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废热锅炉的设计_第1页
新型废热锅炉的设计_第2页
新型废热锅炉的设计_第3页
新型废热锅炉的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废热锅炉的设计 李云福 陶昌勤 陈合亮 张中清 1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安徽 合肥2 3 0 0 3 1 2 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 司 安徽 合肥 2 3 0 0 1 1 摘要 主要介绍 了硫回收单元系统工艺参数 新型废热锅炉的设计及关键部件的结构特 点 设备和 系统的工艺计算结果 换热管及过程气直接接触 的零部件的防腐处理及其技术要求等 关键词 硫回收 废热锅炉 工艺参数 结构设计 防腐要求 中图分类号 T Q 0 5 4 T Q 0 5 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4 8 3 7 2 0 0 9 0 5 0 0 1 8 0 4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1 4 8 3 7 2 0 0 9 0 5 0 0 3 De s i g n o f Ne w W a s t e He a t Bo i l e r LI Yu n f u TAO Cha n g qi n CHEN He l i a ng ZHANG Zh o ng q i ng 1 H e f e i G e n e r a l Ma c h i n e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H e f e i 2 3 0 0 3 1 C h i n a 2 H e f e i T o n g y o n g S p e c i a l M a t e r i a l E q u i p me n t C o L t d He f e i 2 3 0 0 1 1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a r a me t e r o f s u l f u r r e c y c l i n g u n i t s y s t e m t h e s t r u c t u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k e y c o mpo n e n t s o f wa s t e h e a t b o i l e r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s o f t h e e q u i p me n t g p r o c e s s a n d t h e a n t i c o r r o s i o n a n d i t s t e c h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o f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t u b e a n d c o mpo n e n t s t h a t c o n t a c t e d wi t h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g a s d i r e c t l y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d e t a i l Ke y wo r ds s u l f u r r e c y c l i n g wa s t e h e a t b o i l e r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t r u c t u r a l d e s i g n a n t i c o rro s i o n r e q u i r e me n t 1 引言 废热锅炉是焦化厂煤气净化生产线硫回收单元 的主要设备 为满足系统工艺要求 传统废热锅炉 的结构设计均采用前后两套废热锅炉才能实现硫磺 的充分 回收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对其系统工艺特 点进行 了深入研究 在废热锅炉设备设计中采用了 在汽包 中增设蒸发器 的创新 型结构 实现了硫 回收 单元废热锅炉的一体化设计 该新型废热锅炉的设 计既满足了系统工艺的要求 达到了节能减排 硫磺 资源充分回收 同时又降低了设备一次性投资和减 1 8 少设备占地等 2 硫 回收单元的系统工艺条件 2 1 工 艺 系统 的主要 目的 