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题(六).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六).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六).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六).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试题(六)2010-10-23一、基础知识1注音或写出汉字。 差( )使 狼j( ) 蹒跚( )( ) 迂( )腐 举zh( ) 琐( )屑 颓( )唐 子猷( ) 病笃( ) 了( )不悲 索舆( )( ) ss( ) 恸( )绝 ( )不单行 变卖( )质 f( )闲2默写。 (1)我看见他_,穿着黑布大马褂,_,蹒跚地走到铁道边,_,尚不大难。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_ _。 (3)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出敬琴弹,_,掷地云:“子敬子敬, _。” (4)春望中以物娱人,感时恨别的诗句是_,_。 这首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 (5)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劝慰朋友、志趣高远的千古名句是_, _。 (6)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诗句是_, _。3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这一天,班级准备组织一次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并邀请本班学生家乡参加。 (1)请你为班会设计一个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开场白。(50字左右) _ _ _(2)送给亲人的话:请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父亲或母亲的话。 _ _二、阅读背影一文,回答: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四次:作用各不相同,请依据这一线索理清行文思路。2课文第2段“祸不单行”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 _3联系语境,品味加点词的感情。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_ (2)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_4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以“背影”为题的妙处。 _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6段主要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6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过铁道,要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_,显出努力的样子。7“(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联系语境,说说父亲心里为什么“轻松”?句中“似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_ _8第6段中写了“我”两次流泪,根据上下文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_ _9品味下列语言中饱含了父亲怎样的深情。 (1)我买了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_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_ (3)进去吧,里边没人。_10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_11“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有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 _12第4段中“本已说定不送我”“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 _13第4段中“熟识”“再三”“甚是仔细”这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_ _14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不要紧”指是什么而言?“不好”指什么? _15作者两次自责“聪明过分”具体指什么事? _16作者两次自责在文中的作用是( )A衬托父亲对自己的疼爱 B表现自己年轻时的幼稚C衬托自己对父亲的怀念 D说明自己现在已经成熟17文中“我赶紧试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句话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复杂心理? _18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为什么? _19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各有什么作用? _ _20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两句分别属于_描写、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_ _21父爱如山,深沉博大。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同母亲一样付出了许多心血,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那么在你的记忆中,父亲曾在不经意间做过哪些让你感动以至震撼的小事?请简要叙述一件。 _ _22“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一句中的“只是”有何表达作用? _23“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句话表述了儿子什么样的心情? _24“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25概括文章第7段内容,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26第6段叙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文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_ _27课文结尾作者读父亲的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这是什么原因? _ _28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一系列事情营造而成。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的思想性。C这种氛围使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