过 D 作 DE BC 垂足为 E 连结 OE CD ACB 30 3 1 求证 DE 是 O 的切线 2 分别求 AB OE 的长 3 填空 如果以点 E 为圆心 r 为半径的圆上总存在不同的两点到点 O 的距离为 1 则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