该工艺可有效脱去焦化厂煤气净化生产中克劳 斯炉产生的高温过程气中含有的高浓度 S S O H S 等有毒有害气体 使过程气达到排放标准 并回收硫 磺资源和获取有用的蒸汽资源 获得显著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2 2 硫回收单元的系统工艺流程 克劳斯炉产生 的含硫及硫化物的高温过程气 第 2 6卷第 5期 压 力 容 器 总第 1 9 8期 一经过废热锅炉 冷却器 I 降温 一降温的过程气 流经硫磺捕集器 I 实现硫磺收集 一 过程气 进入硫 反应器反应 一 经硫反应器反应升温的过程气再 次 进入废热锅炉 冷却器 降温 一降温的过程气流 经硫磺捕集器 再次实现硫磺收集 一 达到排放标 表 1 准的过程气直接排放 2 3 废热锅炉 冷却器 设计工艺参数 1 冷却器 I 高温废热锅炉 主要技术参数如 表 1所示 流量 密度 粘度 温度 比热 压力 导热系数 液态硫产量 蒸汽产量 疏冷凝潜热 蒸汽压力 项目 k g h k g I 1 m P a s k J k g M P a g m k g h k g h k J k g MP a g 入口 3 9 3 2 0 2 7 0 0 5 2 5 4 1 2 8 5 1 4 3 l 0 0 2 1 0 1 l 3 2 参数 5 6 0 2 9 8 5 3 0 0 6 2 1 3 出口 3 3 7 2 0 9 3 1 0 0 1 9 5 0 1 5 8 1 2 2 0 O 0l 9 0 0 3 4 2 2 冷却器 低温废热锅炉 主要技术参数如 表 2所示 流量 密度 粘度 温度 比热 压力 导热系数 液态硫产量 蒸汽产量 硫冷凝潜热 蒸 汽压力 项 目 k g h k g IT I m P a s k J k g C M P a g W m C k g h k g h k J k g M P a g 门 入V I 3 6 2 7 0 7 3 5 9 0 0 2 3 9 8 2 4 4 1 2 4 9 0 0 l 7 0 0 4 3 4 参数 2 6 2 2 5 8 3 0 0 6 2 1 3 出口I 3 3 6 5 0 85 5 6 D 01 9 4 7 1 3 5 1 2 68 0 01 5 0 03 5l 3 硫回收单元废热锅炉总体结构 3 1 硫 回收单元传统废 热锅炉结构 硫 回收单元传统废热锅炉总体结构 见图 1 汽 包与废热锅炉本体之间通过 4根上升管及 2根下降 管联结 利用汽水密度差及汽包 的高位实现 自然循 环 使系统安全运行 图 中硫磺捕集器设置在废 热锅炉本体出口管箱 内 冷却后 的过程气流经硫磺 捕集器使液态硫磺收集后经冷却后排出并收集 由 于传统废热锅炉结构原 因 必须在硫反应器前后布 置两套废热锅炉才能实现硫磺 的充分 回收 图 1 传统废热锅 炉总体结构 3 2 硫回收单元新型废热锅炉结构 新型废热锅炉结构上最突出的创新点是减少 了 低温过程气冷却器 1 I 低 温废热锅 炉 根据废热 锅炉设计工艺参数 取消了低温废热锅炉后 必须在 高温废热锅炉本体或汽包 中增设能使过程气再次冷 却 的换热器 以便使经硫反应器反应后的含硫过程 气冷却并产生蒸汽和回收硫磺资源 通常废热锅炉主要 由废热锅炉本体 汽包及上 升管和下降管组成 废热锅炉本体其实质是一 台蒸 发换热设备 热源为高温过程气 被加热介质为接近 饱和的锅炉水 汽包应具有足够的蒸汽容积 和水容 积 主要作用是使本体 中换热管在热负荷作用下能 持续得到适当的水量 并 由汽包 的高位 系统及汽水 密度差获得一定 的循环动力 以满足水循环可靠性 的各项要求 汽包内部设置汽水分离装置 使汽水混 合物在汽包内充分分离 得到含水及杂质少的蒸汽 锅炉给水在进入废热锅炉本体前在汽包内加热到饱 和 提高了循环动力 饱和的锅炉水经下降管流人废 热锅炉本体进行加热蒸发 本体中的汽水混合物经 上升管流人汽包 如此循环达到废热锅炉系统的安 全运行 根据汽包的独特作用 一般汽包 内不能设置 蒸发换热管 以免影响水循环 和废热锅炉本体的安 全可靠性 对废热锅炉设计参数作了多种方案进行比较 并通过传热计算 流阻计算及水循环计算 提出了两 种一体化设计方案 即在汽包简体下半部储水部分 直接增设一组蒸发器的方案以及在废热锅炉本体中 直接增设一组蒸 发器 的方案 经传热计算 流阻计 算及设备强度计算 在废热锅炉本体中直接增设一 组蒸发器存在两大缺陷 一方面造成设备结构极 为 复杂 另一方面废锅本体管板由于两组蒸发器介质 温差的不同而引起的管板上下两部分的温差应力较 新型废热锅炉的设计 V 0 1 2 6 N 0 5 2 o o 9 大 管板的设计困难 甚至很难确保废锅运行过程中 的安全可靠性 而在汽包筒体下半部储水部分增设 一 组蒸发器 虽然有别于传统汽包的设计 但根据设 计参数进行详细计算 其结果完全可行 并能确保系 统水循环正常工作 最终设计的新型废热锅炉系统 总体结构见图 2 图 2 新型废热锅 炉总体结构 3 3 硫回收单元传统废热锅 炉与新型废热锅炉的 比 较 新型废热锅炉 由于创新型的一体化设计 达到 了系统工艺要求及节能减排 回收资源 降低设备一 次性投资 减少设备 占地的要求 其 中减少了一套 废热锅炉系统 可减少设备 占地约 8 0 节约设备 一 次性投资 6 0 一 7 0 同时减少 了生产过程 中设 备的维护费用 缩短了检修周期 使系统设备的布置 更为简捷 紧凑 管道布置更为简略 4 新型废热锅炉 系统工艺计算结果 根据表 1和表 2的设计工艺参数 新型废热锅 炉本体 冷却器 I 选用 G B 3 0 8 7 1 9 9 9中材质为 2 O的换热管 换热管尺寸 3 2 mm 3 m m 正三角形 布管 管间距 6 4 mm 布管数量 2 4 0根 传热计算结 果为 计算传热面积 1 7 2 3 m 施工图设计面积 1 7 9 7 m 汽包蒸发器 冷却器 选用 G B 3 0 8 7 1 9 9 9中材质为 2 0的换热管 换热管尺寸 3 2 m m 3 m m正三角形 布管 管间距 4 0 m m 布管数量 1 1 8 根 传热计算结果为 计算传热面积8 2 1 m 施工 图设计面积8 8 6 m 新 型废热锅炉本体 冷却器 I 进出 口之间过程气流动阻力计算值 1 0 1 5 P a 小于允许流动阻力 2 0 0 0 P a 汽包蒸发器 冷却器 I 1 进 出口之间过程气流动阻力计算值 1 5 7 5 P a 小于允许流动阻力 2 0 0 0 P a 利用三点法 假设 三个循环水量 进行 自然水循环 回路试算H j 从试 算结果 自然循环工作特性曲线可得到真实循环水量 约为 1 4 2 0 0 0 k g h 下降管人口处水流速约为 1 1 7 m s 循环倍率 K 循环水量与本体产生蒸汽量之 比 为 4 7 5 满足 自然循环安全要求 5 新型废热锅炉结构设计 5 1 废热锅 炉本 体 结构设计 按工艺参数要求 过程气 出E l 温度为 1 5 8 仍 含有较高的硫化物未能达到排放要求 必须再次进 入硫反应器进行反应 而硫磺沸点约为 4 4 4 6 熔 点约为 1 1 9 因此为了控制废热锅炉本体 出 口温 度在一定范围内 本体设计 中设 置了用于过程气 出 E l 温度调节用的 1 9 m m 8 m m中心旁通管 由 于本体管程与壳程之 间温差较大 为避免温差应力 导致管板失效 设计 中前后管板均采用柔性管板 壳 体直径 D N 1 4 0 0 mm 管板材质为 1 6 Mn R G B 6 6 5 4 1 9 9 6 管板厚度均为 1 8 m m 并对管板进行局部应 力分析法进行分析校核 以确保 管板设计的安全可 靠性 由于过程 气人 12 I 温度达 1 2 o 0 以上 因此 3 2 m m 3 mm的换热管入 口端组焊了 0 4 0 mm 3 m m过渡管 结构见 图 3 以便安装刚玉保护套管 后不影响过程气 的流速 确保过程气的流动阻力不 至于有较大增加和提高换热管入 口段 的换热效率 同时在换热管与刚玉防护套管之间设置了高硅氧纤 维布防止换热管端部温度过高避免换热管失效 为 使降温后的过程气 中的硫磺能尽可能多地 回收 设 计中在本体出口管箱中专门设置了硫磺捕集器 结 构见图4 使过程气全部从捕集器 中流过时液态硫 磺能尽可能收集 然后经出口管道冷凝后流出并收 集 为使系统水循环处于安全范围 经水循环 回路计 算 本体上设置 2个 D N1 5 0 m m 的下降管 口及 4个 D N 1 2 5 m m的上升管口 f 1 一 一 乙 7 7 00 图3 新型废热锅炉本体换热管结构 5 2汽 包蒸发 器结构设 计 为使汽包具有足够的蒸汽容积和水容积 汽包 简体直径作了必要的增大 设计直径为 D N1 6 0 O m m 第 2 6卷第5期 压 力 容 器 总第 1 9 8期 图 4 硫磺捕集器结构 以确保汽包起到汽水分离等应有的功能 为了保证 由硫反应器反应后过程气通过蒸发器 时的冷却效 果 蒸发器最上部换热管外壁与汽包正常最低水位 之间必须具有一定水位空间 本次设计 中控制在不 小于 2 5 0 m m 根据以往使用经验 传统硫 回收单元低温废热 锅炉存在使用寿命较高温废热锅炉本体短的缺点 因此汽包蒸发器的结构设计采用填料函型式 结构 见图 5 该结构既能很好地满足管壳程温差引起 的 管束膨胀 又便于管束的清洗和更换 可节约大修成 本及便于管束的更换 图5 填料函密封型式简图 6 新型废热锅炉防腐要求 碳钢换热管渗铝在石油化工 冶金 电力等工业 中有广泛的应用O碳钢换热管通过渗铝后使其表面 形成一定厚度的致密性铝氧保护膜或铝铁合金保护 层 从而具有优 良的抗高温氧化 耐硫腐蚀 耐磨损 性能 本次新型废热锅炉设计 中 对废锅本体及汽包 蒸发器 中采用的换热管内表面提出了渗铝处理的明 确要求 即要 求表面铝含量 1 5 重量 渗 铝层 厚度1 0 1 0 m lT l 并推荐采用热浸渗铝工艺 换热管 渗铝后 要求按照 J B T 5 0 6 9 1 9 9 1 钢铁零件渗金 属层金相检验方法 和 G B T 4 3 4 0 1 1 9 9 9 金属维 氏硬度 第 1 部分 试验方法 进行金相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